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初二初三都得拜年,那初四初五應該找一天去窯雞了吧!

2020-12-20 老虎頭上的兔子

提起廣東的一種客家菜,有人說客人釀豆腐,有人提到鹽焗海鰲蝦,也有人提到客家牛肉粉。其實,若讓我說的話,最具有特色的當屬窯雞了。秋風起,黃燜雞先擱置,趁著天氣正好,不燥不熱,微風正好,正是出遊的好時機,是否缺大家一個農家樂呢?有農家樂怎麼能沒有窯雞呢!所以在一片又一片的田野上,你會看到很多隆起的小灶,那裡藏著一隻又一隻活色生色的窯雞,還有玉米、紅薯等等。那這玩法是怎麼樣呢,下面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文/老虎頭上的兔子

說到這個窯雞,其實大部分還是很在行的,這活動在廣東這邊是很受歡迎的,成為出遊郊遊的一種時尚,人們越來越嚮往反璞歸真的感覺。不僅在廣東,在其他地方也是很覺見的。這做法跟黃燜雞一點也不同,因為這樣的窯雞非常地接地氣,很原始,在田地裡完成的。對於一些從未了解過的朋友,還聽小編今天慢慢道來。

這窯雞也經出現在一些農家菜的菜單上,而且是很受歡迎的那種,就算自己不能親身的經歷,還是很想嘗嘗那個味道的。當你約上幾個小夥伴在田野上撒野的時候,不要忘了這個玩法哦,既能享受過程 ,又能得到美味,是你消遣尋樂的好選擇!那麼這個有著特殊做法的窯雞到底是怎麼做的呢?不要著急,今天我們就把這個窯雞的做法跟大家分享一下,感興趣的寶寶們快來看看吧!

原料:童子雞、鹽、蔥、姜、料酒、生抽、蜂蜜、柴枝、紙、土、石塊或磚頭、鋁箔紙

做法:

1、將童子雞洗淨並用鹽、蔥、姜、料酒、生抽、蜂蜜醃製起來,為了入味,請將醃製的時間定在1-2小時左右。

2、用土、石塊或磚頭搭成一個窯形,然後用柴枝、紙進行點燃,然後將窯燒熱。待窯上面的石塊又或者是磚塊燒得差不多的時候,這個時候再將火熄滅。

3、用鋁箔紙將醃製好的童子雞包裹好,然後放到窯裡面,最後再把整個窯上面的石塊又或者是土塊壓平,將雞蓋住。

4、大約40分鐘左右後,你就可以從窯中把雞取出來了。打開鋁箔紙的那一刻,你就可以感覺到香氣撲鼻而來哦!

這就是廣東窯雞的做法哦,各位寶寶們在看了圖片中的美食之後,是不是有一種垂涎欲滴的衝動呢?如果有條件的話,不妨學著製作一下吧!

有些寶寶們會說:東西都已經準備好了,現在就差一隻雞了。那麼也沒有關係,你還可以將雞換成番薯、玉米、慄子、芋頭等等,這樣做出來的美食也相當的好吃呢!

好了,有關於廣東窯雞的做法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了,想嘗試的寶寶們趕緊做起來吧!做美食,我們可是認真的!

