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光·十八 | 騎馬倚長橋,滿樓紅袖招

2020-08-28 嚴鼎中學語文

這裡是「嚴鼎中學語文」,歡迎點擊關注

朋友,這個夏天,和你一起,重溫舊時光


閱讀指引

選篇被納入2019年江西省中考題。


馬是天池之龍種。那自是一種靈物。

——庾信《春賦》



吳伯簫


也許是緣分,從孩提時候我就喜歡了馬。三四歲,話怕才咿呀會說,亦復剛剛記事,朦朧想著,仿佛家門前,老槐樹蔭下,站滿了大圈人,說不定是送四姑走呢。老長工張五,從東院牽出馬來,鞍韉都已齊備,右手是長鞭,先就笑著嚷:跟姑姑去吧?說著一手攬上了鞍去,我就高興著忸怩學唱:騎白馬,吭鈴吭鈴到娘家……大家都笑了。準是父親,我是喜歡父親而卻更怕父親的,說:下來罷!小小的就這樣皮。一團高興全飛了。下不及,躲在了祖母跟前。

人,說著就會慢慢兒大的。坡裡移來的小桃樹,在菜園裡都長滿了一握。姐姐出閣了呢。那遠遠的山莊裡,土財主。每次搬回來住娘家,母親和我們弟弟,總是於夕陽的輝照中,在莊頭眺望的。遠遠聽見了鑾鈴聲響,隔著疏疏的楊柳,隱約望見了在馬上招手的客人,母親總禁不住先歡喜得落淚。我們也快活得像幾隻鳥,叫著跑著迎上去。問著好,從夥計的手中接過馬轡來,姐姐總說:「又長高了。」車門口,也是彼此問著好;客人儘管是一邊笑著,偷回首卻是滿手帕的淚。



家鄉的日子是有趣的。大年初三四,人正閒,衣裳正新,春聯的顏色與小孩的興致正濃。村裡有馬的人家,都相將牽出了馬來。雪掩春田,正好馳驟競賽呢。總也有三五匹罷,騎師是各自當家的。我們的,例由比我大不了幾歲的叔父負責,叔父騎膩了,就是我的事。觀眾不少啊:閤村的祖伯叔,兄弟行輩,年老的太太,較小的鄰舍侄妹,一湊就是近百的數目。嶄新的年衣,咳笑的亂語,是同了那頭上亮著的一碧晴空比著光彩的。騎馬的人自然更是鼓舞有加嘍。一鞭揚起,真像霹靂弦驚,颼颼的那耳邊風絲,恰應著一個滿心的矜持與歡快。馳騁往返,非到了馬放大汗不歇。畢剝的鞭炮聲中,馬打著響鼻,像是凱旋,人散了。那是一幅春郊試馬圖。

那樣直到上元,總是有馬騎的親戚家人來人往,驢騾而外,代步的就是馬。那些日子,家裡最熱鬧,年輕人也正蓬勃有生氣。姑表堆裡,不是常常少不了戲謔麼?春酒筵後,不下象棋的,就出門遛幾趟馬。

孟春雨霽,滑澾的道上,騎了馬看捲去的涼雲,麥苗承著殘滴,草木吐著新翠,那一脈清鮮的泥土氣息,直會沁人心脾。



端陽,正是初夏,天氣多少熱了起來。穿了單衣,戴著箬笠,騎馬去看戚友,在途中,偶爾河邊停步,攀著柳條,乘乘涼,順便也數數清流的遊魚,聽三兩漁父,應著活浪活浪的水聲,哼著小調兒,這境界一品尚書是不換的。不然,遠道歸來,恰當日銜半山,殘照紅於榴花,驅馬過三家村邊,酒旗飄處,斜睨著「聞香下馬」那麼幾個鬥方大字,你不饞得口流涎麼?才怪!鞭子垂在身邊,搖擺著,狗咬也不怕。「小妞!吃飯啦,還不給我回家!」你瞧,已是吃大家飯的黃昏時分了呢。把韁繩一提,我也趕我的路。到家掌燈了,最喜那滿天星鬥。

真是家鄉的日子是有趣的。

當學生了。去家五裡遙的城裡。七天一回家,每次總要過過馬癮的。東嶺,西窪,河埃,叢林,蹤跡殆遍殆遍。不是午飯都忘了吃麼?直到父親呵叱了,才想起肚子餓來。反正父親也是喜歡騎馬的,呵叱那只是一種擔心。啊,生著氣的那慈愛喜悅的心啊!



