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針對女性網絡暴力的產生與現狀

2020-11-11 海國圖智研究院

原文標題:

淺析針對女性網絡暴力的產生與現狀

——基於《烏合之眾——群體心理研究》的理論視角

一、引言

根據We Are Social和Hootsuite的報告的數據顯示,目前地球總人口數量為76.76億人,而網民人的人數竟已高達43.88億人,網民佔據全地球人口數量的57%。另外,除了網民外全球手機用戶更是高達51.12億人,其中34.84億人活躍於社交網絡和媒體。據統計,新浪微博月活躍用戶近5億,Instagram月活躍用戶達10億。微博、Instagram等社會化媒體成為越來越多人發表觀點、獲取新聞資訊的重要甚至首選平臺。然而因大部分自媒體用戶的民間性、網絡輿情立法的不完全與不同勢力的幹預,社會化媒體成為網絡暴力的高發平臺。

2020年,國際人道主義發展組織「國際計劃」調查巴西、印度、奈及利亞、西班牙、泰國和美國等22個國家和地區1.4萬名15歲至25歲女性,得出結論:網絡暴力導致部分年輕女性停用或少用社交媒體,其中將近六成遭遇過網上騷擾。當現實對女性的歧視以網絡暴力的方式呈現,女性受到的性騷擾與性別詆毀將以網絡言語暴力的方式輸出。本文將基於《烏合之眾——群體心理研究》的理論視角,淺析針對女性網絡暴力的產生與現狀。

二、針對女性網絡暴力的產生原因

針對女性的性別歧視是什麼時候產生的、怎樣產生的,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要追溯到奴隸制社會,對生理構造優勢的偏向造就了社會權力結構的轉變,母權社會轉換為父權社會,這不能說是女性苦難的開始,但或可是女性在之後幾千年遭受歧視的第一個原因。在《烏合之眾》中勒龐提到,決定群體的意見與信念形成的因素之一的間接因素,是能夠使群體接受一些信念,並且這些信念一旦接受,對於其他的信念,就很難再接受了。群體在接受歧視女性的信念後很難改變,在某種程度上,筆者認為對女性的輕視甚至轉變成了部分民族性格。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女性的歧視逐漸延伸至性暴力、就業歧視等諸多方面。

當今社會,物化女性是歧視女性對其產生精神傷害最大的觀點,即用物體的價值定義與評價女性。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觀念的轉變,部分女性對個人能力的提升與個人價值的實現更有追求。但是刻在民族性格中的,對女性生殖能力的重視使得很多男性甚至部分女性自身,將女性群體視為養育孩子的機器。至此,社會針對是否歧視女性的觀點形成了是與否兩個群體,而非單純的性別群體區分。6月,在短視頻平臺上的一則對楊麗萍視頻的評論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這則評論收穫超過1萬的點讚量。對於女性價值的定義一度成為社會熱門話題,這名女性網友隨後表示了歉意。但是可以看到,對物化女性的討論也隨著話題熱度的消失而逐漸淡出大眾視野。對女性的網絡暴力,卻每一天都在發生。

針對女性的網絡暴力,是現實中歧視女性的觀點以網絡言語暴力的形式輸出。這種觀點輸出的代價對輸出者而言可忽略不計,網絡施暴者輸出觀點時極少會考慮受暴力者的情緒,或高度信仰自己的觀點以至自信其價值觀為普適價值觀,或對自己的言語會傷害他人情緒的現實並無明確認知。而網絡暴力的一個特性,就是施暴者的觀點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凝聚很多人的共識。對於歧視女性這一普遍信念,其能夠獲得的認同就更加迅速且龐大。

網絡暴力的一大特點是「情緒化」,單純的觀點輸出是網絡群體中活躍網友的一部分,而更大部分以單純的情緒輸出為主。例如「你怎麼還不去死?」、「穿著暴露被性侵就是活該」等,因為幾乎不需要經過邏輯思考,這種與無意識認知相輔相成的情緒,比觀點輸出的門檻更低,輸出者的代價更小,同時良知與道德在高漲的情緒中被掩埋,這也是《烏合之眾》中強調的觀點之一,即群體沒有推理能力,沒有邏輯,是不道德的。誠然,上述此類輸出在網際網路中尚無證據可證明是群體觀點輸出。然而社交網絡給了個人群體輸出更大的平臺,即通過點讚等表達認同。群體在這種簡單的點擊中集聚了。

