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史|放風箏的人

2021-01-13 澎湃新聞
小區史|放風箏的人

南音

2019-11-02 10:02 來源:澎湃新聞

大約七、八年前,小區裡才有人放風箏。放的是傳統的燕子和金魚。燕子背是黑色的,有著剪刀狀的長尾巴,白色的肚子,頭上一邊畫了一隻很大的眼睛。紅金魚有一條許多帶子組成的長尾巴,圓滾滾的身體,兩隻圓眼睛突出來。春天和秋天,天氣好的時候,不管吹南風還是吹北風,它們一整天都飄在高空裡。

放風箏的是兩位老先生,一高一矮。高的很高,聽口音是唐山人,講話又快又乾脆,不苟言笑的樣子。矮個子的老先生並不是真矮,按照南方標準,身材可以算中等偏高,只是比另一位老先生矮些。這位老先生也是北方口音,脾氣很好,臉上總掛著笑,特別喜歡逗狗、逗小孩、逗老太太。

一開始人們都圍著看。沒見過風箏的小孩子很興奮,伸手去抓風箏線,被高個的老先生掀到一邊去了。

「憋動」,老先生警告說,「危險。」

矮個子老先生笑嘻嘻地把線盤遞給比較大的孩子,嘴裡說著「拿好拿好」。線雖然鎖住了,風箏還是帶著線來回擺動,把線盤往天空上拉扯。小孩子們腳掌抵地,上臂夾住身體,整個人向後傾。過了一會,他們紛紛「哎喲,哎喲」地叫起來。老先生又笑嘻嘻地把線盤接了回來。

有些人忍不住手癢要去試試,試過之後開始學著放風箏。放風箏的區域,主要是小區西邊廣場旁的草地上。草地有四塊,都不寬,但很長。一人打開風箏,兩手執定,一人左手拿住線盤,右手牽線。看好風向,鬆開風箏,牽線的人跑一陣,順利的話,風箏就升上去了。兩位北方來的老先生指點他們什麼時候松,什麼時候緊,怎麼對付橫風。教的很認真,毫無保留的樣子;學的也很努力,表情很嚴肅。

沒過多久,小區上空的風箏多起來了。有一隻鷂子,做得特別逼真,好幾次嚇我一跳。

放風箏的沒有年輕人,但有些人看上去並不老,氣力頗大,可以放蜈蚣風箏:黑乎乎長長的一大串,張牙舞爪地在風中扭動身體,說實話並不像蜈蚣,也說不上到底像什麼。有人放蝙蝠。那隻蝙蝠相當精巧。唐山老先生換了一副最簡單的風箏,藍黃兩色鑲拼的三角形,牽著兩根紅色尾巴,映襯著藍天白雲,看了很爽快。

新手上場難免引發裝備競賽。風箏本身不說了,線、線盤、搖把,都有講究。他們戴的手套是防滑的,不像矮個的老先生,戴一雙白棉線勞保手套。還有人連扳指都戴上了。但放風箏需要合作,放的時候、收的時候,都要請別人搭把手。這個群體因此顯得很和諧。

風箏不用總牽著。大多數時候,他們把線纏在灌木叢裡,然後坐在一邊,抽菸、聊天。遛狗的人和放風箏的人這時候就合流了。

有一位遛狗的老太太,對放風箏很有興趣。時間久了,她的泰迪犬和矮個子脾氣好的老先生混熟了。每次見面,這條泰迪都要衝到老先生身上,又蹦又跳,不肯安靜片刻。別人都嘲笑這狗。

就這樣過了幾年。我常帶孩子去看風箏。小孩子最喜歡看收風箏,嬰兒也不例外。放風箏的人慢慢搖動線盤,風箏收到差不多六層樓高時,開始向下盤旋。盤旋的速度時快時慢,放風箏的人繃著臉,努力控制方向,直到它們最終像失去空氣升力的大鳥一樣,悄然飄落在不遠的草地上。

矮個子老先生會讓孩子摸一摸收下來的風箏。孩子笑了,他也跟著笑。他的下門牙不知道什麼時候掉了,笑起來有點滑稽。

群體性活動在時間上的分布總是呈現出一條拋物線。風箏多的時候,從小區外面就能看到它們,但這段時間並不長。

矮個子老先生後來有一條腿不方便,來得就少了。來了,也只是和老朋友們抽幾支煙,聊一會天就走了。高個子老先生的唐山話總有一種憤憤不平的腔調。他在的時候總是很醒目,但他消失的時候,也像其他人一樣悄沒聲息。他們帶走了自己的燕子、金魚和三角風箏,只剩下蜈蚣、蝙蝠和鷂子,終於沒能堅持多久。

