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如何開展《弟子規》的教學?

2021-03-02 大福地傳統文化教育中心

作者/演講者:蔡禮旭老師

問:小學如何開展《弟子規》的教學?

答:教育,我們分三個方面:言教、身教、境教,教育不會跳出這三個範疇。這三個教育其實以身教為核心,老師、校長自己帶頭做的時候,起的效應就很大。我們曾經跟一個學校有交談,學校的學生都常常亂丟紙屑,操場都是紙屑怎麼解決?諸位長輩朋友們怎麼解決?假如那個校長肯帶頭來撿,可能五天就起作用了。我們很多當老師的人真正去做了,一有好的榜樣,他的心就觸動了。

我們常常在要求學生的時候,首先要看我們有沒有做到。假如我們自己沒做到說話算話,要求孩子「凡出言,信為先」就很難。我曾經看過一個調查資料說,所有的小孩對父母最不滿的三點,第一點,說話不算話。所以這個身教很重要,我們所有的同仁老師們,互相恭敬,見面都點頭微笑,很有禮貌,那個風氣一下就帶起來。

我自己帶的那個班,學生跟老師形成很大的對立,看到其他老師也不打招呼,因為他們內心有怨。後來帶了以後比較好轉,我是也費了很大的勁。我第一天到教室去,前面第一排那個女孩眼睛很大,瞪著我,「老師你會不會打人?」我一聽問這個問題,可能以前跟老師心裡有一些隔閡,居然先不問我姓什麼,先問我會不會打人。後來要除去這個隔閡,我還給他們吃香喝辣的,所以前天講到的要多請客,多送禮。開始煮紅豆湯、煮湯圓給他們吃,建立好關係才能跟他們講話啊。而且很奇妙,我第一次煮紅豆湯圓,特別香對不對,結果聞到香味只有一半的人過來吃,還有一半的人,沒有被我收買。哦,我對那些人肅然起敬,這些學生有氣節。那個胖嘟嘟的:「老師,可不可以吃第二碗?」趕快讓他吃,他就把其他人的情況全都告訴我了。

諸位朋友,我不是奸詐的人,凡事要看存心,雖然做地下工作,是為了多了解他們,幫助他們,最重要的還是這一顆心啊。那時候因為常常出去排隊,看到其他同事,我就會:哎,早,陳老師、李老師。學生們不習慣跟老師打招呼,可是每天都這樣跟在我後面,無形當中受影響。所以後來我的同事說,你的學生挺有禮貌,我說沒有啊,都像脫韁野馬,自己還是覺得自己教得不好。他們說不要說別的,你的學生之前遇到我們都不打招呼的,現在遠遠的就「老師好」。因為我煮那些湯圓給他們吃,他們都端出去請那些老師吃,親得很。所以很多班級都知道我們班今天煮什麼東西吃。

機會教育,言教,這個言教不是你每天很囉嗦,有時候機會不到,你講他會說:「老師不要說了,我知道啦。」機會點要抓好。其實這個也是人同此心,我們今天不覺得有問題的時候,人家一直講,你就覺得囉嗦。可是當你剛好有那個情境思考的時候你就覺得,啊,對。比方東西煮好了,學生端來:「老師請你吃。」這個時候怎麼辦?「好,我成全你」,不對啊。你吃下去就沒了,是吧?當好一個老師,還要在美食前面忍得住,當老師不容易的。所以美食在前面忍住,不要自己先吃。「除了想到老師之外,還要想到誰啊?」就看他端著,眼睛思考了一下,「哦,我知道啦」,就衝出去了。其實我也不知道他去哪裡了,因為我也不知道他想到誰,他就想到他一年級、二年級是哪個老師,三年級、四年級是哪個老師,還是哪個他最喜歡的老師,他就端去了。這個時候機會點,「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其實哪一句《弟子規》不能用自己的身教來教呢?學生最喜歡聽的就是老師的故事,當一個孝子當老師的時候,他侃侃而談,把他孝順父母的這些生活情節講給學生聽,學生眼睛瞪得多大啊。甚至於老師哽咽的時候,孩子陪著他掉眼淚啊。身教的人有所感,那個言教很自然就出來了。

而且這個言教形成境教以後,同學跟同學之間互相規勸。每一句就像肖老師講到的,她很注重班級的規矩,這些桌子都整理得很好,那就形成整個班級的氛圍。他在這種氛圍當中只有他的不整齊,他自然而然就擺好了。「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你到一個好的環境,耳濡目染之下就受感染了。所以每一句從自己身教然後變成整個班級、整個學校的風氣、氛圍,境教。相信,孩子在這樣的氛圍當中一定會得到很好的成長。

用心將聖賢文化帶給全世界,造福全人類,感恩學習,歡迎轉載!

