政權分化丨明代士學精神引發教育危機,如何化解?

2020-08-21 大話文史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提倡的一種學習方法。明代從建國初期就重視教育,儒學思想在明代最受重視,也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在全國各個地方都設有教學機構,以科舉制度提拔寒門學子,使明代出現了許多的文人墨客,積累大量的人才儲備。

「士」作為地方的標杆,是傳統文化薰陶而成,隨著明代教育的發展,「士」人階級不斷擴大,也逐漸掌控地方的文學風氣,「士」在地方官員中本就是一個特殊群體,人群數量極為龐大,明代為了管控當地的士風習俗,創辦學堂,推行儒學思想,建立科舉制度,都為明代和地方的發展起來很好的推動作用,但由於地方官員們的腐敗,為明代的教育發展帶來的重創,也牽絆了明代發展的腳步。

明代重視儒家思想的教育,從建國初期就創辦儒家學堂,在各個地方建立教學機構、開辦社學,在「士」風盛行中,儒家教育何去何從?

明代在建國初期,安定天下、發展經濟、發展儒學、創辦學堂、建立科舉制度就是重中之重。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是在不斷改善中建立的,明代最初在中央設立國子監,後在地方設立學堂,書院的建立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學堂書院也逐漸在民間盛行起來,寒門子弟唯一的出頭機會就是學習,在沒有強大的家庭背景下,寒門子弟的求學之路並非那麼輕鬆。

隨著地方學堂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科舉制度對寒門子弟的鼓舞和地方官府的幫襯,求學之路,亦然盛行。起初地方官員對於地方推行儒學風提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儒家思想的傳播和對寒門學子的影響,都讓民間百姓感受到唯有學識才能改變命運,才能走向仕途。

起初仕途的起點是很低的,寒門弟子只要通過刻苦努力的學習,參加科舉考試,考試通過方可。其中科舉考試的榜首稱之為「秀才」,這一稱號在民間傳開,寒門學子爭相學習,也就逐漸出現了社學,社學是最基礎的理論知識,與地方的教育更為貼切,使儒家教育體系更能走進廣大學子的生活中。

挑燈夜讀在當時也是一種學習風氣,白天學堂聽老師講授知識,晚上挑燈夜讀為自己鞏固知識,增加學識,提高學問都有很大幫助。在如此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明代的經濟也隨著教育的發展,慢慢壯大起來。

「書中只有黃金屋,書中總有顏如玉」。

在民間大多是寒門子弟,家庭條件也比較艱苦,不能一心只讀聖賢書,還要兼顧生活,他們把在書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以小攤販為起點,慢慢帶動明代的經濟發展。

利字當頭,因學而亂,指的就是明代。明代的儒學教育,讓明代達到鼎盛時期,科舉制度不止為明代輸送和儲備了大量的人才,也推動了明代的經濟發展、政治發展。地方子民在通過學習中,找到生財之道,民間大多人口眾多,由於家庭的經濟狀況無法人人都能求學,一些小商販的興起帶動了民間的經濟發展,在民間也逐漸形成一種階級制度

明代雖崇尚學文,但強大的家庭背景才是求學的根本,沒有家庭的支持,有再多的才華也是枉然,民間的階級制度主要以財富和才華來區分的。經商之家有條件為家中子女請先生到家單獨教導,親自教授學問,而文學世家,家教極為嚴格,學問才識也尤為突出,深受愛戴,因此在明代的地位也是比較高,相較之下,寒門學子尤為艱辛,而賄賂之風也逐漸成形。

以文學引發的教育危機,不過是人心發生了改變,貪婪成了文風敗壞的關鍵所在。學堂最初的期許就是發展,讓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提高文學素養才是立國之本,但是學識帶來的財富,也是明代科舉制度走向另一個極端,成為一些人謀利的武器,也成功掩蓋其罪行,為明代後來的發展埋下了隱患。

明代的科舉制度,成了一些官員掩蓋其罪行的武器,是明代教育的弊端,在地方仕途制度的不斷完善中,教育體系也逐漸走上正軌。

科舉制度是對儒家教育體系的肯定。明代在儒學體系的管理之中,把權力都放給了地方官員,地方官員有足夠的實權,同時在地方官吏的官吏條例中也有提到:地方是培養天下才子的地方,要以儒學為首,加大對學生的培養,要以大局為重,多為朝廷舉薦人才,在科舉制度也有提到一點。