祖父也愛馬,除了像三國志那樣幾部老書。春天是好騎了馬到十裡外的龍潭看梨花的。秋來也喜去看礦山的楓葉。馬夫,別人爭也無益,我是抓定了的官差。本來麼,祖孫兩人,緩轡蹣跚於羊腸小道,或浴著朝暾,或披著晚霞,閒談著,也同鄉裡交換問寒問暖的親熱的說話;右邊一隻鳥飛了,左邊一隻公雞喔喔在叫,在純樸自然的田野中,我們是陶醉著的。

最記得一個冬天,滿坡白雪,沒有風,老人家忽而要騎馬出去了,他就穿了一襲皮袍,暖暖的,系一條深紫的腰帶,同銀白的鬍鬚對比的也戴了一頂絳紫色的風帽,寬大幾乎當得鬥篷,馬是棕色的那一匹罷,跟班仍舊是我。出發了呢?那情景永遠忘不了。雖沒去做韻事,尋梅花,當我們到嶺巔頭,系馬長松,去俯瞰村舍裡的縷縷炊煙,領略那直到天邊的皓潔與荒曠的時候,卻是一個奇蹟。



說呢,孩子時候的夢比就風雨裡的花朵,是一招就落的。轉眼,沒想竟是大人了。家鄉既變得那樣蒼老,人事又總坎坷紛亂,閒暇少,時地復多乖離,躍馬長堤的事就稀疏寥落了。可是我還是喜歡馬呢:不管它是銀鬃,不管它是赤兔,也不管它是泥肥駿瘦,蹄輕鬣長,我都喜歡。我喜歡劉玄德躍馬過檀溪的故事,我也喜歡「泥馬渡康王」的傳說,即使荒誕不經吧,卻都是那樣神秘超逸,令人深深嚮往。

徐庶走馬薦諸葛,在這句話時,我看見了大野中那位熱腸的而又灑脫風雅的名士。騎馬倚長橋,滿樓紅袖招,你看那於綠草垂楊臨風佇立的金陵年少,丰采又夠多麼英俊翩翩呢。固然敝車羸馬,顛頓於古道西風中,也會帶給人一種寂寞悵惘之感的,但是,這種寂寞悵惘,不是也正可於或種情景下令人留戀的麼?——前路茫茫,往哪裡去?當你徘徊踟躕時就姑且信託一匹龍鐘的老馬,跟了它一東二冬的走罷。聽說它是認識路的。譬如那回憶中幸福的路。



十萬火急的羽文,古時候有驛馬飛遞:探馬報導,寥寥四個字裡,活活繪出了一片馬蹄聲中那營帳裡的忙亂與緊急,百萬軍中,出生入死,不也是憑了徵馬戰馬才能斬將搴旗的麼?飛將在時,陰山以裡就沒有胡兒了。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噲,怎麼這樣壯呢!膽小的人不要哆嗦啊,你看,那風馳電掣的閃了過去又風馳電掣的閃了過來的,就是馬。那就是我所喜歡的馬。——弟弟來信說,「家裡才買了一匹年輕的馬,挺快的。……」真是,說句兒女情長的話,我有點兒想家。


——一九三四年三月,青島。


文章賞析


《馬》從結構和題材兩方面綜合起來分析,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以懷念童年和少年時期在家鄉騎馬的樂趣為線索,寫出了濃烈的鄉情和親情;第二部分以歷史上的名人名馬以及對馬的想像為經緯,表達了一種宏闊激蕩的胸襟。兩部分剛柔相濟,交織成一曲節奏逐步增強、速度漸漸加快的馬之歌。

這一曲馬之歌旋律歡快流暢,其文詞則形象鮮明,富於動感。在第一部分中,作者讓我們觀賞他筆下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畫面:幼童騎馬歌唱圖,媳婦下馬省親圖,年節雪野賽馬圖,孟春走馬踏青圖,端陽倚馬河邊圖……這八、九幅圖畫描繪得是這樣地傳神,讀者真是不難想像畫中人物的神態和心情。各位不妨試細讀「端陽,正是初夏……」這一段文字,定會讚賞作者的生花妙筆。

這段文字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事由——當然是散文式的交代——這些都是敘述中的應有之義;而激發我們想像的,則是那幾筆簡潔而精到的描寫。我想,每一位讀者都能據此構圖,描繪出垂柳拂清流,遊魚欲咬鉤的畫面來。如果你是位真正的畫家,那當然還能透過你的畫面讓人們聽到那活浪活浪的水聲和漁父所哼的小調兒,讓人們感受到那種一品尚書也不換的境界。人稱王維筆下「詩中有畫」,那麼我們說吳伯簫這些文字「文中有畫」,恐怕也不為過吧。

本文第一部分所摹寫的畫面,或親情脈脈,或閒情悠悠,或輕快活潑,或「霹靂弦驚」,但總的說來記述舒緩從容而語言靈動樸實。文中暗引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詞中「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而加以變化。轉入第二部分,文中融入的情感漸趨高亢豪邁,語言則顯得耀眼奪目。這部分因藉助大量典故而給了讀者更大的想像空間。那馱著劉皇叔躍過檀溪的神馬、救宋康王趙構渡河的泥馬、助劉秀稱帝的東漢「大樹將軍」馮異的烈馬、令胡人聞風喪膽的西漢飛將軍李廣的徵馬……種種小說中的、傳說中的、詩篇中的、史書中的描寫與記載,當令讀者的想像如萬馬奔騰,而胸襟也為之開闊了。

