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 13:14:23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于是之飾演過的經典話劇角色
在話劇迷心目中,北京人藝版的話劇《茶館》至高無上的地位自不用多說,1958年版的尤甚。其中,出演年輕精明的茶館掌柜王利發的表演藝術家于是之更是因此獲得了無數讚譽,著名劇作家曹禺都曾說「《茶館》是中國話劇史上的瑰寶,于是之是撐持這瑰寶的平民藝術家。」哪怕2013年於老離世,有關他的故事仍被話劇迷們津津樂道。
很明顯,藝術家的「煉」成,除了舞臺上絲絲入扣的用功,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也非常重要。走下舞臺、生活裡的老戲骨于是之是什麼樣?有點愛生悶氣、一讀起書來就專注得「不太愛理人」……于是之夫人李曼宜首次親自撰寫的這本《我和于是之這一生》,就提到了這些有趣的細節。
1950年,于是之和李曼宜在史家胡同宿舍
于是之的夫人李曼宜今年已經94歲了。1949年,她從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後,就進入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前身華北人民文工團工作。也就是在這裡,她和于是之相識相愛,並於1950年結婚。這次李曼宜帶來的《我和于是之這一生》就是一本詳細回憶自己和于是之相知相伴相愛度過60餘年的回憶錄。書中既有愛情和家庭生活的甜蜜憂傷,也有有關于是之60餘年間在話劇表演事業和個人命運上的艱難跋涉的講述,風光無限的演員生活背後那不為人知的酸甜苦辣也在書中得以呈現。
《我和于是之這一生》書影
對於話劇迷來說,《我和于是之這一生》可以解答的問題有于是之之所以成為于是之,天賦之外,他還做了哪些努力?做了北京人藝「第一副院長」八年,他自己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以及演員身份之外,于是之在家庭生活中是一個怎樣的父親等等。此外,書中還收錄了兒子於永、孫子於昊明首次撰寫的回憶文章,以及當年名導謝晉邀請但因故未能拍攝的《赤壁大戰》的完整演員日記。
舞臺上的于是之是《茶館》裡的王利發、《駱駝祥子》裡的老馬,但走下舞臺的于是之大家可能還真沒見過。在書中,李曼宜回憶剛和于是之結婚時安家的「小屋裡只有一雙人床、一書桌、一凳、一椅,再加上一個裝有煙筒的小爐子。沒有書架,更沒有衣櫃,只有兩個藍帆布包盛放我倆換洗的衣服——這也是唯一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它們被安放在床底下的一塊木板上。」
兩人剛結婚對婚後生活也都還有點「不適應」李曼宜說:「譬如,他愛看書,這我是知道的,但他讀起書來那股執著專注的勁頭兒,我沒見到過。開始時,我回家後看見他也在家,就興衝衝地想把我這一天想到的事情告訴他,可得到的反應卻很冷淡,他像是聽進去了,又像是沒聽見。我很納悶,難道他對我說的話不感興趣?」李曼宜說,那時自己甚至腦子裡閃出一句話:「怎麼剛結婚人就變了?後來,我慢慢才發現,就是在他認真讀一本書時,或是在想一個問題時,尤其是在揣摩一個角色時,最怕人打攪他。」
1994年,于是之和李曼宜在長白山
李曼宜提到的常人應該都不太了解的是生活中的于是之還有點愛生悶氣。「大約是結婚快一周年時,我倆商量好下個星期天正好倆人都沒事,要一起去北海公園走走。沒想到的是,在周日的前一天晚上,突然聽到院裡傳達室老張在叫:于是之,院部通知明天上午九點在院部開會。什麼會?不知道!他一聽就又來氣了。」李曼宜印象中,于是之一個人生起悶氣來,也不說話了,也坐不住了,屋裡屋外來來回回地走,一會兒唉聲嘆氣,一會兒捶胸頓足。「一氣之下,乾脆躺下『睡』了。我當然也覺得很掃興,可反應沒有他那麼強烈。他說睡其實根本睡不著,夜裡一個人跑到院子裡坐在走廊上,用頭頂著木柱子使勁地蹭。」好玩的是,李曼宜記得還自己把于是之勸回屋睡覺的。「鬧了一通,氣也消了,到了第二天早上,他還是乖乖地開會去了,不過腦門兒上卻多了一塊紅色的印跡。」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