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辛苦養大的蛙兒子,日本人卻把它當老公!他們是怎麼想的?丨視知百科

2020-12-17 視知TV

從沒想過我會有這麼一天:每天靜靜地守護著一隻蛙,看它吃飯、看書、寫信、削木頭、旅行。

蛙從來都沒和我說過一句話,更沒叫過我媽媽,但我心甘情願。

直到有一天,遊戲設計師告訴我:蛙是老公。

於是,我憤怒的按下了卸載鍵,和蛙永遠說再見。

然鵝,今天旅行青蛙設計師又闢謠了:旅行青蛙最初的設定不是思念丈夫,那些是日本網友的遊戲反饋,當然也不一定是盼兒歸來,希望玩家可以自由發揮,把青蛙想像成任何角色。

為什麼日本玩家和中國玩家,養的蛙不是「同一種」?

接下來你將看到:

呱兒子還是野男人?

喪失了姓名的妻子

總被時代拋棄的女性

家庭主婦=不滅的職業

不養蛙也不養娃的特約編輯/雪竹

呱兒子還是野男人?

這段時間,許多女生以及部分男性都陷入了「是花錢養男人還是花錢養蛙」的糾結中。

直到《旅行青蛙》的設計師表態,青蛙的原型寄託了對丈夫的思念

在日本,青蛙有平安歸家的寓意。

這下好了,不用糾結了,不是呱兒子,都是野男人。

看到蛙又交上了新朋友,不再露出老母親般慈祥的微笑,而是痛罵:我天天在家門前挖草供你,你天天出門招蜂引蝶?

後來,當事人跳出來解釋,開發者的初衷只是想設計一款旅行放置類遊戲,至於把蛙當成兒子還是丈夫,

全看玩家的理解。

由於文化差異,中國女性覺得青蛙是兒子,日本女性認為青蛙更像是丈夫。

回頭看看遊戲的各種設置:

你天天幹家務(收割四葉草、給蛙做飯、給蛙打包行李、招待蛙的朋友);

你能觀察到蛙在家裡的一舉一動,卻沒什麼交流;

蛙離家之後,在外面招蜂引蝶,你還天天惦記著他,盼著他早些回家。

這不就是養了個祖宗嗎?

只不過,在中國,祖宗是孩子;在日本,祖宗是丈夫。

雖然幹得不多,但在中國,一點家務不做的男性恐怕是極少數。

就算不做飯,起碼還知道洗個碗!

而在日本,根據日本內閤府大臣官房政府情報室的調查,只有 5.2%的丈夫會幫忙打掃房間、做飯的佔 2.1%、飯後收拾餐具、刷碗的也僅有佔4.6%

有趣的是,在認為家務活應該由女性自己做的人中,所有年齡層的女性贊同比例都高於男性,

特別在已婚女性中這一現象更加突出。

這符合我們心目中傳統日本妻子的形象:成婚后冠夫姓、退出社會生活、照顧丈夫的生活起居、生育後承擔凡乎所有的育兒工作、承擔家務勞作,同時在家裡地位低下,對丈夫言聽計從。

● 日劇《晝顏》

形成如此獨特的夫妻關係,原因有三點:日本特有的婚姻觀、日本傳統的社會觀念,以及對現實的妥協。

喪失了姓名的妻子

從微博上粉絲的留言能看出來,大家之所以不接受蛙是老公的設定,最大的原因正在於招蜂引蝶這一點。

● 對於出軌的蛙,中國粉絲的反應

難道日本妻子不會被這種丈夫氣死嗎?