不知道什麼時候,風箏從小區裡消失了。

(作者系攝影師,現居上海)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風箏,老人,群體性活動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王棟丨閒話風箏史
    閒話風箏史作者:王棟風箏起源於中國,最早的風箏是由古代哲學家墨翟製造的。中國風箏問世後,很快被用於傳遞信息,飛躍險阻等軍事需要。人們說春天最適合放風箏,因為放風箏需要不大不小的風,然而春天的風不大也不小,而且天氣不會很冷也不會很熱,所以在春天放風箏最好。在放風箏的時候,儘量不要選擇陰天或雨天,因為光線太暗和視覺的的集中會導致近視。放風箏也是一項健腦運動,需要全身心地投入。
  • 都是放風箏,林黛玉的風箏還能「帶走病根」?
    最近,南京的綠地廣場,多出了很多風箏和放風箏的孩子。放飛「晦氣」剪斷提線放飛風箏以「祛病消災」?南京放風箏的歷史有近1500年。《南史·侯景傳》中記載,公元549年,梁武帝蕭衍被叛臣侯景圍困於南京臺城,城內外失去聯繫。手下將軍羊侃獻計,要儘快和援軍聯繫,就將救駕密詔藏在風箏下,順風向放到城外。
  • 清明節放風箏:又到了該放風箏的時候了,風箏的來源、歷史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放風箏的時候了,買了風箏,趁著清明放假帶著孩子去找個大空地去放放風箏,看著孩子放著風箏,宛如放飛夢想,享受那闊別已久的天倫之樂,遠離了手機,呼吸下新鮮的空氣,觀賞下周圍綠油油的小草,心情莫名的愉快。
  • 春分時節話風箏 古人為什麼要放風箏?
    《南史·侯景傳》記載說,南北朝時期,因侯景之亂,梁武帝被困宮中,他想利用風箏向外發送信號求救,可惜被敵人發現射了下來,「羊車兒獻策,作紙鴟系以長繩,寫敕於內,放以從風,冀達眾軍題云:『得鴟送援軍,賞銀百兩。』太子自出太極殿前,乘西北風縱之。賊怪之,以為厭勝,射而下之。」《新唐書·田悅傳》記載,唐代的張丕被困,他也利用風箏求救兵,「急以紙為風鳶」,最終取得了勝利。
  • 怎麼放風箏才能飛上天 臨沂人放風箏有哪些技巧
    放風箏是一項很好的戶外活動,尤其是在春天,那麼放風箏有什麼方法嗎?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放風箏需要注意哪些。   什麼場地適合放風箏   想要風箏飛得高飛得遠,那麼肯定要選比較空曠的地方放,不然沒風了風箏掉下來,不是纏在樹枝上就是繞在電線桿上,拿又拿不下來。小提示:周圍障礙物太高,難以助跑,就算風箏勉強飛起來,也放不好。
  • 【放風箏】
    放風箏作為清明習俗之一,流傳已久。從元宵節後放風箏活動一直持續到清明節,所以古時也把清明節稱為「風箏節」。古時放風箏是一項具有巫術意義的戶外活動,目的是為了放掉身上的「晦氣」。當風箏放飛升高後就有意把引線剪斷,讓風箏遠遠飄去,據說它可以帶走晦氣、煩惱、苦悶、憂患與病痛。
  • 夢見放風箏什麼意思 夢見放風箏是家破人亡的意思麼
    夢見放風箏什麼意思 夢見放風箏是家破人亡的意思麼男性夢見放風箏,表明會破財。女性夢見放風箏,暗示自己喜愛的人老是花心。夢見放風箏,暗示預訂的計劃會落空,生意受大虧。夢見放風箏,表示預訂的計劃會落空,生意受大虧。
  • 春日限定:放風箏和蕩鞦韆
    往窗外瞅了一眼,小區的柳樹已經有點綠色了,玉蘭的花苞也半開了,還有一大坨金色的迎春花叢明晃晃的吸引我。很好,你們成功吸引到我了,決定了!我要下樓走一走,不管今天加班要加班到幾點。扯了這么半天,我就是想說,春天來了!請問什麼時候能放我出去?
  • 咋放風箏安全?
    【實驗步驟】在實驗一基礎上,消防員雙手拿著一塊約3釐米厚的生豬肉,在風箏線表面快速划過約1米的距離,模擬人被風箏線纏住的情況,觀察豬肉划過風箏線時將會受到的傷害。【實驗結果】生豬肉快速划過風箏線後,被切出一個大口,豬肉幾乎被割斷,深度約2釐米。
  • 你願意當放風箏的人還是追風箏的人?Ⅰ《追風箏的人》
