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先生是來自江南無錫的國學大師。他一生雖未涉足江北如皋,卻與如皋教育名人惺惺相惜,除去與近代教育家吳俊升(如皋人)共辦新亞書院之外,還屢屢在著述中盛讚北宋教育家胡瑗(如皋人,即安定先生)。
縱觀錢穆的贊文,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沒有長篇大論,如徐風拂面,點到為止,用當下流行的話說就是「點讚」;二是採用比較法,在論述其他大家的同時,引出胡安定的教育貢獻,突出胡安定先生在中國國學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筆者所存民國舊書《國史大綱》(錢穆著)下冊中,錢穆先生在《士大夫的自覺與政治革新運動》一章中頗費筆墨論述了範仲淹的歷史作用,其中提及胡安定先生,並將胡範相提並論,稱胡先生是當時「有名的學者」。首先,錢先生回溯了胡安定在泰山道院中讀書時,見到家書有「平安」二字,就將書信丟掉的故事,解讀了胡安定內心的自信正是如此這般苦讀勤學的必然結果。其次,錢先生認為「範仲淹是北宋政治上的模範宰相,胡安定是北宋公私學校裡的模範教師」。正是因為有範胡的引領作用,如同「大雁效應」,北宋的政治和學術「終起了絕大的波瀾」!
在宋代一些大學者心目中,胡安定的地位甚至超過了範仲淹等歷史名人。錢穆先生在《講堂遺錄附錄》中有記,北宋理學大家二程(程顥和程頤)最敬佩的學人就是胡安定。錢穆認為,朝廷邀請胡安定掌管太學,胡先生命題《孔顏所好何學》。此題的意義並不亞於大儒周濂溪曾經考問二程《尋孔顏樂處》。程頤回答《孔顏所好何學》,令胡安定滿意。伯樂識馬,胡先生聘請程君為助教。程頤尊稱胡安定為「胡先生」,但是二程從未稱過「周先生」抑或「濂溪先生」,錢穆認為究其原因,「大概二程並不看重周學」,言下之意,更為尊重的胡安定的學識。
錢穆在《朱子學提綱》中給予胡瑗極高的贊語,即明確和肯定了胡氏教育學的歷史作用!錢先生是敘事高手,他從一則有趣的歷史故事入手。宋神宗曾經向名臣劉彝(水利專家,胡安定的學生)詢問:「胡安定與王安石誰更優秀?」劉彝以為,胡師在教授東南學子道德仁義的時候,王安石還在學習「修進士業」,聖人的方法是「有體,有用,有文」…… 國家用人,應該以用為本。二十多年,立足學校,提倡「體用為正教之本」,這是胡師的功勞,王安石是比不上的。錢先生點評,雖然這是劉君一人稱讚老師的觀點,然而很有道理;因為胡安定設教,分立「經義」「治事」兩部分,即須學以致用,這種北宋儒士共同具有的精神就是濫觴於胡安定先生!
範仲淹、王安石均是名臣、文學家,而「二程」有「程門立雪」的典故,周濂溪有名篇《愛蓮說》傳世,他們的名聲時至今日是要響過胡安定先生的,錢穆先生能將胡安定與上述諸君評論,足見胡先生在錢先生心中的分量不輕!□彭偉
如皋市融媒體中心(如皋市廣播電視臺)、中共如皋市委新聞網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