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銀川河東機場出現了一批類似太空艙造型的膠囊酒店,一排排在機場放著,讓過往的旅客產生好奇心。這個膠囊酒店24小時營業,白天入住4小時需要60元,裡面電視和燈光、電源燈設備齊全。引發了網友討論,有人覺得大大方便了候機較長的旅客,可以臨時休息下,也有人覺得在機場坐幾個小時也還好,如果等待時間太長不如到外面酒店住下都比膠囊酒店這裡好,起碼能洗澡還有睡著安穩一點,畢竟機場也是很嘈雜的地方。你覺得呢?
膠囊酒店起源於日本,常見的單間都普遍較小,一般只能容納一到兩人休息使用。主要由注模纖維或玻璃纖維製成的狹小空間,有一道小門隔絕外界的聲浪,並且洗澡或用衛生間的時候都需要去公共衛生間,就算是這樣的不便利,也還是有人需求這樣的產品,優點是通常艙內會具備保險箱,消防設施,安全舒適,休閒便捷等功能。
隨著城市的高速發展,相信這類的膠囊型酒店,以後會出現在更多的區域裡,比如商場,辦公區域,出租房等等。各位想一下,當你在商場逛街走累了,會不會有時候想著,要是有一張床讓我休息會多好啊!在商場有這個膠囊酒店的話,你可以隨時隨地累了然後掃碼進去躺一會,睡醒了後繼續逛街,是不是也挺美滋滋的呢?
在辦公區域呢,也是方便很多上班族,有些人在大城市每天要坐公交地鐵才能到公司,路程會比較遠,中午休息時一般躺在辦公桌上歇會,像華為,阿里這樣的高壓公司很多技術員常常需要加班加點忙工作,如果出現了這個膠囊型酒店在公司附近,偶爾進去裡面睡一會,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工作嘛。在出租房那一類的可以做得比香港「劏房」更加細小的空間,面積小了,希望房東把單間價格降下來,讓這部分有夢的年輕人也能在大城市待下去。
膠囊酒店的出現,也是順應時代的發展,社會越進步,市場越細化,這個東西存在即合理。利的方面是提供了給需要的人隨時隨地睡覺休息,針對某些特定人群,弊的方面,是把一個人困在一個狹小空間裡,心理學家認為長期待在狹小空間的人會較容易出現心理疾病。
各位讀者,你對膠囊酒店有什麼看法,歡迎說出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