還真不會。

著名社會學家傅高義調查日本工薪族時就發現了這個問題

日本工薪族的妻子曾告訴他,丈夫有婚外情更好。有了婚外情,丈夫心裡有愧,反而更溫和,更容易相處了。

傅高義還發現,一九五八年日本禁止賣淫以前,相當多的妻子支持賣淫合法存續,理由是她們的丈夫需要排解。

對日本人來說,

結婚和戀愛是兩碼事。

結婚的真正目的是生兒育女、傳宗交代,其他任何目的,只能曲解結婚的真實含義。

日本有三句傳統的結婚誓言:

「你願意為我做味增湯嗎?」(俺のみそ汁を作ってくれない)

「你願意和我埋在一起嗎?」(俺と一緒のお墓に入らない)

「我們一起變老吧。」(一緒に年をとろうよ)。

想必許多中國女性沒法接受這種結婚誓言,尤其是第一句,聽到後恨不得一碗味增湯潑男方臉上。

● 日本電影《小花的味增湯》

但對日本人來說,這正是結婚的意義:不是為了愛情、不是為了浪漫,而是為了找到歸宿、為了安穩。

如果婚姻不是愛情的最終形態,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當作消遣出軌幾次,似乎也不是不可原諒的事情。

從對夫妻的稱呼,能看出中日婚姻觀的差別。

在中國,無論是妻子還是丈夫,有八成以上的人都會用名字或者暱稱叫對方

中國的夫妻用「孩兒他爸」、「孩兒他媽」這類稱呼的並不會太多。

就算結婚了,丈夫和妻子都還是獨立的個體,婚姻關係帶來的身份轉變並沒有影響個人的存在感。

而在日本,夫妻間最常用的稱呼是「爸爸」「媽媽」。

妻子叫丈夫「爸爸」的比例是丈夫叫妻子「媽媽」的差不多兩倍。

日本語言學家鈴木孝夫認為,「爸爸」「媽媽」使得丈夫變成了孩子的父親,妻子變成了孩子的母親。

丈夫和妻子成了承擔某種任務的角色,這種角色並不會因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正因為如此,爸爸和媽媽之間的關係丈夫和妻子之間的關係有更高的穩定性。

日本丈夫會直接用名字叫妻子,但妻子從不會直呼丈夫的名字;有四分之一的丈夫甚至會用「餵」這種顯得粗魯無禮的詞來稱呼妻子。

在外人前,丈夫將自己的妻子稱為「家內」(請注意,這是日語。字面意思:家庭內部)。

朋友和熟人用「奧さん」(字面意思:待在後面即家裡的人)稱呼別人的妻子,仿佛妻子天生就該待在家裡。

其實,在泡沫經濟前,日本社會對女性的要求一直都是好好經營家庭,全力支持丈夫工作。

總被時代拋棄的女性

在不少亞洲國家,提到男尊女卑,跑不了儒家思想的影響。

特別是曾向中國虛心學習過的日本。

江戶時代,日本的儒學者貝原益軒編寫的《女大學》作為最權威和最知名的女性修身書被社會廣泛採納 。

貝原益軒的論調聽起來很耳熟,和中國某些女德班差不了多少:「雖然丈夫喝酒、玩女人、罵妻子、責備孩子、吃喝嫖賭無所不幹,但妻子還是應該服從丈夫、伺候這個不負責任的男性。如有意見,妻子也應該很和氣地對丈夫提出。」

貝原益軒認為,女性應當遵守 「三從」、「四德」,即 「未嫁從父」、「既嫁從夫」、 「夫死從子 」, 「婦德 」、 「婦言」、 「婦容」、 「婦工」。

做女人,最重要的是順從。

● 女德班的「訓誡」

和中國一樣,得先生和賽先生的到來曾讓日本女性的地位稍微提高了那麼一丟丟。

印在一萬日元上的福澤諭吉曾對《女大學》進行嚴厲的抨擊。

慶應大學創立者福澤諭吉質問道:在社會上憑武力搶奪他人的東西,或者損壞他人的名譽,我們把他們叫做「罪人」,而且根據情況他們會被判刑。

然而,為什麼社會對女性被羞辱的現象無動於衷?為什麼社會不指責男性?

