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徵額提高、專項附加扣除:個稅紅包 照單全收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免徵額提高,預扣預繳、彙算清繳,專項附加扣除……

  個稅紅包 照單全收

  剛剛過去的元旦假期,對北京某事業單位做財務工作的小王來說一點也不輕鬆。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和《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很多新的規定,需要學習新的操作方法。而一向會在節前發工資的單位,也因為這次個稅調整延後了發放時間。

  本次個稅調整有許多亮點,許多措施更加注重惠及民生。2018年10月,個稅調整的第一步開始執行,將個稅起徵點調整成為每個月5000元。而在2018年12月,《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和《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相繼公布,徵稅方式改為「預扣預繳+彙算清繳」,同時涉及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六項專項附加扣除也具體明確。2019年,在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時候,每個人會感受到切切實實的減稅紅包。

  個人所得稅不僅僅是關係到每個人的錢袋子,也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個稅收入達11966億元,個人所得稅成為僅次於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的第三大稅種。因此個稅的改革和調整除了對個人的收入影響之外,也是國家稅收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

  本次個稅改革和調整究竟怎麼惠及民生,大家能夠收到什麼實在的紅包,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免徵額調整享減稅紅利

  新的個稅法規定,個人所得稅的免徵額調整至每年6萬元,即每個月5000元。但值得注意的是這6萬元是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四項收入合併之後起徵點。在稅率方面,個稅的部分稅率級距進一步優化調整,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縮小25%稅率的級距,30%、35%、45%三檔較高稅率級距不變。

  小楊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其月收入一直在1萬元左右,掙得多時能達到1.5萬元左右。在個稅執行新的起徵點之前,他每個月繳納稅款都會超過500元。而現在,他要繳納的稅款都降至500元以下。「新的起徵點和稅率減稅還是挺明顯的。」小楊說。

  小王也表示,新的起徵點和稅率會讓普通工薪階層感受到明顯的降稅,「因為很多原先在10%稅率的人這一次都降到了3%這一檔中了。」

  據財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僅以免徵額提高到每月5000元這一項因素來測算,修法後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佔城鎮就業人員的比例將由現在的44%降至15%。許多人的個稅在免徵額提升之後將變為零。

  而上述提到的新的免徵額是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合併計算之後的免徵額,這也昭示著本次個稅改革的一個重大調整。

  過去個稅徵收採用的是分類徵稅的方式。2019年開始實施的新個人所得稅法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四項所得合併為綜合所得,適用統一的超額累進稅率表,進行症候群稅,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次)預扣預繳,納稅人按年彙算清繳。「這次個人所得稅改革在中國稅制改革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個人所得稅實現了由分類稅制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稅制的轉變。」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斌向記者表示。

  那「預扣預繳」「彙算清繳」是什麼意思呢?就以小楊為例,小楊的工資首先是每個月按照新的起徵點和稅率表進行預扣預繳,但這並不是最終的繳納個稅。到了年底時,再進行一整年的清算匯繳,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進行症候群稅,多退少補。這對於一些收入不穩定的人來說,可以有效減少繳納的個稅。

  「中國個人所得稅徵收一直以來以代扣代繳方式為主,症候群收以後,企事業單位要繼續依法代扣代繳,還需要納稅人按年度自行申報與彙算清繳,不僅對稅務機關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也要求納稅人具有自覺良好的納稅意識和較高的稅務處理水平」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系副教授龍朝暉向記者表示。

  張斌表示,採用新的徵收方式後,越來有多的納稅人將直接面對稅務機關辦理個稅彙算清繳,這對於增強納稅人的意識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直接面對稅務局,會讓每個人切實感受到納稅人的權利義務,對『花納稅人的錢』會有更直觀的感受。」張斌說。

  專項附加扣除實惠大

  對於個人來說,新的徵收方式對其影響並不是很大,單位等可以幫助辦理。但個人所得稅的專項附加扣除則是牽動著每個人的實際利益,因為這是實實在在的減稅紅包,每個人都可以享受。