「秀才」雖為榜首,是天下才子學習的榜樣,對其秀才的選舉也是極為嚴苛,後來把農學知識、經商之道、政權管理、軍事理論都納入科舉制度中,通過成成選拔,選取最為優秀的人才為朝廷效力,造福百姓。

說到文學造詣,無人能及文學世家,說到農桑之術,無人能及民家子弟,說到軍事管理,無人能及大將之家,說到經商之道,無人能及商貿之家,在如此嚴格的科舉制度的選拔中,亦在無形之中為科舉制度設立了門檻,寒門子弟想要考取功名,就要為此付出很大的代價,也有人為考取功名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在嚴苛的制度中,官員們無法為朝廷提拔人才,面對上面的壓力和權力的誘惑,亦然形成一種不良的風氣。

地方官員的權力過大,在地方可以一手遮天,明代皇帝所看到的繁榮景象,都是官員們刻意營造的一種假象,官員的相互勾結,使得科舉制度不再公正無私,反而成了官員們為謀其利益的保護傘,官員之間的相互包庇,官員同民間小人相互勾結,把儒家思想帶入仕途中,把科舉考試名額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使那些民間子弟沒有機會參加考試,無法實現自己的偉大抱負,無法報效朝廷,無法光宗耀祖,以至於朝廷無可用的人才,埋沒了許多學識淵博的人才。

權力分配的不均衡,等級制度的弊端,對財富的貪婪之心,都導致明代儒家思想,政治教育走向極端的一種表現,但面對權力、地位、財富的誘惑,在儒家思想中都有提及,也為明代儒家思想和政治教育得以流傳,讓世人為之稱頌。

明代士學精神對儒家教育的衝擊非常大,為了阻止和改變士學精神,明代利用儒家思想和政權格局,讓儒家教育體系流傳至今。

政權之爭,在古代就一直沒有停止過,為了政權引發的戰亂數不勝數,而明代政權體系的漏洞,阻礙了明代發展的大局觀,明代本想以仁治天下,用儒家文學感化人的思想,儒家思想主張「仁政」、「王道」、「禮制」,是儒家思想的大智慧。

孟子曰:「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

為何在教育體系已經完善,儒家思想也已經傳播開來,一切都看似往好的方向發展了,在可以看見勝利曙光的時候,儒家教育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故而不知自,主要問題出現在地方官員的管理中,官員的權力過大,而通過科舉考試,走向仕途的官員們,沒有實權,方方面面都收到約束,無法實現自己的偉大抱負,這也導致明代的人才流失。明代在官員人數中已早有規定,官員職位居多,但實權卻把握在少數人手中。

在發現問題的關鍵所在之處,改變就是做好的選擇,科舉制度是明代發展的大局,不可破壞大局,唯有分權方可解決,在此之前參加科舉考試的大多是官家子弟、文學世家、寒門子弟甚少。

了解民間疾苦,造福一方百姓,忠心愛民的只有寒門子弟,因此科舉制度在此時受到重視,經過嚴格的篩選中,一些寒門子弟成功的脫穎而出,多年的學識積累,使他們心中的遠大抱負得以實現,在權勢面前,他們毫不畏懼,直言不諱,為明代的發展帶來了轉機。

有臣如此,何談之憂,在科舉制度的改革之後,選取的都是一心為民,忠於朝廷的英勇之才,在地方管理上,以民為本,是民之所向。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

「士」作為當時社會的風向標,不可有一點懈怠。仕途是每位學者的嚮往,考取功名,建國立業是學者努力的目標,如今風向標都歪了,風氣亦是如此不好,但是學者心中的正義,促使風向標得以轉正。考取功名,建功立業不過是為了天下百姓,心中存有道義就不會走偏。學者不管在那個朝代都是文化傳承的精神所在,是文化真正傳播的使者。

參考文獻:

