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米長的風箏你見過嗎?快到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探秘吧

2020-12-17 山東頻道

原標題:94秒丨齊賞好景:220米長的風箏你見過嗎?快來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探秘吧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4日訊 近日,山東省公布「六個一百」名單。其中,「六好」齊賞好景景區100個,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成功入選。1月4日,閃電新聞記者來到了這處博物館,看看它到底收藏了多少新奇的風箏。

在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型魯班雕像。據博物館講解員王培培介紹,風箏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相傳魯班用竹子為材料,在墨翟的經驗基礎上改進了風箏的材質,使得風箏更加小巧輕便。為了紀念他,後人專門鑄造了這尊「魯班像」。隨後,閃電新聞記者步入了博物館正廳,看到一組鑄銅雕塑。「這組作品的名稱為『鳶飛滿天』,展現的是孩童在春天放飛風箏的場景,體現風箏深受人們喜愛之意。」王培培介紹說,「在銅像上面懸掛的是傳統風箏龍頭蜈蚣。它是由龍頭和蜈蚣的腰身組成。兩邊懸掛的是以八仙為題材的軟翅風箏,每位人物都腳踩祥雲,手持法器,寓意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閃電新聞記者了解到,風箏的發展史源遠流長。在我國古代,用木頭製成的風箏叫「木鳶」,用紙糊成的風箏叫「紙鳶」。五代時期的李鄴把能發出聲音的竹笛系在紙鳶上,風吹鳶起發出「箏鳴之聲」,於是便有了「風箏」這個名字,並沿襲至今。中國最早的風箏是由春秋時期的哲學家墨翟製造的。風箏問世後,曾被多次應用於軍事領域。相傳公元前202年,楚漢相爭時,漢將韓信,率40萬大軍把項羽圍困在垓下,這時項羽兵力已不過10萬,糧草也快吃完了,韓信為瓦解項羽的軍心,命人用牛皮做了一隻大風箏,將張良置於風箏上,把風箏放上天空,徘徊於楚營之上並大唱楚歌,歌聲悲怨感人,楚軍聽到家鄉的曲子,越發思念家鄉父老、妻兒,軍心渙散,不戰而退,留下了「四面楚歌」的歷史典故。到了宋代,風箏與火藥結合在一起使用,出現了一種新式武器——神火烏鴉。

在展館中,閃電新聞記者看到了屋頂上空懸掛著一隻大型風箏,上面寫著「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據王培培介紹,這隻風箏是該博物館中最長的風箏,長度220米,必須由五六個人一起合作才能放飛上天。它在1985年國際風箏會比賽獲得了串式類風箏第二名的好成績。

濰坊是一座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手工業之鄉。曾在濰縣任七年縣令的鄭板橋,在他的《懷濰縣》一詩中就形象的描繪了濰坊一帶放風箏的情景:「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鬥春歸」。鄭板橋是康熙的秀才,雍正的舉人,乾隆的進士,他曾在清乾隆年間在濰縣做過七年的縣令,而且本人多才多藝,能書善畫。為了紀念他,濰坊的百姓設計出了一隻「鄭板橋風箏」,以「難得糊塗」四個大字為「兩翼」,下面題有釋文:「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目前,這一樣式的風箏已作為藝術品批量製作,深受消費者喜愛。

中國風箏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作為一種文化、一種民間藝術,自然也有它的流派。其中比較有名的是北京、天津、濰坊、南通的風箏。其中,北京風箏已有三百年的歷史。它骨架精巧、彩繪嚴謹、雍容華貴、觀賞價值高。我們先來看一下哈式風箏, 「風箏哈」在北京享有盛名,哈氏風箏的奠基者是哈國良,至今已傳承四代了。哈氏風箏用料考究,且骨架堅實精巧,具有吃風大、起飛快的優點。宮廷風箏是專供皇室貴族把玩的一類風箏,主要以北京風箏為主。它在製作、裝點、選材上非常考究。其內容和題材多為「天官賜福」、「龍鳳呈祥」、「福壽延年」、「吉祥如意」等。南通板鷂一般體型較大,多以六角形、八角形為基本框架,將大小不一的葫蘆或竹子、葦子等製成的哨口,組合排列成不同圖形安裝在鷂面上,放飛時,大小不一的哨口在空中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天津風箏歷史悠久,工藝精湛,造型逼真,色彩典雅。風箏蒙面大多用絲綢,輕而結實,骨架選用質地細密、節長、彈性大的毛竹,用料十分考究。另外,源於濰坊的楊家埠風箏是將木板年畫的繪畫風格與風箏揉和在一起,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還被人稱為是會飛的年畫,放到天空是漂亮的風箏,掛在牆上是一幅美麗的年畫,這是濰坊獨具特色的一類作品。