相關焦點

  • 初一早,初二早,正月初三睡甲飽!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甲飽。過年自然開心、熱鬧,但忙活起來也蠻累的呀!初三這天不宜出門,嘿嘿!可要睡個飽了!
  • 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
    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又有: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轉,初四吃烙餅炒雞蛋,初五吃餃子捏小人嘴,初六吃合子,合子夾七合子夾八合子夾九,一直吃到拐彎。
  • 土家族苗族拜年習俗:初一不出門,初二拜家門,初三初四拜丈人
    正月裡是新年, 妹娃子去拜年,妹娃要過河 ,哪個來推我嘛? 我來推你嘛。這首《龍船調》是全國人民非常熟悉的民歌,這首歌來自武陵山區的鄂西地區,歌中講述了一個姑娘拜年途中乘船過河的故事。除夕過後即是新年,人們就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為密集的走親訪友活動,人們把這個活動稱為拜年。拜年在時間上很有講究,從新年第一天開始到元宵節是最佳的拜年時間,當然也有更晚的。俗話說:「有心拜年,端午不遲」,因事或不在家的人,拜年時間可以延遲到端午,不過這種情況幾乎沒有出現過。
  • 初一至初七的宜忌習俗已為你準備好啦!
    平日裡睡到昏天暗地都隨你,但如果大年初一貪覺,那在接下來一整年裡你都會持續偷懶。各位勞心勞力的媽咪大人注意!初一別急著喊自家寶貝起床,尤其別直呼名字,否則這孩子一年內都會被人各種催促、嘮叨。>>>>在過去,只有窮人迫於經濟窘迫才喝稀飯。在新年伊始,如果你想要財運連連的話,最好還是來點「硬貨」吧!
  • 狗年大吉,初一至初七的宜忌習俗已為你準備好啦!
    2.回娘家正月初二,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回娘家的習俗。中國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嫁出去的女兒們,便在大年初二這一天,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
  • 初一到十五的都有
    過年是我國最熱鬧、重要的節日,當然這樣的節日有很多禮節,今天咱們就一起溫故一下:正月初一:初一是春季的頭一天,更是一年的頭一天,道家講:「一生三、三生萬物」,所以正月的頭一天也稱為「三元」。初一年俗就是早晨要先放爆竹,這叫「開門炮仗」,爆竹響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所以又稱為「滿堂紅」,這一天晚輩穿上新衣服,打扮整齊,出門給長輩拜年,恭祝長輩福壽安康,長輩也會讓晚輩好好學習等,並給一定金額的壓歲錢。據傳言,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可以保佑平平安安度過一整年。
  • 漳州人過年初一到十五習俗完整版,拿走不謝
    快過來看看吧!正月初一初一早晨,一家人起床梳洗後,穿上新衣,給家長長輩拜年,長輩就會給個紅包。吃完早餐後(一般吃青菜粥,菠菜、豆腐,而且要吃得乾乾淨淨,以後出門才不會下雨~!!)。有句俗諺:「有父有母初二三,無父無母鬥擔擔」,意思是說:娘家父母還健在的媳婦,初二、初三一定會有人前來接回去「做客」,娘家沒有父母的媳婦,只好繼續留在婆家做活,幫親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擔子。女婿上門給二老拜年,須送上雞、豬腳、豬肚、糕粿等豐盛的年貨,然後歡歡喜喜地在嶽父嶽母家吃一頓團圓飯。
  • 大年初一話拜年 這份攻略讓你拜年不尷尬 初一拜年的習俗和禁忌
    路上,拜年人見面,都拱手互致問候,講「恭喜發財」、「萬事如意」等吉祥話。拜年的順序也有講究。一般來說,初一在父族親屬,初二在母族親屬,初三初四以後就是一般親友了。拜年時家家戶戶不閉門,在正廳準備食物飲品招待拜年客,若來者帶了小孩,則主人須給孩子「壓歲錢」。對於剛有孩子沒多久的爸爸媽媽來說,輩分稱呼可能更讓人撓頭。
  • 正月初二有啥講究?出嫁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
    所以,嫁出去的女兒必須在初二而不是初一回娘家,違反了就是大不敬。另外一種說法是朱元璋得到天下後,其剛剛出嫁的小女兒安慶公主因嫌棄婆家寒酸,非要和父皇母后一起過年,馬皇后好說歹說,安慶公主才極不情願的在除夕那天回了婆家,但第二天(正月初一)一大早安慶公主又來拜年了。朱元璋很生氣,說我當了皇帝也是人,普通百姓也是人,你怎麼不在家侍奉公婆?要大老遠的進宮來拜年?
  • 春節走親戚都有哪些講究,2019年豬年初二走親戚時間順序禮節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節走親戚都有哪些講究,2019年豬年初二走親戚時間順序禮節 1、春節走親戚的時間 時間走親戚這種習俗從正月初二,一直能持繼到正月十六,這期間幾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著,在香味中浴著,盡享人生的樂趣和親情的快樂.過去是等到送了年才能出門,並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
  • 2020大年初四拜年祝福語微信簡訊,正月初三送祝福語送吉祥
    2020大年初四拜年祝福語微信簡訊,正月初三送祝福語送吉祥時間:2020-01-27 21:1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大年初四拜年祝福語微信簡訊,正月初三送祝福語送吉祥 正月初三樂逍遙;正南喜神;正南財神;正東貴神。
  • 2020大年初四愉快問候語簡短 春節拜年祝福語圖片帶字
    2020大年初四愉快問候語簡短 春節拜年祝福語圖片帶字時間:2020-01-27 21:5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大年初四愉快問候語簡短 春節拜年祝福語圖片帶字 1、初一拜年忙,初二財神忙,初三終於歇一歇,祝福卻不曾停歇,問候依然送到。
  • 大年初二拜年簡訊祝福語大全 初二回娘家拜年有哪些禁忌
    大年初二拜年簡訊祝福語大全 初二回娘家拜年有哪些禁忌時間:2017-01-29 18:44   來源:會計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二拜年簡訊祝福語大全 初二回娘家有哪些禁忌 1、大年初二,祝福到;過大年,放鞭炮;團圓飯,好味道;人團圓,喜氣鬧;家安樂,福氣報;平安符,家裡罩;幸運籤,都抽到;
  • 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不出門 你知道這兩天的習俗和禁忌嗎?
    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不出門 你知道這兩天的習俗和禁忌嗎?時間:2019-02-05 22: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不出門 你知道這兩天的習俗和禁忌嗎?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都要帶女婿回娘家,稱為回門。
  • 初三晚上早點睡 別擾老鼠嫁女兒
    民諺還在人們口中流傳,但是大家每年都在嘆息年味變淡了。記者採訪了我省民俗專家,為大家解析正月裡的年俗,如果您願意,也可以按照年俗過個年。  初一 拜年為祝賀趕走年獸  傳統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長輩或者左鄰右裡,一般不出遠門去拜年。民俗專家告訴記者,其實拜年時跟除夕守歲直接相關的。
  • 大年初四兩個禁忌被遺忘,初五女人不準出門,要放鞭炮迎一位神
    不過對於打工的人來言,這一天還是過得比較心驚膽戰的。因為今天是「炒魷魚」的日子。通常情況下,古代商店的老闆們會在這一天宴請自己家的夥計們。在宴席結束的時候,廚房端上來一籠包子,掌柜的就拿起包子,放在誰的碗裡,就表示誰已經被炒魷魚了。而得到包子的人,吃完飯就應該收拾自己的東西了,儘早走人,免得被人趕走,落得兩方都不痛快。
  • 看看各地的習俗都有哪些吧!
    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麵的,有的地方把這種說法解釋為迎女兒回門。初二的面講究也不少。據說,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後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現在的人們一般都打個滷兒或者炸點醬做成打滷面或者炸醬麵。
  • 初一不掃地洗衣
    網友細數正月年俗初一不掃地洗衣初二得回娘家 「歲歲(碎碎)平安」是不是聽著很耳熟呢?其實這是過年的眾多習俗之一——新年不可以打碎東西,因為「打碎」象徵著「財氣」流失。臨近過年,網上關於年俗的討論也熱鬧起來,不少網友都把自己知道的「老規矩」在網上細數了一遍,但是,目前真正還在遵守這些年俗的已經不是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