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你一起聊聊如何找準自己定位的這件事兒,先來做一個小測試吧,有為才有位和有位才有為,通俗一點說就是,腦袋決定屁股和屁股決定腦袋?在這兩個觀點中你更傾向於哪一個?
說下我的結論吧,我更傾向於後者。有位才有為,屁股決定腦袋,給自己合理客觀的定位,是個人事業發展的前提。一個人處於什麼樣的位置決定了他的視野和格局,也會習慣性的從這個位置角度來觀察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個人定位這件事兒呢,不是拍腦袋就能夠決定的,知人者明,自知者智,人生最大的不幸的就是不認識自己。舉個例子,如果說,讓姚明去跑110米欄,讓劉翔去打籃球聯賽,結局會是什麼樣的呢?一定是兩個人都拿不到好的成績,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從中找到自我的價值。
自我價值是我們做個人品牌找準自我定位的第一步,我們可以通過一些一個效率很高,結構很簡單的工具來進行自我分析。個人SWOT分析,26個問題清單,360環評,三個關鍵對話。快速找到自己你的價值點。
這個應該怎麼做呢?羅列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找出機會和威脅。通過360度的環評和關鍵三個關鍵對話點進行策略定位。
我們需要認真思考並回答26個問題。
第一個維度,是關於優勢分析。
第一,你擅長什麼?
第二,你有什麼新的技術或者服務?
第三,你有哪些別人做不到的?
第四,你和別人有什麼不同?
第五,別人為什麼來找你?
第六,你有什麼獨特的資源?
第二個維度,關於劣勢分析。
第一,有什麼事是你做不來的?
第一, 你缺乏什麼技術?
第三,別人有什麼比你好的?
第四,你滿足不了什麼樣的人?
第五,有什麼習慣是在拖你的後腿?
第六,粉絲或者用戶群為什麼不選擇你的因素是什麼?
第三個維度,關於機會分析。
第一,市場上有什麼合適你的機會?
第二, 你可以通過學習什麼新技術?
第三, 你可以提供什麼樣的新技術服務,
第四,你可以吸引到什麼樣的粉絲用戶群體,
第五,你是怎麼與眾不同的?
第六,你在未來5年到10年的發展是什麼?
第七,是否會有連接點或者跨界的連接點?
第四個維度,關於威脅分析。
第一,是否有什麼事能夠威脅到你的生存?
第二,你是否會趕不上粉絲用戶的需求變化?
第三,環境的改變是否會影響到你?
第四,你的競爭對手是誰?
第五,你的競爭對手他們最近在做什麼?
第六,是否會出現一些新的技術,或者新的對手對你造成影響,
第七,合作的平臺或者合作夥伴是否靠譜?
這26個問題,回答完之後呢,就要進行分析。對於劣勢加威脅的,趁早的放棄這個方向,無論你再怎麼努力,都很難做出頭部。對於優勢加機會的重點發展,這個方向呢,我們做起來會比較輕鬆,也容易產生出來頭部。對於優勢加威脅的和劣勢加機會,暫且當備胎,以後有機會我們再用。
做分析呢一定要準確真實,有時候呢,身邊人對你的認識會更加客觀理性,不妨我們做一個365度的環評,看看是否和自己分析的一致,做這個環評關鍵是要找對人,要找那些對你了解的,關注你的人,比如說身邊的親朋好友同學呀,職場中的上下級同事,熟悉的客戶,讓他們用3~5個詞或者3~5句話,形容一下你。
看是否和你對自我的分析是一致的,對於那些自我分析不一致的地方,我們可以通過去深度思考,實踐一下,看看究竟哪個是對的,當我們有了自我認知之後。
可以通過三個關鍵對話,快速的找到自我的價值點。
第一個關鍵對話,你熱愛的領域是什麼?只有自己真正喜歡的、熱愛的事兒,這個事兒才能持久的做下去,你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內心驅動力。有些人,是沒有自己明確的興趣愛好,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或者不確定自己喜好什麼。
那麼我們就主動的去嘗試和探索,我在08年之前的。有近一年的時間處於很迷茫困惑。不知道幹嘛的狀態,也不知道自己熱愛什麼。網際網路、地產,金融、諮詢。嘗試了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崗位。在進入企業培訓諮詢這個圈子之後呢?慢慢發現。確認過眼神,我遇見對的事了。
怎麼來確定?這個事是不是自己真正熱愛的?它不受時間影響,自己心甘情願長時間重複的去做這件事兒,不受空間影響,無論是你在安靜的環境還是嘈雜的環境。都不會影響到你對這件事兒的專注。它不受精力影響,你的精力充沛的時候做起來得心應手,但是疲憊的時候呢,也能夠堅持去做,那麼恭喜你,找到真正熱愛的事兒。
第二個關鍵對話,我擅長的領域是什麼?直接決定了你對粉絲用戶受眾群體的輸出什麼樣的價值,什麼樣的服務,什麼樣的產品。比如說我擅長的領域呢,是怎麼去打造個人品牌?做IP孵化,企業怎麼用新媒體的方式進行營銷,傳統中小微企業怎麼去進行網際網路化的轉型升級?
