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徵點提高、專項附加扣除……個稅改革後 你的工資有什麼變化?

2020-12-22 央視新聞

近期,各個企事業單位開始陸續發放新年第一個月的工資薪金了。那麼,按照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到手的工資收入和繳納的個稅金額,與改革之前相比又有什麼變化呢?

【月收入萬元 大都無需再繳個稅】

在重慶一家乳品生產企業,公司財務部員工唐君剛剛領到1月份的工資條。

重慶市某乳業公司財務部員工唐君:實行新的個稅法以前,我2018年8月份稅前金額接近7000元,大概要繳三十幾元到四十幾元錢的個稅,到10月份實行5000元個稅免徵額之後,我就可能不會存在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情況了。

個稅改革前,發放工資7000元,減除單位預扣的三險一金、企業年金等,共2000元左右,再減除3500元的個稅起徵點,餘下1500元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稅率是3%,需要繳納個稅45元。

個稅改革後,由於個稅起徵點提高到5000元,餘下的應納稅所得額為0,唐君就不需要繳納個稅了。

那麼,對於月收入近10000元的車間管理人員王利來說,由於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他還能進一步享受到贍養老人、子女教育共3000元的稅前扣除。

重慶市某乳業公司生產車間王利:2018年9月份的時候,個稅大概繳300多元,到2018年10月份左右,應該就是100多元。到2019年,我可以享受專項附加扣除3000元左右,就沒有個稅了,到手的實收金額每個月大概要比以前多個200多元。

王利繳納個稅的變化怎麼計算呢?

個稅改革前,發放工資10000元,減除單位預扣的三險一金、企業年金等共2000元左右,再減除3500元的個稅起徵點,餘下4500元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的稅率是3%和10%,需要繳納個稅345元。

個稅改革後,不僅起徵點提高到5000元,王利還可以減除3000元左右的專項附加扣除,餘下的應納稅所得額為0,也不需要繳納個稅了。

重慶市某乳業公司財務部經理周佳蘋:在個稅改革之前,我們繳納個稅的人數總額在1890人左右,2018年10月份以後就下降到了1400多人,到2019年1月份下降到只有800多個人,降幅也是非常非常大。

從全國來看,2018年10月,個稅起徵點由3500元提高至5000元,就減少了6000多萬名納稅人;2019年,增加六項專項附加扣除,預計又將減少數千萬名納稅人。

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個稅一處處長陽民:這次個稅改革,對中低收入者減稅減負的效果是最明顯的。因為新稅法提高了起徵點,有相當一部分納稅人能夠享受到每個月2000元或3000元的專項附加扣除。這樣算起來,再減去三險一金,月收入在10000元錢左右的原納稅人,可能就不用繳納個稅了。

【年收入40萬元內減稅力度最大】

與勞動密集型企業不同,收入狀況更好一些的金融企業在個稅改革後,到手的工資收入和繳納的個稅金額又有什麼變化呢?

在一家金融企業,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位普通員工陳美靈。個稅改革後幾個月,她的納稅金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重慶某融資擔保集團員工陳美靈:在2018年9月的時候,我繳納個稅是800多元,但是在10月份的時候,我就只繳納了300多元。再到今年1月份,我的應稅額就變為了負數,也就是說我今年1月就沒有再繳納個人所得稅。

小陳算了一筆帳,按照新個稅法,她一個月可以省稅800多元,由於每個月工資差不多,一年就能省稅近萬元。

公司的管理層人員個稅的下降幅度就更為明顯。

重慶某融資擔保集團貸款擔保部總經理助理蔣睿凌:這一塊的變化還是非常明顯的,像去年9月份我繳納的個稅在2600元左右,到10月份基數調整之後,繳納個稅在1800元左右,特別是今年1月份,我增加了3000元錢的專項附加扣除。

蔣先生說,專項附加扣除具有疊加效應,不僅總體上提高了免稅額度,還拉低了他的應稅稅率。由於月度工資差不多,現在,他月均收入的應稅稅率從最高25%下降到了20%。

重慶某融資擔保集團副總裁陳蘇蘇:實行新的稅基起點和新稅法以來,我們員工繳納個稅,2018年10月份較9月份人均減少800元左右。我們預計2019年人均繳納個稅與2018年同期相比,降低的幅度應該在每月1000元左右。

