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最讓我意外的是稻盛和夫似乎也追究到了人生意義的那個終極關鍵點,他並沒有明確指出,但是我在他的第一章節中,看到了一些蹤跡。
即他在第一章節討論「感謝」這個話題,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話題,如果你讀他這本書,只是把感謝這個主題簡單的讀過去,那你沒讀懂稻盛和夫,更沒讀懂人性!
不知道是不是翻譯有出入,這裡的感謝,更準確的說,應該用感恩來表達,只有這個詞,才能體現對應的深意。
感恩的地位
所有學習開悟的人,在最開始的時候,都會開口閉口都講「利他」,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說,幾乎很少有人知道,到底如何才能真正落地「利他」,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字面上。
有人會想,這不是很簡單嗎,不就是去實行利他嗎?
大錯特錯!
停留在前額理念層面的概念,是幾乎不可能落地的,因為人的行為,不是由理念主導的,而是由底層的動物腦層面的情緒控制著的,是情緒直接實施著對人的控制,因此,你在面臨一個利己還是利他的決策時,如果你無法生發起利他的情緒,你就一定不可能做出利他的行為。
因此,一切的奧秘就在於是如何生發起利他的情緒,而不是你知道要去利他這個概念!
講慈的價值主張,幾乎在各大文化與學派裡面都是核心價值觀點之一,比如佛陀的體系,老子的《道德經》,而稻盛和夫更是不遺餘力用其一生的經歷來驗證與推廣利他的價值觀,任何一個愛學習的人,都會無數次的學習到這個觀點,並且也會相當認同,但是又會無數次的不了了之!
這就是現實,現實是情緒主導的世界,而理念撼動不了情緒的地位,或者說,前額葉撼動不了動物腦的統治地位,前額葉之所以能夠與動物腦抗衡,核心不在於前額葉抵制了動物腦的貪慾,而是前額葉運用其邏輯推導特長,整頓了更多的動物腦的情緒素材,形成了與當下動物腦欲望的抗衡。
也就是說,核心也是前額葉利用了動物腦自己,整頓更多動物腦的生活素材反過來說服動物腦本身,正常情況下,當下的欲望會使得動物腦只關注眼前利益,但是前額葉具有推理與整合能力,它可以整頓所有以往的生活經歷,形成更大信息量,從而有效的說服當下的動物腦,使其做出更符合長期長遠利益的決策。
這就是背後的調節機制,而這個過程,就是感恩發揮作用的道理所在。
人只有發自內心的感恩,利他的行為才有可能發生,沒有感恩的情緒,利他就會變成偽裝的利他!
這就是感恩的地位,由前額葉整頓,作用於動物腦,形成了情緒,於是產生利他的行動力,因此,只要生發起感恩之情,後續的所有行為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比如稻盛和夫在第一章中強調幸福人生的三個單純智慧:
感謝;謙虛;埋頭工作;只要生起感恩之情,上述這些品質就是自然而然的!
因此,我在讀完他的這個章節後,並且跟我專欄基礎篇中的第一性原理所表徵的情緒連結上時,我就知道感恩之情的深刻含義及地位。
因此,即使我在此前已經在不斷的修行感恩之情,但是在讀到他的這個章節時,我又進一步運用本能學習法,用感恩這個知識點更全面的去整頓我的生活經歷,我舉例詳細說明,境界依次提升。
感恩產生人生動力
對家人是最容易生起感恩之情的,因為我們能夠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家人為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特別是這些事情背後的汗水。
比如我就特別想回報母親,想讓她生活無憂,因為她上半輩子太勞累了,而所有勞累的成果,都給了我們幾兄妹,特別是我,幾乎是寄託了母親的希望,因此,我向來有尋求強大的動力,這是母親對我的希望,她希望我功成名就或者能賺大錢,而我從小也把這些當成了我的人生目標,就是不想讓母親失望。
由於我早年調皮好玩,一直到初二才開始想要學習,於是基礎很差,但是從那以後,我變了一個人,從調皮搗蛋到一個全年級最勤奮,同時成績又一直不好的書呆子!
我在最近的正念中,發現我的家庭及我的成長環境,都是自私的,於是,我內在有一個強大的自我,導致我在近十年的家庭與事業生涯中,屢屢碰壁,人生走到了低谷!
