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玩的方式上來看,可以大致分為版圖類、搭建類、記憶類、資源收集互換類、動作類、知識競猜類等。
從每款桌遊側重的能力和知識上看,也可以分成很多不同的類型,今天我試著從這個角度給兒童桌遊分類舉例。不過這些例子,只是兒童桌遊的滄海一粟而已。
1、專注力
《Geistertreppe 幽靈梯》
在這個遊戲中,每個人的棋子遲早都會被小幽靈吞到肚子裡去。四個小幽靈長得一模一樣,如果在遊戲中你沒能全程專注地盯著自己的小幽靈,那基本上不可能取勝。
2、觀察能力
《Monsterjäger》
這幾個小怪獸,看起來好像都一樣?不不不,變化都在細節上。要找到一模一樣的小怪獸,可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容易!睜大眼睛了,看誰眼疾手快?
3、想像力
《Verfühlt nochmal 》
針對3歲以上孩子的觸覺遊戲。要根據手指觸摸到的形狀,在腦海中想像出這是一個什麼物體。聽起來是不是很簡單?那你就錯了。我在現場試過,不多練幾次,還是挺難想像出來的。
4、推理能力
推理的桌遊真是數不勝數,這裡就拿《Ab durch die Mauer 》舉個例子吧。
遊戲裡,整個棋盤可以轉動。轉動的同時,棋盤上面的幽靈棋子,有的因為下面有磁鐵吸引,不會跟著轉動;有的因為沒有磁鐵吸引,會跟棋盤一起轉動;有的在轉動的中途,會被磁鐵吸走。
那麼問題來了,棋盤轉動以後,你的棋子將會落在哪個格子裡?你能在轉棋盤之前就把答案推理出來嗎?
5、抽象思維
《Das Verrückte Labyrinth 瘋狂的迷宮》
要找到那條通往寶藏的路,必須移動其中的一行或一列。可是移動的同時,現有的路面也發生了變化。
這個遊戲需要玩家有強大的空間想像力,在移動之前,便在腦子裡想像出移動之後的畫面。
6、表達能力
《Monster-Bande》
在沙子漏完之前,請用清晰而簡潔的語言描述小怪物的特徵,幫助你的隊友找到它。而且,在描述的過程中,必須避免相應的「陷阱」,不然你們就出局了!
7、快速反應
《Blue Banana》
鍛鍊反應能力的遊戲也是數不勝數。這類遊戲也最容易將氣氛推向高潮。經典的反應力遊戲有很多,Halli Galli (在中國叫德國心臟病,被盜版得慘不忍睹)和Dobble(在中國叫嗒寶)是比較經典的,已經流行了很多很多年。
除去這些經典遊戲,現在的反應力桌遊還添加了很多迷惑因素。不僅要快速反應,還需要逆向思維。
8、合作能力
《Magic Maze》
不能相互用語言交流,卻要合作逃出生天?如果團隊之間無法平等交流、通力協作,那麼這個遊戲,根本沒法玩。
在桌遊中使用某一學科知識,也很常見。
9、數理邏輯
《Rummikub 拉密》
拉密在桌遊屆可謂是「世界級的現象」。這款70年的桌遊,幾乎在每一個國家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通過對數字的排列、拆分以及重新組合,誰能最快地出完自己的牌,誰就贏得了遊戲。非常燒腦。
10、地理
《Länder der Welt 世界上的國家》
在遊戲中認識大洲大洋、國家城市、首都、國旗等等地理知識,這可比在課本裡死記硬背要有趣多了。
11、物理
《Menara》
這款美輪美奐的桌遊,在搭建的過程中,必須考慮重心問題,不然很難往上搭。而且,正式玩的時候,你也不能想怎麼搭就怎麼搭,記住,桌遊是有規則的!
12、語文
在德國,針對德語學習的桌遊特別多,鍛鍊口頭表達能力、認識單詞,都可以用桌遊的形式寓教於樂。
在中國,也漸漸出現了不少針對語言學習的桌遊,雖然目前還不多,但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