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近900萬元!厚街打造「紅色地標」,弘揚擁軍文化

2020-12-24 瀟湘晨報

記者從厚街鎮獲悉,備受關注的大逕汪潭紅色主題公園即將動工,該項目是厚街鎮首個集紅色文化、旅遊相結合的特色主題公園,總投資近900萬元。該主題公園建成後,將成為繼松山公園後厚街鎮打造的又一「紅色地標」。

厚街再添「紅色地標」

據了解,大逕汪潭紅色主題公園是大逕社區創建東莞市特色精品示範村建設項目之一。公園以紅色文化為主題,是厚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該園位於大逕村汪潭小組,背靠連綿群山,佔地面積30畝,總投資近900萬元。分為5個功能區,即革命烈士紀念碑區、廣場區、展覽區、植物園區、休閒區,包括革命烈士紀念碑、文化廊、紅色文化廣場、五星大道、雕塑小品、展覽館等景觀、場所。建成後,作為厚街首個以紅色文化、旅遊相結合的特色主題公園。

此前,厚街鎮首個雙擁文化園——松山公園已於今年8月建成開放。松山公園原是厚街國防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東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雙擁文化陣地。厚街在此基礎上升華主題,將園區內的環形主路作為展示主線路,以革命烈士紀念碑和王作堯將軍塑像作為兩個核心,升級改造為「崇軍愛國同心築夢」「雙擁之園攜手共建」「紅色印記不朽豐碑」三個展示區域,打造為集國防教育、雙擁活動和居民健身鍛鍊於一體的「紅色地標」。

大力開展擁軍優屬工作

日前,東莞第九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榮譽稱號。據介紹,今年來,厚街鎮緊緊圍繞東莞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九連冠」的目標,大力開展擁軍優屬及撫恤慰問工作,走訪優撫對象,向208名重點優撫對象和135名現役軍人家屬發放節日慰問金24.96萬元,向421名60歲農村籍退役士兵發放元旦春節價格補貼41.3萬元。

此外,厚街積極落實常態化聯繫退役軍人制度,建立一人一卡檔案制度,退役軍人服務中心與鎮內3名重點優撫對象建立了常態化聯繫制度,及時解決退役軍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全媒體記者 韋瓊 通訊員 許鑄/文