在這種「因贊而聚」的群體中,情緒可以快速傳播,甚至比觀點更能集合認同。《烏合之眾》中對於群體「情緒」有這樣的論斷,「群體感情的狂暴,會因為群體的責任感消失而得到強化,尤其是在異質的群體中,而且這個群體中的人數越多,就越會這樣。因為人多勢眾,意識到肯定不會受到懲罰,一時產生的力量,會讓群體表現出相對於孤立的個人不可能表現出的情感和行動。」這種論斷對於解釋當前網絡暴力或有幫助。社交網絡提供給網民這樣的便利:他說出了我想說的話。對這種觀點的點讚與支持,都是對觀點輸出者的鼓勵。而這與人多勢眾對於網絡群體的影響一樣,都在潛移默化中堅信自己的觀點。責任感在這樣持有同一觀點的群體當中逐漸退居二線,出現了群體感情的惺惺相惜。網絡世界的非觸碰性與人多勢眾結合,爆發出巨大的輸出力量。而這種力量如果在歧視女性的領域中爆發,將可能成為摧毀受暴力者情緒的雪崩。

三、現狀與控制——論戰與極端女權

歧視女性這一話題自產生以來就分為兩個觀點群體。反對這一觀點的群體在最近幾年力量逐漸強大。儘管在入學、就業等各方面男性總比女性佔據不用生育的優勢,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撫養孩子的成本不斷增加,單純依靠男性勞動力的收入不足以維持家庭生活水平。經濟獨立使得女性的自我獨立意識增強,對自身價值的思考和認可也開始在社交網絡傳播。兩個群體不可避免地爆發論戰,也就是獨特的網際網路論戰。

觀點交鋒在中國文人群體中似乎是一個傳統,而發展至今的觀點交鋒越來越平民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烏合之眾》中提到的觀念下移。社交網絡平臺上對歧視女性有越來越多的反對聲音,幾乎在每一篇關於家庭紛爭、女性權益甚至兒童安全的信息中,都有持有不同觀點的人進行的論戰。這種論戰的主體也從開始的兩個群體,逐漸衍生出了第2.5個群體,即「田園女權」群體。這個群體的本質是反對歧視女性的群體,但是其對女性選擇組建家庭和生育的行為同樣表示反對。論戰的開始過程也簡單快速,一條微博或一段評論就會引發不同群體之間的相互「詆毀」。

這種觀念下移的論戰將會帶來的影響,筆者認為還不能下定論。因為除卻思想的解放,這種論戰正在慢慢走向另一個極端,就是極端女權。「田園女權」是極端女權的代表之一,除了反對生育,這類群體對不支持女權觀點的公眾人物等也加以詆毀。當以公平為出發點的觀點走向極端,無非是社會出現了另一個集合社會優勢的群體,如果掌握話語權的群體轉換為反對歧視女性的群體,之前支持物化女性的女性憑藉性別優勢也必然會轉入此掌握話語權的群體。到那時,女性可能會代替男性成為掌握話語權的群體。當然這個過程並非單純涉及話語權,改變潛規則層面的專制現狀需要革命或深層次的改革,一個根深蒂固的社會結構擁有一個這樣轉變的突破口業已難得。但也要看到,走入女性威權時代,也同樣是社會的傾斜與壓迫。

筆者認為,女性對個人價值的認可和自我意識的覺醒,是社會教化的一個突破。縱然群體擁有各種弊端。但是自由主義的、多元化社會存在的表現就是有越來越多的人跳脫出群體的束縛,強調個人的追求。而網際網路社會讓個人的追求可以在更大的範圍聚集更多層次的人,群體以認同同一信念為出發點進行短暫聚集。歧視女性是社會存在上千年的弊病,糾正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群體在21世紀的今天邁出了勇敢的一步,儘管仍然存在極端的情況。但是筆者認為,極端女權雖然觀點過分激進,但卻是進入平權時代的必經之路,既然群體很難有邏輯,那便在兩個極端的中和與和解中走向更好的未來。

本文作者:付錦昕 山東大學東北亞學院2018級國際政治專業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海國圖智研究院研究院無關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海國圖智研究院


參考資料:

1. https://www.sohu.com/a/293792574_234653

2. 《調查顯示部分女性因網絡暴力遠離社交平臺》,新華社微特稿,2020年10月6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9786904661451141&wfr=spider&for=pc

