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氣的鄉村人才成長「新搖籃」——山東寧陽鄉村振興學院登上《農民日報》

2020-08-27 山東寧陽鄉村振興學院

6月18日,《農民日報》第四版以《接地氣的鄉村人才成長「新搖籃」》為題,詳細介紹了寧陽縣「三位一體」建設鄉村振興學院的經驗做法。相繼在《新華網》《中新網》《中國農網》《農視網》《今日頭條》《齊魯網》《農村致富網》轉載。







2018年9月以來,山東省寧陽縣八仙橋街道青川圍子村黨支部書記許興海,除了繼續抓好村莊各項工作,還要不時走進縣裡鄉村振興學院的課堂,與來自全國各地的鎮村幹部等分享自己的「三榜治村」經驗。「去年一年在學院講了7次課,在村裡接待了64批次的培訓班,還被泗水、東平等縣請去講了33次。」在農村摸爬滾打能夠成為講臺上受歡迎的人,許興海的臉上寫滿了自豪。

許興海所提的鄉村振興學院,是寧陽2018年以來成立的副處級事業單位,是一個集理論研究、實踐指導、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的開放式、綜合性學習教育平臺。據寧陽縣委書記畢黎明介紹,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迫切需要培養一支「一懂兩愛」的高素質人才隊伍,迫切需要找到可複製可推廣的鄉村振興路徑。對此,寧陽統籌各類鄉村教學資源,堅持「開放融合共享」理念,堅持「公園」「田園」都是課堂,「大專家」「土秀才」一同授課,創新成立了山東首家鄉村振興學院。

運轉不到兩年,學院已對內承接各類培訓、現場觀摩、主題黨日體驗729批、37100餘人次,對外承辦重慶、河北、遼寧、海南等省內外培訓班92個、6800餘人次,還系統梳理總結了全國多地的鄉村振興經驗和智慧,不僅成為了接地氣的鄉村人才成長「新搖籃」,還成為了探尋鄉村振興路徑的「巧擔當」。

堅持融合辦學,破解教育方式單一、走馬觀花等問題

2019年以來,商河縣已經先後選派6批學員共372人到寧陽鄉村振興學院學習。「這幾年組織過不少異地培訓,感覺流程化的東西比較多,學員往往是走馬觀光。沒想到寧陽這裡不僅培訓教學成體系,還有村幹部和基地園區現身說法,學員受益明顯。」商河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呂志強說。

一個縣級鄉村振興學院,靠什麼贏得這樣的認可?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趙相鑫介紹,基於寧陽「經濟並不發達,山地、丘陵和平原各佔1/3,在山東中西部頗具代表性」的實際,基於學員「多數在鄉村振興一線,既需系統的理論武裝頭腦,更需切實可學的實踐路徑」的特點,寧陽強化融合協作理念,挖掘盤活現有資源,創新產學共享、教研一體的辦學方式:

「主題化」布設校區。堅持「進門是課堂,出門是現場」,把學院建在鄉野,將校區設在基地,把課堂開在現場。比如,聚焦產業振興,依託山東友邦·彩山田園綜合體,建成「田園裡校區」;聚焦生態振興,依託「全國苗木花卉標準化示範區」東疏鎮,打造「花園裡校區」;聚焦組織振興,依託「泰山先鋒」紅旗黨支部吳村及「聖地農莊」項目,打造「莊園裡校區」。

「多元化」聘請師資。牽手「高端師資」,與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大等籤訂師資共享協議,聘請專家學者100多名;優選「兼職師資」,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一線專家型兼職領導幹部師資、先模人物師資140多名;培育「鄉土師資」,強化對優秀農村黨支部書記、鄉鎮兼職教員的培訓指導,培育鄉土專家70多名。

「市場化」合作辦學。設立山東農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寧陽分院、清華大學遠程教育教學站、泰安市農村和城市社區基層幹部專科學歷教育集訓面授點;加強與浙大系活水教育等培訓機構,以及周邊縣市區黨校的合作,擴展輻射教育基地和特色教學點。

堅持精準辦學,破解學習深度不夠、啟發不透等問題

2019年4月,來自泗水縣的4名村黨支部書記學員,在寧陽縣東疏鎮胡茂村,開始了為期半個月的培訓生活,主要任務是與該村黨支部書記吳延春「同吃同住同勞動」。在切身感受了胡茂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合作社領建現代農業園區、園區推進產業融合發展」的振興路徑後,楊柳鎮小白溝村黨支部書記李輝感慨良多:「以前是覺得村裡事多且雜,黨支部抓經濟促發展無處下手。在這裡學習後覺得,在鄉村振興大潮下,只要村莊能夠盤活資源,搭建起幹事創業的平臺,就有好政策可以借勢,就有好路徑實現長遠健康發展。」