通訊員供圖

全媒體編輯 符德明

【來源:東莞日報社i東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紅色地標」打卡地!厚街雙擁文化園開放
    8月1日,厚街鎮雙擁文化園啟動儀式在松山公園舉行,這標誌著該鎮首個集國防教育、雙擁活動和居民健身鍛鍊於一體的「紅色地標」正式向公眾開放。據介紹,該雙擁文化園致力於講好中國革命史和厚街英雄史,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擁軍文化,將雙擁公園打造成為厚街市民接受國防教育、開展雙擁活動和居民健身鍛鍊的「打卡地」。
  • 東莞厚街首個「紅色地標」昨日開放,成為新的「打卡地」!
    這標誌著東莞市厚街鎮首個集國防教育、雙擁活動和居民健身鍛鍊於一體的「紅色地標」正式向公眾開放。首個「紅色地標」昨天正式開放昨天下午,東莞市厚街鎮雙擁文化園啟動儀式在該鎮松山公園舉行!劉學聰在致辭中說,雙擁文化園是厚街鎮向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華誕獻禮,亦是厚街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旨在不斷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的良好局面。劉學聰強調,要以此為契機,提高擁軍意識,增強國防觀念;開展國防教育,營造擁軍氛圍;履行國防義務,支持部隊建設;情系國防建設,力求擁軍實效,為東莞市雙擁共建貢獻厚街力量。
  • 黑龍江北安:講好紅色故事 寫好弘揚紅色文化「大文章」
    人民網哈爾濱12月25日電(韓婷澎、汪曉濤)走進原黑龍江省委舊址陳列館了解紅色歷史,在原黑龍江省政府舊址陳列館聆聽紅色故事,到慶華軍工遺址博物館揭開軍工神秘的「面紗」……近年來,北安市以其所承載的厚重革命歷史和精神內涵,積極開展紅色文化活動,科學謀劃紅色旅遊規劃,全力打造紅色北安旅遊品牌。
  • 一季度 厚街工業旅遊接待增長10%
    2016年,厚街工業旅遊累計接待遊客約23.8萬人次,拉動消費近2.6億元,分別較2015年增長19%和30%;2017年第一季度開局良好,接待遊客人數及拉動消費方面同比均有約
  • 東莞厚街安全員競技,打造安全文化建設創新示範試點鎮
    記者獲悉,東莞市厚街鎮計劃打造全國首支基層持證上崗應急救援隊伍,並創建「東莞市安全文化建設創新示範工程」試點鎮。 安全員是築牢東莞市厚街鎮工廠企業、水庫、森林等安全防線的「排雷」尖兵,2019年,該鎮組建了近百人的專職安全員隊伍。為檢驗安全員業務技能水平,展現隊伍精神風貌,提升隊伍凝聚力及戰鬥力,打造更專業、高效、協作的應急救援近進響應隊伍,東莞市厚街應急管理分局以賽促建,今年舉辦厚街鎮首屆安全員業務知識技能競賽。
  • 重走東縱抗戰路③丨東莞:傳承東縱精神 弘揚紅色文化
    作為東江縱隊活躍的重要地區之一,近年來東莞一直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傳承東縱精神,弘揚紅色文化,以此凝聚奮發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東縱精神薪火相傳說起要重溫東江縱隊的英勇事跡,東莞市民首先會想到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
  • 貴州省愛國擁軍促進會會員大會在遵義召開
    貴陽網訊7月17日,貴州省愛國擁軍促進會第一屆會員大會第五次會議在歷史文化名城遵義召開。會議強調,弘揚抗疫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更加廣泛高效地凝聚愛國擁軍力量,為貴州省決勝脫貧攻堅和紅城遵義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九連冠助力加油,推動愛國擁軍事業做細落實、行穩致遠,為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
  • 廣東:「廣東省詩詞之鄉」花落厚街
    圖為厚街鎮「廣東省詩詞之鄉」揭牌儀式現場(記者 程永強 攝)  東莞厚街再添文化新名片。  今年以來,厚街將詩詞、書法等傳統優勢項目納入《厚街鎮文化名城規劃綱要》,一方面深入開展詩詞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活動,並打造鰲臺書院成為該鎮文化藝術展覽、詩詞創作和交流的中心平臺和基地;另一方面,厚街投入近百萬元重印、編撰、出版了《琴軒集》、《竹溪拾遺》、《竹溪詩詞選》等詩刊,有效地傳承和保護厚街優秀的詩詞瑰寶。
  • 普陀教育系統多個集體和個人榮獲「上海市愛國擁軍模範」稱號!
    榮獲上海市愛國擁軍模範個人稱號。注重整體設計,打造特色品牌。區「學雷獎」歷經30屆評選表彰了3000名中小學生,傳承弘揚了新時代雷鋒精神。長徵中學連續13年「重走長徵路」,紅色聯盟延伸到貴州遵義。晉元高中和晉元附校開展「將軍精神代代傳」主題教育,激發師生愛國情報國志。在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活動中,5.4萬名學生通過實地考察等多種方式「走過」長徵路上55個光榮城市,傳承紅色基因。
  • 傳承弘揚紅色文化要「三多三少」
