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比鄰總是不時地收到許多學生發來有關跨專業考研的問題,有問跨考難不難的,是不是跟本專業的學生比起來沒有優勢;也有問跨考有沒有用的;還有的學生更是直接問我:「老師,我到底該不該跨考」。
其實大家問這些問題,並不是因為自己不能做出選擇,而是對跨專業考研的了解太少,或是存在一些誤解和偏見。今天,文都比鄰老師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跨專業考研,對於有考研意向的學生們來說跨考到底算不算得上是一個好的選擇?跨考是不是真的很難?
所謂跨專業考研,顧名思義,就是考與本科專業不一樣的研究生。在跨考時,大家往往更願意遵循一個「就近原則」,就是選擇那些與自己本專業相近的專業,如化學轉藥學、數學轉理論經濟學、電器轉電子等。目標專業與本專業的知識交叉越多,那學起來肯定就越得心應手。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同學跨的比較遠,從理工科跨到文科,從純文科跨經管類專業的考生也不在少數。
這些跨考生要從學習了四年的專業進入一個徹底陌生的領域,心中難免沒什麼底,會對跨考的成功率持懷疑的態度也是正常的。文都比鄰老師在這裡告訴大家,跨考雖然比起本專業要花更多的時間精力複習,但往往跨考生的目的性更加明確,他們也會因意識到跨考的劣勢從而更加努力,而有些考本專業的同學目標卻不一定那麼明確,有一部分只是出於成功率比較大的考慮。這樣的情況是存在的。(不代表所有情況)
所以選擇跨考的同學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意向要明確。
選擇跨專業考研的原因:
1. 不喜歡本科的專業,也不喜歡這個專業對應的工作,想選一個感興趣的領域
這類同學可能因自己四年大學生活沒有學到自己真正喜歡的知識而感到可惜,所以想重新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重過一次校園生活。也有同學是一想到在以後的工作中要每天重複這些自己討厭的東西就想趕快脫坑。於是這類考生中有一部分就投奔了自己真正喜歡的領域,如經濟跨心理學,理工科跨考教育學,這都是很常見的。
2. 本科專業不好就業
這是大部分同學選擇跨考的原因,特別是那些本科是文學、歷史等純文科專業的同學,畢業後不想做老師也不想做行政文秘,那麼就只能選一個實際一點專業,所以有很多同學就跨考了管理學,法學、新聞學等專業。我身邊還見過985的文科生成功跨考理工科專業的。可見,就業因素也是大部分跨考生所著重考慮的。
3. 反正要考研就選一個容易考上的專業
有的同學(文科生居多)決定要考研了,但是不知道要考哪個專業,於是就乾脆選那些不考數學的專業。這類同學其實有些為了考研而考研,以這樣的心態和目的,即使考上了研究生,未來三年讀研的過程可能也會是痛苦而迷茫的。因此還是建議大家要對目標有明確的認識,不要為了考研而考研,否則你會失去自己最重要的東西——時間。如果只是為了要考上,那還不如考本專業來的更可能成功。
有關跨專業考研的常見問題及解答:
1. 跨考生是否會受歧視?
有的同學是所謂的三跨:即跨學校(二本、三本院校跨一本院校),跨地區,跨專業。於是就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好的院校的老師會不會歧視我們二本(三本)出身的學生;目標專業的老師會不會歧視我們這些本專業差的太遠的學生。其實大家平時說歧視都是一種主觀猜測,對於老師來說,過了初試的學生在面試中都是平等的,他們看重的是你在面試中表現出的個人素質,比如是否適合做研究,有沒有可塑性等。你可以假設自己的面試的導師,你會把選到一個好學生的可能性寄托在眼前這個學生的實際表現上,還是他幾年前一次高考的分數?導師都是理性的成年人,他們比你會做選擇。所以,要相信自己不要想太多,面試中好好表現才是王道。
當然,這裡要注意有些院校的某些專業是不接受跨考的,這在招生簡章上都會說明,要事先查清楚。
2. 跨考的成功率大不大?會不會比本專業的同學更難考上?
成功率取決於你的努力,只要你目標明確並付出十分的行動,那就不一定會比那些本專業的同學差。在心理學考研中跨考生就佔了半壁江山,而且最後有很多考取專業第一分數的同學也都是跨考生。所以不要限制自己的想像!
3. 我適不適合跨考?
沒有適不適合,只有你想不想、付出行動沒有。你是否喜歡現在的專業?是否覺得以目前的專業在就業問題上有把握?這都是一個人該不該跨考應該考慮的因素。
結論就是,跨考的難度取決於你的目標專業、你的努力程度和目標的明確性。
跨考並不代表著會受到歧視,或者一定不如本專業的同學。請放下這個偏見。
另外,跨專業考研並不像工作以後再轉行那麼複雜,跨考給我們帶來的損失還算少的,或者說這根本算不上什麼損失,我們做任何選擇本來都有代價,如果本專業不是你喜歡的,也不是你擅長的,那繼續學習就是浪費時間,如果等到工作了才發現自己有多討厭這個領域,那可能就來不及了,工作轉行的成本遠遠高於考研的時候換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