由於新個稅法擴大了3%、10%、20%三檔稅率的級次,相當於拉低了這些級次收入的稅率。相比改革前,工薪收入扣除免稅額度後,月應納稅所得額在1500元至25000元範圍的納稅人,獲益最大。

陽民:這三檔稅率級距,它對應的主要是年收入40萬以下的納稅人群體。這一納稅人群體,相對來說享受的減稅力度是最大的。

從全國來看,2018年個稅改革施行3個月,減稅就達1000億元;2019年增加專項附加扣除後,個稅減稅規模預計全年超過3000億元。

【專項附加扣除 體現個稅調控差異性】

在採訪中,一些納稅人已經開始感受到,專項附加扣除是此次個稅改革最大的亮點,它體現了個稅扣除量能負擔的差異化原則。

西南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院長劉蓉:國家設置專項附加扣除,從差異的角度,讓每個家庭在起徵點以後還能夠得到一些實際的照顧。

業內專家表示,起徵點即個稅基本免徵額是基於社會生活成本的基本扣除,是普適性的;專項附加扣除雖然相當於再次提高了起徵點,但是它的調控目標是不一樣的。

陽民:這次稅制改革把這些支出考慮進去,其實也是考慮到了一個普適性和特殊性相結合的因素,從而能夠進一步增強稅制的公平和合理性。

讓納稅人「勞有所得、老有所養、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新個稅法充分考慮到不同納稅人的實際家庭負擔狀況,既注重一致性,又注重差異性,讓減稅紅包精準落地。