    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創作優秀紅色影視作品、舉辦紅色文化主題活動、發展紅色旅遊和紅色教育……近年來,福建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多措並舉加強對紅色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弘揚,進一步提升福建紅色文化在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 大別山紅色文化的弘揚與傳承
    在血與火的鬥爭中,大別山人民以堅定的革命信念和不屈的革命精神開創了鄂豫皖革命老區28年紅旗不倒、22年武裝鬥爭不斷的光輝歷史,凝成了內涵豐富、底蘊深厚的大別山紅色文化。  大別山紅色文化是革命先輩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主要內涵有:第一,理想堅定、事業必勝。
  • 集多元於一體 上海中心打造"最高"文化地標
    原標題:上海中心打造「最高」文化地標  新階段  肩負文化創新使命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高速發展,傳統產業的投資需求相對飽和、供過於求的矛盾凸顯,以投資拉動、外貿導向、消耗資源為特徵的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經濟發展面臨速度切換、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複雜局面,經濟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勢在必行。
  • 將汶萊高速打造成膠東「紅色文化之路」
    由齊魯交通發展集團投資建設的文登至萊陽高速公路建設施工現場卻展現出熱火朝天的場景,「勞動競賽」活動正在全線如火如荼開展,高速公路路基如同一條巨龍在膠東腹地群山中延伸。作為橫穿膠東半島重丘陵區的汶萊高速公路不僅是打造山東半島城市群和半島製造業基地的重要支撐,更將星羅棋布的膠東革命根據地串連起來,成為一條「紅色文化之路」。
  • 打造地標引領的產業集群紅色地圖
    王少峰強調,要進一步激發非公企業黨員愛黨愛國熱情,形成寶貴精神財富,轉化為強大動力,為經開區高質量發展注入紅色力量,在經開區形成由紅色地標引領的產業集群紅色地圖。工委、管委會領導張繼紅、趙雅娟、呂新利、於淼等參加相關活動。
  • 企業家張孝林矢志擁軍30年
    這是張孝林對人民軍隊發自內心的情感,更是他30年如一日矢志擁軍的動力源泉。  張孝林是青島東方海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作為一名有擔當的企業家,30年來,他始終懷有一顆報國強軍的赤子之心,將愛國擁軍作為一項事業來做,譜寫了一曲令人動容的擁軍讚歌,榮獲「中國雙擁年度人物」「山東省雙擁先進個人」等稱號。
  • 世界金融論壇聯合匯中公益基金會推出「擁軍關愛專項基金」公益計劃
    為了更好的弘揚擁軍文化,凝聚愛國力量,世界金融論壇與匯中公益基金會聯合推出「擁軍關愛專項基金」計劃,於12月10日在世界金融論壇北京峰會現場正式啟動。扶貧濟困上,匯中深入貧困地區,精準扶貧,為貧困地區帶去關懷與溫暖;教育資助上,匯中為貧困學子捐款,幫助孩子們改善生活條件,擺脫貧困枷鎖;兒童關懷上,匯中捐款捐物,為自閉症兒童、山區兒童帶去愛的陪伴與夢的希望;抗擊疫情一線,匯中第一時間響應,累計捐贈逾500萬元。短片裡,孩子們燦爛的笑容、被捐助人希冀的眼神……現場嘉賓無一不被觸動。被匯中的大愛感動,為匯中的善行喝彩。
  • 溧水晶橋鎮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打造紅色旅遊名片
    芮家村史館 張福敏攝「我們村綜合社將把我村抗日軍政大學第九分校等革命歷史遺址,進行深入挖掘和傳承,打造紅色旅遊名片。」南京市溧水區晶橋鎮芝山村黨總支書記李其軍說。芝山村是一個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的美麗村落,村內有抗日軍政大學第九分校、蘇南反頑銅山戰鬥等革命歷史遺址。該村綜合社結合全鎮健康產業發展和紅色文化資源,打造現代休閒觀光農業園區和紅色旅遊線路,助推鄉村振興發展。晶橋鎮作為革命老區,具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革命歷史遺蹟。
  • 山師學子愛國行:尋訪紅色足跡,弘揚愛國精神
    19日,實踐隊員分別前往棗莊、泰安,重溫紅色革命文化,體悟愛國主義精神內核。實踐過程中,隊員們表示雖然鐵道遊擊隊情景劇生動形象、紀念館博物館展覽內容豐富,但是參觀過程中用石磚雕砌而起的紀念石碑更直擊人心。實踐隊員馬騰前往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碑進行調研時,恰逢泰安迎勝小學一行人在紀念碑前祭奠先烈,向抗日戰士敬禮以表敬意。
  • 商城縣:弘揚紅色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
    12月14日,新整修落成的商城縣金剛臺鎮南樓村烈士墓群莊嚴肅穆,該鎮「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暨南樓烈士墓園緬懷先烈」活動正在這裡舉行。據了解,位於鄂豫皖三省交界、大別山北麓的河南省商城縣,是一片紅色的土地,1929年5月6日在這裡爆發了震驚全國的「商城起義」,開創了河南省第一塊革命根據地——豫東南革命根據地,成為鄂豫皖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