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個稅改革後工資收入究竟有何變化?附加扣除夫妻應該如何選?
今年元旦起,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正式實施。「起徵點」上調、三檔稅率結構調整、新增六項專項附加扣除,改革全面實施後,給納稅人究竟帶來了哪些變化呢?近日,記者來到四川成都,走訪不同收入群體,給大家算了一筆帳。
快遞員月繳個稅減少800多元
在成都市區一個快遞網點,一位快遞小哥把工資收入的詳細情況透露給我們。
四川某速運公司快遞派送員 小林:
按照新的個稅法:小林發放工資11000元,起徵點提高到了5000元,再減除小林可享受的子女教育、房屋租金共2500元的專項附加扣除,餘下3500元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稅率是3%10%,需要繳納個稅140元,比改革前減少了800多元。
四川某速運公司公共事務部負責人 燕丹妮:
按年計稅 平抑月份稅負波動
由於快遞小哥的工資收入主要來源於計件提成,月份工資波動特別大。他們淡季收入只有4、5千元錢,旺季收入個別人可能高達兩萬元,老稅制「按月計稅」,低收入月份4千元的應納稅所得額為負,納稅額為零,高收入月份兩萬元的納稅額則高達1000多元。
現在,新個稅法「按年計稅」,在一個年度內就可以把收入較高月份的應納稅所得額,填補到免稅額度不足扣除的月份。比如,將小林3500元的「免稅額度」由高收入月份,調整到低收入月份,不僅低收入月份應納稅所得額剛好為零,高收入月份應納稅所得額也降了下來,整體上比「按月計稅」減稅400元。就有利於月份工資波動大,部分月度免稅額不足扣除的、中低收入群體,總體上拉低稅負。
工資收入越高 享受個稅優惠額度越大
個稅改革後,按年計徵,拉低了中低收入群體、月份工資波動大產生的稅負差。那麼新的計徵方式,對中高收入群體又有哪些影響呢?在成都一家軟體公司,一位人力資源部經理對一月份的企業工資單,做了詳細的梳理。
四川某軟體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 錢屹華:
將林先生的月度工資取整為23000元,個稅改革前,減除單位預扣的三險一金(專項扣除)1100元左右,再減除3500元的個稅起徵點(個稅免徵額),餘下18400元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稅率有3%10%20%25%,需要繳納個稅3595元。
個稅改革後,由於個稅起徵點提高到5000元,林先生還可以享受子女教育、贍養老人、住房貸款利息三項共3000元的專項附加扣除,餘下13900元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稅率有3%10%20%,需要繳納個稅1370元。
實行年度稅率表 扣稅方式有變化
雖然林先生算出一月份,自己應該繳納個稅1300多元,但是記者看到其工資單上的實繳金額卻為400多元。稅務人員稱,個稅改革後,實行的是「年度稅率表」計稅,和個稅改革前的「月度結算」有了差異。
新個稅法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將當月工薪收入和之前每個月的收入進行累計,再減除同樣累計計算的免稅額度,餘額按照個人所得稅「年度稅率表」預扣預繳,最後進行年度匯總結算。這樣,同一稅率對應的應納稅所得額就變成了12個月的總和,既有利於納稅人申報扣除,也方便扣繳義務人進行財務核算。
部分附加扣除 夫妻選扣有學問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本次改革,增加個稅專項附加扣除,不僅提高了納稅人的申報積極性,而且納稅人如果想充分享受政策的優惠,還有不少細帳值得算一算。
成都印鈔公司職工 李向鵬:
按照新的個稅法:住房首貸利息可以選擇由夫妻一方按每月1000元扣除;子女教育既可選擇由夫妻一方按每孩每月1000元扣除,也可選擇夫妻雙方分別按每孩每月500元扣除。
由於這個扣除額度牽涉到工資收入的「級距稅率」,所以,李先生和妻子商量後,準備把這些扣除額度,全部交給工資收入更高的李先生,以享受更多的優惠。
大病「據實扣除」 另五項「定額扣除」
新個稅法實施後:子女教育、(學歷)繼續教育(職稱除外)、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五項,都是按照一定的標準,實行每月「定額扣除」;但是大病醫療不僅要「據實扣除」,並且要在次年彙算清繳時才能扣除。
四川省稅務局個人所得稅處副處長 楊柳:
楊柳介紹,考慮到大病醫療可能產生道德風險,所以新個稅法只對個人自負醫藥費用超過1.5萬元的部分,按每年8萬元限額「據實扣除」。
業內專家表示,雖然教育、房貸利息等方面的實際支出要遠遠高於目前的扣除標準,但是要完全實行「據實扣除」,對徵納雙方而言,目前都還比較困難。
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個稅一處調研員 任宇:
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