相比國家、省級以及高校層面,在縣級辦鄉村振興學院,如何辦出特色,創出優勢?「寧陽在整合資源、融合辦學的基礎上,抓住了『精準』二字。」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宗愛鳳說,「精準了解學員需求,將身邊成果轉化成教學案例,對特色亮點進行深度剖析,面對面傳授真經,促進學員外學、內修、智悟、敏行。」

精準對接學員需求。學院接到培訓訂單後,有專人了解學員特點和培訓需求,及時與校區、基地對接安排現場、路線,以此確定完善培訓學習方案。精準安排學習課程。已開設18大類134個課程,學員點單、學院下單、基地接單,既承接定製課程、又提供特色課程,實現「菜單式」選課、「模塊化」組課、「專題化」學習、「實戰化」訓練。

同時,圍繞破解教學啟發不透等問題,學院緊跟形勢,研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示範、農村黨建、產業振興與基層治理等主題課程,綜合運用課堂教學詳解、案例研討剖析、實踐基地研修和情景模擬體驗等實效教學方法,豐富田園課堂、深度探究式支書訪談、集體誦讀、情景劇等教學形式,讓學員貼近看、融入學、動手練,交流碰撞,入腦入心。

重視研究應用,為打造齊魯樣板提供「寧陽智慧」

堽城鎮辛安村黨支部書記寧方元,因為多次走上寧陽鄉村振興學院的講臺,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支書」,也在這些培訓交流中收穫了切實的村莊發展思路:「在推進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的基礎上,依託千畝苗木基地和濱水產業融合示範園,開展新型農村社區、產業園區和生態景區『三區同建』,全方位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實現『收入多元化、居住景區化、生活市民化』。」

「學院堅持的是理論研究、實踐指導和人才培養『三位一體』辦學,要在培養人才的同時,開展鄉村振興系統研究,為推動寧陽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智慧。」鄉村振興學院院長孟勇說。因此,學院健全「三轉三服」賦能機制,著眼於師資轉智庫、教案轉方案、基地轉典型,將開展教學聘請的高端師資、培育的本土師資,返聘為發展智庫;將培訓教案中提煉提升出的發展經驗、創新理念、攻堅措施,及時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工作思路、方法舉措,實現良性循環、節節攀升。

縣長王立軍介紹,鄉村振興學院輸出了高站位、深謀劃、強攻堅、勇創新的新理念、新方法,尤其在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促進村級增收、培樹優秀典型、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創造了很多先進理念、機制辦法、思路舉措,寧陽順勢在全縣推廣,取得了顯著成效。蔣集鎮列入山東省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示範鄉鎮,東疏鎮列入泰安市10個鄉村振興示範區、山東省美麗村居試點和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寧陽被納入山東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試點,被批准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單位,村集體「三資」清理經驗做法得到農業農村部的高度評價,並在全國推廣;湧現出「國際營地」彩山田園綜合體、「幸福美麗」圍子村、「花海氧吧」胡茂村、「人文旅遊」耿莊村等先進典型。

(《農民日報》記者 呂兵兵)