  2018年12月22日,國務院關於印發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的通知發布,在扣除範圍、扣除標準、扣除方式、扣除環節、徵納操作等要素上,個稅專項扣除的實施都進行了詳細周到的安排與設計,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六大部分,分別是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贍養老人。

  - 貸款利息的扣除

  對於專項附加扣除,小楊表示十分歡迎,這確確實實讓他減輕了不少負擔。2018年,小楊在北京買了房,貸了不少款,對其日常生活影響不小。當聽說能夠專項附加扣除之後,他馬上就向單位的財務部門詢問如何進行扣除。「能減少一點是一點,能夠在稅前扣除一部分,少繳一部分稅,也能夠讓自己到手的收入更多一點。」小楊說。

  對於貸款利息的扣除,辦法規定,納稅人本人或配偶使用商業銀行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其配偶購買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在償還貸款期間,可以按照每年1.2萬元標準定額扣除。經夫妻雙方約定,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扣除。

  -租房租金的扣除

  小楊是因為貸款買房而能夠享受到專項附加扣除,他的好朋友小張則是因為租房享受專項附加扣除。小張和小楊一樣在北京某事業單位工作,從入職工作開始就一直自己租房住,每個月的房租要3000多元。以後再繳納個稅時,小張將會享受到每個月1500元的定額專項附加扣除。小張在接受採訪時,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畢竟每個月還是少交一點稅了嘛」。

  對於租房租金的,辦法規定,納稅人本人及配偶在納稅人工作的城市沒有住房,而在主要工作城市租賃住房發生的租金支出,可按以下標準定額扣除:承租的住房位於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標準為每年1.8萬元(每月1500元);除上述城市外,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其他城市,扣除標準為每年1.32萬元(每月1100元),市轄區戶籍人口小於100萬的其他城市,扣除標準為每年9600元(每月800元)。

  - 大病醫療的扣除

  大病醫療支出納入專項附加扣除中,讓很多人感到高興。如果有這項支出,通過扣除之後,能夠有效減輕家庭負擔,不會因為大病支出而影響家庭的日常生活。具體而言,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納稅人發生的與基本醫保相關的醫藥費用支出,扣除醫保報銷後個人負擔(指醫保目錄範圍內的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萬元的部分,由納稅人在辦理年度彙算清繳時,在8萬元限額內據實扣除。「徵求意見稿中扣除限額為6萬元,正式發布的辦法中定為8萬元,增加了2萬元,體現了國家對大病患者家庭的關懷。」龍朝暉說。

  - 子女教育的扣除

  對教育支出的專項附加扣除也是本次新個稅法專項附加扣除的重要內容。這包括子女教育和繼續教育兩個部分。子女教育部分的扣除是指,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學歷教育包括義務教育(小學、初中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年滿3歲至小學入學前處於學前教育階段的子女,就按每月1000元定額扣除。

  - 繼續教育的扣除

  繼續教育部分是指,納稅人在中國境內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學歷(學位)教育期間按照每月400元定額扣除。同一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過48個月。納稅人接受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按照3600元定額扣除。

  龍朝暉表示,無論是子女教育的專項附加扣除還是繼續教育的專項附加扣除,首先是能夠減輕家長或者本人的負擔,同時還能夠激發大眾的熱情,幫助人們樹立終生學習的良好習慣,使得中國勞動力的素質和能力不斷提高。

  - 贍養老人的扣除

  此外還有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辦法規定納稅人贍養60歲(含)法定贍養人的贍養支出,可按以下標準定額扣除: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按照每年2.4萬元(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的,應當與其兄弟姐妹分攤每年2.4萬元的扣除額度。這就有助於弘揚孝老敬親的傳統美德,讓納稅人更好地去孝敬老人。