之後,女性運動的小火苗被戰爭澆滅了。

戰爭年代,因為生理差別,男性成為主力中的主力。

而女性,只能守在家裡。

1882年 ,日本文部省在教育通牒中對女子的教育方案進行了調整,減去英語、數學、三角法三個科目,要求女性學習裁縫、家務、女禮、音樂。

1890年,明治政府頒布了《明治憲法》,這部憲法又被稱為《大日本帝國憲法》。聽名字,就能猜到這部憲法的性質。

在該憲法體制下,不論女性是否擁有財產,一律不給予參政權和公民權 。

到 20世紀30年代,日本女性已經被稱為 「軍國的女性」,日本的女性用語更是被冠以 「承擔教育任務的母親的語言」的名頭 。

戰敗後,隨著大批軍人轉業,日本很快迎來了第一次「嬰兒潮」,新生兒數量激增。

為照顧孩子,也為了給大批轉業軍人讓出工作崗位,已婚女性從勞動市場中撤離,回歸家庭。

再往後,20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期。

為保證男性精力充沛地工作,日本再次掀起女性回歸家庭的熱潮,鼓勵已婚女性離開工作崗位,回家做專職主婦,好好照顧老公。

雖然日本高等教育普及率很高(日本女性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受教育程度和壽命拉上去的,這一點和中日韓三國都一樣),但在日本家長的教育意識中,依然存在著「男孩上4年制大學、女孩上短期大學」的固有觀念。

2012年的日本《學校基本調查》顯示,女性佔短期大學(大概類似於中國的大專)在學人數的88%。

女大學生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家政專業。

換句話說,讀短期大學的目的是為了做個好老婆

家庭主婦=不滅的職業

在《日本新中產階級》書成三十年後,傅高義當年的聯合研究者重回日本

她發現,日本不少女性為了進入名牌大學,拼命努力學習。

然而,她們這麼做並不是為了出人頭地,而是因為進了大公司,才能有機會認識條件好的精英男性。

許多年輕女性會把「公司裡是否有適齡未婚男青年」作為求職標準。

也就是說,

努力讀書是日本女人找好老公的最佳途徑。

在日本,家庭主婦被稱為「不滅的職業」是優越生活的代名詞

日本社會存在很多針對家庭主婦訂立的制度,比如家庭主婦有擔稅力

如果妻子是家庭主婦,丈夫可以少交稅。

那麼問題來了,在日本,如果因為丈夫出軌而離婚,拋棄優越的家庭主婦生活,值得嗎?

據經合組織統計,日本單親母親貧困率高達66%。

日本男性白領平均年收入約為400萬日元(約合23萬人民幣),而單親媽媽的平均年收入僅為181萬日元(約合10萬人民幣)。

日本20代的單親母親,有八成處於貧困線以下(一年一個人的可支配收入在114萬日元以下,約合6.5萬人民幣)。

無論是打工/做派遣員工還是做正式職員,對單親母親來說,結局都一樣。

而產生這種局面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同工不同酬。

幹同樣的活兒,男性的平均工資如果是100日元,女性的工資只有70.6日元。如果是短期工,男性打工者的工資是55.5元,而女性打工者的工資只有50.3元。

據調查,女性勞動者在短期工中佔大多數,目前35歲以上的女性中,3人中有1人屬於短期工。

NHK《女性的貧困 「新型連鎖」的衝擊》介紹,如果想為孩子提供稍微舒服一點的生活、想為孩子將來存點錢,單親母親一天要打三四份工,工作時間超過十小時。她不能生病不能休息,只能捱過一天算一天。

更可怕的是,將一天的時間全都用在打工上的話,單親母親根本沒有精力提升自己,她只能打一輩子工。

年輕時還能扛得住,老了怎麼辦?

● 在不撫養親生孩子的女性中,52%出自經濟原因

第二,日本的職場性別歧視普遍,女性的晉升機會很少。

1985年,日本出臺《男女僱用機會均等法》,規定「企業在招募、錄用方面,必須給予女子和男子平等的機會」,這是企業的義務,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任何職業,都不能把「因為是女性」作為排除女性應聘者的理由。

這本是好事。

但在同一年,日本通過了變向允許加班的「彈性勞動時間制」

日本人把加班看成天經地義的事兒,不加班想升職門都沒有。然而,對單親母親而言,加班不是一個選項。

天天加班、陪上司喝酒,孩子怎麼辦?

