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超10%的網友工資未按5000元免徵額扣除

2020-12-25 網易財經

網易財經10月29日訊 新個稅法已於10月1日起正式實施,個稅免徵額由3500元上升至5000元,但網易財經調查發現,並非所有勞動者都享受到5000元的免徵額扣除。

「9月工資10月發,是用5000元免徵額嗎?」這一問題曾備受關注。財政部和國稅總局曾就這一問題在《關於2018年第四季度個人所得稅減除費用和稅率適用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1]中給出明確回覆:「對納稅人在2018年10月1日(含)後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統一按照5000元/月執行,並按照本通知所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計算應納稅額。」也就是說,只要勞動者是在10月1日及以後實際取得的工資,都應該以5000元免徵額扣除。

《通知》的實施效果如何?網易財經10月25日-28日對網友進行了調查,在參與調查的近2000名網友中,87.9%的網友9月工資已按照新標準5000元免徵額進行扣除,但仍有12.1%的網友9月工資沒有按照5000元免徵額扣除。

在進一步調查中,網友認為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勞動者所在單位的疏忽,認為是「稅務部門原因」的只有13.8%。

網易財經調查,截至2018年10月28日7點30分

網易財經調查,截至2018年10月28日7點30分


[1]財政部稅務總局《關於2018年第四季度個人所得稅減除費用和稅率適用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98號, http://www.chinatax.gov.cn/n810341/n810755/c3722680/content.html,2018.9.7.

【投票進行中】

國稅總局:嚴格按照5000元費用減除標準執行稅收政策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51號

近期,有納稅人反映,部分扣繳單位在10月份發放工資薪金時沒有按照5000元/月費用減除標準扣除計稅。為保障納稅人合法權益,讓納稅人全面及時享受個人所得稅改革紅利,現就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根據修改後的個人所得稅法和有關規定,納稅人在今年10月1日(含)後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應當適用5000元/月的費用減除標準。對於符合上述情形的,扣繳義務人要嚴格按照5000元/月費用減除標準代扣代繳稅款,確保納稅人不打折扣地享受稅改紅利。

二、對於納稅人2018年10月1日(含)後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如果扣繳義務人辦理申報時將「稅款所屬月份」誤選為「2018年9月」,導致未享受5000元/月的減除費用,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可以依法向稅務機關申請退還多繳的稅款。

三、對於扣繳單位在今年10月1日(含)後發放工資薪金時,沒有按照5000元費用減除標準扣除的,納稅人可向稅務機關投訴,稅務機關應當及時核實,並向扣繳單位做好宣傳輔導,儘快給予解決,切實保障納稅人合法權益。