在展館中,閃電新聞記者又發現了一隻「破紀錄」的風箏——眼鏡蛇風箏。據介紹,它是目前中國面積最大的風箏,迎風面積是882.41平方米,長度293.8米,體重123公斤,在2003年曾破過世界吉尼斯記錄。

說起風箏,自然離不開世界聞名的風箏會。作為「世界風箏都」,每年一屆的風箏會成了四海賓朋匯聚濰坊、以鳶會友的國際盛會。在第21屆國際風箏會期間,由國際風箏聯合會、國家體育總局、濰坊市人民政府等單位聯合舉辦了首屆「世界風箏小姐大賽」。大賽從國際風箏聯合會的67個成員國和國內34個省市自治區共選拔136名風箏小姐,參加了「世界風箏小姐」選拔大賽。佳麗們從世界各地帶來了美麗、友誼和愛心,給世界風箏都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截至目前,濰坊國際風箏會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三十六屆,它儼然已成為濰坊改革開放、走向世界的一扇重要窗口,用纖纖風箏細線聯結起了深厚世界友誼。

閃電新聞記者 李楊 濰坊報導

相關焦點

  • 94秒丨齊賞好景:220米長的風箏你見過嗎?快來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
    在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型魯班雕像。相傳公元前202年,楚漢相爭時,漢將韓信,率40萬大軍把項羽圍困在垓下,這時項羽兵力已不過10萬,糧草也快吃完了,韓信為瓦解項羽的軍心,命人用牛皮做了一隻大風箏,將張良置於風箏上,把風箏放上天空,徘徊於楚營之上並大唱楚歌,歌聲悲怨感人,楚軍聽到家鄉的曲子,越發思念家鄉父老、妻兒,軍心渙散,不戰而退,留下了「四面楚歌」的歷史典故。到了宋代,風箏與火藥結合在一起使用,出現了一種新式武器——神火烏鴉。
  • 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聞名中外,神秘的風箏奇觀
    提起濰坊,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風箏了。不錯,濰坊最著名的就是風箏了。濰坊著有「世界風箏都」之稱。來到濰坊的,不管你是遊客也好,還是來辦事,你可一定要到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來看一看呀!它坐落於濰坊市奎文區,佔地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100平方米,建築造型選取了濰坊龍頭蜈蚣風箏的特點,屋脊是一條完整的組合陶瓷巨龍,栩栩如生,仿佛隨時都能騰空而去。是不是感覺很意外,區區一個放置風箏的地方也需要這麼大的地方嗎?實話告訴你,的確需要。
  • 世界最大的專業風箏博物館《濰坊風箏博物館》
    濰坊風箏博物館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行政街66號。濰坊風箏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大型風箏藝術專業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世界最大。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8100平方米,館內有大小展廳12個,館藏風箏展品1300餘件,展現了從公元前5世紀『魯班風箏』至今的中外各式風箏,全面展示了風箏的歷史文化,現代文化,國際文化及延伸文化。
  • 去山東不能錯過的「小地方」 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 在你計劃中嗎?
    也許你不知道,世界上幾乎一半以上的風箏都來自這座城市,因為有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地方,所以小編把它稱作為「小地方」,說到這裡,我就不和大家賣關子啦,這座城市就是山東濰坊呀,今天我們一起發現這個鮮為人知的「小地方"的特色吧。一起放飛屬於自己的風箏吧!
  • 山東濰坊的一個「小小風箏博物館」,為何能引來世界各地的遊客!
