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和尚多道士少

2020-12-17 道訊

我們都知道,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可是發展到現代,似乎西風壓倒了東風,應了「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這句話,外來的佛教似乎比本土的道教更普及,信眾更多,這個我們可以看以下一組數據:

目前,全國共有開放的佛教活動場所約3.3萬處,佛教教職人員(這裡我們可以稱其和尚)約22.2萬人,信仰佛教的人數那就更為眾多,難以統計。反觀在公元2世紀,誕生於我國的道教,以《道德經》為最高經典,以老子為道祖,以符籙、煉丹、行氣、服食為主要道術,地地道道的本土宗教,在我國道教宮觀僅僅約9000處,道士約4.8萬人。我們可以發現,佛教教職人員,22.2萬人,道教道士約4.8萬人,和尚比道士整整多出了五倍。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和尚多道士少的局面呢?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道教自古被奉為帝王師

道士自古以來被奉為帝者師王者師,在古代,平民百姓是接觸不到道教思想的,那都是皇親國戚或者上流社會的人才能接觸的東西。所以,道教一直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反觀佛教進入門檻低,面向的就是廣大黎民百姓,就是為了普渡眾生,於是一句簡單佛號南無阿彌陀佛紅遍大江南北,在中國遍地開花,信眾無數。

二、道教的清靜無為

道教是一個主張清淨無為的宗教,道士往往注重的事清修,或者隱逸於人間。往往可能一些默默無名的人,則是道士也不足為奇。此外,道士們的不慕名利,正是因為如此,道士們才隱逸於人間。所以,道士數量本來就少於和尚,再加上道士都不願意在社會上拋頭露面,我們看到的和尚多而道士少就不足為奇了。

三、成為道士要求嚴格

也因為成為道士的過程相對嚴格,道觀對要求出家者,經查明身份來歷,認定符合出家條件後,要背誦《玄門日誦早晚功課》、學習《道教儀範》、學習道教基礎知識,舉行冠巾儀式等等一些程序走完,據說需要幾年的事件。

四、假和尚泛濫

之所以我們看到的和尚多而道士少,不得不提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假和尚泛濫。據一個專家統計,全國的真和尚有二十二萬,假和尚有六十萬。這樣說,我們可以推算,我們所看到的和尚十個裡面可能有七個是假的。正是因為這些假和尚在社會上招搖撞騙,敗壞了整個佛教的聲譽。當然,假道士也有,比如前段事件網上假道士買符咒事件,但是總體是沒有假和尚那麼多。

小結:

中華民族是一個包容開放的民族,對於外來文化,我們也是一種開放包容的態度,所以外來的宗教,比如佛教才能在中國的大地上生根發芽。當然,僅僅從和尚多而道士少就說明佛教的影響力大也是妄言,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還是具有無可比擬的影響力和優勢。