2011年,女性擔任相當於股長職位的比率為15.3%;科長的比率為8.1%;部長的比率僅有5.1%。大多數女性只能在職場從事低層端茶倒水整理文件的工作。既然是對專業能力要求不強的工作,與其招一個每天因為孩子生病早退的大齡婦女,不如招一個漂亮的年輕女孩子。

因此,日本女性學者將《男女僱用機會均等法》出臺的1985年稱為日本的「女性貧困元年」。

相比一個人扛起一個家的單親母親,家庭主婦生活要幸福得多。

上午伺候完丈夫孩子、做完家務,下午就可以約朋友喝下午茶、逛街、參加各種興趣班,晚上再回家做飯就好。

不必在外頭拼死拼活的工作,也不必忍受職場的歧視與性騷擾,再加上日本特有婚姻觀念和社會刻板印象的影響,家庭主婦確實有被稱為「不滅的職業」的資格

誇張點說,如果丈夫結婚是為了娶一個傭人加保姆,那麼妻子結婚就是為了一張長期飯票。

只要丈夫按時拿錢回家,不做家務啦,出軌啦,都是小問題。

就像養蛙遊戲裡邊的蛙一樣。

雖然在外面招蜂引蝶,但蛙沒有忘記你,記得給你寄明信片。

雖然總不在家,但蛙總歸會回來,每次回來還給你帶一大堆好吃的。

更重要的是,蛙種在門前的四葉草種子,能定期長出錢來。

參考資料:

1.傅高義,《日本新中產階級》,上海譯文出版社,2017.

2.師豔榮. 日本女性M型就業模式的變遷及發展趨勢[J]. 日本問題研究, 2013(1):84-90.

3.楊春華. 日本女性回歸家庭意願上升的社會學分析——基於社會性別差異的視角[J]. 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4):149-158.

4.金海蘭, 肖巍. 淺析當代日本女性職業勞動的困境[J]. 中華女子學院學報, 2016, 28(5):85-91

5.寺尾千佳子. 現代日本女性婚姻觀的變遷 受到中國思想影響的日本女性們[J]. 2011.

6.趙蓉. 從女性語言變遷看日本社會發展的軌跡[J]. 日本學刊, 2011(3):126-138.

7.肖婷. 現代中日夫妻對稱的對比研究[C]// 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 2010.

8.KAORI SHOJI. Marriage has little to do with romantic love. The Japan Times

互動話題

你為什麼沉迷養蛙?你已經多久沒見到它了?

視知TV有小程序啦

↓↓↓

你可能還想看

(點擊圖片查看最新熱文)

