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話劇舞臺下的「老戲骨」于是之:愛生悶氣、讀起書來不太...

2020-12-14 上遊新聞

11-07 13:14:23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于是之飾演過的經典話劇角色

在話劇迷心目中,北京人藝版的話劇《茶館》至高無上的地位自不用多說,1958年版的尤甚。其中,出演年輕精明的茶館掌柜王利發的表演藝術家于是之更是因此獲得了無數讚譽,著名劇作家曹禺都曾說「《茶館》是中國話劇史上的瑰寶,于是之是撐持這瑰寶的平民藝術家。」哪怕2013年於老離世,有關他的故事仍被話劇迷們津津樂道。

很明顯,藝術家的「煉」成,除了舞臺上絲絲入扣的用功,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也非常重要。走下舞臺、生活裡的老戲骨于是之是什麼樣?有點愛生悶氣、一讀起書來就專注得「不太愛理人」……于是之夫人李曼宜首次親自撰寫的這本《我和于是之這一生》,就提到了這些有趣的細節。

1950年,于是之和李曼宜在史家胡同宿舍

于是之的夫人李曼宜今年已經94歲了。1949年,她從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後,就進入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前身華北人民文工團工作。也就是在這裡,她和于是之相識相愛,並於1950年結婚。這次李曼宜帶來的《我和于是之這一生》就是一本詳細回憶自己和于是之相知相伴相愛度過60餘年的回憶錄。書中既有愛情和家庭生活的甜蜜憂傷,也有有關于是之60餘年間在話劇表演事業和個人命運上的艱難跋涉的講述,風光無限的演員生活背後那不為人知的酸甜苦辣也在書中得以呈現。

《我和于是之這一生》書影

對於話劇迷來說,《我和于是之這一生》可以解答的問題有于是之之所以成為于是之,天賦之外,他還做了哪些努力?做了北京人藝「第一副院長」八年,他自己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以及演員身份之外,于是之在家庭生活中是一個怎樣的父親等等。此外,書中還收錄了兒子於永、孫子於昊明首次撰寫的回憶文章,以及當年名導謝晉邀請但因故未能拍攝的《赤壁大戰》的完整演員日記。

舞臺上的于是之是《茶館》裡的王利發、《駱駝祥子》裡的老馬,但走下舞臺的于是之大家可能還真沒見過。在書中,李曼宜回憶剛和于是之結婚時安家的「小屋裡只有一雙人床、一書桌、一凳、一椅,再加上一個裝有煙筒的小爐子。沒有書架,更沒有衣櫃,只有兩個藍帆布包盛放我倆換洗的衣服——這也是唯一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它們被安放在床底下的一塊木板上。」

兩人剛結婚對婚後生活也都還有點「不適應」李曼宜說:「譬如,他愛看書,這我是知道的,但他讀起書來那股執著專注的勁頭兒,我沒見到過。開始時,我回家後看見他也在家,就興衝衝地想把我這一天想到的事情告訴他,可得到的反應卻很冷淡,他像是聽進去了,又像是沒聽見。我很納悶,難道他對我說的話不感興趣?」李曼宜說,那時自己甚至腦子裡閃出一句話:「怎麼剛結婚人就變了?後來,我慢慢才發現,就是在他認真讀一本書時,或是在想一個問題時,尤其是在揣摩一個角色時,最怕人打攪他。」