3. 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群體心理研究》,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9年版。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針對婦女的暴力?|科普
    1.什麼是性別暴力?性別暴力是基於個人的生理性別或者性別認同而產生的針對個人的暴力。它包括在公共場合或私人生活中發生的肢體、語言、情感、性、心理等多方面的威脅、脅迫、虐待,以及針對經濟、教育方面的權利剝奪。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的統計,有三分之一的婦女一生中遭受過身體或性暴力[1]。
  • 淺析網絡語言暴力:今天你「暴力」了嗎?
    對這種不顧他人感受,不顧事實真相就亂罵一氣的人,網絡上稱之為「噴子」。那麼,究竟是什麼使網絡語言暴力越加嚴重,使網絡上「噴子」泛濫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預防網絡暴力網民年輕化是網絡暴力問題的直接原因。據統計,我國68.8%的網民為30歲以下的年輕人。而這一特徵在中國網絡發展的十一年中不曾變過。
  • 校園暴力的現狀、成因及預防對策
    但是,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頻發,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在網絡上搜索「校園暴力」的關鍵字,就會出現大量的相關新聞,其中不乏觸目驚心的視頻。雖然國家各級機關都在加大防控校園暴力的力度,但是校園暴力事件仍然屢有發生,不斷見諸各類媒體,刷新人們對校園安全的認知,讓人們驚呼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是什麼讓這些正處於花季的少年如此冷漠殘暴?是什麼讓校園暴力事件屢禁不止?這些也是一直困擾我的疑問。
  • 淺析大眾傳播中的「媒介暴力」現象
    媒介產品中暗含的暴力內容對青少年有誘導和培養的作用,甚至影響他們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和對待社會的方式。 2.校園暴力女性化 社會對女性的角色定位是溫婉、知性、善良等,在日常認知中也常被當做是校園暴力的受害者。但是近年來,女性成為施暴者的案例數量卻在上升,根據數據顯示,女性暴力逐漸成為目前校園暴力的主要形式。 女性校園暴力相比於男性,形式更加多樣化。
  • 三門峽市444不鏽鋼無縫管淺析行情現狀
    三門峽市444不鏽鋼無縫管淺析行情現狀   無錫新同巨鋼業專業銷售三門峽市444不鏽鋼無縫管,提供今日報價。廠家直銷,質量可靠,經久耐用,歡迎諮詢。    三門峽市444不鏽鋼無縫管和有同樣的責任,一個崗位,兩個責任。
  • 針對兒童的9大暴力,你知道多少?
    《手冊》中劃分了9種針對兒童的暴力類型,即:忽略暴力、精神暴力、身體暴力、性侵犯和剝削、同伴欺凌暴力、自我暴力、有害習俗暴力、與大眾媒介相聯繫的暴力、使用信息和通信技術的暴力。忽略暴力,通常指兒童照料者有能力照料孩子、並有一定的知識和途徑向相關部門獲得醫療、出生登記或其他服務時,卻未能滿足兒童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未能保護兒童迴避危險等。被忽略的孩子往往會產生極度的不安全感,從而影響其身體和心理健康。
  • 外媒調查:全球女性被性騷擾現狀觸目驚心
    近期,CNN通過一項深入調查揭開了全球女性被性騷擾觸目驚心的現狀。亞洲南亞男性擁有巨大的性權利孟加拉工作的婦女更容易被虐待根據慈善機構行動援助的統計,57%的孟加拉國女性,77%的柬埔寨女性,79%的印度女性以及87%的越南女性都曾經歷過某種形式的性騷擾。朱克斯指出:「特別是在南亞,男性有著巨大的性權利。
  • 網絡霸凌現狀:女性參與者和受害者都會對校園學習生活失去信心
    Gardner近日,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針對日益嚴重的網絡霸凌進行了一項研究,結果發現,網絡霸凌是一種語言暴力現象,對青少年尤其是對女生的負面影響很大,會引發女生對校園生活的消極思想。心理學家指出,年齡在11-15歲的女生,無論是網絡霸凌的實施者還是受害者都會受到來自其他同學的強烈排斥。研究人員發現,這樣一來就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即她們就會意識到校園生活和學習的重要性有多大。
  • 網絡暴力的案例分析具體內容,網絡暴力違法嗎
    網絡暴力——網絡暴力的案例分析具體內容網絡暴力違法嗎要看情節,只要達到法定情節,就違法。一般網絡暴力是語言辱罵等非接觸傷害。情節輕微會受到行政處罰,嚴重就是會承擔刑事責任。網絡暴力——網絡暴力違法嗎一、網絡暴力違法嗎網絡暴力是違法行為,針對網絡暴力的發生,我國在2014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通報《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首次劃定個人信息保護的範圍,明確利用自媒體等轉載網絡信息行為的過錯認定,以及如何對網絡水軍進行規制。
  • 飲水思源——南京市玄武區水系生態環境現狀調查及淺析