《明宣宗實錄》

《明史》

《明宣宗實錄》

相關焦點

  • 於時語:美國教育危機不只因為貧富分化
    但是正如1%的美國頂尖富人不能代表99%的其他人口一樣,1%美國頂尖知識精英的成就,也不說明剩下99%人口的教育成功。與美國在金錢上的兩極分化一樣,美國上層精英和「普羅大眾」在教育上的分化同樣日益增大。從這一角度,可以說美國的大眾教育,尤其是中小學公共教育,正面臨深刻的質量與產出危機。
  • 這回,蔡英文親自上場化解危機
    蔡英文親自上場化解危機對於蘇貞昌遭到打臉的行為,蔡英文在臺灣立法機構關於「萊豬」議題作出了回應,想要化解矛盾,而且後來在民進黨中常會上,又進行了解釋說明。蔡英文這樣頻頻出面化解危機,也讓人們猜測蘇貞昌是否能繼續擔任行政機構負責人的職務。
  • 四川信託產品接力爆雷,兌付危機如何化解?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郭志強(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20年第12期)繼安信信託爆雷後,四川信託產品逾期引發的維權也持續發酵。6月以來,數百位投資者和四川信託、四川地方金融局、四川銀保監局進行了多輪協商溝通會,雙方仍未就兌付問題達成一致。
  • 深圳:「吐槽」與「公約」:跨越二重門,化解親子危機
    化解親子危機的第一步應該是傾吐各自的不滿,以不同的方式傾吐則會使效果大相逕庭。表達需要藝術,需要美感,充滿藝術美的表達往往能「點石成金」,因此需要從美育視角切入親子危機。筆者觀看《吐槽大會》娛樂節目時,發現吐槽這種藝術化的傾訴形式能讓人在笑聲中受到教化。
  • 周鵬程:一個教育反思的時代來臨丨疫後教育變革㉖
    有什麼樣的教育,就會向我們呈現怎樣的過去,更能引領我們去實現怎樣的未來。新冠肺炎疫情下,傳統教育按下了暫停鍵,各國學校相繼停課,引發了人們對基礎教育的系統反思。武漢作為本次疫情的重災區,其反思和教訓更是深刻。這其中必然包含:家庭教育從感性經驗走向科學理性。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在育人觀念上始終保持著距離。
  • 如何化解社區「鄰避」衝突?「小巷總理」在「故事匯」裡經取
    人民網上海7月8日電(董志雯)當市政工程地鐵18號線地鐵修建帶來周邊小區的路面地陷,牆體開裂等情況,引發了居民與建設方之間的糾紛和矛盾,該怎麼辦? 當同濟大學高層宿舍樓要拔地而起,可能會擋住小區居民的光線和視野,導致居民們要上訪,該怎麼辦?
  • ...造成嚴重精神健康危機;香港教育局:文憑試有關考題嚴重傷害國民...
    每經編輯:步靜1丨聯合國警告:新冠疫情可能造成嚴重的精神健康危機聯合國13日發布公共衛生摘要指出,新冠疫情不僅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也同時增加了人們的心理痛苦:失去親人的悲傷聯合國的報告指出,目前,對精神健康領域的投入,在應對新冠疫情的總開支中平均佔比僅有2%。世界衛生組織心理衛生和藥物濫用部門負責人凱斯特爾也在14日的發布會上表示,全球多國的調查均證實了新冠疫情加劇了民眾的心理壓力,特別是在疫情嚴重地區。凱斯特爾還特別指出,一線醫護人員尤其需要得到保護。
  • 「第一次數學危機」是如何引發的
    這個不可通約量的發現和芝諾悖論一起引發了「第一次數學危機」。  希帕索斯正是因為這一數學發現,而被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人投進了大海,處以「淹死」的懲罰。因為他竟然在宇宙間搞出了這樣一個東西來否定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信條:宇宙間的一切現象都能歸結為整數或整數之比。  畢達哥拉斯學派是古希臘最古老的哲學學派之一。據說這個學派有兩條最能概括他們思想特色的格言:「什麼最智慧?
  • 趙小明:為什麼說心理學無法化解西方的精神危機?
    作者:趙小明 文字編輯:邢娟 排版:崔貫利提到西方的精神危機,首先從一個問題談起。因為主客體分離,才產生了西方人的精神危機。西方的精神危機,實際上就指的是存在感的危機。為什麼會有存在感危機?因為主客體被分離了。
  • 瑞幸咖啡風波再起 高層撕裂如何化解
    歷經波折後尚處於「恢復期」的瑞幸卻再次陷入內訌,管理層的矛盾蔓延至區域經理等中層幹部,如何化解團隊間的撕裂,這是擺在瑞幸咖啡眼前的一道重要難題。 作者丨啾一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經歷了巨大動蕩的瑞幸咖啡(LK),在新的一年餘波未了。
  • 蔬菜水果亂貼「有機」標籤,有機食品信任危機如何化解?
    如何化解有機食品信任危機?過於急功近利、為了牟利欺騙消費者,就會導致人們對真正的有機食品失去信任,產生信任危機。一方面,人們對健康的食材又越來越大的需求;另一方面,有機食品的信任危機又稱為一大問題。那為了讓有機食品更好地保障人類健康,我們應該如何化解有機食品信任危機呢?這裡有幾個方法可以參考:①建立農產品二維碼全程可追溯體系,掃碼一查便可以知道產品的種植人、種植方式、種植地點,讓消費者能夠更加切實具體地了解到有機產品的生產信息。
  • 廣元市首屆心理危機幹預師資培訓班在市精神衛生中心舉行
