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看作文教學大轉型
曹文軒教授與孩子們對話
明湖小學小作家代表發言
全國作文教學基地——明湖小學授牌儀式
2014年12月23日,濟南,寒風蕭瑟。著名作家曹文軒教授風塵僕僕來到這所名不見經傳的小學——明湖小學。
在此之前他得知了一個消息,這裡有為數不少的一批孩子井噴式的寫出了小說。出於作家的好奇和教師的職業敏感,他決定親臨現場,會一會這些孩子,順便探個究竟。與學生們接觸了短短一個多小時後,這位蜚聲海內外的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做出一個重要的決定:將孩子們的作品納入自己的出版基金,扶持他們出版系列小說——在他看來,這些作品「已經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這是最近發生在全國作文教學基地濟南明湖小學的一件事。
全國作文教學基地建設是由中國當代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與中國教育報刊社宣傳策劃中心共同發起的學科共建計劃。明湖小學是首批入選的教學基地,經過兩年多的學科建設,實現了作文課堂教學的完全轉型。老師和學生們經歷了不曾有過的認知變遷和情感激蕩,其變化和收獲,成長和心得,思考和感悟,成為了他們教學的經歷中不可磨滅的一頁。
下面是陶繼新(以下稱陶)和濟南市明湖小學校長陳殿軍(以下稱陳)的對話。
根由
作文課堂教學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
陶:我們知道,作文教學改革最難的也是最迫切的,莫過於課堂教學結構的變化,聽說你們恰恰是從此入手,是什麼讓你們有了這番底氣?
陳:走進明湖小學的作文課堂,你會發現傳統的作文教學正在逐漸被消解甚至顛覆。老師們已經不再糾結於單一的字詞句學習和語言文字訓練及主題思想的灌輸,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嶄新的課堂教學的模式。明湖小學的作文課堂已經由過去單純的知識傳授課變成了感知訓練課﹔由過去單純的語言訓練課變成了思維訓練課﹔由過去單純的主題思想訓練課變成了情感訓練課。
所謂三步法訓練體系,就是依照寫作能力結構中的三個基本要素感知、思維、情感,而建立的一種符合兒童心理發展特點的、交互式動態寫作訓練系統。
試舉一例:
感知物訓練課提倡多感官參與,多角度描寫,以《秋雨》為例談一下。請看學生例文:
雖然沒有太陽,但是空氣格外新鮮。帶著花香味,帶著決明子的味,還帶著葡萄架下葡萄的味道,令人神清氣爽。原來不知不覺走出教室,被小雨珠偷襲了,我不在意地揮了揮手,接受雨的恩賜。一滴雨落在小草上,一株綠色的小草上。雨,頓時變成了綠色。可愛的小雨珠從小草的葉子上,慢慢地滑下來,像小朋友坐滑梯一般,滑到地上。「啪」的一聲,小雨滴融入水中。又一滴雨珠落在了地上,馬上變成黑色,不過,這是滴調皮的小雨珠,它落到地上立刻分散成許多更小的小雨珠,彈出地面,彈出地面,才又安分地融入水中。落在樹葉上的,一點一滴地凝聚在一起,齊心協力地扒住樹葉,不想掉下去。可是由於身體太重了,託不住自己了,隻聽見一聲很輕的聲音,像花開放的聲音一樣,聽不見卻能感受到。又來了一滴雨珠,它真是個調皮的小傢伙,它穿透我的衣服,落到我的身上,變成了肉色。原來,秋天的雨珠是那麼冰涼,仿佛每一滴裡都充滿秋天的寒意。我打了個哈欠,雨落在嘴裡,嗯?那味道就像茉莉花,難道?這是老天爺泡的茶。
在這個片段描寫中,「帶著花香味,帶著決明子的味,還帶著葡萄架下葡萄的味道」是對物的味道的描寫,嗅到的﹔「一株綠色的小草上」是看到的﹔「啪」的一聲」、「隻聽見一聲很輕的聲音,像花開放的聲音一樣,聽不見卻能感受到。」是聽到的﹔「原來,秋天的雨珠是那麼冰涼,仿佛每一滴裡都充滿秋天的寒意」是感受到的﹔「我打了個哈欠,雨落在嘴裡,嗯?那味道就像茉莉花,難道?這是老天爺泡的茶。」這是嘗到的。打開感知的閘門,學生們的眼前會呈現出一副全新的景觀。世界還是昨天的世界,但世界的樣子卻不再與昨天的相同。
再舉一例:
在感知人訓練課中,我們推崇「觀其行知其心,知其心寫其行」的心形互現訓練。例如《人物特點描寫》一課的教學就體現了心形互現的訓練。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著手凸顯人物性格特點,這是由形到心的過程。在此基礎之上,出示兩種性格截然不同的學生做陶藝時的照片,讓學生思考「不同性格特點下的人物,他做陶藝時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會一樣嗎?用心觀察便會找出很多的不同之處,正是這些不同,造就了性格迥異的人們,這便是由心到形的過程。「心形互現」使學生眼中的人物漸漸不一樣起來,學生筆下的人物特點也漸漸清晰起來。
變化
變化1:學生作文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陶:根據你前面所說,課堂結構的變化,其內涵其實包括教學內容、形式和方法的變化。這樣的變革最終有沒有價值,要看學生作文能力是否得到顯著提升,你們是否能拿出有說服力的証明?
