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放風箏:又到了該放風箏的時候了,風箏的來源、歷史

2020-12-20 泰國那些妖兒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放風箏的時候了,買了風箏,趁著清明放假帶著孩子去找個大空地去放放風箏,看著孩子放著風箏,宛如放飛夢想,享受那闊別已久的天倫之樂,遠離了手機,呼吸下新鮮的空氣,觀賞下周圍綠油油的小草,心情莫名的愉快。

我所在的城市--鳶都濰坊,著名的風箏之都,擁有著眾多的放飛場,比如濱海區國際風箏放飛場、浮煙山國際風箏會放飛場,在濱海區國際風箏放飛場啟用前,每年的4月第三周舉行國際風箏會,都在此地舉行,2018年以前浮煙山國際風箏會放飛場經國家體育總局批准的國內唯一的風箏放飛場基地建設項目,是世界上最大的專門用於風箏放飛的場地,2018年以後濱海區國際風箏放飛場接替了它的位置。

風箏會放飛場一角

浮煙山國際風箏會放飛場位於浮煙山東南側,佔地12公頃。第九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正式啟用了新開闢的浮煙山風箏放飛場。從此,一年一度的濰坊國際風箏會放飛比賽和放飛活動都在這裡舉行。2004年1月10日動工修建新觀禮臺,同年第二十一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正式啟用。新觀禮臺名曰「浮煙鯤鵬」,建築面積6200平方米。它充分藉助整個場所地形與周邊環境,以富有象徵性的雕塑感的、紀念碑式的、充滿強烈衝擊效果的建築型藝術語言,創造了鯤鵬展翅、騰空欲飛一瞬間的永恆與恢宏,藉此意喻「騰飛的鳶都」,成為濰坊最美麗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大型風箏需要幾個人才能放飛

由於濰坊國際風箏會的規模的擴大,浮煙山國際風箏會放飛場滿足不了需求,2018年國際風箏會啟用了濱海區國際風箏放飛場,浮煙山國際風箏會放飛場成為了分會場。

濱海國際風箏放飛場位於濱海區旅遊度假區北部,渤海萊州灣南岸,海域開闊,風力充足,非常適宜開展風箏放飛活動和比賽,可以讓運動員和觀眾在比賽、觀賞之餘,體驗碧海藍天的壯美。放飛場附近有世界上最大的無軸摩天輪和4A級歡樂海水浴場。

濱海國際風箏放飛場,邀請義大利知名設計師依據國際尖端設計理念,對風箏放飛場主席臺、坐席等相關配套設施進行優化設計。

大型圈形風箏正在放飛中

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放飛場,也是南、北兩面均臨海的放飛場,同時,道路暢通,交通更加便捷。

風箏會開幕式和萬人放飛表演、世界風箏錦標賽都將在此舉行。屆時,將吸引眾多中外客人蒞臨現場,放飛風箏,放飛夢想。

風箏的起源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第一隻木鳶起源,後又經過改進及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即紙鳶,紙鳶在加上哨子或者竹笛,放起來跟「箏」的聲音很像,就出現了風箏這個名詞,到如今的風箏各式各樣,也著實感嘆人民的智慧。

清明假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風箏出去放飛呀,又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也能有更好的體驗,風箏的主要構成:骨架(可以用竹條)、風箏面(紙)、尾巴(可以用穗子,也可以用紙做)、提線、放飛線五部分組成,建議優先自己做!部件都有的賣,自己回來組裝也可以,購買時選擇部件要配套,一定要和老闆溝通確定好。

小學生在給風箏塗色

主要分為以下幾類風箏:

鳥類軟翅風箏、鳥類硬翅風箏、長行風箏(長龍或蜈蚣等形狀)、菱形風箏(板子風箏、立體及桶行風箏、特技風箏及自由類(造型比較新穎,利用新興技術構造,適合大型表演及特技)等類型。

主要的風箏玩法:鬥風箏(多人互相以風箏纏鬥,線斷者為負)、裝響器(以風箏發出的聲音大小及音色,悅耳則勝)、孔明燈玩法(現在都是電池的燈,安全可靠)、花式(個人操縱風箏做各種動作,特別對於長行風箏效果明顯)、表演玩法(主要是多人操控做各種花式圖案及動作,或者單人操控幾隻風箏做各種圖案)等玩法。

動作也多種多樣,如水平移動、擺頭、俯衝、繞八字、轉圈等、長條行風箏的載重可高達幾十公斤,風箏飛行時速最高可達150公裡/小時,既可單人玩也可做團隊特技表演,能讓人心情放鬆,放飛者有駕馭風的愉快感受。