/完/

相關焦點

  • 和尚道士都吃素,那為什麼和尚大多肥胖,而道士卻多消瘦呢?
    在古代的時候,人們信仰的宗教有道教和佛教。就算是到了現代,這兩個宗教仍然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宗教可以說是人們思想的一種寄託。很多信仰這些宗教的人,從小就接受這樣的宗教思想,可以說這種文化已經成為了他們精神的一種寄託,他們的生活已經與這種文化分不開了。和尚道士都吃素,那為什麼和尚大多肥胖,而道士卻多消瘦呢?
  • 和尚和道士都吃素,為啥很多和尚都膀大腰圓,但是道士都很瘦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因此流傳下來很多優秀的文化。所以近些年來,不管是外國遊客還是中國遊客,都喜歡來一場中國的文化之旅。中國文化中,宗教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國的宗教中,流傳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宗教就是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和來自印度的佛教了。
  • 中國本土道教都是瘦子居多,為何佛教的和尚都是胖子居多呢?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現象我們根本沒有在意,認為這是冥冥之中自有的,可是細細想來,總有它應有的規律,只要我們認真去發現,才會明白這些事情很有意思。道教是我國本土的宗教,發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
  • 和尚道士都是出家人,那為什麼道士很瘦,和尚卻大多很胖?
    民間有句俗話叫「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這句話確實有一定的道理。自從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就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特別是每當到太平盛世的時候,佛教也就越發的昌盛。反而傳統的道教,雖然在歷史上一度十分興盛,可是現在除了一些道教聖地之外,其他地方很難看到道士的身影。
  • 和尚和道士都是素食主義者,為什麼和尚比道士更圓潤?原因很簡單
    自古以來,中國可以看作是一個融合性很強的國家,因為無論是外來的還是少數民族的,都會在不經意間融入到中國獨特的文化氛圍中。此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宗教,我要講的是佛教和道教之間的區別。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一個特別明顯的細節,那就是佛教和道教主要是素食主義者,但是和尚一般都比道士胖,即使是在我們經常看的電影和電視劇中,原因是什麼?這就是答案。首先,讓我們來談談兩者之間的區別,道教是關於否定的,佛教是關於因果關係的。
  • 同樣是吃素,為何道士清瘦,和尚卻大多肥頭大耳?原因很簡單!
    同樣是吃素,為何道士清瘦,和尚卻大多肥頭大耳?原因很簡單!佛教和道教同樣是出家人,兩者同樣都是吃素,但為何道士清瘦,和尚卻大多肥頭大耳,接下來就和我看看吧,佛教早在公元前五世紀就傳入了中國,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 同樣都是吃素,為何和尚大多偏胖,道士卻普遍消瘦?
    不管是在電視劇還是在現實裡面,和尚大多是大腹便便的,而倒是都是十分的瘦小,不僅如此,那些在寺廟裡面供奉的佛像和仙人也是形成了這樣的反差,比如彌勒佛就是大肚子的形象,而那些道士們卻顯得格外的清瘦,明明兩者都是吃素的,為什麼兩者之間的差距為什麼會這麼大?
  • 《道士下山》醜化道教?業界人士:道士向和尚下跪沒什麼
    隨後中國道教協會否認官方譴責,稱道協對《道士下山》持有包容心態。對此,記者致電影出品方和陳凱歌夫婦,但對方未給予回復。  道長怒斥《道士下山》肆意醜化道教  中國道協:對影片持包容心態  19日,中道協權益保護委員會主任孟崇然道長在微信公眾號「道揚天下」上,發布一篇名為《道教界嚮導演陳凱歌提出嚴正譴責聲明》的文章,斥責陳凱歌執導的《道士下山》肆意醜化道教,違反多項政策法規,要求陳凱歌立即停映《道士下山》,並向道教界及社會公開道歉
  • 新社會階層分析,四僧道——和尚道士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佛教起源於印度,道佛兩教,一個是中土文化,一個是外來文化,但兩者在中國的發展,卻有著大致相同的興衰經歷,兩教之間從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相互抗爭、互不相讓到隋唐時期的相互融攝,共同繁榮,並在宋朝達到全盛時期。
  • 道士真的是「亂世下山救世、盛世歸隱深山」?
    首先,有人說,今天我們見到的和尚很多,而道士少見,豈不正說明在當今盛世,道士都「歸隱深山」了嗎?圖:一個道士的背影圖:龍虎山道士在踢足球事實上,這是因為僧侶多道士少的緣故。目前,全國共有佛教僧侶約22.2萬人,佛教道場3.3萬處;而道教宮觀約9000處,道士約4.8萬人。道士只有僧侶的4分之一,且深居簡出,見的少自然不足為怪。其次,說「盛世道士歸隱」,是絲毫不了解歷史。事實恰恰相反,在中國歷史上,越是盛世,道士越是下山得勤快,越是壯大風光。
