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寒冬,傳統教培機構如何持續自救?

2020-08-27 教育新資訊

2020疫情「黑天鵝」打亂了整個教育行業,近半年來,全國線下培訓機構註銷企業數量為18885家,每天有近百家的培訓機構註銷,學員退費、員工工資、房租…每一項支出都足以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經歷長達半年的行業寒冬,傳統教培機構如何持續自救?

為了解決現金流的壓力,教培機構選擇減輕壓力的策略也是多樣化。其中,90% 教培機構選擇了降薪,20% 教培機構進行了裁員,30%教培機構開展了副業。轉移線上和發力線上的有 60%,也有20%的機構直接選擇關門或者轉讓。

疫情期間,就連經歷過非典的俞敏洪也著實為自己的新東方捏了一把冷汗,他曾表示:新東方地面課堂全面停課,上百萬寒假班的學生面臨不能上課的局面。如果全部停課退費,新東方就只能關門大吉!

受疫情影響,已有一部分機構宣布關門,如IT職業教育機構兄弟連教育創始人李超發布《致兄弟連全體學員、員工、股東的一封信》,正式宣告品牌「破產」,其也成為疫情期間第一家倒下的公司

還有在線少兒語文機構明兮大語文創始人王嘉樹突然發出一封致家長信,宣布公司由於發生資金困難,現停止運營。

對於線下培訓機構來說,不轉型是等死。為了活下去,諸多教培機構選擇轉型線上教育,據了解,疫情期間至少92%的機構選擇了開展線上教學,積極應對新變化,可轉型線上能成為線下機構的救命良方。

在此期間,家長切實感受到在線教育的優勢,所以接受程度相較之前有了大幅度增長。

在線教育接受程度的調查中顯示,2017年, 13.62%中國家長選擇在線教育。2018年該佔比達到了25.32%。

和線下機構相比,2019年中國家長中有29.54%的更傾向於在線教育。2020年由於疫情影響,在線教育的接受程度有所上漲,達到了39.78%。

由此可見,在線教育市場發展前景還是可觀的!

對於教培機構而言,從線下轉到線上,不僅僅是教育機構簡單地轉換教學的系統,老師的授課習慣,教學方法等一整套模式在線上和線下的教育環節中都有很大的區別。

為能快速轉型線上,可以尋找第三方技術服務商合作,以創客匠人為代表的知識付費系統為例,幫助機構在短時間內獲客、沉澱、轉化、再獲客,實現以最快速度轉型在線教育,

線上教育最大的一個問題在於無法像線下課堂一樣,由教師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因此無法把握學生在線上學習的成果。

為打破此痛點,創客匠人直播系統與學生形成互動,真實還原線下場景。此外,還可以及時將在後臺查看上課情況,線下老師可以根據這些數據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補充和講解。

在線課堂除了要有內容呈現形式,自然也少不了宣傳推廣!

為了搶佔市場、增加曝光率,各家在線教育企業也是卯足了勁兒通過重金砸廣告的方式搶佔用戶心智,市面上甚至流傳著在線教育公司廣告投放平均1天1000萬的說法。

以暑期在線教育市場為例,猿輔導、作業幫一課、學而思網校等平臺去年爭相在公交、地鐵站以及線上平臺等用戶量密集的地方投放廣告,截至去年7月,參與暑期招生戰的在線教育公司廣告投放總額達到30-40億元。而根據今年暑期猿輔導、學而思網校、作業幫和跟誰學四家在線教育大品牌的營銷推廣預算,分別為15億元、12億元、10億元、8億元,共計45億元。

