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阻礙你前途進步的往往不是大事,而是看似簡單容易的小事

2020-12-23 騰訊網

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子裡的一粒沙。——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

小事辦不好成大事,職場老手差點被免職

上周,集團召開安全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公司辦公室主任老何因為小事沒辦好差點被免職。

老何在三天前,當面報告負責安全管理的副總B參加會議,B也知道此事。但開會前一天,老何忘記提醒了,B因為臨時家裡有事也給忘了。董事長A責怪B,B怪罪老何為什麼不提醒他一下。

會議現場,董事長的座位牌打錯了。A姓郎,結果辦公室文員小張把郎總的名字打成了郞總,這兩個字拼音一樣,但是有點區別。結果,A大發脾氣。

開會前十分鐘,投影儀遙控器壞了。投影儀又掛在三米高的屋頂上,老何臨時找梯子才手工打開,會議晚了十五分鐘。

會議結束後,A在現場大聲批評老何,讓他回去寫檢查,寫不好就把他免了。

我就在會議現場,老何作為一名老辦公室主任,竟然犯這種低級錯誤,實在是讓人不可理喻。

為什麼職場上經常會在這些看似簡單容易的小事上栽跟頭呢?

在工作中,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在面對重要工作時,我們主觀上會保持高度警惕,反而不容易出問題。越是小事情,越容易出問題。按道理講不應該會犯這種「低級」錯誤,但事實卻相反。這是為什麼呢?

容易犯經驗主義錯誤

就像案例中的老何,組織電視電話會議已經輕車熟路了,對於會場保障的各項檢查就不像以前那麼細緻了。以前不出問題,並不代表現在不出問題。現在不出問題,並不代表將來不出問題。

工作中的同理心在作怪

老何站在自己的角度想當然的認為會議這麼重要,B肯定也會認為很重要,會把這件事情記在心上,結果B卻忘了。職場上,站在自己的立場推測別人是大忌,結果很可能是南轅北轍。

信任永遠代替不了檢查監督

職場老手通常都會帶新人工作,檢查工作並不是給他們找茬,而是更好地保護他們,也是為了保護自己。否則,就像案例中的那樣,問題雖然是下屬出的,但老何肯定也得承擔責任。

職場上,面對這些容易「踩雷」的小事情,怎樣才能避免栽跟頭呢?

第一:建立錯誤筆記本,運用「類推思維」,分析問題原因,做到吃一塹長一智

工作中,避免犯錯誤的一個好方法就是建立錯誤筆記本。把犯的所有錯誤都記錄在一個本子上,經常看一看,就會提醒自己少犯此類錯誤。我的錯誤筆記本就是按照如下分類的:

會務錯誤

會務的整體流程,從開始承辦會議到會議結束的每個環節都記在本子上。對自己曾經犯的錯誤,比如:話筒忘記調試、茶水忘記準備、座位擺放順序錯誤、忘記領導通知等所有犯過的錯誤都一一寫上,嚴重錯誤還會用紅筆重點標記。

文字錯誤

給領導寫的講話稿、總結報告、大會發言等文字材料,記錄出現的語句不通順、錯漏字、頁碼順序不對、少頁漏頁等等錯誤。

行政錯誤

比如,單位發票和差旅費的報銷制度非常繁瑣,需要好幾個領導籤字,我就將易錯的地方標記清楚。還有,向領導傳閱文件要按照職務由低到高的順序,不能越級傳閱等等。

其他錯誤

比如,領導問自己一個數據,沒有答出來; 進領導辦公室,忘記敲門; 領導暗示自己,我卻沒有領會意圖等等這些無法歸類的小事,統一作為其他錯誤。

建立錯誤筆記本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分析錯誤的原因,找到錯誤產生背後的心理動機。

類推思維就是一個比較好的分析方法。

類推思維是由日本管理學家細谷功在其著作《高維度思考法》 中提出的。

主要意思是,根據類似的事物進行推論,也就是學會向相似的事物「借鑑」,抽象出共同點,然後再作用於其他具體的事務中。

類推思維流程

運用類推思維分析錯誤原因要把握兩個關鍵方面:

從不同領域的問題中抽象出共同原因

有些錯誤分屬於會務、文字等不同領域,但可以從問題的背後抽象出錯誤的共同原因。比如,因為思想不夠重視、主觀臆斷、經驗主義錯誤、流程不清楚等等。

將共同原因再反作用於類似的具體事務上

找出共同原因後,下次再幹具體類似事務的時候,我們可以看看曾經犯錯誤的原因,提醒自己不要再犯以前相同的錯誤,同一個坑不要跳進去兩次。

第二:運用「時間管理矩陣」,解決大腦中信息混亂、條例不清晰或者重點不突出的問題

每天公司的早交班會上,領導都會布置一大堆工作,大部分工作都是零散的小事。比如:公司需要做條標語、三樓的燈找人維修、四樓的下水道堵了、把紙質文檔轉換為word文檔等等,這些小事看似不難,但是真幹起來確實很耗費人精力。

上周的一天,我就被布置了10件小事,每件事之間都沒有關聯性,而且每件事看似都需要馬上去做。但是下午下班時我完成了8件,秘訣就是運用時間管理矩陣。

時間管理矩陣

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維度,劃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如上圖所示。

第一象限:重要又緊急的事

第一象限的工作是重中之重,如果處理不好,會影響工作大局。有時候,你認為這項工作可以緩一緩,但是你的領導卻認為非常重要而且緊急,所以千萬不能對第一象限的工作產生誤判。

我的通常做法,就是站在領導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可能有人會說「我又不是領導肚子裡的蛔蟲,我怎麼知道他是怎麼想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學會觀察自己的領導。

比如:領導在布置這些小事時,描述語句數量多少、說的時間長短、語氣大小、有沒有反覆強調、有沒有說這事非常重要等等,只要稍加留心你就能判斷出哪些工作是第一象限的。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急的事

第二象限是相對於第一象限說的。重要性可能都一樣,但是區別就在於,今天幹完,領導不會問; 今天不幹,領導可能也不會問。

判斷哪些是重要而又不緊急的事,是非常考驗一個人的經驗、智慧和判斷能力的。有三個小方法可以用一下。

自己判斷;

尋求同事幫助;

見縫插針諮詢布置工作的人。

需要強調的是, 每次至少綜合運用其中的兩種方法進行判斷,千萬不可擅自做主,因為有時真理並不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所以要多聽聽別人意見。

第三象限:緊急但不重要的事

第三象限表面看似第一象限,因為有些事情緊急,會讓你產生「這件事很重要」的錯覺——實際上就算重要也是對別人而言。

臨時組織的小型會議、同事讓你去幫忙找個資料、突然來了一位重要朋友等等都屬於這一類。你花很多時間在這個裡面打轉,自以為是在第一象限,其實不過是在滿足別人的期望與標準。

第四象限: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

這個象限的工作屬於今天做也可以、明天做也可以,甚至不做也可以,因為事情的屬性決定了做不做都不影響大局。

做了只會錦上添個小花,不做也不會有人對你上綱上線。遇上這樣的事情,自己根據時間情況,靈活把握就行。

以後大家再幹很多的小事時,不妨可以在一張紙上畫出這四個象限,根據事情的緊急重要程度排出順序,合理分配工作完成時間。

運用時間管理矩陣確定小事完成的順序,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和第四象限出問題的概率不大

第一象限因為事情重要,所以我們一般會更加重視和上心,出現錯誤的情況較少。第四象限由於事情幹不幹都不重要,所以也不會出問題。

很多人容易栽在第二和第三象限的事情上

第二象限的事情,處理不好就容易成為重要又緊急的。第三象限的事情,雖然不重要,但是緊急程度高,處理不好就會讓領導認為你幹工作很拖沓、關鍵時刻緊張不起來。

第三:認真做好每天工作記錄,將每天的小事記在媒介載體上,發揮「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作用

