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從容面對,全程關愛」上海市腦健康主題活動周啟動。 陳靜 攝
中新網上海9月21日電 (記者 陳靜)隨著社會老齡化的發展,對認知障礙的防治和對患者的照護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通過網際網路醫院平臺構建的「上海市認知障礙診療照護服務聯盟」(下稱聯盟)21日啟動。
當日,上海市醫師協會全科分會於德華主任委員表示,該聯盟的誕生,預示著上海將加速將認知障礙的服務體系建設帶入「網際網路+」的新階段,以形成防治、照護、支持、關愛四位一體的線上線下融合服務體系。
上海市衛健委副主任吳乾渝表示,要為認知障礙服務釋放出更多資源、政策和活力。 陳靜 攝
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分會主任委員董強當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目前中國85歲以上老年人群中老年痴呆症患者眾多。對於老年痴呆症患者來說,記憶化作流沙,親人變得陌生,心智有如孩童,世界重新歸零;對於全社會來說,這是必須應對的挑戰。
這位專家十分形象地解釋,人的大腦就像一臺高精密且每天都在高速運轉的「機器」,隨著使用年限累積,它會老化、故障、「死機」,甚至徹底「報廢」。董強指出:「關注腦健康,大腦就會更靈光」,並呼籲更多人關注痴呆患者,伸出雙手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愛,關愛大腦,關註記憶。
同日,2020年「從容面對,全程關愛」上海市腦健康主題活動周啟動。活動由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等單位聯合主辦,希望引起民眾對認知障礙的重視,交流新技術在認知障礙服務領域的探索與應用。上海市衛健委副主任吳乾渝表示,要通過探索創新、科技賦能和機制先行,為認知障礙服務釋放出更多資源、政策和活力,推動腦健康服務、老齡健康事業的蓬勃發展。
《上海市認知障礙診療照護服務體系白皮書》21日發布,這是上海首部關注認知障礙這一重大疾病及社會問題的指導性文件,旨在全面反映該疾病的發生狀況和防治、照護體系的現狀,並為全程探索認知障礙這一「生理-心理-社會」公共衛生問題,建立跨部門、跨行業的協作機制。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付晨發布了上海市認知障礙服務地圖2.0版。據悉,該版本在2018年率先推出的認知障礙服務地圖基礎上進行了升級,涵蓋三級醫院記憶門診、精神專科醫院、養老機構等9大類134家認知障礙服務機構的信息,民眾可實現一鍵通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