  • 盛世深山修行,亂世下山救人,唯有中華本土宗教道教
    曾看到過一個新聞,在一座很破舊的道觀中,有一個年紀很大的老道士,記者問:「為什麼這麼大的道觀就你一人呢?」,老道士說:「師傅帶著師兄們去抗日了,就沒有再回來,這裡只有我一人了」。當年日軍侵華,老道士的師傅帶著他的眾師兄下山抗日,老道士由於年齡小被留下看守道觀,老道士問師傅什麼時候回來,師傅說:「到了改回來的時候就回來了」。老道士又問:「要是沒有回來呢?」,師傅說:「那就不回來了」。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又被稱為黃老之學,是中華民族流傳最為久遠的宗教,而他的創始人,就是張道陵。
  • 一分鐘學堂|為什麼和尚剃光頭,而道士留長髮?
    為什麼和尚剃頭mp302:00來自錦靈中文在世人眼裡,道士與和尚都自稱「方外人士」,即世外之人。都已看破紅塵,超脫世間貧富榮辱,追求一種逍遙自在的內心自由。兩者在行為習慣、生活方式等諸多地方也都很相似。
  • 同樣吃素,為什麼和尚大多數肥胖,而道士多清瘦呢?原因很真實
    我們在國內旅遊的時候也不難可以看到一些極具宗教特色的傳統建築,而且現如今我國的佛教文化以及道教文化還是十分繁榮的。而佛教與道教之間更是有著很大的不同,有不少人就從體型上面發現了不同,同樣吃素,為什麼和尚大多數肥胖,而道士多清瘦呢?其實原因很真實,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詳細了解下吧。
  • 魯迅曾說:人往往憎和尚不憎道士,究竟是何道理?
    舉八元,使布五教於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釋」是古印度喬達摩·悉達多創立的佛教,其實大多為釋迦牟尼佛,故又稱釋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道」指的是東周時期黃老道神仙家依據《道德經》(即《老子》)《南華經》(即《莊子》)而長期演變創立的宗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傳達一種空靈
  • 為何道教在中國興盛至今,卻從不為統治者忌諱?魯迅回答一針見血
    道家把老子視為道教老祖,其所著《道德經》也是道教經典之首。說到道教,其實對於我們而言並不陌生。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既講究度世救人,也追求得道成仙,是非常接地氣的一個宗教。眾所周知,在我國歷史悠久的佛教,因為其勢力龐大曾被各朝皇帝三番五次打壓。然而,道教在中國興盛至今,卻為何從不為統治者忌諱?
  • 道士為什麼喜歡背一把劍,而不是背刀?
    葛洪說漢末的道教「刺客死士,為其致用,威傾邦君,勢凌有司,亡命捕逃,因為窟藪」,劉勰說道士「斬縛魑魅,以快愚情,憑威恃武,俗之舊風,故吏兵鉤騎,以動淺心」,這都是眼很毒的。所以到今天為止,我們看道教的神裡,有許許多多都是武將打扮的,不是什么元帥,就是什麼將軍,手下多少萬天兵天將。這個只要翻翻《道法會元》就知道,不用多列舉。
  • 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生命哲學,我們從中可以學習參悟良多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其正式產生前曾經歷了漫長的醞釀時期,而在其發展過程中又不斷吸納傳統文化內容;其相信宇宙及一切生命由道演化而來,人通過自身努力可以達到與道同體,從而進入長生成仙的神仙境界。道教的生命觀秉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整體性觀念,強調人體生命與宇宙大化的息息相通以及身心陰陽的對轉與互補。道教的生命觀是建立在先秦老莊道論的基礎之上,將「道」視為宇宙生命的來源,萬物皆由道而生成,並把人的生命與道相聯結,將人的長生不死與得道成仙聯繫在一起。
  • 亂世主動下山救世,盛世卻歸隱深山的道教,為何得不到風靡
    魯迅先生曾說:人們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那座悽清的道觀和松柏般的老人向我們詮釋了這句話的深意,然而如此可感可佩的道教卻正在時代中消弭。有人說:亂世時,和尚閉門躲霍,道士出山救世;盛世太平時,和尚出門迎香火,道士悄然遁世歸隱。
  • 金髮碧眼的「洋道士」:外國人眼中的道教是什麼樣的
    道教作為一個本土的傳統宗教,崇尚自然,信奉天地,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它只是在國內發展,殊不知很多外國人被其神秘的東方文化所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被道教的上善若水的理念所吸引,被道家的養生文化和中國功夫所痴迷,道教文化已經走向了世界,本期就為大家介紹外國人眼裡的道教。
  • 道教為什麼禁食牛、狗和大雁?原來這些靈性動物吃了會影響修行
    就拿世界三大宗教來說吧,佛教講究不殺生,伊斯蘭教只吃清真食品,基督教禁食帶血食物。世界三大宗教在我國都有不少信徒,他們也都有自己獨特的禁忌點,那麼我國本土的道教就沒有什麼禁忌點嗎?自然是有的,但因為道教的禁食規定範圍很小,所以不怎麼惹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