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兒童的9大暴力,你知道多少?

2020-11-03 政協君

本報記者 賈寧 攝

近年來,兒童遭受暴力侵害的事件不時見諸報端。10月28日,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支持,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主辦的《消除對兒童的暴力工作手冊》發布會暨首屆兒童友好夥伴論壇在京舉行,會上眾多專家一致呼籲多方聯動,消除對兒童的暴力侵害。

低頭玩手機不管孩子,也是暴力嗎?

父母低頭玩手機,不管孩子,也是一種對兒童的暴力嗎?

為了提升公眾對兒童暴力傷害的敏感性,10月28日,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支持、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主辦的「《消除對兒童的暴力工作手冊》發布會暨首屆兒童友好夥伴論壇」在京舉行。

《消除對兒童的暴力工作手冊》(簡稱《手冊》)從提高認識、轉變範式角度講解了對兒童的暴力一般形式、危害及性質,提高認識、應對和處理暴力的做法,同時介紹了支持兒童、家庭、學校、社區參與式預防和幹預。

《手冊》中劃分了9種針對兒童的暴力類型,即:忽略暴力、精神暴力、身體暴力、性侵犯和剝削、同伴欺凌暴力、自我暴力、有害習俗暴力、與大眾媒介相聯繫的暴力、使用信息和通信技術的暴力。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棍棒底下出孝子」,「忽視、歧視、語言傷害」以及上述提到的「父母低頭玩手機,不管孩子」,均屬於兒童暴力的範疇,其中後者被確切定義為忽略暴力。

忽略暴力,通常指兒童照料者有能力照料孩子、並有一定的知識和途徑向相關部門獲得醫療、出生登記或其他服務時,卻未能滿足兒童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未能保護兒童迴避危險等。被忽略的孩子往往會產生極度的不安全感,從而影響其身體和心理健康。

「實際上,針對兒童的暴力定義比我們想像的可能要寬泛得多。」據《手冊》執筆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卜衛介紹,自2019年受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委託,由她帶隊開展針對兒童的暴力認知和有效傳播方式的調研,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工作手冊,力圖為基層兒童工作者提供服務參考。

相關研究顯示,兒童在成長早期遭受暴力,不僅使其身心發展、行為及社會交往受到影響,而且這些創傷很可能影響兒童成年後信任關係、親密關係和其他社會關係的健康發展,甚至會增加暴力行為的代際傳遞,從而產生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卜衛希望,《手冊》能夠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兒童暴力的內容,提高對兒童暴力的敏感性,了解發生問題的性質和原因,了解處理問題的法律和政策框架,「大家共同努力消除對兒童的暴力行為」。

政協委員為兒童保護髮聲

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一直以來都是全國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話題。

「如何保護兒童免遭家庭暴力,學校、幼兒園無疑是重要一環。」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衛生院副院長資豔萍提交了一份《關於切實開展反家暴教育和激活強制報告制度的提案》。

「幼兒園應當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開展反家庭暴力教育,發現幼兒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應當依法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提案中,資豔萍建議將反家暴內容納入對教育機構在職人員的業務培訓。「幼兒園、中小學教職員工的入職培訓和常規培訓中,需要納入識別、處理家庭暴力(包括履行強制報告制度義務)的內容,並作為對教育機構的評估指標之一。」

針對當前虐待兒童事件時有發生的現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金鵬輝提出應儘快完善防控救助體系。

在他看來,頻繁發生的虐待兒童極端事件,反映出我國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的某種缺失,部分公眾仍然存在兒童無權利且為父母「私有財產」等傳統錯誤理念。由於此類事件處理機制不夠完善、專項保障資金不足、沒有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等原因,導致公共部門無法對虐待兒童事件進行全面有效幹預。

為此,金鵬輝建議切實增強社會法治意識,構建積極主動的幹預體系和多層次的社會監督體系,如設立全國統一的虐待兒童舉報熱線和支援網站,對可能發生兒童暴力侵害的家庭進行監測和上門排查等,儘早發現並確保為受虐兒童提供全方位救助服務。