1994年,于是之和李曼宜在長白山

李曼宜提到的常人應該都不太了解的是生活中的于是之還有點愛生悶氣。「大約是結婚快一周年時,我倆商量好下個星期天正好倆人都沒事,要一起去北海公園走走。沒想到的是,在周日的前一天晚上,突然聽到院裡傳達室老張在叫:于是之,院部通知明天上午九點在院部開會。什麼會?不知道!他一聽就又來氣了。」李曼宜印象中,于是之一個人生起悶氣來,也不說話了,也坐不住了,屋裡屋外來來回回地走,一會兒唉聲嘆氣,一會兒捶胸頓足。「一氣之下,乾脆躺下『睡』了。我當然也覺得很掃興,可反應沒有他那麼強烈。他說睡其實根本睡不著,夜裡一個人跑到院子裡坐在走廊上,用頭頂著木柱子使勁地蹭。」好玩的是,李曼宜記得還自己把于是之勸回屋睡覺的。「鬧了一通,氣也消了,到了第二天早上,他還是乖乖地開會去了,不過腦門兒上卻多了一塊紅色的印跡。」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解璽璋:天才演員于是之
    近讀李曼宜的《我和于是之這一生》,感觸尤為深切。李曼宜是于是之的髮妻,從相識、相知、相戀、相愛,到結婚生子,成家立業,他們相濡以沫,不離不棄,一起走過了60餘年的風雨歷程。在門頭溝煤礦,女同志還有炕可睡,男同志則只能「席地而眠」,于是之記下了當時的感受,曰:「十七個男同志席地而眠,也一妙趣。」演出場地亦因陋就簡,露天一個搭著席棚的土臺子就是舞臺,他們並不介意,演得仍很投入,工人們也看得津津有味,情緒十分熱烈。于是之大為感慨,覺得充實工人們的業餘生活,他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 戲劇家于是之的動人愛情:忘記全世界,也不會忘記我愛你
    2019年年末,于是之去世6年後,李曼宜用文字寫下對丈夫的懷念,寫下夫妻二人在風波迭起、世事滄桑中的相依相傍,寫下貫穿他們一生的愛和信任。1992年7月,于是之最後一次登上人藝舞臺。這是他主演的第374場《茶館》。然而,演了幾百場「王掌柜」,于是之這次卻卡殼了——對不上詞,望著老搭檔鄭榕叫不出「常四爺」。
  • 兩個「皇阿瑪」又合作話劇了!《我愛桃花》將在深圳首演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祁琦對於許多80、90後來說,張國立、張鐵林的名字就是滿滿的「回憶殺」。或許你從小就看著這兩位「皇阿瑪」合作的電視劇長大,但你可能不會想到,這對老搭檔會在話劇的舞臺重聚。這劇中的經典詰問,將在張國立首度執導的話劇《我愛桃花》中呈現。作為國內巡演的首站,《我愛桃花》將在2021新年檔登上第24屆深圳大劇院藝術節的舞臺。屆時,觀眾將一睹老戲骨張鐵林與實力派演員同臺飆戲,導演張國立也將親臨現場,與觀眾共同探究這部劇中關於情感與人性的思考。
  • 不是所有老演員都叫老戲骨,93歲還登臺演話劇,藍天野才是老戲骨
    所謂老戲骨,指的並不是所有老演員。很多演員在年輕時候出演過一些經典影視劇,但稍微年長之後就不再參演作品,那就算不得老戲骨。只有那些直到年老依然在塑造角色的人,才稱得上老戲骨。其實藍天野更多的表演是在話劇舞臺上,他在話劇《北京人》中扮演曾文清,在《茶館》中扮演秦仲義,在《蔡文姬》中扮演董祀,塑造了一個又一個舞臺形象。
  • 你能想到,本應今晚在舞臺上出演話劇的班贊去世了?網友:太可惜
    據媒體爆料稱今天上午北京人藝導演班贊突發心臟病去世,說實話當小編我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真的是吃了一驚,莫名悲傷湧上心頭,想想班贊導演也是一位老戲骨了,經常出演話劇,今年才41歲就英年早逝,可以說是當今演藝圈的一大損失!