怎麼來確定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呢?它是你已經具備或者希望通過學習來掌握的能力,它能夠幫助別人解決一些遇到的問題。他能夠通過迭代升級。
第三個關鍵對話,市場的需求是什麼?理想和現實總不能脫鉤,畢竟每個人都是希望做自己喜歡的事,也能把錢給賺了。在你了解市場和分析市場的時候呢,要和自己熱愛的,擅長的領域相關。找出市場需求的變現能力強的地方,比如說我在做市場分析的時候呢。
我發現從2013年開始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自媒體的爆發,個體意識的崛起。商業生態。用戶習慣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很多企業是處在一個懵逼的狀態,需要一些新的力量和方法,來助力企業。很多人呢,也希望通過一些系統方法來實現個人的逆襲。我也清晰的知道在企業在做購買產品的時候,決策的因素,受到的影響會很多,決定的周期也會非常長,個人就完全不同了,決策的因素比較少,決策周期也比較短,在用戶的體量上,企業用戶和個人用戶呢,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這樣呢就可以得到出來。做個人品牌這件事需求量大,變現能力強的事兒。
在這裡有三個領域中,彼此有交集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價值點。有定位才會有未來,才不會讓自己的人生跑道。定位的本身是一件非常複雜。不然也不會有很多企業,動輒花上百萬上千萬的費用,請人去做定位諮詢。
對個人品牌定位,我會用一些比較簡單粗暴,直接的方式,讓我們能夠儘快的去掌握。首先我們要清晰的知道定位的根本就是競爭,就是在確定競爭領域和競爭對手。定位的核心是搶佔用戶心智,就是把用戶的認知和你的個人品牌建立聯繫。定位的目的,讓我們的目標能夠快速的。
可以通過兩個策略來進行。
第一個策略,一策略。自己挖個坑,讓自己成為第一或者唯一,我身邊有兩個做office辦公軟體培訓的講師,其中一位講師,發現在市場中,做辦公軟體培訓的,大多是以PPT培訓為主,他就選擇了自己比較擅長的Excel培訓,主打Excel培訓這個領域,另外一位講師,他最擅長的是PPT培訓,但是,他在做定位的時候呢,就選擇了一個差異化的細分領域,做一個差異化的定位,主打商務演示類的PPT培訓,這兩位講師現在也都出版了自己的著作,每年的培訓的日程安排也都是滿滿的。
我們在用這個策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些問題,一個要從市場的需求出發。等到我們做成了第一或者唯一的時候,才發現這個市場空間發展很小,另外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試圖去教育用戶已有的心智,要調用用戶已有的認知做對比。
第二個策略,借策略。在市場上找一個坑,讓自己先站隊後排位,做第二未嘗不可,蒙牛在創業早期的時候就打出來,做內蒙古第二品牌的宣傳,號召的向伊利學習,這樣在用戶的心智裡面就形成了和第一名的聯繫,提升了自己的排位,還有就是像新晉的網紅品牌瑞幸咖啡在不斷和星巴克叫板,在現階段裡面,瑞辛星巴克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這樣的叫板是為了讓自己縮短的和第一名的之間的距離。讓用戶在這個品類中,多了一個選擇的傾向,還有就是我們熟知的網際網路公司。現在做社交軟體或者短視頻軟體的時候更是。都會從別的地方先借過來一個,或者說拷貝過來一個,原始的東西我們的。
在用這個策略的時候呢,需要注意是,借是借勢站隊排位,不是讓我們完全照搬複製。是需要我們有一定自己價值差異的。
現在梳理一下本文的關鍵詞。
第一個,找自己。萬事開頭難,找到自己是關鍵的,面對自己。做真正的自己。
第二個,坑自己。定位呢,就是把自己埋在一個坑裡邊不斷的。去澆水施肥,最終的開花結果。
第三個。為別人。輸出的定位價值一定要滿足用戶群體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