「鑑於暴力侵害兒童行為可能帶來嚴重健康和社會後果,解決暴力行為實際也能夠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下的其他目標作出積極貢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童保護處處長彭文儒坦言,暴力侵害對兒童的影響持久深遠。

在我國,通過預防和應對方面的系統性兒童保護方法來解決暴力問題,將是最行之有效的舉措,這些行動已經刻不容緩。

在日前召開的全國政協「關愛農村留守老人兒童」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上,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婦聯原副主席趙東花強調,要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受委託監護人的家庭教育指導,推進各類家長學校建設,常態化開展家庭教育培訓,提升家長、受委託監護人在兒童心理健康、營養健康和疾病預防、安全自護、法治教育等方面的家庭教育能力,推動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引導家長依法履行監護職責。

願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10月17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廣受公眾關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完成第二次修訂,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推動我國未成年人保護事業邁入新時期。

這讓無數基層兒童工作者感到興奮。此次發布的《手冊》也特別指出,鄉鎮兒童督導員和村兒童主任應擔負起了解社區兒童暴力狀況的職責,及時報告兒童暴力,對於需要法律幫助的案例,要協助兒童或報告者報警、求醫等。

從2010年民政部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120個村試點兒童主任的項目模式,到10年後兒童主任隊伍發展壯大遍布全國每一個村居並被列入國家政策,截至今年6月,我國已建立的基層兒童工作者隊伍有4.8萬名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以及66.3萬名村(居)兒童主任。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國代表處代表芮心月表示,《手冊》的發布,將幫助兒童主任以及其他社區工作者對兒童面臨的暴力風險或遭遇的暴力侵害做出響應、報告並採取後續行動。同時,幫助他們為兒童和家庭增能賦權,將對消除兒童暴力工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消除對兒童的暴力侵害需要來自家庭、社會、政府的多方聯動,只有大家了解對兒童暴力的形式,危害,重視兒童暴力侵害問題,並由政府牽頭,社會組織及各方專家積極參與下建立預防、發現、處理兒童暴力侵害的相關工作機制,才能真正地建立保護兒童的強力後盾。」參與首屆兒童友好夥伴論壇的專家學者一致如此認為。由於不是所有針對兒童的暴力都需進入法律程序,《手冊》中建議居委會、村委會、學校或當地社會組織可成立專門機構來接受暴力投訴,兒童也可以投訴並尋求幫助。

今年5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監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等部門聯合頒布了《關於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的意見(試行)》。其中明確規定了在強制報告制度中,誰來報告、報告給誰、報告的內容、報告後對受害兒童的支持與保護、如何保護報告人等。「此次發布的《手冊》不僅把兒童作為受害者,還作為了解決處理問題的行動者。同時,對成年人的支持也給出了清單。」在卜衛看來,有效連結資源,通過兒童參與的方式給兒童賦權,才能真正阻斷暴力侵害的代際傳遞,才能真正消除針對兒童的暴力行為。

