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認知障礙診療照護服務聯盟」啟動 線上線下融合服務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2020年「從容面對,全程關愛」上海市腦健康主題活動周啟動。 陳靜 攝

中新網上海9月21日電 (記者 陳靜)隨著社會老齡化的發展,對認知障礙的防治和對患者的照護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通過網際網路醫院平臺構建的「上海市認知障礙診療照護服務聯盟」(下稱聯盟)21日啟動。

當日,上海市醫師協會全科分會於德華主任委員表示,該聯盟的誕生,預示著上海將加速將認知障礙的服務體系建設帶入「網際網路+」的新階段,以形成防治、照護、支持、關愛四位一體的線上線下融合服務體系。

上海市衛健委副主任吳乾渝表示,要為認知障礙服務釋放出更多資源、政策和活力。 陳靜 攝

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分會主任委員董強當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目前中國85歲以上老年人群中老年痴呆症患者眾多。對於老年痴呆症患者來說,記憶化作流沙,親人變得陌生,心智有如孩童,世界重新歸零;對於全社會來說,這是必須應對的挑戰。

這位專家十分形象地解釋,人的大腦就像一臺高精密且每天都在高速運轉的「機器」,隨著使用年限累積,它會老化、故障、「死機」,甚至徹底「報廢」。董強指出:「關注腦健康,大腦就會更靈光」,並呼籲更多人關注痴呆患者,伸出雙手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愛,關愛大腦,關註記憶。

同日,2020年「從容面對,全程關愛」上海市腦健康主題活動周啟動。活動由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等單位聯合主辦,希望引起民眾對認知障礙的重視,交流新技術在認知障礙服務領域的探索與應用。上海市衛健委副主任吳乾渝表示,要通過探索創新、科技賦能和機制先行,為認知障礙服務釋放出更多資源、政策和活力,推動腦健康服務、老齡健康事業的蓬勃發展。

《上海市認知障礙診療照護服務體系白皮書》21日發布,這是上海首部關注認知障礙這一重大疾病及社會問題的指導性文件,旨在全面反映該疾病的發生狀況和防治、照護體系的現狀,並為全程探索認知障礙這一「生理-心理-社會」公共衛生問題,建立跨部門、跨行業的協作機制。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付晨發布了上海市認知障礙服務地圖2.0版。據悉,該版本在2018年率先推出的認知障礙服務地圖基礎上進行了升級,涵蓋三級醫院記憶門診、精神專科醫院、養老機構等9大類134家認知障礙服務機構的信息,民眾可實現一鍵通話。(完)

