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佛羅裡達州7月初出現罕見致命「食腦蟲」感染病例之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及明尼蘇達州衛生當局近日發出警告,在淡水湖中遊泳時不要將鼻子伸入水中,要使用鼻夾避免接觸,否則可能染上「食腦蟲」。一些衛生系統專家認為,過去的追蹤數據顯示「食腦蟲」在美國南部各州更常見,但由於氣候變暖水溫升高,北部州也出現感染病例。
俗稱為「食腦蟲」的福氏耐格裡阿米巴原蟲(Naegleria fowleri)是一種單細胞生物,通常存活在溫暖的淡水和土壤中。它通過鼻腔進入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大腦,引發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最終導致被感染者腦死亡。
美國疾控中心稱,當人們在溫暖的淡水區域(比如湖泊和河流)中遊泳或潛水時,可能會發生上述情形。但如果人們喝了受汙染的水,不會受此感染。在極少數情況下,當其他來源的受汙染水(例如未充分氯化的遊泳池水或被汙染的自來水)進入鼻腔時,也會被感染。由於「食腦蟲」嗜熱,所以夏季7-9月最易被感染。
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不會出現人傳人的情況。雖然「食腦蟲」感染率很低,但病死率高達97%。1962年至2018年,美國145名已知「食腦蟲」感染者中只有4人倖存。感染者可能出現頭痛、發燒、噁心、頭暈、嘔吐等症狀,通常會在出現症狀後5天內死亡。
自1962年以來,佛羅裡達州報告過共計37例受「食腦蟲」感染的病例。美國疾控中心提醒稱,「食腦蟲」往往在夏季的南部各州湖泊中被發現,但最近在北部各州也出現了感染病例。
明尼蘇達州衛生部傳染病防控專家Kris Ehresmann在一場新聞電話會中稱,「鑑於長時間的氣溫變暖,我想應該提醒大家感染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的風險。」Ehresmann稱,雖然今年明尼蘇達州尚未出現相關病例,但遊泳者應該假定淡水中存在「食腦蟲」,做好防備。他表示,這種感染很少見,且以前僅限於發生在美國南部的湖泊。但近年來,由於長時間溫暖天氣,北部多州也出現了感染病例。
隨著全球變暖,水也在變暖。世界各地的「食腦蟲」一般都生活在陽光充足的地方,但2010年和2012年明尼蘇達州確診的兩起病例,這讓研究者開始擔心這種感染病有全球爆發的可能性。
2010年、2012年,明尼蘇達州的兩個孩子因感染「食腦蟲」去世,這兩起病例「距離此前報導的全美最北端病例以北550英裡處」。
美國月刊雜誌《Popular Science》2018年發表的一篇關於「食腦阿米巴原蟲」的文章提出,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這種蟲的棲息範圍也在逐漸擴大。
「在最初幾十年的追蹤中,我們實際上只知道美國南部地區的病例。」美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家Jonathan Yoder稱,「但是最近十年,我們在印第安納州、明尼蘇達州、密蘇裡州等其他北部州也發現了病例,在這些地區此前從未見過。」
由於這類寄生蟲通過鼻腔進入人體,因此避免鼻腔與水的接觸可以有效預防感染。疾控中心建議人們在從事和水相關的活動時,捏住鼻子或使用鼻夾,在使用洗鼻壺衝洗鼻竇時使用煮沸過的或無菌的水。此外,在淺而溫暖的淡水中,不應該挖掘或攪動沉積物。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