相關焦點

  • 深度教學  沉浸體驗 ——山東寧陽鄉村振興學院實踐教育基地風採
    學院突出提升黨員幹部的創新創造創業本領,把學院建在鄉野,將校區設在基地,把課堂開在田間,積極梳理總結「黨建引領、龍頭驅動、融合發展、多元孵化」的鄉村振興「寧陽實踐」「寧陽智慧」,依託省級以上典型示範村、鄉村振興重大項目、新舊動能轉換創新項目等主體,打造基層黨建、「三資」清理、美麗鄉村建設、村集體經濟發展、現代農業、農旅融合、電商孵化、新舊動能轉換、PPP運作模式等特色亮點基地
  • 學經驗 鼓幹勁 促發展——棗莊學院鄉村振興學院學習考察培訓班在我院舉辦
    寧陽鄉村振興學院不自建校區,不自聘師資,把學院建在鄉野,將校區設在基地,把課堂開在田間, 開闢各種特色教學,首創新時代鄉村振興育才新模式。《開放 融合 共享 下好鄉村人才振興「先手棋」》為題,結合寧陽實踐、寧陽案例,圍繞「辦學理念、校區布局、基地打造、師資隊伍、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服務規範、動能轉換、取得成效」等方面作了全面系統闡述,著重在如何樹立「開放、融合、共享」理念,整合用好各類資源,突出「關鍵詞、故事核、駐足點」打造基地,突出「專業化、特色化、針對性、實踐性」開展深度教學和規範服務等方面指明了方向、給出了思路、提出了辦法,讓學員們進一步提升了工作境界
  • 深度探討新思路 合作共創促振興——山東省鄉村振興齊魯
    8月12日,山東省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研究院副院長聶軍維帶領相關工作人員來我院參觀考察,就學院辦學理念、辦學模式、資源融合、課程開發、教學培訓、服務規範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堅持把學院建在鄉野,將課堂設在基地田間的辦學模式,活用共享思維,創造性地破解新時代鄉村人才緊缺的難題,為新時代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具有示範意義,提供了「寧陽樣板」。
  • 山東寧陽鄉村振興學院雲微課第三講——黨章文化主題公園「形象開篇」
    不負生活 不負生命山東寧陽鄉村振興學院
  • 我市首家農民學院成立 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11月21日上午,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與江門職業技術學院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江門新希望綠領學院,致力於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鄉村技術人員和農村雙創人才,成為我市首家農民學院,打造校企合作典範
  • 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揭牌成立
    據悉,這是一所極具藝術活化鄉村國際風格和鮮明財經特色的集高層次人才培養、多學科科研協同、產業系統生態化、工商資本多方支持共建的鄉村振興學院,由山東財經大學和深圳東方匯泉金融控股集團、洪泰基金聯合創辦,努力打造校企合作的創新型學院、現代產業學院、鄉村振興樣板學院。學校前期成立了鄉村振興研究院,深度參與了沂河源田園綜合體的規劃建設,為學院成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今日揭牌
    山東財經大學黨委書記王邵軍在揭牌儀式上表示,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是總書記交給山東的重大政治任務。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作出部署,鄉村振興戰略即將開啟「十四五」新徵程。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的成立,責任重大,意義非凡。
  • 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在沂源縣揭牌!
    產業生態、工商資本多方支持共建的鄉村振興學院,由山東財經大學和深圳東方匯泉金融控股集團、洪泰基金聯合創辦,努力打造校企合作的創新型學院、現代產業學院、鄉村振興樣板學院。剛剛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作出部署,鄉村振興戰略即將開啟「十四五」新徵程。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的成立,責任重大,意義非凡。
  • 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揭牌成立
    在熱烈的掌聲中,馬曉磊和王邵軍共同為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揭牌。  據悉,這是一所極具藝術活化鄉村國際風格和鮮明財經特色的集高層次人才培養、多學科科研協同、產業系統生態化、工商資本多方支持共建的鄉村振興學院,由山東財經大學和深圳東方匯泉金融控股集團、洪泰基金聯合創辦,努力打造校企合作的創新型學院、現代產業學院、鄉村振興樣板學院。
  • 青島:以人才配置為引領 打造鄉村人才振興新模式
    人才配置引領鄉村人才振興新發展   「用好人才,才能真正凝聚人才;凝聚人才,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好人才。這樣,人才就會近悅遠來」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促進本土人才與農業技術的融合發展,萊西市以技能培訓為抓手,使2500餘農民變身農業產業「綠領」工人;以培樹鄉村技藝示範基地、鄉村技藝工作室為牽引,促進葡萄種植、花樣饅頭等涉農技藝的廣泛傳承;以舉辦掃帚加工、無人機植保等鄉村技藝大賽為手段,助力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平臺促進和放大了「人才+技術」的效益,如通過平臺推廣泰國「甜玉米」專家在萊西試種成功的新玉米品種,每畝可為農戶增收1000餘元。
  • 鄉村振興齊魯論壇2020丨構建新發展格局,鄉村振興這樣著力