陳:寫作文對於學生來說,是一件極其頭疼的事情。但是,明湖小學學生如今寫作文的熱情卻是非常高漲,並結出了累累碩果。在這裡,很多同學的作品在各級各類作文比賽中獲獎,並大量發表在報紙雜志上。根據《習作興趣調查問卷表》前測、後測的相關數據來看,學生喜歡作文的比例由研究前的12%提高至研究後的65%,提高了53個百分點。
擁有了這樣火熱的寫作熱情,一部部優秀原創作品集如雨後春筍般在明湖校園誕生、綻放。在明湖小學,不同年級的學生都擁有了自己的原創作品集。小說創作已然呈現「井噴之勢」。
變化2:教師執教能力和教學態度發生顯著變化
陶:看起來,在這一教學變革中,學生的作文能力得到長足發展,但是我很好奇,教師在這個過程裡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起了何種變化?
陳:經典課例在全國省市區不斷獲獎。
張巖老師《多因多果編故事》一課榮獲全國作文教學觀摩會一等獎,其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巧妙的教學設計、嫻熟的課堂調控、和諧的師生互動,博得了在場專家和老師的一致好評。
全國第十屆、十一屆中小學新課改研討、講說課示範展示課比賽中,我校兩位老師都榮獲小學語文學科一等獎。2013年、2014年山東省遠程研修活動中,我校田一禾、孫春梅老師進行的同課異構作文課《去過的地方》,榮獲省課例評比一等獎,劉恩娟老師的《心形互見》,榮獲省遠程研究課例評比二等獎。
專家評價
江洪春(濟南市教研市語文教研員,濟南市小語會理事長,特級教師)
明湖小學在三年的作文教學改革當中,既有高端引領——中國當代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毛繼東教授九次到學校指導﹔又有新教法的導入——「作文三步法」系統植入學校。經過近三年的研究,我的感受是整體作文教學的效果非常的顯著,用一句通俗的話說「作文三步法」提法不時髦,不抓風,但是,學了很有用。一項課題研究成果用得好不好,關鍵是看學生發展了多少,這是衡量課題研究的標尺,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認為明湖小學的學生有了很大的發展變化。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學生作文的興趣激發起來了,學生作文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從操作層面上,他把作文分為三個層次:感知、思維、情感。我認為這樣一個獨樹一幟的習作教學的體系符合學生習作教學的心理,也符合習作教學的基本規律。
例子一:
開闊學生的作文視野,變視覺作文,變線性作文,變平面作文,成為一個立體的作文,多層面的作文。比如寫一個物品,除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之外,還讓學生換時想想,換位想想,換情想想,同一個事物讓學生的視野開闊。開始不管章法,打開話匣子,慢慢地在走向章法。這符合兒童寫作心理。
例子二:
打開學生的作文思路。這使學生思維大大地活躍了。比如《多因多果》一課,聽聲音花瓶「啪」打碎了,想原因,打碎了什麼,怎麼打碎的,學生能想出十幾個理由,再想結果,又想了十幾個結果,把第一個原因與第二個結果連起來寫,把三個原因和四個結果連起來寫,讓學生的思維充分地打開,這樣的思維訓練就不局限於線性的一條線,它是多角度地、多層面地來思考,學生有了這樣一個思考的方法,就能夠把他說的話寫下來。
開闊視野,打開思路,就這樣一些操作辦法,使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全國作文教學基地建設
主持單位:
中國當代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
中國教育報刊社宣傳策劃中心
一、目標
引進一套全新的作文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模式﹔全面提升語文教師作文教學水平,進而將語文教學技能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推出地區名師。最終形成作文特色學校,打造區域教育優勢品牌。
二、功能
1.以作文教學為切入點,全面改善語文教師課堂授課藝術和課堂教學質量。
2.系統導入新的作文教學理論和教學技法(其中含中、高考、小學生考試作文解決方案)。建立全新作文教學觀,熟練操作作文訓練體系。
3.培訓一批優秀語文教學骨幹。
4.有效提升學生作文能力。
5.大幅度提高中、高考作文成績。
三、內容
1.專家隊伍兩年貼身指導,全面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專業素質。
2.「作文三步法教學系統」導入。
3.中、高考作文解決方案系統培訓﹔小學生作文解決方案。
四、服務模式
理論講授:由核心專家系統講授作文理論(結合新課標要求)。
專家做課:核心專家親自做課,與教師同課異構,並進行一對一輔導。
教學會診:通過聽課(2年至少24節)、座談、抽查、測試等方式,摸清問題,確定方案。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