為了支持基層兒童工作者開展消除兒童暴力侵害的服務,中國公益研究院也計劃推出一系列「消除對兒童的暴力」講座以及相關工具產品。


來源:人民政協報

記者:趙瑩瑩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針對婦女的暴力?|科普
    (2) 嬰兒期殺害女嬰;針對女嬰身體、性和心理的虐待。(3) 少女階段童婚、割禮、亂倫、兒童賣淫及色情製品;針對少女身體、性和心理的虐待。sequence=14.一個男孩因為舉止陰柔遭到欺凌,這是性別暴力嗎?是的,性別暴力不只是針對女性的暴力。它是針對個人的生理性別以及性別認同的暴力行為。性別暴力可以影響任何人,不論地域、社會經濟背景、種族、宗教、性別或性別認同。婦女和女孩受到基於性別的暴力的威脅最大,受影響最深。
  • 請不要對兒童使用語言暴力
    本報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杜沂蒙)「你真笨」「你就不能像別人家孩子那樣……」這些看似平常的責備,其實是語言暴力的一種。而語言暴力也會對兒童身心造成持久和嚴重的傷害。據研究,中國39%的兒童受到過粗暴語言的傷害。12月12日,對語言暴力說不——第九個中國困境兒童關注日社會倡導活動暨2019中國兒童福利與兒童保護十大進步事件發布會在深圳召開。
  • 兒童桌遊你知道多少?
    從每款桌遊側重的能力和知識上看,也可以分成很多不同的類型,今天我試著從這個角度給兒童桌遊分類舉例。不過這些例子,只是兒童桌遊的滄海一粟而已。1、專注力《Geistertreppe 幽靈梯》在這個遊戲中,每個人的棋子遲早都會被小幽靈吞到肚子裡去。
  • 學點心理學:電視暴力情節對兒童的影響
    導讀由於人們能非常有效地進行榜樣學習,你不難理解,為什麼大量心理學研究地探討電視對行為的影響:人們會為他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受獎或受罰內容所影響嗎?研究者的注意集中在電視暴力——謀殺、強姦,攻擊、搶劫、恐怖活動和自殺——與兒童和青少年行為的聯繫上。觀看暴力行為是否會促進觀看者的模仿行為。
  • 淺析針對女性網絡暴力的產生與現狀
    原文標題:淺析針對女性網絡暴力的產生與現狀——基於《烏合之眾——群體心理研究》的理論視角當現實對女性的歧視以網絡暴力的方式呈現,女性受到的性騷擾與性別詆毀將以網絡言語暴力的方式輸出。本文將基於《烏合之眾——群體心理研究》的理論視角,淺析針對女性網絡暴力的產生與現狀。
  • 關於校園暴力和欺凌,你需要知道這些事
    關於校園暴力和欺凌,你需要知道這些事 (English version below)
  • 視頻網站給你孩子推薦「色情 暴力 恐怖」內容,是算法的錯?
    「邪典卡通」被貼「教育」「少兒」等標籤  近日,一篇題為《一群變態鎖定觀看YouTube的孩童,我以前為他們工作》的文章引起熱議,文章指出,國外某些機構針對兒童,把一些兒童熟悉的卡通人物形象包裝成血腥暴力或軟色情內容,比如《冰雪奇緣》的艾莎公主被捆綁、被開喉、開顱,蜘蛛俠喝醉被撞倒。
  • 涉兒童暴力事件新聞報導倡議
    2018年5月27日,「女童保護」舉行「六一」兒童保護倡導活動暨「女童保護」五周年慶典,聯合多家媒體單位、公益組織、研究機構,共同發起《涉兒童暴力事件新聞報導倡議》。更多報導明天推出,敬請期待隨著社會各界對兒童保護的重視,一些隱藏在校園、家庭等場所中針對兒童的虐待、性侵、欺凌等暴力事件逐漸被媒體曝光。媒體介入兒童暴力事件的報導,有力地維護了兒童的權益,普及了一些涉及兒童保護的法律法規,並進一步促進社會的改變。
  • 兒童暴力行為的發現與預防
    兒童和青年的暴力行為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具有暴力行為的兒童和青年不僅會傷害自己,而且還會傷害他們的家庭,社區和整個社會。研究表明,具有暴力行為問題的孩子比沒有此類問題的孩子更有可能成為具有侵略性,例如其他精神健康問題或藥物濫用問題的青少年,而成年人則更有可能從事暴力行為。
  • 孩子「暴力傾向」背後的9個原因,父母要知道