  享減稅紅利須如實申報

  對於六項專項附加扣除,如果具備其中一項或者多項,這樣在每個月的扣除中就有1000元到幾千元不等。龍朝暉表示,專項扣除較好地落地實施,將有效減輕納稅人稅負。根據個體差異,考慮其不同負擔情況以及公平稅負,在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方面,做出不同的減稅措施,能夠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但是專項附加扣除涉及的人數多,覆蓋的面廣,因此此次申報採用自主申報,只要申報即可抵扣,然後進行抽查。這其實是一種對社會的誠信檢驗,能夠享受減稅紅利的前提就是如實申報。

  在暫行辦法中,對六項的專項附加扣除做了細緻的規定,涉及到夫妻的或者兄弟姐妹的都有明確的要求。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正常辦理即可。但這也不排除可能有人會多報以謀求更多的減稅。

  因此要加強監管。張斌建議,各部門間要加強信息的共享,實現對申報信息的自動篩查對比,儘量發現申報中的不誠信的行為。對於發現的不誠信行為,「可以採用包括信用聯合懲戒等方式予以處罰。」張斌說。(張一琪)

相關焦點

  • 免徵額提高,預扣預繳、彙算清繳,專項附加扣除……個稅紅包 照單全收
    免徵額調整享減稅紅利新的個稅法規定,個人所得稅的免徵額調整至每年6萬元,即每個月5000元。但值得注意的是這6萬元是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四項收入合併之後起徵點。據財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僅以免徵額提高到每月5000元這一項因素來測算,修法後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佔城鎮就業人員的比例將由現在的44%降至15%。許多人的個稅在免徵額提升之後將變為零。
  • 人民日報海外版:免徵額提高個稅紅包 照單全收
    而在2018年12月,《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和《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相繼公布,徵稅方式改為「預扣預繳+彙算清繳」,同時涉及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六項專項附加扣除也具體明確。2019年,在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時候,每個人會感受到切切實實的減稅紅包。 個人所得稅不僅僅是關係到每個人的錢袋子,也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 起徵點提高、專項附加扣除……個稅改革後 你的工資有什麼變化?
    個稅改革前,發放工資10000元,減除單位預扣的三險一金、企業年金等共2000元左右,再減除3500元的個稅起徵點,餘下4500元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的稅率是3%和10%,需要繳納個稅345元。個稅改革後,不僅起徵點提高到5000元,王利還可以減除3000元左右的專項附加扣除,餘下的應納稅所得額為0,也不需要繳納個稅了。
  • 2018新個稅稅率表及專項附加扣除標準 個稅專項扣除怎麼申請
    2018新個稅稅率表及專項附加扣除標準 個稅專項扣除怎麼申請  十幾天之後,到2019年1月1日,我國個稅將正式引入專項附加扣除機制。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近期財稅部門已經在就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操作進行內部培訓,為個稅減稅政策的切實落地做準備。
  • 可以扣專項附加扣除的是什麼稅?什麼是個稅專項附加扣除?
    我們的個稅法正在進行巨大的改變,除了近期的個稅起徵點調整到每個月5000元以外,還將推出一項前所未有的舉措,叫做「專項附加扣除」。也就是說,將來每個月的收入要先扣除社保公積金,扣除免徵額,再進行專項附加扣除,剩下的部分才是需要繳稅的。這意味著我們到手的錢又要增加啦。
  •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出臺 首套房貸每月最多可抵扣1000
    今後納稅人計算個稅應納稅所得額,在5000元基本減除費用扣除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可享受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贍養老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記者對比發現,與不久前公開徵求意見版本相比,專項附加扣除範圍、標準等部分做了調整,旨在更好回應民意。
  •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怎麼與工資聯繫起來?
    當下,眾多納稅人正抓緊填報個稅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在子女教育、住房貸款利息等專項扣除上,可以選擇由父母或夫妻一方扣除,或者雙方按照規定標準分別扣除,而且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這就涉及扣除方案籌劃。怎樣扣除才能讓家庭個稅「紅包」更大一些?
  •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什麼意思?該怎麼理解個稅專項附加扣除?
    甘犁說,為擴大減稅覆蓋面,子女接受民辦教育和在境外接受教育的支出實際也統一納入扣除範圍,對於二胎家庭,扣除額也將翻倍。  記者了解到,採取定額扣除而不按租金髮票限額據實扣除,是考慮了目前租房市場的實際情況,即大部分租賃行為並沒有開具發票,如果把發票作為前置條件,會增加納稅人負擔,還會推高租金價格。  此外,扣除方式為依據住房租賃合同扣除。根據規定,納稅人及其配偶不得同時分別享受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和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
  • 明年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開始確認了 算算自己交多少稅?