動輒上億的廣告費對於中小型教培機構而言是無法承受的。

在引流方面,創客匠人提供市場上熱門的工具,推廣員、購買贈送、拼團、積分打卡等,不斷裂變吸粉,老學員推薦新學員等十多項營銷觀念,大大降低了店鋪在營銷推廣上的成本。

對於線下傳統機構經歷過此次寒冬,活下來,你就是王者。

相關焦點

  • 線下教培機構迎「寒冬」,疫情下教培機構應抓住挑戰和機遇
    一篇寫出了現在教培機構的現狀,不只是北京,現在全國各地,不管是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教培機構幾乎都面臨著關閉與轉型的艱難選擇學校不開學,線下培訓就不得開課,這是現在線下教培機構的現狀。是就此關閉,還是一個轉機呢?機構轉型線上,看起來是勢在必行,但真的是如此嗎?一、教學是教與學,是老師與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的過程。但現在線上教育還達不到這個效果,孩子有個天性就是貪玩。線上教育雖然可以解決教學問題,但解決不了孩子是否學習的問題。
  • 教培行業的寒冬,遠沒有結束!校長們如何做好長跑「馬拉松」準備
    購買力決定生產力,市場萎縮已是必然,社會經濟很受傷,9月以後,家長們沒錢時都不會想把孩子送到教培機構學習了。現階段而言,線上或線下任意守其一都很難扛過這第二輪寒冬,但誰又知道教培還有幾個寒冬需要校長們咬牙挺過來?
  • 如何度過線下教培行業寒冬?
    一切準備就緒時,發現所有音標內容都無法正常顯示,而英語輔導是這家教培機構的重點。魏坤是河北邯鄲市今朝教育培訓學校的運營老師,全校超過30位授課老師,只有魏坤一位負責學校的信息化建設,這主要因為她比較「善於擺弄電腦」。像魏坤一樣單兵作戰,努力扭轉線下教培機構數位化能力的運營老師還有很多。
  • 山東和鳴教育:線下教培機構活著很難,但活下去就會很美
    今年以來,受特殊病情影響,我國的教培行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眾多的線下教培機構也陷入了教育的寒冬之中。經過這一波強制性外部因素的影響,所有的線下機構都被迫停業。而根據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培訓教育專業委員發布的「特殊病情對線下教培機構影響」的調研問卷顯示:有超過90%的線下教培機構表示特殊病情對自己的影響非常巨大,79%的受訪機構表示其帳上資金僅能維持3個月內的停業支出。
  • 武漢重啟,大連暫停,線下教培機構該何去何從?
    至暗已過,武漢教培看到曙光7月10日,武漢市江岸區、江漢區、礄口區和蔡甸區在其官網公布了首批覆課名單,共計270家校外教培機構。截至7月15日,漢陽區、武昌區、洪山區、漢南區、新洲區、青山區等也陸續公布了審批名單。
  • 2020年,傳統教培機構的好日子到頭了嗎?
    不光是以上這幾家大型機構!8月份中旬了,現在依舊有眾多教育機構瀕臨倒閉!其次,因為整改,其實,傳統校對外培訓機構的整改自2018年就已拉開大幕,從線下到線上,從培訓資質到教師資格,再到此次詳盡的超標超前內容,可謂全方位為教培機構帶上了「緊箍咒」。疫情影響下,已有中小機構因現金流壓力而倒下,在對培訓內容嚴加規範後,教培機構無疑將面臨新一輪洗牌,馬太效應進一步加劇。
  • 壓在教培機構頭上的三座大山 推翻了?
    受疫情影響,國家層面發布《通知》嚴禁培訓機構在開學前開展線下培訓活動,而官方叫停直接從根本上扼殺了線下教培機構的最後一絲幻想,哪怕在此之前這些機構已經預收了部分學費。也就是說,由於疫情管制無法為學生提供教學服務的教培機構只能被迫退費,大規模退費潮迅速產生。
  • 教培行業九月開端:倒閉潮持續、轉型壓力大、40%機構教師流失
    儘管疫情和二次疫情一直衝擊著教培行業,但是教培從業人員一直未放棄,積極開展復工複課積極自救,希望能讓機構重現生機,但實際上並不算樂觀!一時間,人們有了錯覺,教培機構有錢,已經緩過來了,然後就興衝衝的去找原本的線下教培機構要進行報網上課,這下就出現了烏龍事件了!其實,線下教培機構和在線教育,大部分都是分離的,網上所宣傳的是網課費用,不適於線下有著水、電、房租的機構!為了能夠達到家長們預期,線下教培機構也是馬上加班加點的去轉型線上課,可是,哪有那麼容易?在線教育前幾年都默默無聞,那都是在打基礎了!
  • 教培行業九月開端:倒閉潮持續、轉型壓力大、40%機構教師流失
    儘管疫情和二次疫情一直衝擊著教培行業,但是教培從業人員一直未放棄,積極開展復工複課積極自救,希望能讓機構重現生機,但實際上並不算樂觀! 從現實來看,很多教培機構用了很多方式進行了地推和宣傳,甚至承諾湊夠五人就可以開班,但報班率依舊還是很低。這讓本來以為暑期可以引爆的線下教培機構大受打擊,這或許是因為北京、新疆、大連的疫情影響,讓廣大家長打了退堂鼓。
  • 教培機構如何應對老師的頻繁離職?