    大眾日報記者 毛鑫鑫 張忠德構建新發展格局,鄉村振興何處著力專家學者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智慧和力量「鄉村振興齊魯論壇2020」在青島舉辦,專家學者共商鄉村振興事業,共話齊魯樣板打造。「不僅要做好『一產』,更要做好『接二連三』、功能多樣的新農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山東的光榮使命。
  • 大眾銳評|讓「合伙人」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據8月16日《光明日報》報導,山東泗水縣啟動「鄉村振興合伙人」試點,突出人才、文化、藝術文創與當地農業農產的相融與帶動,形成了「研學+文創+藝術+教育+農業+旅遊」的六位一體化發展格局,成功破解了人才要素參與鄉村振興內生動力不足問題。
  • 激活人才「引擎」 「領跑」鄉村振興 潮州鄉村服務官乘勢而出!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廣東時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潮州市乘勢而上,將按照「三精四化」(即精細農業、精美農村、精勤農民,數位化、市場化、國際化、品牌化)要求,推進潮州市鄉村振興工作。鄉村振興,關鍵是人才。
  •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人才」為筆,描繪鄉村振興秀美畫卷
    鄉村發展的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牢記總書記囑託,山東緊緊圍繞解決鄉村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用不好」的問題,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全力做好多元化引才、全方位育才、多渠道留才文章,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在鎮域經濟發展中一直處於威海市的中遊,資源稟賦並無特殊之處,大水泊鎮靠什麼闖出新路?鎮黨委書記滕新強表示:走「人才驅動鄉村振興」的路子!
  • 大眾銳評:讓「合伙人」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幾則「鄉村合伙人」新聞,受到關注。據8月16日《光明日報》報導,山東泗水縣啟動「鄉村振興合伙人」試點,突出人才、文化、藝術文創與當地農業農產的相融與帶動,形成了「研學+文創+藝術+教育+農業+旅遊」的六位一體化發展格局,成功破解了人才要素參與鄉村振興內生動力不足問題。
  • 服務鎮村幹部培訓 助力縣域鄉村振興(篇章一)--學院成功舉辦華豐鎮鄉村振興暨人居環境整治專題培訓班
    今年以來,縣鄉村振興學院積極發揮教育培訓職能,服務基層幹部培訓,將縣內優質深度現場、先進村支部書記幹事創業精神,轉化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動能。9月15日,成功舉辦華豐鎮鄉村振興暨人居環境整治專題培訓班,鎮機關幹部、村黨支部書記共86人參加了此次培訓。
  • 大灣區數字農業學院來了!致力培養鄉村振興人才
    在會上,北京字節跳動與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在全球數字農業峰會上簽約合作,共同建設大灣區數字農業學院。此次三方合作,將通過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等產品賦能鄉村振興的人才培養,為數字農業健康發展、創新發展、科學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 廣西鄉村振興學院貴港分院揭牌成立
    18日上午,廣西鄉村振興學院貴港分院在覃塘區「荷美覃塘」蓮藕產業(核心)示範區揭牌成立,同時加掛貴港市鄉村振興學院、覃塘區鄉村振興學院牌子。市委副書記胡晶波,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總會計師、廣西鄉村振興學院常務副院長鄧慶文出席儀式並致辭。 希望學院能夠成為一面旗幟、一個搖籃、一座橋梁,在解決制約鄉村振興的短板弱項和彰顯特色亮點上強化引領,推動村(社區)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提升,充分運用院地合作的優勢,推動學院更多智慧成果在貴港落地生根,共同譜寫「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貴港新篇章。
  • 寧德職業技術學院:推進教育精準扶貧,助力閩東鄉村振興
    「職業技術教育要緊密結合閩東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結合農民脫貧致富的需要,職業教育是培養熟練勞動者的搖籃,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社會需求也比較突出,應該因勢利導地把職業教育搞好」。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擺脫貧困》一書中的論述,這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 山東財大鄉村振興學院成立一周年紀念活動暨首屆桃花島鄉村振興研究生講壇舉行
    為了更好地總結鄉村振興學院一年來的工作,奮力開創學院建設發展新局面,匯聚更強大的力量推進鄉村振興,12月4日至5日,鄉村振興學院成立一周年紀念活動暨桃花島鄉村振興研究生講壇在沂源縣匯泉桃花島舉辦。王邵軍在講話中指出,鄉村振興學院自成立以來,按照學校提出的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向實處做,科學研究向深處做,平臺論壇向高處做」的辦學方針,教授帶領學生、集合校友等社會力量,深耕農業農村經營學科創新、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努力探索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構建新路徑新模式,學院召開了中國鄉村振興魯村研討會等系列高端會議,開展了相關的教學科研主題活動、學生實踐調研活動、校內外人員培訓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