稻盛和夫說要感恩逆境,我才發現,我過去一切的不幸,原來是如此的珍貴,大概9歲時就跟12歲的哥哥和一個妹妹在老家獨立生活,因此,我有一個無憂遠慮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這養成了我生性自由與自主的本性,而另一方面的代價是,到初二時,我幾乎成了一個「野孩子」,基礎極差,基於對前途的恐慌以及母親的期待,我開始拼命的讀書。
這個幹勁從那以後就沒有停過,一直到我畢業,以及畢業後的十年,但是更奇怪的是,我的成績從來沒好過,這個苦悶的現狀,讓我更拼命,想方設法的想要實現突破。
畢業後的前3年,我混得還可以,但是以十年來考察,最終我又把一切還回去了,而我現在覺察到的根本原因,就是我自私的本性。
因此,從2017年開始,我就極度痛苦,創業壓力極大,身體也出現種種毛病,我一直在反思反省為什麼會是這樣,正是這個過程,迫使我更大程度的讀書,更大程度的在書裡面尋找答案,最終使得我走上現在這條路!
因此,我感恩這一切。
因此,你會發現,真正值得我們感恩的,是逆境,不是順境,是逆境成就了我們,一帆風順的人生或者說在父母庇護下平平穩穩長大的孩子,往往其內心是脆弱的,因為他沒有自己經歷過風浪,經不起打擊。
就好比跑步,如果你總是在舒適區內跑步,那麼你永遠成長不了,相反,你必須不斷的走出舒適區,給自己挑戰,這樣你將不斷的進步,逆境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刻意練習》的法則之一首先也是走出舒適區,你必須不斷的挑戰自己,比如作者訓練的那個學生,從8個數字,歷時20周,每周一小時,一直升級到記住82個數字,這就是逆境與挑戰。
這也正是我們的大腦的基本原則之一,你的認知要不斷增長,必須走出被動思考的狀態,進入主動思考的境界,然而所有這些都是逆動物腦的偷懶本能的,但是它卻是最能讓人成長的,它才是人的真正朋友!
因此,所有的風浪,將成就我們堅毅的品質,這就是世界的法則。
因此,挫折,逆境甚至是痛苦,都是首先值得我們感恩的,它也代表著過去的惡報報了,未來將為我們帶來善報。
感恩的境界
感恩是有境界之區別的,能生發出多少感恩,就會產生多大的人生行動力。
於是,我們的問題就變成了,如何才能發生出更多的感恩之情?
我們從如下這幾個方面來培養我們的感恩之情:
看到親朋好友為我們所做的點點滴滴及汗水,從而發生感恩之情;看到員工的勞動與汗水;看到顧客的「勞動與汗水」;看到陌生人的勞動與汗水;上面四個層,依次擴大境界,第一層,是動物腦可以直接感受到的:
比如我們切身可以感覺得到父母的汗水;比如朋友請吃飯,或者送禮物,我現在要麼拒絕,要麼就準備好回饋,因為所有別人的付出都是汗水,我們都必須做出與之相對應的行為。再比如,我全面回憶在我人生中,曾經幫助過我的人,而當時我又沒有去回饋的,我覺得我必須把這份恩情還了。這就是感恩所觸發的行動力,如果你真真正正的看到行為並且感覺到了對方背後的汗水,你就會產生行動力,正是這個動力,驅使我們去為對方做點什麼,而利他,就是這個動力驅動下自然而然發生的。
前面是基於親朋好友直接接觸,並且動物腦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恩惠,這一層面所生發出來的情緒,是後續所有其他更大層面感恩的基礎,因為大腦的前額葉具有類比類化的推理能力。
比如前額葉看到並且感受到員工對我們的價值,其中的核心在於,如果沒有與我們互補的員工去做那些與我們形成分工的工作,如我原先經營的電商團隊,有客服,有美工,有設計,有推廣,還有倉儲與行政等等,正是這些互補的人,使得整盤生意具有較高的效率,而如果我自己去做,不僅僅效率低下,而且還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員工實際上就是在延長我們的生命,正是有他們的存在,我才可以專注在企業的管理與團隊的建設上,特別是專注在思考與學習上。
當你的前額葉能「看到」所有這些東西的時候,你就會心發感激之情,這股情緒,就會促使你去為你的員工們做點什麼。
感恩顧客
隨著範圍不斷擴大,我們逐步進入更為前額葉理性邏輯推導層面,因為動物腦開始無法「看到」這些層面也是在為我們了。
我們在企業裡面向員工強調要「顧客第一」,要把顧客的需求放在首位,但是這樣子向員工強調是沒有用的,語言形成不了行動力,我們必須引導員工去看到顧客對我們的作用,特別是對我們的恩惠。
比如我原先寫文章時,我發現我首先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我會特別關注我的收益,同時也會去迎合平臺創作,我發現這個問題後,我開始運用前額葉告訴自己:
「在整個過程裡面,顧客才是最終付款的人,我的所有收入,我當下享受的食物,正是基於顧客的恩惠」;我甚至訓練在吃飯的時候,我首先感恩為我做飯的妻子,其次感恩賣菜的人,然後繼續發掘給予我收入的讀者,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認同與支持,才有了我的食物!當我能發生到這個層面的情緒時,我就能發自內心的想要為顧客做點什麼的動力,正是這股動力,驅動著我一定要寫出好文章的強烈動力,因為只有好文章能回饋到顧客!感恩陌生人
感恩境界進一步擴大,格局進一步提升!