    為持續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心理危機幹預工作,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和危機幹預機制建立,按照市衛生健康委統一安排部署,11月12-13日、26-27日,廣元市首屆心理危機幹預師資培訓班在市精神衛生中心舉辦。
  • 溫鐵軍:這才是中國能化解大危機的真正原因!
    3 億萬農民化解「國初危機」 要講好中國故事,就要從頭講起,首先就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的那場「國初危機」。 所以,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第一大危機就是舊政權放棄「主權幣制」造成的惡性通脹,不僅沒被革命終結,反而延續為更嚴重的通脹。 1947年,我們確立的新民主主義理論提出要發展私人經濟,但是在嚴重通貨膨脹的壓力之下,任何企業都沒有利潤可言,所以「脫實向虛」不是現在才發生的,1940年代已經發生了。
  • 激辯"漢字危機":書寫危機還是教育危機?
    在鍵盤成為主流書寫工具的今天,漢字真的出現危機了嗎?漢字是順勢拼音化,還是固守傳統書寫陣地?在提筆忘字的背後,漢字文化面臨哪些困境?一周來,本報邀請多位學者和網民進行話題討論,解讀所謂「漢字危機」——中國傳統思維的工具化處境。
  • 評論丨繼續發揚拼搏奉獻、嚴謹求實的科學家精神
    評論丨繼續發揚拼搏奉獻、嚴謹求實的科學家精神 2020-03-13 09: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化解中年焦慮,破解中年危機|這本書送給即將步入中年的80後女性
    衰老、危機、壓力、焦慮,這是每一名即將步入中年的80後女性不得不直面的功課。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何化解中年焦慮、破解中年危機?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中年危機,說白了就是金錢焦慮、謀生焦慮。用經驗化解中年焦慮,用智慧破解中年危機——《最好的時光是現在》,推薦給即將步入中年行列的你!我是@錦瑟了無痕,80後寶媽、家庭教育講師、心理諮詢師、國學研習人、百花園中育話人,和你一起探討育兒、情感、社會話題。
  • 利比亞危機難以化解_鳳凰網資訊_鳳凰網
    新華網羅馬5月5日電(記者王星橋 王慶欽)在利比亞衝突持續不斷、危機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利比亞聯絡小組」第二次會議5日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舉行。但與會各方並未就政治解決利比亞危機達成共識,由此暴露出各方存在的分歧。儘管會後發表的「主席聲明」強調要「在政治上、軍事上和經濟上向利比亞卡扎菲政權施加更大壓力」,但從各方目前狀況看,輿論對此予以質疑。
  • 《青春期》80後婚戀難 曹炳琨化解「情感危機」
    遭遇情感危機  搜狐娛樂訊 在各地衛視持續高溫的都市情感大劇《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日前再次掀起收視熱潮。由該劇引發的各種關於80後婚姻戀愛難的言論開始在網上遍布,不少人對於劇中的「被包辦婚姻」、「隱形第三者插足」等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其中,由曹炳琨飾演的責任男苗子因最終抵制住情感誘惑,成功化解危機,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婚姻:事業未成 有房有車才能結婚?
  • 《家庭心理百科》化解女人的中年危機,在時光中做更好的自己
    1、女人的中年危機你有嗎?中年危機不是男人專屬的權利,女人也是有的。一個中年女子每天都會面臨很多抉擇、困難、煩惱的事情。有的女人在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之間掙扎,恨不自己有三頭六臂把所有的事情都處理的很好。比如我,既想帶好孩子,又想事業更上一層樓,結果讓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痛苦之中。記得娃剛上幼兒園的時候,自己要接送孩子,又要上班,每次下班後去接人都發現只有兒子一個人,默默的在門口巴巴兒望著在等我,心裡那個愧疚和酸痛無以言表。
  • 第一教育丨上外學者江小華 王玲寧:盡出招數——世界各國高校如何...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一場史無前例的從傳統教學向在線教學的變革在各國高校拉開帷幕,技術支撐、資金投入、教師培訓、教學質量和教育公平等諸多挑戰也接踵而來。經歷兩月有餘,牽動了無數家庭、教師和學生的大規模在線教育,也從早期的緊張茫然逐漸走向了平穩有序。來看看世界各國政府和高校如何盡出招數「停課不停學」,以應對這場突發疫情對高等教育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