工作中,很多交待的小事,不要僅僅靠大腦去記,大腦一忙起來,很容易遺忘的。所以,要及時把工作記在媒介載體上,這樣才能有效防止誤事漏事。

有這麼幾個好方法可以試一下:

工作記在筆記本上

就像上周,領導交給了我10件小事,而且每件事之間都沒有關聯性,我就按照時間管理矩陣區分好後,把工作記在筆記本上,幹完一件划去一件,既沒有漏事,也沒有誤事,工作效率還非常高。

用好手機備忘錄

手機已經成為日常辦公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工具。很多工作有時都是通過微信群裡布置的,可以把工作直接複製粘貼到手機備忘錄裡。工作休息時多翻翻手機,看看還有哪些工作沒有幹完,哪些工作容易出紕漏,能夠有效防止工作遺忘,降低出問題的概率。

發揮辦公室白板的作用

有時候接手一項大工作,需要科室人員協同完成。我們就在辦公室裡購置了一塊1.8m×0.9m的大白板,採取思維導圖的形式,將大工作分解成「N」多小工作。按照每個人的特長進行分配,完成一項小工作就在上面註記,這樣幹工作忙而不亂,還能相互補臺。

把小事記在媒介載體上,還有兩點需要把握:

不僅要記錄事情,還要記錄注意事項

記錄事情是表面工作,我們還要把完成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項寫下來,比如:哪些環節容易出問題,需要尋求誰的幫助,需不需要領導給你協調等等。

要定期進行回顧整理

工作不只是幹完就完事了,可以利用每個周五工作不忙的空閒時間,對一周工作完成情況進行整理,一些錯事可以記在錯誤筆記本上,寫上自己體會,防止下次再犯。

今天,我們主要圍繞「職場如何避免在小事上栽跟頭」這個話題進行了闡述,首先分析了三個原因,然後提出了三種解決辦法:

第一:建立錯誤筆記本,運用「類推思維」,分析問題原因,做到吃一塹長一智;

第二:運用「時間管理矩陣」,解決大腦中信息混亂、條例不清晰或者重點不突出的問題;

第三:認真做好每天工作記錄,將每天的小事記在媒介載體上,發揮「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作用。