    關注【青讀青說】,共同成長《追風箏的人》用最細膩的文字還原了阿富汗喀布爾,述說了一段人生救贖的故事。故事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少爺阿米爾與僕人的兒子哈桑之間的故事。哈桑是阿米爾最好的玩伴,他們是風箏比賽的常勝冠軍,阿米爾放風箏,哈桑追風箏。而一次比賽,哈桑被其他富家少爺圍困施以暴行與侮辱時,阿米爾蹲在角落親眼目睹,卻因為畏懼,並未施以援手。
  • 魔都7大放風箏草坪攻略出爐
    西岸營地CAMP3399,擁有一大塊開闊的草坪,5萬平方米綠地,一到周末就變成了野餐和放風箏的聖地。放完風箏後還能肆意拍照,記錄下美好的一刻~��:閘北區廣中西路288號��:5元/人��:地鐵1號線上海馬戲城站前灘公園包括友城公園、休閒公園和體育公園,其中友城公園和休閒公園濱江而建,岸線總長約2.6公裡。
  • 春遊合肥去哪放風箏? 2016春遊合肥放風箏地點推薦
    合肥放風箏地點:杏花公園合肥放風箏地點:杏花公園杏花公園——合肥最集中的放風箏點,說起放風箏,想必大多數合肥人首選地一定是杏花公園。合肥放風箏地點:和平廣場合肥放風箏地點:和平廣場和平廣場——適合放風箏的地點,每年春天都有不少市民前去放風箏。
  • 小時候大多都放過風箏,卻沒想過放風箏還有這種意義!你了解嗎?
    其實,改不改名字,對於原本詩社當中的人來說,也沒什麼多大的意思,畢竟,人還是那些人,事還是那些事。所以,在改名叫桃花詩社之後,他們也沒覺得有什麼新鮮感。但是,偶然間發生的一件事,打破了他們之間的寧靜,那就是有一個風箏,突然降落到他們跟前。正是有這個掉落的風箏,才讓蟲子天下知道,原來放風箏,還有另外一層意思。
  • 初中生優秀作文賞析:放風箏的人
    你說你是放風箏的人,而我是風箏,終你一生,也只是在地上觀望著我,隨著風飛向遠方。我們之間的距離總是很遠。長這麼大,你陪我的時間真的可以用屈指可數來形容,所以我們真的不太熟。就像風箏與放風箏的人之間總有一段距離。
  • 又到放風箏的季節啦,給大家推薦幾個「敞放」的好地方!
    」 近日,記者在樂山廣場看到風格迥異的風箏漫天飛舞,其中一隻黑色的風箏尤為醒目。「放風箏是我最大的愛好,已經堅持有十多年了。」風箏的主人李大爺告訴記者,對於年長者,放風箏既可以鍛鍊身體,還能呼吸新鮮空氣,視線看得遠,對視力保護也很有益。
  • 放風箏對眼睛有益
    成都(13a版)放風箏對眼睛有益  說起春天的代名詞,放風箏肯定少不了。這個周末天氣這麼好,去放風箏應該是不錯的選擇。據說放風箏好處多,不僅能活動筋骨,還使我們的眼睛得到調節,對保護視力十分有益。那放風箏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呢?首先,要注意防止風將風箏串子吹得翻卷或上下翻騰,以免折斷撐杆。
  • 宋朝興起「風箏」,小兒堂後放風箏,風箏原來從宋朝就已流行起來
    在現代社會,估計人沒有多少人玩過風箏了,即使沒有親手放過風箏,也見過各色各樣,花樣百出的風箏,某些城市還有關於風箏比賽的活動。這麼"現代化"的娛樂活動其實已經有千年歷史,甚至用途也多樣化。風箏被發明於春秋時期,墨翟花費三年以木頭製成木鳥,但是只飛了一日便壞了,這是風箏的原型。
  • 孤單,是一個人在夜間放風箏
    圖片轉自網絡朋友圈裡有人在放風箏,四四也想去,可是當她想到去年一個人在晚間放風箏的情景,就暫時放下了這個想法。成功放一次風箏,是她的夙願。小時候,她沒有經濟條件去做這件事,直到大學有了生活費,她想實踐童年的念想,於是自己買了風箏在校園裡試放,可惜沒有放飛成功,再後來更是找不到願意陪她放風箏的人了。漸漸地,放風箏帶給她更多的是挫敗感和孤單感。於是,遇到對的那個人之前,四四不想再主動品嘗孤單的滋味了。
  • 清明節放風箏,為什麼很多人都會帶一把剪刀?
    從現代科學角度來看,在春暖花開的季節,人們踏青放風箏,沐浴陽光,舒展筋骨,引頸遠眺,極目雲天,伴以徐步疾行,使冬天久居室內、內熱積聚、氣血積鬱的人,盡情地呼吸新鮮空氣,改善血液循環和加強肺呼吸容量,可起到清除「內熱」和吐故納新的功效。
  • 放風箏時如何避免緊繃的風箏線傷到人?
    用形象一點的說法來講,在這種情況下,風箏線能割斷香蕉,也能夠輕而易舉地割傷人的脖子。如何避免風箏線傷人?1、放風箏的場地必須滿足以下這幾個要求:場地開闊平坦、遠離人群、遠離障礙物(例如高樓大廈、樹木、高壓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