投訴電話:12366

特此公告。

國家稅務總局

2018年11月2日

本文來源:網易財經 責任編輯:楊澤宇_NF6036

相關焦點

  • 個人所得稅5000元免徵額滿意嗎?單身的據說更慘
    個稅修正案提出在2019年1月1日施行,但在施行前,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5000元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並按照新的稅率表來計算納稅款。老百姓(83.160, 5.14, 6.59%)其實最關心的就是一點:多少錢免徵!
  • 2018年10月的工資怎麼算?能按5000元免徵額計稅嗎?
    稅務總局對此類問題的執行早有明確說法  「9月工資在10月發,11月申報,是用5000元免徵額嗎?」  「10月5日發放9月的工資,但遇節假日會提前發,也就是9月30日發9月的工資,相當於9月份發了2次工資,那可按5000元免徵額標準計算個稅吧?」
  • 9月的工資10月發到手 能按5000元免徵額計稅嗎?-月工資,稅法,減除...
    原標題:9月的工資10月發到手能按5000元免徵額計稅嗎?  「9月工資在10月發,11月申報,是用5000元免徵額嗎?」  「10月5日發放9月的工資,但遇節假日會提前發,也就是9月30日發9月的工資,相當於9月份發了2次工資,那可按5000元免徵額標準計算個稅吧?」
  • 9月工資10月發放可以按5000元免徵額計算個稅嗎?
    問題:  1、9月工資在10月發,11月申報,是用5000元免徵額嗎?  2、10月5日發放9月的工資,但遇節假日會提前發,也就是9月30日發9月的工資,相當於9月份發了2次工資,那可按5000元免徵額標準計算個稅吧?
  • 個稅調整網友大調查:超九成網友認為免徵額過低
    個稅調整網友大調查:超九成網友認為免徵額過低
  • 百名經濟學家個稅大調查:七成認為免徵額過低
    按照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個人所得稅的免徵額擬由2000元升為3000元。這意味著,一名納稅者在扣除三險一金後,如果月收入為3000元,按照現行的納稅方式,他每月應納的75元稅可以免除。儘管免徵額的提高會直接降低部分中低收入群體的稅負,但並不是所有的經濟學家都認可免徵額3000元的設置。
  • 個稅免徵額上調至3500元 月薪5000元減負87%
    全國人大常委會昨天通過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個稅免徵額由最初擬定的3000元提高到3500元,6000萬工薪者免個稅,月薪4500元(不含三險一金計算,下同)的普通白領免稅幅度高達88%。  修改後的個稅法將在今年9月1日起實施。這是自1994年現行個人所得稅法實施以來第3次提高個稅免徵額,涉及的減稅額最大。
  • 別搞錯了,5000元到底是個稅起徵點還是免徵額?
    疑 問老師,我在網上看到個稅3500元從今年10月1日起提高到5000元,這個5000元到底是起徵點還是免徵額?有點亂感覺,大部分媒體上或者文章上都是「起徵點」呢?答 復5000元屬於免徵額,不是起徵點。起徵點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只是習慣性說法,不好糾正了。區 別1. 免徵額是在徵稅對象總額中免予徵稅的數額。它是按照一定標準從徵稅對象總額中預先減除的數額。免徵額部分不徵稅,只對超過免徵額部分徵稅。2.
  • 免徵額提高、專項附加扣除:個稅紅包 照單全收
    而一向會在節前發工資的單位,也因為這次個稅調整延後了發放時間。  本次個稅調整有許多亮點,許多措施更加注重惠及民生。2018年10月,個稅調整的第一步開始執行,將個稅起徵點調整成為每個月5000元。而在2018年12月,《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和《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相繼公布,徵稅方式改為「預扣預繳+彙算清繳」,同時涉及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六項專項附加扣除也具體明確。
  • 中國個稅免徵額擬從每月2000元上調至3000元
    4500(月收入)-2000(免徵額)=2500(應納稅所得額)4500(月收入)-3000(免徵額)=1500(應納稅所得額)2500(應納稅所得額)×15%(適用稅率)-125(速算扣除數)=250元×15%(適用稅率)-125(速算扣除數
  • 工資超過5000元怎麼扣稅?2018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表)
    ↑表1 不同的應納稅所得額區間對應的稅率  如果個稅免徵標準從3500元提高至5000元,考慮月應納稅所得額和稅率不變,則個人將少繳納個稅45元,即(5000-3500)*3%。對於個人月應納稅所得額原先在3500-5000元之間的人而言,受益將是最大的。  3  標準提高,對不同地區的人員影響不同  根據公式:個人所得稅=(工資-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免徵額)×稅率-速算扣除數=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所以,各地工資收入水平不同、五險一金的繳納標準不同,也會影響個稅改革後的稅後收入。
  • 免徵額提高,預扣預繳、彙算清繳,專項附加扣除……個稅紅包 照單全收
    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和《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很多新的規定,需要學習新的操作方法。而一向會在節前發工資的單位,也因為這次個稅調整延後了發放時間。本次個稅調整有許多亮點,許多措施更加注重惠及民生。2018年10月,個稅調整的第一步開始執行,將個稅起徵點調整成為每個月5000元。
  • 個稅草案二審 免徵額3000元未變
    核心提示:全國人大常委會27日二次審議的個稅法修正案草案,維持初審稿中將起徵點從2000元提高至3000元不變。此外,草案中的第一級超額累進稅率由5%降到3%。
  • 個稅5000元扣除額10月1日開始執行,你的到手工資多了多少?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杜濤 雖然新個人所得稅法從2019年1月1日實施,但是5000元/月扣除額的標準在今年10月1日起就開始實施。據測算,在10月1日以後實際取得的工資實施新的扣除額和新的稅率表之後,高收入者到低收入者都有不同層次的減稅,其中稅前月收入扣除「三險一金」後3萬元左右每月減輕稅負在2000元左右,減稅比例各不相同,月收入扣除「三險一金」後兩萬以下減稅比例較高,減稅約50%,比如2萬元月工資(扣除「三險一金」後),在9月份發的工資交稅3120元,10月份交稅才1590元,減稅1530
  • 個稅起徵點調整為多少才合理 個稅免徵額2019還會提高?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月23日訊  實際上,影響個人稅負的不僅僅是免徵額,還有其他的扣除額和稅率結構。目前,中國的免徵額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處於較低水平。  但像德國、法國這樣的發達國家,比中國的免徵額還要低。因此,新修訂的免徵額水平,應該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以後也很難再提高了。
  • 「起徵點」與「免徵額」,分清楚了嗎?
    來源:中國會計視野「起徵點」與「免徵額」,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今天給大家講一講!1、概念:「起徵點」是徵稅對象達到一定數額開始徵稅的起點。「免徵額」1、概念「免徵額」是在徵稅對象的全部數額中免予徵稅的數額。2、意義「免徵額」是為了照顧納稅人的生活、教育等的最低需要而制定一項稅收政策。
  • 你知道嗎,個稅「起徵點」與「免徵額」是兩個不同含義的概念
    個人所得稅自開徵以來,工資薪金的扣除標準經歷了5次的調整,分別是800元、1600、2000、3500和5000元。每次調整這個標準時,都會成為當時的熱點,持續的時間還很長。但有一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似是而非,模稜兩可。就是上邊這幾個數據究竟應該叫什麼。怎麼稱呼才是最正確的。有的人會說,這不就是「起徵點」嗎?我們就來嘮叨一下這個話題。
  • 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 按月計稅改為按年計稅
    草案中,原來按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現在調整為按年計算,個稅起徵點從月收入3500元上調至年收入6萬元(相當於月收入5000元)。除此之外,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被列入專項附加扣除的範圍。
  • 個稅法二審:起徵點仍為5000,贍養老人支出可抵扣=間接提高免徵額
    依據決定草案,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擬確定為每月5000元(6萬元/年),3%到45%的新稅率級距不變。該決定將分為兩步實施,部分減稅政策擬於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先行實施,即每月工資、薪金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至5000元,並適用新的綜合所得稅率;症候群稅擬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 起徵點、免徵額和扣除費用的稅收概念要分清
    起徵點、免徵額和扣除費用的稅收概念要一、起徵點起徵點,一般是指某一稅種中,對其計算應該繳納的稅款的依據(即計稅依據)規定的一個數值節點。二、免徵額免徵額,一般是指某一稅種中,對其計算應該繳納的稅款的依據(即計稅依據)規定的一個數值節點。納稅人達到該節點的,僅就其超過該數值以上的數額部分進行計算,繳納稅款;該數值節點對應的數額,納稅人不需要繳納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