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步入大學的殿堂,第一個要接觸的人,就是我們的高校輔導員。如果你的輔導員是個很不錯的人,那麼恭喜你,你大學四年能好好度過。
反之,就會像下圖的同學們在知乎上吐槽他們的輔導員,並向全國人民描述他們水深火熱的大學生活。
此類事情發生後,網友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整個輿論呈現一面倒的態勢,幾乎人人都在「批評」該輔導員。
在觀看網友們的評論時,小編居然發現有網友揚言要取消輔導員制度。吃瓜的小編和他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都二十一世紀了,怎麼還有人如此偏激的看待問題?問題明明不在於輔導員制度好吧!
咳咳,言歸正傳,前有合肥學院18級學生匿名懟輔導員,後有南華大學18級學生匿名質疑輔導員。小編不得不帶領大家思考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輔導員與學生的關係真的就這麼緊張嗎?
--高校輔導員角色定位(微觀)--
經過初步研究,某高校校凝練輔導員核心業務,提升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提高輔導員在輔導方面的專業技能,將輔導員業務定位為三大塊(思政教育、班級管理、諮詢服務):
1、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根據十六號文件歸納如下:
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
公民素質教育(民主法制、人文素養)
學校規範教育(校規校紀律等)
道德教育(《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人民服務、集體主義、民族精神)——班級和園區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過程中的引導
時事政治教育——學生時事政策報告會,形勢與政策課
理想信念教育——與生涯規劃、就業指導相結合
2、班級管理(管理)——學生自我管理外需要輔導員把握的事務
隊伍管理(黨、團、班)——建議採取民主化管理,作好授權工作(主要由學生自我管理,避免淪為大班長),將工作重點放在培訓和設計激勵上。
信息管理——學生各類個人信息匯總,為學生建立個人信息檔案庫,包括學籍信息、成績信息、道德信息、生理信息、心理信息、誠信信息、生涯規劃信息
日常規範管理——主要靠寢室規範和班級規章來協調
事務管理——籤字管理、學生權益保護、意外事故處理、貧困生、獎學金管理
3、輔導諮詢(服務)——與導師、校醫院、心理、職業指導中心合作,在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缺乏統一標準體系情況下,主動溝通,從一年級就建立一定的職責體系,必要時交給他們處理。
學習輔導——理解能力、成功學、時間管理輔導等
生活輔導——保健、貧困生生活、心理、班級社團指導等
生涯輔導——個人生涯規劃設計、就業指導等
(以上資料來源於百度百科)
也就是說,高校輔導員是用來進行思政教育、班級管理、諮詢服務的職業,從其職業定位來看,作用巨大。
-高校輔導員與學生關係緊張的原因?-
從上文的資料來看,高校輔導員在高校的作用巨大,與學生應該擁有一種良好的關係才對,那為什麼會出現與學生關係緊張的情況呢?
從輔導員本身來說,個別高校個別輔導員素質不高,不懂得與學生交往,甚至手握一丁點權利就時時刻刻想要用上,在獎學金,評優評先一些方面卡學生脖子,自然會引起一些學生的不滿。
從學生的角度來談,有些學生愛好「自由」,不按照學校規章制度辦事(此處規章制度屬於良好的規章制度),給輔導員工作的開展帶來許多麻煩。
有這樣的輔導員和學生,他們的關係怎麼可能會良性發展?
--輔導員與學生如何相處?--
輔導員與學生的相處,歸根到底就是人與人的之間相處,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好壞,從來不在於某一方單方面付出,它在於交往雙方的共同努力。
輔導員應該拿一顆負責任的心對待學生,做好學生政治領路人,思想指路人,心理指導人的工作,用真心去換學生們的真心。
學生們也不能辜負了輔導員的真心,做好學生的本分,與輔導員保持一種良好的關係,不要給輔導員出難題(當然,在輔導員職能範圍的難題,我們還是要給他出的)。
--最後--
輔導員與學生的關係緊張應該只是廣大高校的個別情況,在數量上造成一種關係緊張的錯覺,不能上升到質疑輔導員制度的層面。就算這個制度出現了問題,我們的想法應該是去糾正與完善,而不是片面的批判與質疑。
--最後的最後--
最後的最後,小編非常慶幸小編的輔導員是個非常不錯的人,為了激勵我們好好學習,願意給考年級第一的女生送口紅,給男生送球衣,晚點名的時候給我們放歌聽,進行思想教育,安全教育的時候用許多特別有意思的方式教育我們。
總得來說,攤上這麼個輔導員是我們的幸運。
文章 | 博雅青年編輯部 鄭天睿
圖片丨網絡
排版 | 校團委網絡部 劉宣均
回復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