  • 張國立導演話劇《我愛桃花》全國巡演第一站相約深圳大劇院
    或許你從小就看著兩位「皇阿瑪」合作的電視劇長大,但你可能不會想到,這對老搭檔會在話劇的舞臺重聚。2021年1月2日、3日,張國立、張鐵林攜手王牌編劇鄒靜之,將為深圳觀眾獻上2021開年大戲——話劇《我愛桃花》。作為國內巡演的首站,《我愛桃花》將在2021新年檔登上第24屆深圳大劇院藝術節的舞臺。
  • 塵封觀劇: 堅守舞臺, 不忘初心, 盤點北京人藝幾大臺柱子(男)
    北京人藝(1952年)成立至今已然65載,其演出的經典劇目包括但不限於《龍鬚溝》、《雷雨》、《日出》、《北京人》、《虎符》、《王昭君》、《蔡文姬》、《關漢卿》、《茶館》、《李白》、《丹心譜》、《小井胡同》、《推銷員之死》等,亦推出了一大批堪稱國寶級的劇場表演藝術家,這其中以焦菊隱、舒繡文、于是之、英若誠、藍天野、林連昆等為代表的老一輩藝術家於多年前隱退,甚至不為年輕一代所知;但目前仍活躍在演藝舞臺
  • 話劇版《甄嬛傳》 用古代故事講述現代寓言
    話劇版《甄嬛傳》 用古代故事講述現代寓言 來源:人民網-娛樂頻道  2015年01月09日15:08 從7日到11日,話劇《甄嬛傳》將在保利劇院連續演出5場。 改編熱播電視劇 挑戰年輕編劇功力 話劇《甄嬛傳》講述了一個虛構的皇權社會,一群外表燦若桃花,內心極度壓抑的女人,其中一個叫甄嬛的女子如何從天真爛漫到登上權力頂峰的異化人生。對於後宮這個獨特的存在,話劇《甄嬛傳》不關注權力爭鬥如何輪迴,只關注女人在特定環境下的命運和成長。
  • 藝起前行|話劇《朝天宮下》再現故宮文物南遷歷史
    海報設計 白浪9月13日,「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拉開帷幕,展演持續至11月。展演期間,來自北京、江蘇、廣東、廣西、四川、陝西、上海等地的14臺劇目,將集結亮相申城舞臺,所有參演劇目均為國內原創。原創話劇《朝天宮下》劇照。
  • 重返民國傳奇年代,話劇舞臺上再見徽因與志摩!
    也許是她與三個男人之間的感情糾葛:徐志摩為她魂牽夢縈,金嶽霖為她終生不娶,而最終和她相守相伴的是梁思成。然而,比起這個,林徽因留給了我們更重要的寶藏,那就是她對國家、對建築學、文學的巨大貢獻。
  • 《狂人日記》再登話劇舞臺 用廢墟隱喻現代文化
    時隔四年,話劇《狂人日記》再次在京演出,將於4月17-19日、24-26日登陸蘭境藝術中心。為此,記者採訪了話劇《狂人日記》的導演李建軍。  話劇將打通過去與現實  說起排《狂人日記》的緣由,李建軍說:「中學時家裡有幾本人民文學的魯迅全集,讀了讀,只記得小說的氣氛非常恐怖,不理解,也不喜歡。
  • 話劇《深淵》:升維的舞臺,升級的懸疑
    話劇《深淵》在舞臺呈現上,採用了影像結合的手法。(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供圖)  懸疑大戲《深淵》第二輪演出前天在上海大劇院大劇場內圓滿收官。這部開票伊始「一秒售罄」的人氣之作,也成為上海話劇藝術中心2020年最成功的原創製作。從構思、劇本創作、導演創作到舞臺合成均誕生於疫情之下的上半年,於演出「停擺期」孵化、發芽,經歷兩輪演出「實戰」打磨,《深淵》收穫的不僅僅是本土懸疑話劇類型創作的巨大進步。  演出現場不少是慕名前來的戲迷,更有不少二刷的戲迷「老帶新」入場。
  • 老戲骨系列之一:一代宗師的王慶祥演技精湛,舞臺下十分有趣!
    現在談起娛樂圈,很多人都會立刻想到現如今很火的小鮮肉、美女花旦等年輕演員,卻很少人會提及那些為我們帶來無數經典作品的老戲骨演員。演員王慶祥就是這樣的一位老戲骨,儘管拍戲不多,卻大多是經典作品,比如他曾和導演王家衛合作出演了《一代宗師》中的"宮羽田"一角,儘管戲份不多,比起章子怡、梁朝偉等演員,卻給人一種更加驚喜的感覺,甚至可以說,他在電影中比起章子怡等人還讓人對他的出現更加的渴望。
