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複習
一.三角形的特性
【知識點歸納】
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三內角之和等於180度,根據角可以分為銳角三角形(每個角小於90°),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等於90°),鈍角三角形(有一個角大於90°).
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任意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
二.三角形的分類
1.按角分
判定法一:
銳角三角形:三個角都小於90°.
直角三角形:可記作Rt△.其中一個角必須等於90°.
鈍角三角形:有一個角大於90°.
判定法二:
銳角三角形:最大角小於90°.
直角三角形:最大角等於90°.
鈍角三角形:最大角大於90°.
其中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統稱為斜三角形.
2.按邊分
不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
例:一個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比是2:3:4,這個三角形為( )
A、銳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鈍角三角形 D、不能確定
分析:判斷這個三角形是什麼三角形,要知道這個三角形中最大角的度數情況,由題意知:把這個三角形的內角和180°平均分了(2+3+4)=9份,最大角佔總和的,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求出最大角的度數,繼而根據三角形的分類判斷即可.
解:最大角:180×=80(度),
因為最大角是銳角,所以這個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
故選:A.
點評:此題考查了根據角對三角形分類的方法:三個角都是銳角,這個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三角形的內角和
三角形內角和為180°.
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餘.
【命題方向】
例1:把一個大三角形分成兩個小三角形,每個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 )
A、90° B、180° C、60°
分析: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三角形的內角和永遠是180度,你把一個三角形分成兩個小三角形,每個的內角和還是180度,據此解答.
解:因為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
所以每個小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屬於基礎題,關鍵是掌握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
例2:在三角形三個內角中,∠1=∠2+∠3,那麼這個三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
A、銳角 B、直角 C、鈍角 D、不能確定
分析: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結合已知,可求∠1=90°,即可判斷三角形的形狀.
解:因為∠1=∠2+∠3,
所以∠1=180°÷2=90°,
所以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點評:此題考查了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分類,三角形按角分類有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四.立體圖形的分類及識別
1.立體幾何圖形:
從實物中抽象出來的各種圖形,統稱為幾何圖形,幾何圖形是數學研究的主要對象之一.有些幾何圖形(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球等)的各個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內,它們是立體圖形.由一個或多個面圍成的可以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的三維圖形.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即由面圍成體,看一個體最多看到立體圖形實物三個面.
2.常見立體幾何圖形及性質:
(1)正方體:
有8個頂點,6個面.每個面面積相等(或每個面都有正方形組成).有12條稜,每條稜長的長度都相等.(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2)長方體:
有8個頂點,6個面.每個面都由長方形或相對的一組正方形組成.有12條稜,相對的4條稜的稜長相等.
(3)圓柱:
上下兩個面為大小相同的圓形.有一個曲面叫側面.展開後為長方形或正方形或平行四邊形.有無數條高,這些高的長度都相等.
(4)圓錐:
有1個頂點,1個曲面,一個底面.展開後為扇形.只有1條高.四面體有1個頂點,四面六條稜高.
(5)直三稜柱:
三條側稜切平行,上表面和下表面是平行且全等的三角形.
(6)球:
球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圖形之一,例如籃球、足球都是球,球是由一個面所圍成的幾何體.
五.長方體的特徵
長方體的特徵:
1.長方體有6個面.有三組相對的面完全相同.一般情況下六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時有兩個面是正方形,其他四個面都是長方形,並且這四個面完全相同.
2.長方體有12條稜,相對的四條稜長度相等.按長度可分為三組,每一組有4條稜.
3.長方體有8個頂點.每個頂點連接三條稜.三條稜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4.長方體相鄰的兩條稜互相垂直.
例1:我們在畫長方體時一般只畫出三個面,這是因為長方體( )
A、只有三個面 B、只能看到三個面 C、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
分析:長方體的特徵是:6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面積相同.再根據觀察物體的方法,從某個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最多能看到它的3個面.由此解答.
解:根據長方體的特徵和觀察物體的角度及觀察的範圍,最多能看長方體的3個面.
答:這是因為長方體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個面.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長方體的特徵和觀察物體的角度及觀察的範圍.
例2:用一根52cm長的鐵絲,正好可以焊成一個長為6cm,寬為4cm,高為( )cm的長方體框架.
A、2 B、3 C、4 D、5
分析:根據長方體的特徵,12條稜分為互相平行的(相對的)3組,每組4條稜的長度相等.長方體的稜長總和=(長+寬+高)×4,已知稜長總和是52釐米,用稜長總和÷4求得長、寬、高的和,用長、寬、高的和減去長和寬就是它的高.由此列式解答.
解:52÷4-(6+4),
=13-10,
=3(釐米);
答:高為3釐米的長方體的框架.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長方體的特徵及稜長總和的計算方法.根據稜長總和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
六.正方體的特徵
正方體的特徵:
①8個頂點.
②12條稜,每條稜長度相等.
③相鄰的兩條稜互相垂直.
例1:一個稜長是4分米的正方體,稜長總和是( )分米.
A、16 B、24 C、32 D、48
分析:一個正方體有12條稜,稜長總和為12條稜的長度和.
解:4×12=48(分米).
故選:D.
點評:此題考查計算正方體的稜長總和的方法,即用稜長乘12即可.
例2:至少( )個完全一樣的小正方體可以拼成一個稍大的正方體.
A、4 B、8 C、9
分析:假設小正方體的稜長是1釐米,體積是1立方釐米,拼成的稍大的正方體稜長至少是2釐米,體積為8立方釐米,進一步求出個數.
解:假設小正方體的稜長是1釐米,體積:1×1×1=1(立方釐米);
稍大的正方體稜長至少是2釐米,體積:2×2×2=8(立方釐米);
需要小正方體的個數:8÷1=8(個).
點評:此題考查運用正方體的特徵與正方體的體積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