    本次活動以「 飲水思源——南京市玄武區水系生態環境現狀調查及淺析 」為宗旨,積極響應黨的十九大「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號召。深入調查南京市玄武區玄武湖、湖生態環境水質以及南京林業大學自來水水質,並採取實驗測試水質情況,收集居民學生對玄武區水系環境的觀點看法,力所能及的普及相關水環境保護和飲用水健康的知識,也針對居民對水環境汙染和治理的看法設計調查問卷。
  • 竇靖童談網絡暴力:盤點遭受過網絡暴力的明星們
    5月25日,竇靖童在網上更新長文,明確表達了自己對網絡暴力的看法,此文一出,得到眾多網友的呼應。不可否認的是網絡暴力很可怕,給很多人帶來了困擾,有的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下面藍心帶大家了解下竇靖童談網絡暴力的根源及這些年遭受過網絡暴力的明星們。
  • 淺析家庭暴力犯罪
    家庭暴力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暴力行為的實施者和受害者之間存在特殊的人身關係,因而家庭暴力也有別於一般的暴力事件而成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我國的家庭暴力主要表現為:家庭暴力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其他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精神、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  目前,我國的家庭暴力有如下特徵: 1、家庭暴力涉及範圍廣,成為家庭不穩定的重要原因。
  • 影后詠梅溫婉演繹針對女性的語言暴力,句句扎了全職太太的心
    國內首檔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的第四集主題是《重塑》,由影后詠梅演繹中年全職媽媽的經歷,向當代女性所承受的語言暴力發出質疑。演員詠梅的氣質很適合這個角色,溫婉大氣,隱忍理性。······總是有諸多針對女性的語言暴力,使得女性受到諸多的輿論束縛。正如演員詠梅在接受採訪時說,多點暴露這些問題也是好事,人們才會去關注和解決它。自我意識的覺醒的東西特別重要,要多在自己內心建立一些強大的東西。
  • 反對網絡暴力,這位委員為啥提阮玲玉?
    這種現象在網絡暴力事件中並不少見。王潤澤說,她堅決反對網絡暴力:「自網際網路誕生以來,網絡作為一個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聯繫日益密切,由此帶來的網絡暴力事件,其影響就不僅僅局限於網絡虛擬世界了。目前新媒體環境下,網絡暴力事件時有發生,這應該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規範網絡言行迫在眉睫。」
  • 「沒有女人的一天」:墨西哥女性對暴力說「不」
    綜合編譯 賈曉靜近日接連在墨西哥發生的女性大規模抗議和罷工引人關注。3月8日,墨西哥近8萬名女性在該國首都墨西哥城集結,抗議在全國各地發生的針對女性的暴力與兇殺事件。居住在墨西哥瑙卡爾潘市的17歲女孩卡羅萊娜·佩雷斯是抗議者之一。
  • 【科普知識】 阻燃材料的發展現狀與趨勢淺析
    阻燃材料發展現狀分析近幾年,隨著塑料產品的增加以及安全標準提高,阻燃材料應用更加廣泛,一般來講,阻燃材料可以分為有機阻燃材料以及無機阻燃材料。其中,有機阻燃材料主要是滷素添加劑,無機材料不但具有一定阻燃效果,而且產生氯化氫以及阻止發煙。此外,無機阻燃材料無毒、無腐蝕性以及價格便宜。美國、日本等國家的無機阻燃材料消費超過60%,然而,我國的無機阻燃材料消費只有不到10%。
  • 針對口令的暴力破解攻擊方式
    在身份識別一文中,我們介紹了幾種常用的針對口令驗證的攻擊和防範技術。今天這篇著重講一下其中的暴力破解。暴力破解暴力破解的基本思想很樸素:通過不斷重試來猜測口令。不過現在的系統都有防止自動化登錄的機制,如驗證碼、多次輸入錯誤口令後用戶受限等;同時系統基本都是採用存儲和對比口令摘要的方式進行驗證。
  • 過半中學生遭網絡校園暴力 以語言暴力為主
    長江網訊 (法制晚報)《青少年藍皮書》:針對網際網路應專門立法今天,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中國社科院青年中心、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2010年《青少年藍皮書》。
  • 專家:防治"網絡暴力"必須疏堵結合 採取綜合措施
    本報「讓網絡遠離暴力」座談會呼籲採取綜合措施防治「網絡暴力」人民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趙永新、趙亞輝)針對近年來愈演愈烈的「網絡暴力」現象,本報教科文部和人民網18日下午聯合舉辦「讓網絡遠離暴力」座談會
  • 墨西哥的女性與女權:從《羅馬》到「反對性別暴力」遊行
    在聯邦警察和國家人權組織的護衛下,來自各個職業、階層和地區的女性與志願者,高舉反對性別暴力和主張女性權利的標語,沿著墨西哥城改革大道一路向東,旗鼓喧天。墨西哥城的「反對性別暴力」遊行。作者攝。人們不禁要問,墨西哥女性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