    今天木木將帶大家到達「世界風箏之都」濰坊市,參觀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領略中國風箏文化的傳奇!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位於濰坊市奎文區行政街66號,1987年建設,是我國第一座大型風箏博物館。它的建築風格與眾不同,主要是根據濰坊龍頭蜈蚣風箏的特點而建設,給人的感受非常獨特,有著「世界風箏都」的美譽!
  • 臺灣嘉賓參觀濰坊風箏博物館 全面感受風箏魅力
    中國臺灣網4月21日濰坊消息   今日,來自新竹的臺灣嘉賓一行參觀了濰坊市風箏博物館,全面了解了有關風箏的知識,感受到風箏的無窮魅力。   濰坊風箏博物館位於濰坊市奎文區,1989年4月建成。是目前世界上建築面積最大的風箏專業博物館。
  • 濰坊為什麼是世界風箏之都,關於風箏的起源,你了解多少?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風箏起源的故事。我的家鄉在風箏之都濰坊市。濰坊地處山東中部,素有「鳶都」之美譽。那麼,為什麼濰坊被稱之為「風箏之都」呢?濰坊被稱風箏之都可不是因為風大哦,而是因為濰坊是風箏的發源地。
  • 世界風箏都,江北小蘇州,山東濰坊最美的十大旅遊景點
    濰坊古稱濰州,位於山東半島的中部,宛如山東半島上的一顆綠寶石,被稱作江北小蘇州,有世界風箏都的美譽。濰坊自然資源豐富,風景秀麗,白浪河穿城而過,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風民俗吸引著八方來客。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山東濰坊最美的十大旅遊景點吧。
  • 濰坊風箏藝人張效東讓風箏「動」起來
    ◥◥◥工作室如同風箏博物館與共和國同齡的張效東已近古稀之年,但精神頭十足,一大早就泡在自己的工作室中研究、扎制新風箏。記者走進張效東位於寒亭區楊家埠的風箏工作室發現,這裡更像一個小型的風箏博物館,四五十平方米的房間內,無論是牆上掛的,還是地上堆的,全是風箏。桌子上擺著竹條、紙張、手工鋸、銼子等扎制材料和工具。
  • 濰坊,歷史上著名的手工業城市,有「世界風箏都」的別名
    濰坊位於山東半島中部,別名「世界風箏都」。濰坊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手工業城市,乾隆年間就有「南蘇州、北濰縣」之稱,也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風箏、木版年畫產地和集散地,濰坊的銀漆、仿古洞穴、核雕、刺繡、布藝玩具等傳統工藝品遠近聞名,五彩繽紛的民俗旅遊、娛樂旅遊、觀光旅遊、田園生態旅遊,使異鄉遊客能盡享別具一格的鄉土文化。
  • 為啥斷了線的風箏不會「飛」?兩個線軸的風箏你見過嗎?
    這時,沿著風箏線的拉力F2會消失,在重力和風的推力作用下,風箏開始向更遠更高的方向加速,越飛越高、越飛越快。可能有小夥伴會問,「越飛越高」「越飛越快」不正意味著風箏線被剪斷後風箏依然可以飛翔嗎?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我們先要了解所謂「風的推力」到底從何而來。
  • 風箏博物館——民間藝術的瑰寶
    濰坊,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城,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氏族部落在這一帶勞動,並創造了偉大的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早在四千年以前,就創建了早期的城市和國家。在這塊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內涵的土地上,民間文化藝術蓬勃發展,爭奇鬥妍,濰坊風箏就是濰坊民間中的一朵奇葩。
  • 濰坊風箏萬裡行活動杭州舉行 風箏藝人現場展示
    為了讓遊客直觀地了解濰坊風箏,幾位風箏藝人先把兩個龐然大物,80多米的龍頭蜈蚣和100米長的軟體青蛇在白堤兩岸的草坪上向遊人進行展示。    「龍頭蜈蚣是濰坊風箏的代表,這隻風箏儘管80多米長,但很容易起飛」,風箏藝人褚光亮一邊忙活著展示風箏,一邊向遊人介紹著。    「白蛇傳的故事人人皆知,能在西子湖畔放飛100米長的青蛇風箏,絕對是一道風景。」
  • 到世界風箏之都濰坊品嘗當地傳統名吃:和樂面、朝天鍋和火燒!