希望大家看了後有所啟發和幫助。

相關焦點

  • 小事上不斤斤計較,大事情有原則,為人厚道,3星座前途一片美好
    小事上不斤斤計較,大事情有原則,為人厚道,3星座前途一片美好   金牛座   金牛座的朋友,他們在小事上從來不斤斤計較,大事情上有原則,金牛座的朋友他們是一個正直,充滿了正能量又善良的人,他們在生活中經歷了許多的艱辛
  • 小事不做,大事難成
    世界上本來沒有什麼大事,因為做成了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也便成了大事。一、一個人的失敗,往往源於小事你或許有這樣的感覺,辛辛苦苦完成的一件艱巨的任務,卻在小細節上犯了錯,最終功敗垂成。在你的人生中,讓人感到累的,從來不是長途跋涉的徵程,而是鞋底裡的一粒沙。
  • 重視「小事」 以成學生大事
    既要統籌把握好辦學方向、戰略規劃等大事要事,也要把日常工作中看似不經意的卻涉及大學生切身利益的「小事」做好。而高校廣大教職工特別是領導幹部,作為辦學治校、教書育人組織者和推動者,應緊密圍繞青年大學生立志成才這一中心主題,既要統籌把握好辦學方向、育人理念、戰略規劃等大事要事,也要把日常工作中看似不經意的、容易忽視的卻涉及大學生切身利益的「小事」做好,助力大學生成大事、成大器。重視那些在工作中容易麻痺大意,但卻牽一髮而動大學生全身的「小事」。
  • 職場故事:一個人的成功,源自他對小事的積累
    上帝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只是當機會就擺在你面前時,你沒有發現,沒有抓住而已。在職場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所做的每一件小事,就是看不見的小鐵釘。如果我們像老大那樣從小事做起,幹好本職工作,機會就會為我們帶來最大的成功;如果我們對工作中的小事視而不見,就幹不好工作。工作沒做好,哪裡會有機會出頭呢?
  • 職場故事:大事做小,小事做好就是卓越
    能夠把大事做小,小事做精的員工,更具有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執著的敬業精神,在社會分工越來越明細的工作環境中,更能夠從小事中創造機會,將工作做好,成為職場卓越人士。接下來,小編說的故事主人公叫王素花,人稱旅遊公廁的「所長」。
  • 職場無小事:職場的那些事,其實很簡單
    職場和生活是分不開的,要想完全拎得清,很少有人能做到。生活中倘若我們處理不好事情,都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麻煩,職場裡面更是如此,職場無小事,但是弄懂了裡面的東西,就很簡單了。大錯,牽扯到工作上的,是有責任指出來的,但是如果不講究方法,那我們作為提醒的人結果肯定是不會太好。「越級匯報到底能不能行?」一般來講,你的上級是他的上級提拔的。若沒有特殊情況,後者是支持你的上級,因為如果支持你,他就會失去你的上級。
  • 培養良好的職場「洞察力」,讓你事半功倍!
    一個人需要強大的洞察能力,尤其是在職場上更是如此。職場上什麼樣的人才吃得開?不是工作能力很強的人,也不是只會見風使舵的人,而是那些既工作能力強,同時洞察力很強的人,他們往往會在職場上殺出一片天地。因此,在職場中,如果你有敏銳的洞察力,那麼在工作中你將事半功倍。
  • 職場上脾氣越好的人,往往越容易受人侮辱,主要是因為這3點
    雖然我們常說「和氣生財」,但是「和氣」並不代表沒脾氣,有的人就不懂這個道理,在職場上總是一副好脾氣,不管是誰欺負到他頭上了,他也不敢反抗,只會默默忍受。職場上脾氣越好的人,往往越容易受人侮辱,主要是因為以下3點原因。一、將別人的錯誤合理化。
  • 其實,夫妻感情的破裂,往往是因為幾件小事
    夫妻生活事無巨細,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關乎於夫妻之間的感情關係。很多夫妻在婚姻過後,都會放鬆對很多事情上的掌控力,簡單的來說就是無論對大事還是小事,沒有以前那樣上心,或者說顯得比較的敷衍。可能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女子擁有獨立的經濟和強勢的作風,其實都不算什麼大事,但是卻能在很多婚姻的細節中讓男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而面對這樣的情況,作為兩夫妻,他們能夠同樣的保持感情上的平衡,實現了職場與家庭的「魚與熊掌兼得」的美夢。
  • 做好小事,才能贏得做大事的機會
    01.把「小事」做好就厲害了?。道家創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做於易」。意思是做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天下的難事必定從容易的做起。正所謂「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 在職場上,細心做事的人總是最受歡迎的
