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趨勢,在建設部領導和各司局的關心指導下,及時調整科技發展方向,整合資源,成立了 「 建築環境與節能研究院 」 ,重點加強了建築節能、可再生能源、綠色建築、住宅技術、綠色建材等領域的科研工作,並進行工程示範,為推動建築向節能、綠色、智能化方向發展,保持建築業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揮技術先導作用
為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我院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近幾年的科技 支出 均保持較大幅度增長,主要用於開展建設行業前瞻性技術,以及國家和行業技術政策等軟課題研究,重點支持我院的七個優先發展主題,即:工程建設標準、工程安全與防災減災、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工程建設軟體與信息化、既有建築檢測鑑定與綜合改造、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建設行業發展技術方向與政策等。
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 「 城鎮化與城市發展 」 領域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是建設部今年的一項重要工作。我院充分發揮專業領域全、業務面廣、綜合實力強的優勢,積極協助建設部組織業內專家開展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的論證,起草項目申請指南以及落實課題申請工作。在 「 十一五 」 國家科技支撐項目中負責了 27 個課題,參加的課題有 35 項。
近年來,在建設行業技術發展方向與政策研究方面我院做了大量工作,積極跟蹤國內外前瞻技術,開展建設行業的技術發展方向、規劃、政策、法規等研究。先後完成了《 2003-2008 年全國建築業信息化發展規劃綱要》、《工程勘察設計技術進步 「 十一五 」 規劃》、《深圳市建設科技 「 十一五 」 發展規劃》、《推動北京建築業科技進步對策研究》等研究工作,對行業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導和促進作用,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二、加強標準化工作,規範並促進建築節能發展
我院是建設部工程建設標準的歸口管理單位,承擔著建設行業大量標準規範的制定、修訂和管理工作。全面開展和落實建築節能工作,標準規範十分重要。近年來,我院將建築節能標準規範的制定和修訂作為標準化工作的一個重點。
節能設計是建築節能的龍頭,我院先後主持制定了居住建築和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目前這批節能設計標準正在規範著全國各類新建建築的節能設計。
建造是節能建築的關鍵,建設部組織的全國節能大檢查反映出一些地區存在實際建築並未按節能設計建造的問題。我院即將完成的《居住建築節能檢驗標準》和《建築節能工程施工驗收規範》將為解決上述問題發揮重要作用。
採暖、空調設備和系統的科學合理運行直接節約寶貴的能源。我院主持編制的《中央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維護管理標準》、《集中供暖系統溫控與熱計量技術規程》、《採暖通風與空氣調節工程檢測技術規程》等標準規範將從不同角度對採暖、空調系統的運行節能做出貢獻。
我國既有建築存量巨大,既有建築的節能改造對落實節能目標至關重要。我院承擔了既有居住建築和公共建築節能改造標準的編制任務,將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組織行業內各方面專家,儘快完成標準的編制工作,規範既有建築的節能改造工作。
三、加強研發工作,推動綠色建築的發展
21 世紀人類共同的主題是可持續發展,綠色建築是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建築業的實踐結果。我院把綠色建築作為重要研究領域。 「 十五 」 期間,我院開展了綠色建築的研發,培養了一支實力雄厚的科研隊伍,對推動我國綠色建築的發展發揮了先導作用。
主編的《綠色建築技術導則》於 2005 年由建設部、科技部聯合發布;主編的國家標準《綠色建築評價標準》於 2006 年頒布。這些工作都有力地推動了綠色建築在我國的發展。
我 院 是我國最早開展建築節能、可再生能源應用技術研發單位之一。從 1978 年起,我院就承擔了多項建築節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國家科技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先後 成立了 「 國家空調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 和 「 國家太陽能熱水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在綠色建築設計技術方面已進行了深入研究,重點研究內容包括:從建築的全壽命周期出發,正確處理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環保及建築功能之間的辯證關係的設計方法;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的設計技術 ; 提高室內環境質量設計技術;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的設計技術 等,並進行了相應的工程 實踐 。
在應用信息技術,促進綠色建築的發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如開發了建築節能軟體、日照軟體、太陽能集熱系統性能參數資料庫和優化計算分析軟體、地源熱泵系統優化設計軟體等。
我院正在建設的研發基地 -- 建研科技園 內,擬建建研節能示範大樓、建設部防災研究中心、防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幕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風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進一步開展綠色建築的科研工作創造更好的條件。
四、通過工程示範,提高技術集成與創新能力
在建築圍護結構外保溫、門窗與玻璃幕牆部品、新型材料、採暖空調系統節能、建築照明節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築智能化等方面,我院擁有完整配套的技術,並致力於將技術成果運用於工程實踐,通過工程示範,進一步提高技術集成能力。我院參與的政府機構節能工程包括國管局政府機構節能診斷工程、北京市政府機構節能診斷工程等近 10 個項目。 完成了青島奧運帆板基地等 20 餘項可再生能源應用項目的諮詢技術服務。
在綠色建築設計與諮詢方面, 開展了綠色建築整體設計技術的研究與工程實踐,包括綠色建築項目的前期諮詢、目標值確定、各專業協同設計、目標值的考核與檢測等。 承擔了中海地產和招商地產中荷節能與綠色建築示範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以及大量的綠色建築項目諮詢工作。 「 中國銀行總部大廈 」 獲首屆建設部綠色建築創新獎。
正在建設的建研科技園,即是一項綠色建築的示範工程。建研科技園鄰近首都機場,環境要求高,無市政供暖、供氣等配套設施。淺層地熱能及太陽能技術在該項目上的應用,將會大大節約資源,為類似地區、相似特點項目的採暖、製冷等提供借鑑示範作用。本示範項目通過採用高效的圍護結構節能技術,使建築物節能目標達到 75% 以上;利用地源熱泵及太陽能集成技術,進行採暖空調,淺層地熱能和太陽能提供的能量佔建築物總能耗的 60% 以上,可再生能源佔建築物供熱總能耗的 80% 以上。
五、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跟蹤建築前沿技術
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需要,先後與法國、英國、加拿大、和日本等 10 多個國家的建築科學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與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國際太陽能學會等 10 多個國際學術團體保持密切聯繫,開展雙邊和多邊技術交流與合作,積極落實國家提出的 「 走出去 」 戰略,了解、掌握建築前沿技術和發展趨勢。
當前國外建築市場日趨成熟,眾多國外研究機構將工作重點從單一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逐步過渡到建築產品認證和工程項目認證和評估上。在建設部領導的大力幫助和支持下,目前我院已獲得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批准,成立了建設工程產品認證中心,業務範圍基本涵蓋建築工程使用的所用材料。院將以此為契機,充實和加強技術力量,在服務於企業的同時,腳踏實地認真開展工作,努力 推動我國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事業的發展。
我院雖然已改企轉制,但作為建設行業科技先導和技術依託的職責沒有變,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為促進行業的科技進步做貢獻。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建設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揮我院的綜合技術優勢和科研能力,大力開展技術創新,推動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的發展,為構建 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