    今天木木帶大家抵達「世界風箏之都」濰坊,它古時被稱為「濰州」、「濰縣」,是一個已有四百多年歷史的老城,擁有濃厚的文化積澱。接下來木木帶大家,一起去尋找當地的傳統名吃,品嘗正宗的原始味道,探索美食背後的故事!
  • 世界風箏哪家強,中國山東看濰坊!簡直大開眼界
    在濰坊,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上天的!沒來過濰坊看風箏,你根本想像不到在濰坊放風箏能有多野。據了解,世界上70%的風箏都是濰坊生產的,這裡還被稱為「世界風箏之都」,也是國際風箏節固定舉辦地點。一張專屬濰坊的名片千百年來,風箏一直作為一種民間娛樂活動而備受喜愛。1988年,濰坊被確定為「世界風箏都」,收穫了世界風箏文化領域一塊沉甸甸的「金牌」。從此,「鳶都」的名號聲名鵲起,婦孺皆知。
  • 濰坊風箏的種類 (2)
    濰坊風箏按其形狀又可以分為六大類,即串式、桶式、板子、硬翅、軟翅和自由類。  濰坊串式:把數隻相同或者不同的風箏像穿糖葫蘆似的拴在一根或多根線上放飛的風箏。例如龍頭蜈蚣風箏,分頭、身、尾三個部分,身子為主體,由若干個圓片形的單體組成,每個圓片就是一個風箏。
  • 試述濰坊風箏的藝術特色
    濰坊市被世界各國推崇為風箏之都,是中國著名的風箏產地,明代就已經出現軋制風箏的藝人,清代放風箏習俗開始流行,風箏藝術達到鼎盛階段。這裡的「紙花」指的就是風箏,因為風箏又叫做「紙鳶」這首詩就將清明節濰坊風箏滿天飛的情景描繪出來了,特別是春暖花開之時,風箏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項運動。《濰縣誌》也記著:「清明,小兒女作紙鴦,鞦韆之戲,紙鴦其制不一,於鶴、燕、蝶、蟬各類之外,兼作種種人物,無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每逢春天,濰坊的天空鳶飛蝶舞,一隻只風箏放飛在雲端,一條條銀線縱橫在天空。
  • 風箏到底是怎麼飛上天的?快帶孩子走進五彩繽紛的風箏世界探秘吧
    風箏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實在是太過熟悉。每到春天,漫天飛舞的風箏,讓整個天空變得五彩斑斕。風箏跟童年緊密相連。不僅孩子們喜歡,大人也喜歡。但如果孩子問你:「風箏是怎麼做出來的嗎?又是誰發明的?風箏除了玩還有啥用處呢?」想來你未必能回答得出來。
  • 第37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 青州風箏獨領風騷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8日訊9月26日上午,第37屆濰坊國際風箏會在濱海國際放飛場開幕,濰坊青州風箏代表隊帶來的創新創意風箏成為焦點。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風箏會是歷史上首次在秋季舉辦。放飛場上空,各具特色的風箏迎風舞動,軟體風箏、動漫主題風箏,造型誇張,色彩豐富,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青州風箏代表隊扎制的創意風箏在放飛場上空獨領風騷。
  • 龍頭風箏齊飛!「雲門壯志 風箏圓夢」風箏放飛活動在濰坊舉行
    濰坊傳媒網訊 9月24日上午,在濰坊市人民廣場上,幾十個龍頭風箏同時在空中飄飛。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由濰坊市委宣傳部、濰坊國際風箏會綜合服務中心主辦的「雲門壯志風箏圓夢」活動正式拉開帷幕。山東濰坊快速崛起,在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服務業、改革開放、城市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輝煌成就,獲得世界風箏之都、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畫都等26個榮譽稱號。為此,濰坊市決定以風箏這一文化資源作載體,在全國5個省市自治區的6個地方,開展風箏放飛活動。活動現場有來自全國各地的30多支放飛隊帶來了自己的龍頭蜈蚣風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