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中心打造「最高」文化地標
東方網3月9日消息:2016年上海的文化日曆可謂絢麗繽紛精彩紛呈,迪士尼樂園、佘山深坑酒店、上海中心、徐匯濱江夢中心、楊樹浦漁人碼頭、世界非遺城「上海園」、BFC外灘金融中心等一系列文化地標一一崛起,讓正處於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的上海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展現在世界面前。
新階段
肩負文化創新使命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高速發展,傳統產業的投資需求相對飽和、供過於求的矛盾凸顯,以投資拉動、外貿導向、消耗資源為特徵的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經濟發展面臨速度切換、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複雜局面,經濟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勢在必行。
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亟鬚髮現並培育新經濟增長點。而創新能夠形成創造性的生產,突破資源要素瓶頸,構成新的供給,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這正在成為上海發展最鮮明的航標。
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和科學發展先行者,上海對照「國際文化大都市」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要求,肩負新階段的莊嚴使命,要突破自身發展瓶頸,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根本出路在於創新。
剛過去的一年,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大幕開啟。2016年更多的文化創新力量正在集聚。
悉數2016年上海即將發生的文化大事件:6月,萬眾矚目的迪士尼樂園開園,全球超高、超大、超具互動性的「奇幻童話城堡」將亮相川沙。10月,與杜拜帆船酒店並稱「世界十大建築奇蹟」的全球創新的五星級「深坑酒店」將在佘山開業。
上海世界非遺城——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上海園)將在歷史文化名鎮楓涇開園。備受文藝青年追捧的誠品生活將在上海中心開業,成為「地表建築物最高的綜合生活館」。全球最高的豪華超五星酒店——J酒店入駐上海中心。將成為上海生活文化娛樂全新地標的徐匯濱江夢中心,擁有上海浦西最長海岸線的楊樹浦碼頭被打造成為東方「漁人碼頭」,它們都將在2016年亮相。
專家指出,城市是吸引人才和創意、產生創新和創造財富的重要中心,對經濟和文化發揮著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在不斷增長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而文化政策和公共文化在城市層面可以成為強大的工具來構建一個蓬勃發展的大都市,文化作為強大的社會經濟資源,可以幫助城市改變民眾的生活品質。未來的上海,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展現在世界面前。
新高度
上海中心崛起文化地標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文化創新大潮中,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的建成不僅創造了上海新高度,也樹起上海文化創新的大旗。這裡不僅有全球最高的觀光中心,還將擁有空中博物館和書店,這裡將成為上海最高的空中文化地標。
這座最現代的超高層摩天樓總建築面積面積433954平方米,建築主體為118層,總高為632米,結構高度為580米,以辦公為主,其他業態包括會展、酒店、觀光娛樂、商業,企業會館區域,精品酒店區域和頂部功能體驗空間。其中就包括「世界之巔」即功能體驗區,有城市展示觀看臺,娛樂,VIP小型酒吧、餐飲、觀光會晤等功能。另外,在大廈裙房中還設有容納1200人的多功能活動中心。