    可能現在你呀呀學語的寶寶已經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了,他有了自己的思想、遊戲的規則,從各個方面來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看著你的小寶寶發揮他們的個性很令人振奮,但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如果蹣跚學步的孩子打你、咬你、打他的兄弟姐妹,甚至打他的玩伴。這時的你可能開始思考自己是哪裡做錯了,或者責備自己是個不稱職的父母之前,以下是你需要知道的。
  • 廣西9大工業之最,你知道多少?
    廣西9大工業之最,你知道多少? 9、平果鋁業公司——廣西第一家大型鋁生產基地。
  • elsagate 視頻被清理查封,但兒童世界的暴力卻依然在
    你要知道,兒童邪典視頻,並不是這兩天才剛出現的新怪物。兒童邪典視頻,主要代指利用卡通形象和幼兒偏好風格所製作,但主題並不適合兒童觀看的視頻。這類視頻通常呈現暴力、性愛、戀物癖和廁所幽默等內容,或者涉及危險破壞活動。
  • 多少父母,每天都在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卻不自知,你中招了麼?
    父母是需要反思的,有多少孩子,毀於父母的語言暴力。讓我們先來識別一下語言暴力。「你怎麼這麼笨,連這都不懂」「這道題怎麼又做錯了,給你講過多少遍了」「你在這樣我就不喜歡你了」「我不要你了」…………孩子在那裡眨巴著無辜的大眼睛,來了句「我不知道」。「給你說了多少遍了,怎麼還不知道!」孩子沉默了。晚上看著閨女睡著的樣子,我很後悔,雖然睡覺前我給孩子道歉了,但我還是很難受,難受我為什麼控制不住自己,一句句看似口頭禪的話卻在一遍遍的打擊著孩子。
  • 西班牙巴塞華人倉庫區屢發針對華商暴力傷害案件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再次獲悉:這已經不是近期發生在倉庫區唯一的一件針對華人、華商的暴力傷害案件,在短短半個月時間內,多名當地的華人、華商遭遇暴力案件受傷、受損嚴重。巴塞隆納Badalona倉庫區的治安惡化情況,再次向當地華商拉響了警鐘。
  • 兒童安全培訓系列1 | 還給孩子一個沒有暴力的世界
    「你願意讓孩子出生在這樣一個世界嗎?」這是電影《少年的你》裡的拷問。世界各地,有近3億2-4歲的兒童經常遭受其照護者的暴力管教。家長生氣時的扇耳光,鄰居或親戚的不當挑逗,來自其他同學的欺凌……針對兒童的暴力無時不在
  • 針對口令的暴力破解攻擊方式
    在身份識別一文中,我們介紹了幾種常用的針對口令驗證的攻擊和防範技術。今天這篇著重講一下其中的暴力破解。暴力破解暴力破解的基本思想很樸素:通過不斷重試來猜測口令。不過現在的系統都有防止自動化登錄的機制,如驗證碼、多次輸入錯誤口令後用戶受限等;同時系統基本都是採用存儲和對比口令摘要的方式進行驗證。
  • 平底鍋太暴力了?換成兒童的玩具錘吧!
    南都訊 《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等動畫片遭遇粗俗語言和暴力場景整改通知,網友質疑小尺度、輕口味的低幼國產動畫片究竟能改出個什麼名堂。還有成年網友反映,國產動畫的關鍵問題不在色情、暴力,而是在於低端的品質和品位。
  • 你知道嗎?語言暴力也是一種家暴
    「你是豬腦袋嗎?」「你知道這一節課要花多少錢嗎?我怎麼會有你這麼笨的小孩!」「哭哭哭,就知道哭,除了哭你還會什麼,不許哭」……一句句一段段都是來自於我的記憶。是的,從小孩到大人的路上,挨罵幾乎是無可避免的必經之路,沒有辦法繞過去,更沒有辦法躲起來。但是,作為家長的你是否知道,語言暴力對於小孩的傷害,根本不亞於毆打,更甚著有心置身,是更為可怕的另類家庭暴力。
  • 拿什麼拯救你,被暴力、虐待養大的孩子
    數據顯示,在兒童家暴中,親生父母施暴佔比超過85%,近20%的兒童死於監護人之手,超過五分之一的孩子被父母毆打致使受傷。微博上有一個很沉重的話題:你被父母家暴後,你會原諒他們嗎?希望你也過上幸福的日子!
  • 家庭暴力:你可以給我一個擁抱嗎?
    偶然間我爸知道了我有抑鬱症,就跟我說:「抑鬱症還不都是你看手機看的。怎麼那麼經不起說,我每天工作那麼累還不都是為了你,你一天天的就知道看手機。還給我添亂。」他說了我兩個小時。我一直都沒說話。我得不到任何形式的理解和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