與本文題材豐富、感情濃烈相適應,《馬》的語言給人以節奏明快、酣暢遒勁之感。文中多用緊湊的短句,仿佛應和著噠噠的馬蹄聲;而在語句之中和語句之間,又由於常常略去了某些看似不能缺少的詞句而顯得輕靈緻密。




考題重現


1、作者圍繞「家鄉的日子是有趣的」寫了哪些事情?請根據文章內容完成下面圖表。(5分)


2、作者在敘述事件的過程中,融合了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以文中「端陽訪友,騎馬賞景」這件事為例,簡要分析其中兩種表達方式的作用。(4分)


3、文章的語言給人以節奏明快與典雅之感,你認為文章是如何達到這兩種效果的?(4 分)


4、文章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文章表達的主旨與《燈籠》有什麼相似之處?(4分)




佳句摘抄


1.一鞭揚起,真像霹靂弦驚,颼颼的那耳邊風絲,恰應著一個滿心的矜持與歡快。馳騁往返,非到了馬放大汗不歇。畢剝的鞭炮聲中,馬打著響鼻,像是凱旋,人散了。那是一幅春郊試馬圖。

2.老人家忽而要騎馬出去了,他就穿了一襲皮袍,暖暖的,系一條深紫的腰帶,同銀白的鬍鬚對比的也戴了一頂絳紫色的風帽,寬大幾乎當得鬥篷。




描述


選取一個你喜歡的事物,描述一下你們之間的故事吧~


獲取考題參考答案可關注+私信哦~

晚安,朋友

相關焦點

  • 「晚安」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少年的肩膀,就該這樣才對嘛,什麼家國讎恨,浩然正氣的,都不要急,先挑起清風明月、楊柳依依和草長鶯飛,少年郎的肩頭,本就應當滿是美好的事物啊。The shoulder of a young man should be right like this.
  • 「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韋莊的江南生活
    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年老之後卻回憶在江南的樂趣,當時這是鮮衣怒馬少年時,意氣風發在街上打馬而過,靠在小橋上,滿街的姑娘都回頭看。閨房裡放著翠屏,這就是我醉宿花叢的地方。要是能在體驗一下當時的情景,我就是在江南待到白頭也不會回來。其四勸君今夜須沈醉,尊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 古詩《香菱詠月》滿樓紅袖,沉醉其中,詩人筆下的紅袖,半喜半憂
    紅袖原是女子衣裳的長袖,後來逐漸成為形容女子的詞語。「紅袖」二字也卻是讓人無限遐想,仿佛身穿紅衣羅裙、容貌傾城的女子就在眼前。很多古詩詞中,也有對紅袖的描寫,或許描寫所見的美麗佳人,或許紅袖多情,各有情緒。「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 謝景行騎馬倚斜橋,墨修堯一夜白華發,千山茶客和鳳輕你喜歡誰?
    謝景行騎馬倚斜橋,墨修堯一夜白華發,千山茶客和鳳輕你喜歡誰?1《重生之將門毒後》千山茶客簡介:他叫做謝景行,在千軍萬馬面前面不改色,他在大涼皇宮出生,但是第一次接觸世界就面臨著自己父親對自己的追殺,他這一生沒有享受過父親的疼愛,甚至到了明齊也要面對方氏的陰謀,但是他一生過的依舊瀟灑,他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與沈妙過的瀟瀟灑灑。
  • 七首讓人驚豔的古詩詞:春日衣衫薄,騎馬倚斜橋
    少年時讓我想到韋莊的「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中年時卻又是聽孤雁南飛,在「暮靄沉沉楚天闊」的江面上離群索居;而今鬢角已然星星也,讓人不免想起顧貞觀的「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漂泊異鄉數十載,終是獨自一人。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
  • 《將夜》紅袖招老闆,為何對寧缺十分「照顧」?
    過渡階段中也發生了許多非常重要的事情,比如寧缺經常出入紅袖招,在紅袖招內手刃第一個仇人,幫助朝小樹在春風亭血戰,進入皇宮御書房寫字。這些都是對寧缺今後命運極其大的轉折事件,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紅袖招的簡大家,他為何第一次與寧缺相見,就對寧缺給予了特別的照顧。
  • 史上最自戀詞人韋莊——年少春衫倚斜橋,迷死萬千少女
    「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我嚴重懷疑,《唐伯虎點秋香》裡,周星馳率領四大才子站在橋上搔首弄姿,橋下萬千少女和幾個大媽面紅耳赤周身顫慄,就是從這首詞裡得到的創意。韋莊能不能帥死萬千少女我不知道,但我感覺,他是最自戀的,他以為年少春衫倚斜橋的自己,帥過唐伯虎,殊不知河邊紅樓之上那些向他招手的美女,看中的,只是他的寶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