投入使用後,118-119層將是觀光層,接待市民和遊客觀光,不過這只是普通觀光層。125層-126層還將建成阻尼器觀光空間,高度分別位於580米及583米,將是全球目前最高的觀光層,將常年舉辦巔峰藝術展,定期舉辦一些高端藝術品展出,以及小型高端演出。
另外,「誠品生活」將承襲其臺灣母公司的經營之道,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等價值為核心入駐上海中心,分別設置在大樓52層及地下一層,總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為消費者提供閱讀、文創服務與商品展售。
上海中心還與收藏名家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籤訂了協議,大樓的37-38層成為上海觀復博物館。在上海中心37層空中大堂,將集博物館、空中蘇州園林——半畝園、藝術中心與配套商業等多種功能和藝術形式於一體,建設系統化的「文化社區」。
博物館入口處,一塊青花水磨石地板選用珍稀青金石為材,全手工打磨,鑲嵌其中的3公裡長的銅絲掐成2萬多道流暢的彎,足足用了半年時間,體現了現代工匠的專注與細緻。這塊世界最大景泰藍地面,由馬未都等人構思設計,134名藝匠採用近179萬根手工掐絲、1379塊琺瑯無縫拼接而成,獲得金氏世界紀錄頒發的世界最大景泰藍地面的認證。
位於上海中心的37層的兩個中西庭院同樣是一大文化創舉,一個是明代風格的空中園林「半畝園」,採用古典江南風格,將建築、山水、植物一統於宋畫意境的景致中。首創在西式摩天大樓普遍的幾何審美觀中注入了東方美學。目前正在申請金氏世界紀錄「全球最高中式園林」的榮譽。
另一個西式庭院——Olive廣場則以石柱、圖騰及文字符號為象徵物展示了人類歷史中八大失落文明,由荷蘭知名建築師Alfonso Wolbert設計,警示人們須珍視不斷流失的現存文化遺產。
上海中心大廈公司董事總經理顧建平表示,上海中心未來將打造集高端商務與多元文化於一體的商務空間,有望成為名符其實的上海最高的空中文化地標。
新引擎
寶庫1號樹文化創新樣本
上海觀復博物館的運營方上海觀復寶庫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致力於創新領先的文化資源整合以及文化與商業融合的運營。
這家專注於文化資源整合及文化綜合體投資的企業除了租下了上海中心37層打造了寶庫藝術中心及上海觀復博物館外,還利用地下5層的空間打造了第三方保管機構——寶庫1號。
寶庫1號的誕生源於創始人柳費國與馬未都對於文化可持續發展的思考——在上海中心這樣一個文化地標項目中,民營博物館如何良性運轉?不依靠政府部門的資助,博物館怎麼運行?
柳費國堅定了「文化立本」的理念,努力將「百年以來的中國夢想」寄託到上海中心的建設上,締造出屬於上海的「中國夢想」。於是,他牽起了上海中心和博物館之間的紅繩,創立了「寶庫1號」,架起了上海中心和觀復博物館的橋梁,志在形成以博物館為核心的文化商業業態。
根植上海中心負海拔25米的寶庫1號,作為以博物館為核心的文化商業業態,結合上海觀復博物館的儲藏需求,引進國際先進的保管技術,針對金融城的金融衍生服務、商務商業資料管理備份、家庭個人財富管理、藝術品藏家和機構的儲藏服務需求,提供具有國際領先安保和技術標準的收藏空間。
柳費國始終強調,「我們不想讓商業衝淡了文化的體驗,而是希望讓文化體驗增加商業的魅力,真正做到文化與商業的融合。這是幫助博物館在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讓傳統文化面對經濟浪潮毅然挺拔,完成位處上海最高的『盛世桃花源』的目標。」
寶庫中國旗下的上海觀復博物館和寶庫藝術中心作為上海中心大廈的文化內核驅動力,在陸家嘴摩天大樓群的收官之作中,以創新、融合的思想,將「文化」作為內核注入「建築」這一載體中,致力於將上海中心大廈從建築上的物理高度升華為文化藝術的精神制高點。隨著大廈的建成開業上海中心將會重新定義未來的城市CBD,成為中西方文化金融交融互動、推動全球文化金融影響力的城市創新發展新中心、新引擎。
寶庫1號作為陸家嘴金融城的配套設施並用以支持博物館的長期生存,對於上海觀復博物館與寶庫1號結合的模式,有關領導在參觀後表示,上海中心37層,無論是上海觀復博物館還是寶庫藝術中心,除了其文化藝術藏品所富含的文化內涵和文化魅力,其空間自身的打造即已攜帶了文化屬性,充滿了濃鬱的文化藝術氣息,還未正式開館,就已吸引了眾多的社會知名人士前去一探究竟。而未來的文化藝術商店和咖啡館則為消費者創造了嶄新的文化消費,也為寶庫中國創造了文化商業模式,構築了寶庫中國的整個文化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