它不僅被廣泛用於放飛、比賽、娛樂,而且已經成為美化人們生活的時尚裝飾品。

注意事項:

注意不要在有電力線,電力塔等設施附近放風箏,防止觸電。

注意天氣變化,切勿在雷雨天氣放風箏,防止雷擊。

注意周圍是否有障礙物等,防止在放風箏過程中,腳下絆倒或者風箏線容易勾住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放風箏】
    放風箏作為清明習俗之一,流傳已久。從元宵節後放風箏活動一直持續到清明節,所以古時也把清明節稱為「風箏節」。古時放風箏是一項具有巫術意義的戶外活動,目的是為了放掉身上的「晦氣」。當風箏放飛升高後就有意把引線剪斷,讓風箏遠遠飄去,據說它可以帶走晦氣、煩惱、苦悶、憂患與病痛。
  • 都是放風箏,林黛玉的風箏還能「帶走病根」?
    最近,南京的綠地廣場,多出了很多風箏和放風箏的孩子。放飛「晦氣」剪斷提線放飛風箏以「祛病消災」?南京放風箏的歷史有近1500年。《南史·侯景傳》中記載,公元549年,梁武帝蕭衍被叛臣侯景圍困於南京臺城,城內外失去聯繫。手下將軍羊侃獻計,要儘快和援軍聯繫,就將救駕密詔藏在風箏下,順風向放到城外。
  • 春分時節話風箏 古人為什麼要放風箏?
    北宋蘇漢臣《百子圖》,左上角有一兒童在放風箏  春分時節,大地回暖,清氣上升,正是踏青放風箏的好時候。古人詩云:「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那麼,什麼時候人們開始用「風箏」來稱呼「紙鳶」呢?大約是到了五代時期,明陳沂《詢芻錄·風箏》曰:「五代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如鳴箏,故名風箏。」有個叫李鄴的,因製作的風箏加入了絲絛、竹笛等物件,風吹聲響,如同「箏」音,故其製作的紙鳶被人們稱為「風箏」。
  • 又到放風箏的時候了——親子必修課
    三月三,風箏飛滿天。 南方的陽曆三月初,已經比較溫暖,遇到晴天,太陽還有些灼熱。翻出了陳放多年的風箏,驅車到了遠郊。一個長串的臉譜小風箏,放在地上,線有些糾纏,還沒有完全扯開,就被風吹了起來,像一條長龍,隨風起伏,搖擺,風較大,眼看要落下來,就又騰空而上。拿固定帳篷的閂把線團插在草地上,任它在風裡舞蹈。帶著口罩的老人駐足觀望,孩子們在下面跑來跑去。
  • 清明節放風箏,為什麼很多人都會帶一把剪刀?
    風箏一飛沖天,預示著一年豐收、萬事如意。風箏上的哨鳴,可以震天地、懾妖魔、保平安。從古至今,每年的清明節,都是放飛風箏的好時節。富察敦崇撰《燕京歲時記》也說,放風箏還能鍛鍊人的眼睛:「兒童放之(風箏)空中,最能清目」。在這項活動的實踐中,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還把放風箏作為一項鍛鍊身體「去病免災」增強體質的活動來看待。《濰縣歲時記》把春天放風箏稱為「放鬱」,是圖個「吉利」。
  • 《明日之後》怎麼放放風箏 放風箏玩法技巧攻略
    導 讀 《明日之後》清明節的踏春活動想必大家都已經有所耳聞了吧!那麼我們在放風箏的時候有哪些技巧呢?
  • 人文齊魯|放風箏、蕩鞦韆……清明節多項民俗活動與山東有緣
    這些都是風箏的最早「版本」,可以說是風箏的源頭。墨子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唐朝,隨著造紙業的發達,民間用紙來裱糊風箏已經很普遍,清明節放風箏也很盛行。當時有人在風箏上裝有弦和笛,放飛時風吹會發出響聲,還有人在風箏上安裝燈籠或小彩燈,夜晚風箏升空時,就像是閃爍的星星,被稱之為「神燈」。
  • 又到了放風箏的季節,該如何把肥燕風箏畫精緻呢?聽大師講「畫訣」
    風箏製作人格化在古代,風箏不僅是娛樂健身的玩具,還曾被應用於軍事領域的通訊和偵察。風箏的起源時間有春秋時期和秦漢時期幾種不同說法,起源於何物就更是眾說紛紜。不過,風箏起源於中國的結論是世界一致公認的。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明朝鬥彩雞缸杯上也有孩童放風箏的圖案,這都足以說明風箏歷史的久遠。
  • 宋朝興起「風箏」,小兒堂後放風箏,風箏原來從宋朝就已流行起來
    後來魯班以竹為原料材質代替了木頭,這個時候稱為"木鳶"。直至東漢期間,造紙術被改進後,坊間才開始用紙做風箏,稱為"紙鳶"。但是這個時候紙鳶只有極少時候被用在特定用途,真正流行於宋朝。風箏發展成為一項娛樂活動,其實經歷了不少歷史,也從其他用途發展至娛樂活動。