相關焦點

  • 記者調查:個稅改革後工資收入究竟有何變化?附加扣除夫妻應該如何...
    「起徵點」上調、三檔稅率結構調整、新增六項專項附加扣除,改革全面實施後,給納稅人究竟帶來了哪些變化呢?近日,記者來到四川成都,走訪不同收入群體,給大家算了一筆帳。快遞員月繳個稅減少800多元在成都市區一個快遞網點,一位快遞小哥把工資收入的詳細情況透露給我們。
  •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是什麼意思有哪些?解百姓後顧之憂
    起徵點擬每年6萬元,個稅其實不是那麼簡單  此次個稅法修改,擬將綜合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5000元/月(6萬元/年)。納入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是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6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
  • 記者調查:個稅改革後 附加扣除夫妻應該如何選?
    記者調查:個稅改革後工資收入究竟有何變化?附加扣除夫妻應該如何選?今年元旦起,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正式實施。「起徵點」上調、三檔稅率結構調整、新增六項專項附加扣除,改革全面實施後,給納稅人究竟帶來了哪些變化呢?
  •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2019速算扣除數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計算公式
    新增的6項專項附加扣除與去年10月起執行的提高起徵點、擴大中低檔稅率級距等減稅政策多管齊下。今年新個人所得稅法全面實施以來,新增的6項專項附加扣除與去年10月起執行的提高起徵點、擴大中低檔稅率級距等減稅政策多管齊下,減稅效果明顯。最新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起來看看吧。 個人所得稅改革 我國新的個稅的起徵點由原來的3500元上調到了5000元,新個稅的稅率依然是根據應納稅額劃分為7個級數,不過和原來個稅不同的是一至三級應納稅額的範圍擴大了。
  • 免徵額提高、專項附加扣除:個稅紅包 照單全收
    而一向會在節前發工資的單位,也因為這次個稅調整延後了發放時間。  本次個稅調整有許多亮點,許多措施更加注重惠及民生。2018年10月,個稅調整的第一步開始執行,將個稅起徵點調整成為每個月5000元。而在2018年12月,《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和《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相繼公布,徵稅方式改為「預扣預繳+彙算清繳」,同時涉及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六項專項附加扣除也具體明確。
  • 個稅起徵點2018調整 專項附加扣除為何只有6項?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0月22日訊  10月20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新鮮出爐。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將有15天時間,再經過修改完善,提交國務院討論,於明年1月1日實施。
  • 最新個人所得稅稅率表2019 新個稅專項附加扣除計算
    至誠網(www.zhicheng.com)4月28日訊  個稅一直以來都是老百姓重點關注的話題,因為個稅關係到大家實際到手的工資多少,2018年是我國個稅進行大改革的一年,很多新的個稅制度都於今年的1月1日已開始實施,雖然新個稅已經實施幾月,但還是有部分朋友還不清楚2019的新個稅是如何計算的
  •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什麼意思?該怎麼理解個稅專項附加扣除?
    10月20日起,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會同有關部門起草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正式開始為期兩周的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在10月1日已率先享受到「起徵點上調」減稅紅利基礎上,人們關心明年起用於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的支出,能多大程度獲得減稅。
  • 人民日報五問個稅改革:起徵點為何定在5000元?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認為,這麼多年來,個稅改革一直朝這個方向努力,個稅法修改終於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這次修改由分類稅制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轉變,把以前的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作為綜合所得,按照統一的超額累進稅率進行徵稅。分類稅制有什麼弊端?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於國於民有什麼好處?
  • 2020年個稅起徵點提高到多少?個稅起徵點2020稅率表
    2019年不少人都享受到個稅起徵點提高的福利,稅收方面少交了。那麼,2020年1月個稅起徵點是多少呢?個稅改革之後,個稅起徵點從3500元變為5000元。無疑,這樣的改變,讓不少人都受惠了。可是,如果工資超過5000元,是怎樣繳稅呢?
  • 個稅起徵點將提高,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可扣除
    2018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改革個人所得稅」、「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合理減負,鼓勵人民群眾通過勞動增加收入、邁向富裕」。證券時報記者查閱發現,這是最近5年來,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關於個人所得稅的改革表述。
  • 可以扣專項附加扣除的是什麼稅?什麼是個稅專項附加扣除?
    我們的個稅法正在進行巨大的改變,除了近期的個稅起徵點調整到每個月5000元以外,還將推出一項前所未有的舉措,叫做「專項附加扣除」。也就是說,將來每個月的收入要先扣除社保公積金,扣除免徵額,再進行專項附加扣除,剩下的部分才是需要繳稅的。這意味著我們到手的錢又要增加啦。
  • 工資沒到起徵點,還用申請專項附加扣除嗎?稅務局這樣說
    個稅新政專項附加扣除是不是已經開始了?對普通人來說有哪些影響?申報多久之後能看到扣除結果?4月9-10日,國家稅務總局成都市稅務局值守《成都面對面·黨風政風熱線》,就市民關切和社會熱點,做回應。問: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對個人來說,最大變化在哪裡?
  • 2018個稅起徵點什麼時候開始實施及起徵點是多少
    、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多項支出可抵稅  今後計算個稅,在扣除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新個稅法規定: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範圍、標準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 免徵額提高,預扣預繳、彙算清繳,專項附加扣除……個稅紅包 照單全收
    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和《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很多新的規定,需要學習新的操作方法。而一向會在節前發工資的單位,也因為這次個稅調整延後了發放時間。本次個稅調整有許多亮點,許多措施更加注重惠及民生。2018年10月,個稅調整的第一步開始執行,將個稅起徵點調整成為每個月5000元。
  •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怎麼與工資聯繫起來?
    根據以上條件,他們可以享受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每月1500元),以及李女士和兒子的大病醫療專項附加扣除,即扣除醫保報銷後個人負擔(指醫保目錄範圍內的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萬元的部分,在8萬元限額內據實扣除。
  • 個稅改革八問:哪類人稅負下降最明顯?起徵點為何提高?
    總體而言,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納稅人將不需要繳納個稅,稅負降幅為100%,月收入為8萬元的納稅人,年納稅額的降幅超過10%。  如果再加上專項附加扣除,稅負還會繼續下降,如月入1萬元者有可能免繳或僅繳納少量個稅。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範子英評價說,這次稅改體現了地區差異,各地起徵點的標準一樣,但是專項附加扣除的標準卻可以因城而異。
  • 15個焦點問題,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全解答
    近期第一財經刊登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系列解讀報導(連結詳見文末),不少讀者提出具體實操問題,一財記者選擇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問題予以解答,供讀者參考。1.為什麼不直接提高個稅起徵點,這樣不更方便?的確相較下來提高個稅起徵點操作上更方便,但違背了公平合理基本原則。
  • 明年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開始確認了 算算自己交多少稅?
    速去確認六項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各位小夥伴有沒有感到今年的工資變多了?除了漲工資之外,其實稅也交得少了。10月30日,國家稅務總局在新聞發布會公布一項數據,前三季度,個人所得稅改革新增減稅4426億元,累計人均減稅1764元。
  • ...個稅起徵點提高和六項專項附加扣除使得1.23億人免繳個人所得稅...
    2019-01-17 00:56:13來源:FX168財經網 證券日報:據全國政協常委、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張連起測算,個稅起徵點調整之前納稅人數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