相關焦點

  • 遊戲雖小寓意深 養「蛙」方知父母恩
    成了一句新的問候語,而養了蛙以後的人,衍生出來的一系列問候語,分別包括以下幾種:「你蛙走幾天啦?」「你蛙給寄明信片了沒?我家的寄了七張啦!可多地方我都不知道那是哪兒!」「看看,我蛙還給我寄特產呢,比我閨女懂事多了!」
  • 收養之殤:辛苦養大最後成了仇
    姑娘父母身體不是很好,而侄女的姥姥姥爺還有一個兒子,兒媳婦也馬上要生孩子了,因此不方便照顧小侄女,所以姑娘想自己收養這個孩子。她的老公不反對也不支持,只是說你她覺得合適就養,她的家庭條件還算不錯。姑娘的困惑在於到底應不應該把侄女帶到自己家養,帶到自己家養的話,會出現什麼不好的情況?而讓我難過的,是底下的評論。
  • 朋友圈多了一群等「蛙兒子」回家的老母親…「請問你見到我的寶貝...
    所以李澤言,你的老婆要開始養青蛙了!!!連它拿著超大羽毛筆奮筆疾書的背影,都好萌▼其實呢這是蛙,也挺不容易的…畢竟很多朋友都說:自從養了只蛙,我終於懂了我媽「我呱呱出去了一點消息都沒有,心碎了」「我家呱呱只曉得在家吃東西,好久才能出去耍哦」當看到它每天宅在家,恨鐵不成鋼!「東西都給你買好了,怎麼還不出門?」
  • 自從把兒子當老公養,我整個人都好多了
    兒子你說想去看看媽媽在幹什麼?」幾番下來,搞得我一度懷疑,他是不是婚前對我隱瞞了什麼聽力障礙。否則怎麼這貨一遇上娃,好好一對耳朵就開始無中生有暗度陳倉憑空想像憑空捏造了呢?更可怕的是,如今兒子也完美繼承了這一點。
  • 帶上你的蛙兒子一起喝粥|杭州雷哥培訓
    蛙兒子已經寄回明信片,回家還會遠嗎?GMAT已經出高分,名校Offer還會遠嗎?近日,一款日本的休閒放置類養成遊戲「旅行青蛙」鋪天蓋地的火了起來,瞬時間,俘獲了大量青年玩家,朋友圈裡的人都一夜之間從仙女寶寶變成了心系「蛙兒子」的阿爸阿媽。遊戲的規則兩個字完全可以形容——佛系!只要給蛙兒子備好食物和工具,他就會背著行囊開始旅行,時不時還會幾個明信片給你。
  • 夜間薦讀丨一大波蛙寶集合完畢,速來圍觀……
    夜間薦讀丨萌娃怕結婚後見不到媽媽,哭了;小女孩跑過馬路說:警察叔叔,辛苦了!寒夜執勤警察聽完稱暖心。 最近有一款《旅行青蛙》的遊戲十分火爆,很多網友「養蛙養出了父母心」。 有朋友開玩笑說,「對於自己母親,自己就是在外工作的蛙」。
  • 你家蛙兒子出息了,《旅行青蛙》將拍成電影,你多久沒去看它了?
    點擊右上方藍色按鈕關注歐喵,帶你領略最好玩的遊戲,給你奉上最高額的返利!你們還記得曾經那個很愛旅行,一出門就幾個月不回家,操碎了老母親的心的蛙兒子嗎?兩年前,一款由日本遊戲公司開發的治癒養成遊戲《旅行青蛙》迅速席捲全世界,幾乎人人都在養蛙,朋友圈到處都是曬蛙兒子的,各種吐槽、擔憂!
  • 教給蛙兒子這些知識,放心讓它去旅行
    遊戲裡,你會領養一隻青蛙,它可能會宅家,也可能出去旅行給你寄明信片帶手信。你只需要定期收割三葉草,給自家「蛙兒子」準備好食物和行囊就可以了。乖乖吃飯安靜讀書背對著你寫寫日記出去旅行的時候它是這樣的▼會給你寄明信片帶土特產靜靜地蹲在石頭上看看風景到處都留下了蛙的身影
  • 成年人的世界 養不活 QQ 企鵝、蛙兒子和野男人
    而且它幾乎十幾分鐘就要跳出來叫我一次 " 老大,我餓了 "、" 老大,我想洗澡 ",以至於後來每次 QQ 上線時,我都直接把它關掉。我對 QQ 寵物是沒感情的,對我來說,這不過是青春歲月中的一抹記憶,就像是鄰桌的女同學、寫滿了公式的作業本一樣,它只能在人生某個階段喚醒我對過往時光的留戀。對其他人來說,或許就不一樣了。
  • 別光顧著養日本蛙 來認識一下上海的蛙
    原標題:別光顧著養日本蛙 來認識一下上海的蛙  最近,朋友圈被那隻來自日本的青蛙刷屏了。這款日本出的遊戲,青蛙本尊當然應該是日本的蛙,據專家分析可能是日本雨蛙(Dryophytes japonicus)。
  • 給你打詐騙電話的都是哪裡人?丨視知地圖炮