  大福地傳統文化教育中心(www.chinadfd.com)微信號:chinadfd。添加微信方法:打開微信--點擊右上角+--添加朋友--輸入「chinadfd」,出現的界面再點擊「關注」;想閱讀本微信所有文章,請打開「大福地傳統文化教育中心」微信的右上角,再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即能閱讀本網微信平臺已發所有文章。

大福地傳統文化教育中心,主要面向社會進行傳統文化的普及教育,形式為免費地定期組織開展傳統文化學習班。學習班以學習《弟子規》、《太上感應篇》、《了凡四訓》等聖賢典籍和傳統文化論壇光碟《聖賢教育改變命運》為主,兼有學習傳統文化深受其益的老師們現場為大家分享,旨在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認識傳統文化,幫助人們找到一條身心和諧、家庭和諧、企業和諧 的和諧之道,最終實現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



相關焦點

  • 看作文教學大轉型
    全國作文教學基地——明湖小學授牌儀式   2014年12月23日,濟南,寒風蕭瑟。著名作家曹文軒教授風塵僕僕來到這所名不見經傳的小學——明湖小學。   這是最近發生在全國作文教學基地濟南明湖小學的一件事。   全國作文教學基地建設是由中國當代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與中國教育報刊社宣傳策劃中心共同發起的學科共建計劃。明湖小學是首批入選的教學基地,經過兩年多的學科建設,實現了作文課堂教學的完全轉型。老師和學生們經歷了不曾有過的認知變遷和情感激蕩,其變化和收獲,成長和心得,思考和感悟,成為了他們教學的經歷中不可磨滅的一頁。
  • 西寧公交取消小學初中學生卡年審
    為進一步實現「便民、利民、惠民」的目標,同時簡化辦事流程,從今年9月1日起,西寧公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決定取消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小學一年級6歲至初三15歲)學生卡的年審,由從前的每年一審改進為隻需初中畢業升高中前審一次,升讀高中後每年一審。
  • STEM教學設計的思考
    今天分享之前學習時編寫及分析的教學設計,並附上一點思考。在進行STEM教育的初始階段,考慮清楚一個系統的概念框架,分析具體的目標、成果、教學設計和課程實施計劃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應用時,有老師急於進入教學設計的具體流程與實施步驟階段,而忽略了對教學目標與成果的構想與分析。
  • 這所小學聽上去很特別
    海嘎小學在大山深處,位於海拔2360米,一度隻剩1個老師和8個學生,2019年之前,沒有一個學生從這裡「小學畢業」。 如今,這裡的108名學生每人都掌握一種樂器,還有人叫這所小學「搖滾學校」。 1 海嘎小學坐落在貴州最高峰韭菜坪的山腰上,演唱會的舞臺設備從北京來,9.6米高的大貨車卡在離小學300米處,動用了拖吊車。 海嘎村住戶相對分散,有的孩子上學要翻山,放學還要幫家裡分擔農活,餵豬、放牛,他們的父母多在外地打工。 新褲子樂隊的貝斯手趙夢記得,她剛到海嘎小學,聽到第一遍排練,就流眼淚了。
  • 教學工作坊探討灣區智慧學習應用
    【2021年01月12日-星期二-澳門新聞】中華教育信息協進會今舉辦「走進大灣區智慧教學工作坊2021」,邀請大灣區教育界及資訊科技專家共同交流,希望透過工作坊,探討大灣區智慧學習應用模式,以及未來各種智慧學習應用資源在本澳教育範疇使用,做到因材施教。出席「走進大灣區智慧教學工作坊2021」的嘉賓及與會者合照。
  • 全港私立小學名單及學費排名
    大部分私立小學都有其聯繫、直屬、或一條龍中學,大大減少了小學上讀中學的不確定因素。:私立小學也包括「國際學校開辦的小學」。香港大約有 41 所國際學校提供小學課程,各自開辦不同國家及國際文憑組織的課程。私立獨立學校計劃:根據政府的用語,私立學校當中有小部分是「私立獨立學校計劃」學校。現時總共有 8 間這類小學,他們分別是:拔萃女小學、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暨小學、弘立書院、啟新書院、智新書院、滬江維多利亞學校、基督教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