    同樣是做小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體會和成就。不屑於做小事的人做起事來十分消極,不過是在工作中混時間。而積極的人則會安心工作,把做小事作為鍛鍊自己、深入了解單位情況、加強業務知識、熟悉工作內容的機會利用小事去多方面體會,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和思考能力。現在的競爭,就是細節的競爭。細節和小事往往能反映出你的專業水準。
  • 工作中,從小事做起,只有贏得領導的信任,才能會有做大事的機會
    (全文共計954字, 建議閱讀時間3分鐘)職場上,從小事做起「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一句話,看上去很簡單但卻蘊藏著這樣三層涵義:一是大事是由眾多的小事積累而成的,忽略了小事就難成大事;二是從小事開始逐漸長才幹、增智慧,日後才能幹大事,而眼高手低者,是永遠幹不成大事的;三是從做小事中見精神、得認可,「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贏得了人們的信任後,你才能會有做大事的機會。
  • 一個人在職場應酬上的表現,很有可能決定了這個人的前途!
    參加工作以後,相信大家肯定會碰到各種各樣的應酬,然而對於中國人來講,職場上的飯局從來都不是吃個飯那麼簡單的,在這其中還包含著更深奧的道理。這裡的學問更是深不可測,有時候興許這一頓飯下來,很長時間沒有解決的問題就解決了。可是對於大家而言,在應酬中能給自己帶來哪些收穫?
  • 為什麼職場上把面子看得太重的人,往往不容易成功
    在職場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人特別看重面子,對於他們來說,如果有些事情會影響到他們面子的話,就算能夠升職加薪,他們也不會捲入其中。有些人因為面子,寧願丟掉工作也不會放下自己所謂的尊嚴!但是,職場上班族如果太看重面子,往往做不了大事情。這段時間,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公司決定全員營銷自救!因此,小陸的公司要求他從辦公室職員轉崗去做銷售人員,對於他來說,他可能覺得自己的形象受損了,於是他就不願意接受這份銷售的工作。在公司生死存亡之際,每個人都應該出一份力共渡難關。
  • 職場中,判斷一個人能不能成大事,就看他如何「離場」,很準
    職場中,判斷一個人能不能成大事,就看他如何「離場」,很準職場中,有著無數的潛規則,還有這很多的門道,不是某一個人短時間能夠了解清楚的。想要判斷一個人到底怎麼樣,通過細節就能夠輕鬆的看出來。職場的大家,都戴著面具在生活,只有回到家以後才會卸下防備與偽裝。
  • 生活中所有平淡無奇的小事,都是教育上的「大事」
    媽媽為什麼不能在我真正需要的事情上給我支持,而只會在這些「芝麻蒜皮」的小事兒上操心……她根本就不懂我!呀,看到這,是否感覺教育是有點難度,不太容易把握!哈,是的,確實有點微妙,真的很微妙……但如果你把握好「感覺」這個核心點,一切又會很簡單。
  • 大學畢業生如何快速融入職場系列課之工作無小事
    「跑龍套」是每個職場中人都無法逾越的「青春期」,初入職場要學會說「微不足道的話」,幹「微不足道的事」,拿「微不足道的錢」,只有這樣才能快速成為職場的佼佼者。「小事不願幹,大事幹不了」,是現在大學畢業生初入職場時的真實寫照。剛開始做工作眼高手低,很可能使你成為志大才疏式的人。舉輕若重、一絲不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可為以後做「大事」積累資源。
  • 從《我的前半生》看職場,永遠不要輕視能把小事做好的人,她能搶你...
    這世界就是在獎勵那些做小事而且能把小事做好的人。  2  職場多年,我很害怕個別年輕人的態度,小事做不好大事做不了。  最近就遇到了一件小事,同事小A已經好幾天沒有提交日報了。  他沒想到如此「小事」卻給自己帶來如此大的榮耀,領導的一句話讓他幡然醒悟:一個螺絲鬆動看似是太小的事情,可是如果沒有你及時檢測出來,可能會釀成飛機事故。一個螺絲影響幾十人的生命,飛機上沒有小事。  普通職場中沒有那麼多驚心動魄的大事件,讓員工每天忙碌的往往是一些小事,這些小事促進公司正常運轉,也是公司能夠不斷前進的基石。
  • 窮,不是沒有原因,職場中有這4個特質的人永遠沒有前途
    而那些抱怨窮的人,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在職場當中,你今天的表現會決定之後的高度,而以下的這4種人是永遠不會有前途的,如果你想擺脫窮的困境,就一定要知道這些。一個人可以做大事就是要看他的格局以及是否可以承受壓力,現在的年輕人受到一點委屈就會情緒化。職場當中,千萬不要當一個玻璃人,面對不合理、不公平的安排的時候,要學會把它看淡,當作是一次磨練,這樣才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去發展。
  • 職場中的「懶螞蟻效應」:不要得罪那些看似平庸的同事!
    職場之中,也存在著「懶螞蟻效應」,職場中的「懶螞蟻」就是那些看似平庸的員工。看似平庸的員工雖然不一定擁有「懶螞蟻」那樣挺身而出的能力,但是存在即合理,看似平庸的員工往往都有著自己的作用,畢竟,老闆從來都不是傻瓜,不可能容忍白領工資的庸人存在。因此,看似平庸不一定真的平庸,對於這樣的同事,你最好還是不要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