相關焦點

  • 上海聚集多方資源建立認知障礙老人照護服務體系 回應社會痛點和...
    2019年,上海市政府印發了《上海市深化養老服務實施方案(2019-2022年)》(滬府規〔2019〕26號),將加強老年認知障礙照護服務作為26個主要任務之一,上海市民政局印發了《關於在養老服務中加強老年認知障礙照護服務工作的通知》,提出聚焦老年認知障礙照護服務的剛性需求,加大力度,加快發展,著力加強老年認知障礙社區幹預、機構照護、社會宣教等工作,營造關注、
  • 全國首份面向社區和居家認知障礙照護服務規範正式發布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屠瑜)今天下午,《長寧區社區和居家認知障礙照護規範》正式發布,該規範系全國第一份面向社區和居家認知障礙照護服務的規範,提煉了尊重意願、貼心陪伴等核心照護理念,填補了社區和居家領域老年認知障礙照護標準的空白。
  • 閔行分層式打造專業認知障礙照護體系
    社區層面:推進友好社區建設,實現全流程服務閔行區按照項目化推進方式,開展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健全老年認知障礙友好支持網絡,補齊養老服務中認知障礙照護能力不足的「短板」。新虹街道、莘莊鎮、江川路街道於2019年下半年被列入上海市第一批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
  • 涵蓋7家醫院、服務689人次……普陀這裡建立「認知症」社區照護體系!
    自2019年啟動至今,作為上海市首批「上海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試點街鎮之一,創建「認知症友好社區」的行動正在普陀區長壽路街道有條不紊推進。在區民政局的指導下,長壽路街道積極探索出認知症預防、幹預及確診後照護支持系統等方面的解決方案,實現認知症的預防、照護、治療的閉環,把認知症照護工作打造成為區養老服務工作的特色亮點。
  • 南開區開通首個協同照護門診 線上線下精準治療
    原標題:6名醫護工作者可服務千名糖尿病病人   線上線下協同,院內院外協同,多科室協同,智慧醫療與分級診療相結合,讓患者在家中就能接受專業的指導,少跑路、少花錢。日前,南開區首個慢病健康管理糖尿病協同照護門診在黃河醫院舉行啟動儀式,黃河醫院將與相關單位協作,打造糖尿病診療新模式。
  • 首屆線上線下教育融合(OMO)創新大會召開
    12月3日,由中國網際網路教育產業聯盟、院校橋、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辦。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主任、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政府參事袁振國在大會上帶來了關於人類第三次教育大變革的深度思考。他認為線上教育已經興起,要充分認識融合教育對構建高質量教學體系的戰略意義,打造上海虛擬學校體系,建設數位化教育資源,建立學分銀行、完善終身學習體系,教師要在智能技術支持下協同育人,推進線上線下融合教育穩定發展。
  • 江寧推出「小江家護」線下上門照護服務
    7月18日,記者從江寧區民政局獲悉,該區投入2500萬元購買社會服務,為全區特定對象的老年人以及特定的殘疾人、未成年人提供政府購買的「小江家護」線下上門照護服務,讓這些人及其家屬有機會喘口氣。 江寧推出「小江家護」線下上門照護服務失能老人可免費享受專業化照護南報網訊(記者 馬道軍)長期照顧失能老人,讓一些家庭不堪重負。
  • 「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舉辦
    央廣網上海12月4日消息(記者傅聞捷)12月3日,在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共同指導下,由中國網際網路教育產業聯盟、院校橋、上海市信息服務行業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科學會堂成功舉辦。
  • 線上拍賣聯盟:全渠道布局 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體系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突飛猛進和各項技術的不斷突破及消費觀念升級,消費者對服務體驗的要求也隨之提升,如無人超市、智慧門店等新零售手段的登場也讓這次的戰局平添幾分衝擊。幾乎每一次雙十一統計,都會涉及突出線上狂歡和線下冷清的強烈對比,這種情況值得思考,而今,不斷有人提出線上和線下如何打通、如何融合?
  • 六部門: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5日電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網站15日發布《關於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到,通過數據集成、應用集成和平臺集成等技術手段,推動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與各類政務服務平臺、公用事業服務平臺相關資源、信息和流程的協同和共享。
  • 雲南首個「0-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示範創建項目」啟動
    在中國計生協的指導下,在省、市計生協的支持下,昆明學院附屬經開幼兒園結合自身優勢,將積極開展具有本土文化特點的嬰幼兒親子活動服務,結合入戶指導服務、早期融合教育等科學研究工作,探索出一套「0—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 線上線下融合是政務服務創新發展方向
    線上線下融合是網際網路創新發展的方向,對推動政務服務創新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國務院辦公廳組織開展的首次全國政務服務體系普查,讓我們有機會一窺當前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現狀和面臨的困擾,同時理性思考其建設發展方向。線上線下融合的現實意義首先,線下平臺辦理量大,但受到時間空間制約。
  • 京東健康糖尿病中心上線 創新線上線下一體化慢病管理模式
    中心充分發揮京東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優勢,結合京東網際網路醫院在線問診、開方購藥和藥品到家的優勢,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糖尿病管理閉環模式,為我國糖尿病患者提供智能高效的醫療健康管理服務,全面提升糖尿病診療效率,幫助患者更科學、更有效地治療。
  • ...居家養老服務 住建部等六部委發文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為補齊居住社區服務短板,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滿足居民多樣化多層次生活服務需求,12月1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發布《關於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要推進物業管理智能化、關注居家養老服務等相關內容;同時提及,2021年,各省(區、市)選擇部分基礎條件較好的城市開展試點。
  • 上海將改造認知障礙照料床位2000張,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康復服務
    其中,在養老方面,為了加快建立認知障礙老人的照護服務體系,向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專業照護、康復服務,2020年,上海市將改造認知障礙照料床位實事項目的指標,翻倍至2000張。上海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副處長葛健透露,截至2019年初,上海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已達503.28萬,佔戶籍總人口的34.4%。
  • 六大特色科室,線上服務+線下診療,伊詠兒科如何建設「價值型診所」?
    對此,國家衛計委要求兒童醫院和綜合醫院要根據兒科醫療服務需求,合理調配兒科醫務人員力量,做好門診和急診之間的有效銜接,不得出現停診和拒診情況。  伊詠兒科便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了。  伊詠兒科於2018年在上海成立,是一家以0-18歲兒童為服務對象的兒科門診。
  • 住建部等六部門:推動物企加快融合線上線下服務
    樂居財經訊 吳文婷 12月15日,樂居財經獲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六部門發布關於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的意見,目的在於推進基於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補齊居住社區服務短板
  • 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著力推進集成服務線上線下一體化融合
    為推進廣州市集成服務線上線下一體化融合,持續提升行政審批效能和政務服務水平,不斷增強群眾及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從11月2日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新聞出版局、市農業農村局共169個全流程網辦政務服務事項陸續納入集成服務線上線下一體化融合改革試點工作範圍。
  • 北大六院舉辦認知障礙社區防治與照護工作研討會暨首都臨床特色...
    曹巍高度評價認知障礙社區篩查與照護技術推廣工作,指出老年認知障礙是老齡化社會面臨的巨大挑戰,北大六院領銜社區推廣篩查與居家照護輔導技術,既體現了醫院的社會責任和擔當,更反映了醫療技術實踐轉化的價值和重大意義。曹巍指示各基層單位在開展社區防治與照護工作過程中應積極參與科學研究,用科學證據指導首都老年認知障礙的診療與防治工作。
  • 國家發改委印發促消費方案,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北京市海澱區一位社區工作者說,物管服務智能化水平越高的小區,在進行體溫檢測、消毒殺菌、出入者識別、出行軌跡記錄等防疫工作時也越得力。    不論是市場化運作的物業公司,還是由政府補貼、帶有公共福利性質的「準物業」,都在向智慧化、線上線下融合化方向進行服務轉型。智慧物業加速布局,也適應了疫情防控常態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