    最近好幾個做教培機構的朋友都抱怨說各自的機構裡都出現了不同的程度的老師離職。 對教培行業來說,機構老師的離職率居高不下幾乎已經成為行業共識。老師的頻繁離職,到底會對機構造成什麼影響?而教培機構又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進行預防呢?
  • OMO變革下,ClassIn如何助力教培機構突圍?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式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已逐步恢復。後疫情時代,經歷了高速增長的在線教育行業迎來全新的機遇,但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處在變革中的教培企業應該如何趕上浪潮?OMO趨勢下,大中小機構該如何全面擁抱網際網路?
  • 三季報持續虧損 教培機構如何「造血」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後發現,仍有不少教培機構尚未走出陰影,財報表現不佳,而在某些細分領域,如成人公考培訓等,受到政策、市場變化的影響較大,機構的盈利表現不俗。除此之外,更多的機構正在嘗試收窄虧損,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作為預付費行業,現金流對教培機構來說至關重要,在近一年的起落和狂飆突進之後,「燒錢」營銷雖仍是主流,但也存隱憂,加強自身的「造血」能力才是教培機構保持生命力的關鍵。
  • 愛學仕智課:「疫情餘震,如何自救」,教培大咖分享沙龍圓滿成功
    2020年6月11日,江蘇樂易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易學」)6月教培大咖分享沙龍會,在崑山圓滿舉辦。整個沙龍會圍繞著「疫情餘震,如何自救」的主題,討論教培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袁校長現任樂易學商學院副總監,擁有16年教培以及投資行業經驗,曾擔任樂易學旗下2家教育綜合體校長,其中一家校區曾實現單月營業額突破100萬的行業神話。袁校長首先以「疫情期間,我們如何自救」為主題,分享了疫情期間,樂易學教育是如何維持正常運轉、如何降低疫情影響的。
  • 教培機構「淡季來了」,如何破解現金流?
    教培機構「淡季來了」,如何破解現金流?疫情和二次疫情衝擊著線下教培從業者的神經,翹首企盼的暑期補課潮,也沒有給線下教培機構帶來多少曙光。據媒體報導,從今年2月1日至6月16日,全國線下培訓機構註銷企業數量為18885家,也就是說每天有近百家培訓機構註銷。在疫情逐漸平穩之後,面對全國性機構(如新東方、好未來等)和在線教育企業搶佔生源,線下教培機構該如何突圍?
  • 曙光來臨:複課的北京教培能否觸底反彈?
    核心看點:1、北京教培機構迎來複課消息2、教培校長焦慮情緒發酵,教培人員轉行3、北京教培大型機構與中小機構生存現狀北京教培機構這半年來究竟經歷了什麼,全國又有多少家教培機構有著相同的處境?01大起大落,北京教培寒冬中自救
  • 2020年下半年,什麼樣的教培機構校長,才能引領機構破局?
    2020年,疫情重傷了很多行業,其中教培行業影響最為深遠!因為這次疫情,從底層打破了傳統授課方式,讓脫離課堂成為了現實!再加上現在教培行業的試錯成本持續升高,這個行業,沒有搞清楚如何做的情況下,繼續不斷投入就是自掘墳墓了!
  • 後疫情時代,怎樣讓你的教培機構起死回生?
    疫情在國內暫告一段落,校長們咬牙苦等的暑假班、秋季班招生,成為了最後的「救命稻草」,全國90%以上教培機構都是中小型,家長在經歷疫情後選擇課程更加謹慎。多位校長稱:今年疫情後被動開展在線上課,「但教學轉至線上完全不同於公司轉型線上,兩者差別很大」,技術障礙是目前轉型的最大困難。
  • 釘釘發布教培新產品 發放億元補貼 賦能萬家教培機構
    從今年3月份起,今朝教培的所有課程轉到釘釘上授課,並運用釘釘直播開起了針對升學年級學生的鼓勵會。魏坤所在的今朝教育培訓學校在釘釘數字平臺上,順利度過了線下教培行業寒冬。今朝教育的運營老師魏坤算了一筆帳,按照疫情期間相對便宜的線上學習平臺來算,每小時流量費2.5元,每次課每個學生5塊。
  • 教培機構在秋季打響持久戰
    李先生經營著一家規模偏小的線下教培機構,從今年二月初被勒令線下停課後,李先生的機構也隨著教育大軍停下了營業的步伐。一路以來,隨著疫情對教培行業一波又一波浪潮的衝擊,李先生眼睜睜看著大家從瘋狂轉型線上,到暑期免費低價熱潮,再到暑期班火熱海拼......最後他看到身邊大量的機構,經歷著復工複課的成功與失敗、堅守與倒下。
  • 乘風破浪,拒絕瞎忙,成為「會拼」的教培機構
    ,拒絕走街串巷,教育行業也受到了巨大衝擊,讓各位培訓機構的校長猝不及防。還好我們國家及時應對,全國上下同心抗疫,疫情逐漸好轉,但對各行各業的損失是不可挽回的,既然已經造成損失,那就在機會出現時牢牢抓住,為機構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