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傳媒網訊 9月24日上午,在濰坊市人民廣場上,幾十個龍頭風箏同時在空中飄飛。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由濰坊市委宣傳部、濰坊國際風箏會綜合服務中心主辦的「雲門壯志風箏圓夢」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我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蹟。山東濰坊快速崛起,在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服務業、改革開放、城市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輝煌成就,獲得世界風箏之都、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畫都等26個榮譽稱號。為此,濰坊市決定以風箏這一文化資源作載體,在全國5個省市自治區的6個地方,開展風箏放飛活動。
活動現場有來自全國各地的30多支放飛隊帶來了自己的龍頭蜈蚣風箏。其中包括濰坊天工傳統風箏代表隊隊長李乃增、楊家埠風箏非遺傳承人楊紅衛、濰坊風箏文化交流協會代表趙建華,他們各自帶來了自己的代表作風箏。
在啟動儀式上,濰坊國際風箏會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張建偉介紹說,濰坊是一片文化積澱極其深厚的熱土,濰水文化既是齊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有自己的鮮明特色。這裡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濰坊傳統手工業也很發達。濰坊風箏、楊家埠木版年畫名揚天下。全市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達16個。早在明清兩代就以「二百支紅爐、三千砸銅匠、九千繡花女、十萬織布機」名揚天下,素有「南蘇州北濰縣」的美譽。濰坊是世界風箏的發源地,製作風箏歷史悠久,工藝精湛。2006年5月,濰坊風箏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際風箏聯合會」的會議總部也設在濰坊。現在世界上70%以上的風箏都來自濰坊。濰坊已經成為世界風箏文化交流的中心,被世界各國人民稱為風箏的故鄉。
張建偉還介紹說,這次活動形式新穎,將在全國東南西北中5個方向,選取6個有代表性的地,每地邀請70名各行各業有代表性優秀人物和山東老鄉集體參與風箏放飛活動。放飛的風箏既有濃鬱的喜慶色彩,又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濰坊市委宣傳部二級調研員劉西海在活動儀式中說,「雲門壯志風箏圓夢」活動舉辦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前夕,聚集了來自各地的數十名風箏愛好者代表參加,共同放飛代表著濰坊特色的各式風箏,意義深遠。本次風箏放飛活動展現了「擁抱祖國、共享收穫、放飛夢想」的精神內核,傳達了濰坊人民對於新中國滿滿的熱愛和對當下美好生活深深的祝福。活動正是憑藉風箏這一極具特色的文化符號,彰顯濰坊開放合作的大格局、架起友誼長青的橋梁,成為濰坊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表達熱烈祝福的美好載體。
山東雲門酒業集團全程協辦本次活動。在放飛儀式結束後,大家共飲「雲門醬酒」,為放飛人員壯行。喝完這杯酒,放飛隊伍將利用一個月時間,赴泰安岱廟、黃河壺口瀑布等地放飛風箏,推介濰坊。(記者高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