  •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你知道清明節折柳、放風箏、掃墓的含義嗎
    我們先看下清明節的起源:公元前655年,晉國公子重耳由於遭到其父王寵妃驪姬的陷害,被迫出逃,踏上了流亡之路,這其中就有介子推。他們一路上風餐露宿,重耳飢病交加,氣息奄奄。介子推見狀毅然拔刀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熬成湯給重耳充飢,從而保全了重耳的性命。
  • 古代清明節:青春作伴、共享春遊?蕩鞦韆、蹴鞠、拔河、放風箏?
    從此以後一直到清代,在清明節蕩鞦韆都非常盛行。《開元天寶遺事卷三》記載,唐玄宗天寶年間,寒食節一到,宮中競豎鞦韆,讓宮嬪玩樂戲笑,唐玄宗呼為「半仙之戲」,因此民間也以此稱呼鞦韆。元代習俗中最重視清明寒食,宮庭到了此節日最為富麗。上自宮中內苑,下至民間士庶,都立起彩色繩索的鞦韆架,盡日嬉戲玩樂。蕩鞦韆還有考究的繡金衣裝,衣帶上結香囊。
  • 明日之後清明放風箏冷兵器怎麼選擇 明日之後清明放風箏技巧方法
    明日之後清明放風箏冷兵器怎麼選擇 明日之後清明放風箏技巧方法 明日之後上線的清明節活動中要怎麼放風箏呢
  • 清明節的習俗不止踏青!蕩鞦韆放風箏更多耍事在等你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 小區史|放風箏的人
    小區史|放風箏的人 南音 2019-11-02 10:02 來源:澎湃新聞
  • 夢見放風箏什麼意思 夢見放風箏是家破人亡的意思麼
    夢見放風箏什麼意思 夢見放風箏是家破人亡的意思麼男性夢見放風箏,表明會破財。女性夢見放風箏,暗示自己喜愛的人老是花心。夢見放風箏,暗示預訂的計劃會落空,生意受大虧。夢見放風箏,表示預訂的計劃會落空,生意受大虧。
  • 放風箏對眼睛有益
    成都(13a版)放風箏對眼睛有益  說起春天的代名詞,放風箏肯定少不了。這個周末天氣這麼好,去放風箏應該是不錯的選擇。據說放風箏好處多,不僅能活動筋骨,還使我們的眼睛得到調節,對保護視力十分有益。那放風箏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呢?首先,要注意防止風將風箏串子吹得翻卷或上下翻騰,以免折斷撐杆。
  • 咋放風箏安全?
    香蕉、黃瓜以及蘋果的斷面十分平整生豬肉被切出了一道深深的口子【特別鳴謝】:濟南市槐蔭區消防救援大隊圖文/新時報記者孔婷婷 俞丹  春暖花開,正是踏青放風箏的好時候。天氣晴朗時,公園、廣場等地經常可見形態各異的風箏在空中迎風起舞。然而,這一根牽著風箏的細線,稍不留神就會變成傷人利器。近期風箏線傷人事件時有發生。那麼,風箏線在拉扯中產生的切割力有多大?
  • 春遊合肥去哪放風箏? 2016春遊合肥放風箏地點推薦
    合肥放風箏地點:杏花公園合肥放風箏地點:杏花公園杏花公園——合肥最集中的放風箏點,說起放風箏,想必大多數合肥人首選地一定是杏花公園。合肥放風箏地點:和平廣場合肥放風箏地點:和平廣場和平廣場——適合放風箏的地點,每年春天都有不少市民前去放風箏。
  • 插柳蕩鞦韆放風箏,清明節的民俗活動您知道多少?
    4月5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同時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清明節作為古代四大傳統節日之一,集節氣與節日於一體,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祀祖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清明節俗豐富,但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
  • 《只狼》怎麼放風箏白蛇 放風箏打白蛇攻略分享
    其中在白蛇那一段,就有很多玩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硬打肯定是打不過去了。這裡小編... 只狼影逝二度:在只狼影逝二度遊戲中有很多特色的玩法,還有各種獨特的劇情玩法。遊戲中想要全部通關還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