就是社會與國家層面了,但是你要真正生發起這種大格局的感恩之情,你不能停留在這麼抽象的概念上,你要具體的看到社會裡面那些特定的人的勞動,從這些特定的人,引申到所有人身上,不斷擴大感恩之情。
比如:
在如此安靜清新的公園裡面跑步散步時,我會衷心的感恩裡面的所有工作人員,我甚至會給他們拍張照片,以便後續即使是這樣看著,我也能生發出感恩之情。環衛工,花工,水工及保安,這類工作都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如果沒有人去做這些,就不可能在我如此舒適的環境與便利的生活。我經常綠色出行,你會發現公交與地鐵都非常擠,但是正因為擠,才有了如此高的性價比,因此,實際上是要感恩這些跟我們一起擠的人,沒有他們,我們就得回到鄉下的那種交通系統。我住在廣州舊城區,似乎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路面或者其他類型的施工,甚至有些工程大中午也在進行中,以前我會抱怨,現在我不再抱怨了,因為我發現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工人的「吵」,才有了如此美麗的城市環境與水電煤氣等便捷的生活。當我看著環衛工的辛苦時,我就不忍心隨地亂扔東西;當我看到妻子上班的辛苦時,我就會在家務裡面多幹些活,讓她回到家能休息下;
當你產生感恩之情時,你就不會去抱怨施工的吵,就不會去取笑別人,就不會自大或者自我,覺得一切都是因為有我,因此,謙虛之情也是首先發源於感恩之情,因為一切都源自於我以外的所有人與物,正是他們的存在,才有了我及我的生活。
其次,當你能更大範圍的覺察到這些他人他物的時候,你就會產生強大的努力工作與回饋社會的人生動力,你就會覺得去工作著去創始價值回饋是幸福的,你就會覺得人生充滿意義。
稻盛甚至說,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覺得很少人能理解他這句話的深意,你要是讀懂,就知道他內心裝著整個世界,裝著所有人,這股強大的情緒與力量,驅動著他去做所有事情。
這就是人生意義的終極答案,讀懂「感恩」這2個字,你就能開悟,因為一切能量源自於感恩,用稻盛的話說是磨鍊靈魂,提升心性,使得自己最終擁有一個純粹的乾淨的,沒有任何瑕疵的美好心靈!
這就是稻盛和夫88年的人生答案,讓人醍醐灌頂!
稻盛和夫《心》,值得做一輩子朋友的書,任何一個想獲得幸福人生與成就事業的,都首先必須把他的利他哲學文化內化到本能裡面,刻到靈魂深處,只有這個基礎架構好了,其他的一切才有可能。
但是即使是稻盛和夫,我覺得他也沒有完全搞明白為什麼這個法則一定會成立,只是他經過一生的修行,已經把這個法則內化成本能與直覺,已經形成他自身本身。
而如果你要完全解開這其中的奧秘,就得從第一性原理出發,來構建整個體系。
因此《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模型》中核心思想,即萬物結構演化的形式,是理解一切的關注,而且最重要的是,我整頓了更大的信息量,找到了那個在利他底下的關鍵點,那就是情緒,即在人類大腦裡面的動物腦與前額葉之間的關係。
因此,你要深刻的理解人性,你必須通讀並且深入理解我專欄的基礎篇《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模型》,全面打通動物腦與前額葉,從最底層的原理來構建你的人生觀,然後根據我的實戰篇把這些思維內化成直覺,形成自動化的本能反應,只有達到這個境界,人生才能發生質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