    首先是2018年10月1日起實施的,個人所得稅免徵收額從3500元上調至5000元。除了提高個稅起徵點,還有一大亮點就是貼近民生的「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這是從今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一些必要的生活開支如子女教育、贍養老人、住房、大病醫療等也能抵扣個稅了。
  • 2019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細則_扣除標準
    北京中公教育時事政治頻道同步更新2019個稅政策,包括2019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細則,2019新個稅稅率表等信息。本文整理2019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細則_扣除標準。更多時政熱點信息,請關注北京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網。
  • 2019年新個稅稅率表 新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個稅公式
    2019年1月1日起,新個稅法中的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將實施,上班族要繳納的個稅將會更加少。那麼,什麼是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呢?簡單來說:以下幾條即為個稅專項附加扣除:  (1)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每年1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主要包括接受學前教育和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  (2)繼續教育專項附加扣除:學歷教育期間按照每年4800元(每月400元)定額扣除。
  • 15個焦點問題,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全解答
    近期第一財經刊登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系列解讀報導(連結詳見文末),不少讀者提出具體實操問題,一財記者選擇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問題予以解答,供讀者參考。1.為什麼不直接提高個稅起徵點,這樣不更方便?的確相較下來提高個稅起徵點操作上更方便,但違背了公平合理基本原則。
  • 專項附加扣除政策什麼意思? 6項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細則怎麼算
    專項附加扣除指的是,在計算綜合所得應納稅額時,除了5000起徵點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允許額外扣除的項目,如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贍養老人等專項附加扣除等六項費用。
  • 專項附加扣除信息表:2019年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怎麼扣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今天出來了!  10月20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公告,《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公眾可以在2018年11月4日前,通過國家稅務總局網站、信函方式提出意見。  這份徵求意見稿中,專項附加扣除分為6項,具體有何要點,請看下表記者的整理。
  • 記者調查:個稅改革後 附加扣除夫妻應該如何選?
    記者調查:個稅改革後工資收入究竟有何變化?附加扣除夫妻應該如何選?今年元旦起,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正式實施。「起徵點」上調、三檔稅率結構調整、新增六項專項附加扣除,改革全面實施後,給納稅人究竟帶來了哪些變化呢?
  • 專家預計個稅免徵額標準至少提高至5000元
    「今年個人所得稅改革其中一項重點就是,免徵額標準提高。國家會根據居民生活基本消費變化來提高標準,預計免徵額標準至少提高至5000元。」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稅收籌劃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蔡昌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 2019個稅計算器怎麼算:專項附加扣除怎麼扣稅
    人們關注的是,自己到底需要繳納多少個稅?怎麼算?個稅到底怎麼算?  新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 2019個稅專項附加扣除解讀,對HR造成哪些影響?
    2019個稅專項附加扣除解讀,對HR造成哪些影響? 2019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解讀怎麼來解讀?對HR造成哪些影響?
  • 新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是什麼?怎麼扣除、如何計算
    新一輪個人所得稅改革的一大亮點——專項附加扣除政策20日揭開面紗。當天起,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會同有關部門起草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在兩部門官網開始為期兩周的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20日開始一併公開徵求意見的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
  • 個稅草案二審在即 專訪財稅專家:免徵額提高是大概率
    在充分聽取民意之後,個稅起徵點、稅率、專項附加扣除等將有哪些調整?答案有望將在8月31日揭曉。而據財政部8月13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作為國內第三大稅種,1–7月累計個人所得稅9225億元,同比增長20.6%,超過2015年全年個稅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