    不管你身處何處,相信你一定收到過詐騙信息和詐騙電話。隨著時代的發展,詐騙的方法也在不斷更新換代,有網購詐騙、黑社會詐騙、qq詐騙等等,這些騙子也往往都是組團作案。騙子們的作案理念大多都是廣撒網,重點撈魚,只要撈上一條就夠本。所以他們的電話簡訊也是有重點投放地區的。那麼,給你打電話的騙子最有可能都是哪裡人?哪的人又最容易接到騙子的電話呢?
  • 日語聽著像江浙話,你的直覺沒出錯丨視知百科
    日本人的吳音、漢音和唐音,都是江浙話的遠房親戚。  那麼這種語言改造是怎麼完成的呢?視知TV用兩分鐘告訴你~  沒有Wi-Fi的同學可以移步下方觀看文字版。  應神天皇十五年(公元285年),百濟國王派阿直歧和王仁帶著中國書籍東渡日本,這可能是日本人第一次大量接觸漢語。
  • 是誰家的蛙兒子離家出走了,給點水喝就被拐走了
    前段時間大火的一個遊戲《旅行青蛙》大家都玩過的吧,遊戲主要就說在手機裡模擬養一隻青蛙黨委寵物,定期的給他買吃的,準備出去旅遊的東西,等待他旅行歸來還有收到他寄回來的明信片。玩過這個遊戲之後的小編,終於理解了我爸經常給我說的」多給我發幾張你的照片看看「。
  • 丨視知百科
    中國人有多喜歡紅黃配,看過滿大街的條幅招牌,你就能感受到。中國人的這種色彩偏好是怎麼來的?紅色和黃色的地位是怎麼在中國越來越高的? 紅色就不一樣了 ,它承載的 「革命記憶」 意義非凡,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共同信仰的顏色。
  • 把兒子當「老公」養,你會發現熊孩子不見了
    但現實和理想差別很大,很多媽媽發現,兒子不僅沒有被養得獨立,反而嬌縱任性、軟弱又不懂得承擔責任。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如何教育好家裡的男孩子吧。知道嗎?媽媽如果把兒子當做「老公」對待,而不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他瞬間就會成長很多。那麼,如何把兒子當「老公」養呢?
  • 旅行青蛙怎麼玩? 再也不怕蛙兒子離家出走了
    旅行青蛙怎麼玩?很多玩家在玩旅行青蛙時都會抱怨自己的蛙兒子不打招呼就離家出走了,下面小編教大家旅行青蛙養蛙攻略,以後不會再擔心蛙兒子離家出走了,另外文章最後還有交流群,大家可以進群交流。 【科技訊】1月25日消息,旅行青蛙怎麼玩?
  • 養娃不如養蛙!?養大一個孩子需要多少錢,99%的人看完震驚了!
    達人哥說   最近身邊的人都在手機上養青蛙,體驗一把為人父母感覺。然而真讓這些人當父母,他們卻不願意了。前段日子國家發布了出生率數據,去年二孩人數首次超過一孩,這就意味著,適齡人口不願意生孩子了,這可是個嚴肅的問題!
  • 旅行青蛙再現腦洞大開玩家,改變蛙兒子食物,網友:咱兒子做得對
    在旅行青蛙這款佛系手遊中,蛙兒子每次出行都必須帶上一款旅遊食物,來支撐它的旅行。然而,在許多的食物當中,基本上都是一些麵包、餅乾類的食物,卻沒有青蛙最愛的昆蟲類食物,與現實生活的青蛙完全不一樣。旅行青蛙遊戲圖片面對眾多網友的疑問,近日網上又出現了一位腦洞大開的玩家,改變了蛙兒子的食物,不再是麵包、餅乾類的食物,而是吃了一種昆蟲。
  • 如果蛙兒子出去旅行,當媽的給他打包什麼最放心
    在經歷《戀與製作人》的風靡狂潮以後,現代廣大都市女白領除了要養李澤言、養白起,還要養一隻胖胖噠的小青蛙。當朋友圈瘋狂刷屏「蛙兒子」的時候,你是不是一臉懵比呢?其實這個蛙兒子來源於一款日本的養成系遊戲——旅行青蛙。它的界面非常簡單,只有兩個,玩家要做的主要也就三件事,收三葉草、打包行李送兒遠行、苦等兒子回家。
  • 二婚老公要給我兒子改姓
    我在他們家三年多,離婚了我淨身出戶,現在他還想跟我要十多萬。 鄉司法所說沒證據不要亂講,他們就說現在可以養孩子,但要我給撫養費。 我現在的老公說給,只要花在孩子身上,他願意給。 司法所算的是一共五萬多,我們分季度給,他們又不願意了,非要一次性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