  • 童書如何守好邊界、三刷話劇《白鹿原》、乘風破浪的「姐姐...
    南京市玄武區教育督學傅強認為,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決定了他們接受的事物須先經過必要的「過濾」:「在兒童階段,孩子們往往看到什麼就相信什麼,而不會像成人那樣根據自己的三觀來辨別、對話、質疑。他們分不清書中的世界和真實的世界的區別,對自己讀到的內容會不假思索地接受,甚至會模仿書中人物的不當言行。因此,童書一旦出了問題,對兒童成長的傷害是不可估量的。」
  • 41歲郝蕾重回話劇舞臺 與角色一起尋找生命的答案
    前天郝蕾現身上海,談及即將出演賴聲川全新話劇《曾經如是》女主角,她說:「終於出現一個劇本,能夠替我解答很多人生的困惑。」據導演賴聲川介紹,《曾經如是》將是一部比八小時《如夢之夢》更宏大的劇場作品,講述人與命運的故事,前後醞釀十年。四幕75場戲共出場了三百多個角色。郝蕾,將出演女主人公「雪蓮」。賴聲川認為,他筆下歷經生死考驗的「雪蓮」,一定可以被郝蕾演繹出鮮活的生命力。
  • 「話劇就是為了在舞臺上,人和人的相遇」
    小說家、詩人,話劇導演、編劇,短暫的職業生涯中有段檢察院見習經歷。高考畢業後在父母「不要把愛好當職業」建議下把志願從中文系改成法學專業,苦讀四年法律後又從頭補各類文學和戲劇知識,26歲辭去朝九晚五的工作後,她便按更精確的作息表生活與創作至今。倆人合作的話劇《冒牌人生》曾是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新文本孵化演出劇目,2019年年底在1933微劇場的長寬皆6米的舞臺完成了首輪演出。
  • 從養豬到自學成為話劇界泰鬥,金士傑演啥像啥的老戲骨
    出色的演技來源於金士傑幾十年的演技積累,畢竟老戲骨也不是一日煉成的,精湛的演技背後有著旁人看不到的磨鍊。每個老戲骨也都是從小鮮肉走過來的,金士傑也不例外。養了一年半的豬,與好友創辦劇團蘭陵坊金士傑出生於1951年,原籍安徽,家裡共有四個孩子,他排行老二。簡陋的房子和空曠的院子構成了他的童年。
  • 「老戲骨」楊立新被造謠,二婚娶90後,霸氣回應:只有一妻一子
    尤其是話劇這種類型的表演,在早些年是非常火爆的,比如現在的很多大家熟知的,依然活躍在熒幕中的「老戲骨」們,都是從話劇演員轉型過來的。而今天要說的這位就是一位典型的例子,他的話劇生涯和經歷可以說是非常漫長的,也是非常豐富的,他在話劇的舞臺上一待就是40多年的時間。
  • 話劇《紅星照耀中國》埃德加—斯諾走上舞臺
    「整齣戲的過程是一個現實的新聞記者為了能一鳴驚人,在漫長的十年中,對一種完全陌生的信仰苦苦追尋,最終他的《紅星照耀中國》一書風靡了歐美,但這些功利的東西對他不再重要,他完全被延安那些破衣爛衫的鬥士們打動,從此以後一生為他們而活。」編劇蘭小龍說,「共產主義的信仰是這齣戲的心靈,而斯諾是這齣戲的眼睛,創作者和觀眾都通過他來看到英烈們的年代和血火紛飛後的共產黨員。」
  • 話劇《青春禁忌遊戲》進校園在渝起波瀾(圖)
    「遊戲」是前蘇聯名劇,講述了四名學生為了取得存放畢業考試卷子的保險柜鑰匙,用盡各種辦法勸說、引誘、威逼女教師葉蓮娜,最後把她逼上自殺之路……雖然劇情並不複雜,但由於劇本對社會和人性的深刻剖析令人震撼,曾被禁演七年,解禁後才陸續搬上歐美話劇舞臺,引起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