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辭職門事件:企業也要遵守社會倫理道德

2020-12-14 搜狐網

  華為辭職門事件:企業也要遵守社會倫理道德

  新勞動合同法以政府立法改善勞工境遇的良願開端,不想卻遭遇企業反擊和規避。究竟是新法矯枉過正還是一向強權的資本習慣了寬鬆而低廉的用工環境,在新的約束面前強烈不適應?

  企業也要遵守社會倫理道德

  南都周刊記者 彭曉芸

  近日,華為辭職門事件無疑成為網際網路上的熱點,坊間也議論紛紛。不僅僅因為華為是一個引人注目的企業,也不僅僅因為近萬人「自願」辭職,數量上規模龐大,情節上富於戲劇色彩,更因為新勞動法執行在即,而對此事眾多「很有才」的解讀,則讓這一事件顯得更加喧鬧而多元,由於身份和立場的不同,這些聲音各顯神通,觀點迥異。

支持華為者認為這是企業反擊對勞動者一邊倒的新勞動合同法的第一槍,中立者認為此事系企業內部事宜,只要不違法,勞資雙方你情我願,外界不該做過多的指責和猜測,而憤恨者則認為,華為此舉不僅提前規避法律,而且喪失企業的道德良知,引發不良社會效應。

  孰是孰非,恐怕已經不是問題的最關鍵所在,而這場風波所透露出來的信息,則不得不讓人深思,在高度組織化的資方面前,勞工的原子化生存狀態前景堪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勞動合同法以政府立法改善勞工境遇的良願開端,不想卻遭遇企業反擊和規避。究竟是新法矯枉過正還是一向強權的資本習慣了寬鬆而低廉的用工環境,在新的約束面前強烈不適應?

  華為事件在倫理方面欠考慮

  信力建 信孚教育集團董事長

  只要不違法,企業法人是應該有主權的,對此我們不應過於譴責或者苛求。如果它們違法了,應該將其交給有關部門,通過行政和法律的手段來處理。當然,華為這一招走得不明智,表面上花了10億,由任總帶頭辭職,給予7000老員工所謂經濟補償,實際上是傷了所有老員工的心,得罪了所有的老員工。他們以優勝劣汰的理由,將原來承諾給老員工年終分紅的這部分錢用10億買斷。一旦老員工將來成為了新員工,也就不再享有這種待遇了。

  在我的判斷裡面,老員工是一個企業一筆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的財富,是和企業同時成長的,是企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支柱和力量,任何企業都要有老員工,並且應當珍惜老員工,這才是發展的根本。

  華為辭職事件我們需要分幾個層面來看,比如說道德、法律、社會幾方面的影響。

  華為這次的處理方式,對於社會道德、對於這批老員工來說,在道德、倫理方面都欠缺考慮。但是他們在法律層面上卻能做到完美無缺。企業不是收容站,企業要保持可持續發展。民企不像國企,不可能承擔過多的社會責任。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主要體現在他們提供了就業機會,生產出產品服務於社會,並且繳納稅收等。而比如失業人員的救濟等則是政府應當做的事情。

  或是承擔道德責任的成本低下

  彭曉波 法律工作者

  華為事件,至少暴露出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是對於新修訂勞動法相關條款的理解問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我認為一方面是勞動法及相關司法解釋沒有及時明確。

  第二是惡意規避法律的問題。惡意規避強行法,不僅在我國,在世界所有現代文明國家都是禁止的,無效的。在此事件中,如證據確鑿,到最後得不償失的還是華為。

  第三是企業的社會倫理觀問題。目前社會公認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近年來我們常在談論如何建立自然人公民個人信用體系,倡導全社會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卻鮮有人提到企業法人也需要遵守社會倫理道德。

  對於華為這樣級別的企業,提高員工忠誠度、降低人力資源成本,都是其高管不可迴避的話題,但片面強調員工忠誠、遵守職業道德,而企業自身卻背離倫理道德,做出了涉嫌規避法律的行為,且不論華為是否真的能達到其初衷,光就華為作為一個企業法人,在此事件中所體現出來的倫理缺失,就與國際企業的稱號不符了。但我們又不得不反思一個問題,華為為什麼要冒著企業形象受損的風險來逃避與如此大批忠誠度極高的員工籤訂「不定期勞動合同」?是因為害怕企業將來不堪重負,還是由於承擔道德責任的成本過於低下?

  資本的傲慢和權力的偏見

  楊濤 檢察官

  選擇規避法律的做法,無疑損害了企業形象,更是置法律尊嚴於不顧。不過,我們更應當追問的是,為什麼華為這個規避法律的舉動能順利成行,資本在對待法律上何以如何傲慢?

  華為這次大規模的辭職是由華為公司組織安排的,據說事先也徵詢了員工的意見,不過,對於這種徵詢我寧願理解為是「狐狸給雞拜年」,無組織的眾人往往是會敗於有組織的少數,面對著強大的公司,個體員工還有什麼話可講,還不是公司怎麼定了就怎麼辦?

  所以,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員工並沒有足夠的力量來對抗資本的傲慢,因為他們是無組織的一盤散沙,我不知道華為公司有工會沒有,如果沒有,那麼出現這種現象就並不奇怪;如果有工會,出現這種現象就更為奇怪,工會在這種有關員工根本利益的問題上,怎麼就不出來發聲,或者根本就發不出聲音來?

  華為公司的事件因素很多,但我以為,根本的因素就在於資本的傲慢是長期權力偏見的結果,如果行使公權力的國家機關長期不支持員工組建自身的組織,如果組織的工會不代表員工的利益,或者代表員工利益的工會得不到公權力的支持,為它們的發展提供一個公正、公平的環境。那麼,「華為的這種做法,將很可能讓更多企業效仿」不只是擔心,而是必定會成為現實。

  南都周刊稿件,轉載請註明,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王偉)

相關焦點

  • 倫理與道德的困局
    倫理與道德的困局:社會角色,商業與人一樣,要考慮到自身負有的責任,否則就極有可能因傷害公眾而成為不受尊重的公司和人。什麼是倫理(ethikos)?什麼是道德(moralis)?古老的東方文明,道德一詞指群體規範要求,人們會為了社會秩序而形成行為規範的共識,用以協調人與人之間,人和社會之間的關係。
  • 企業要打造「百年老店」 加強倫理建設是不二選擇
    企業要打造「百年老店」,加強倫理建設是不二選擇。倫理道德有廣泛的約束與激勵功能,企業倫理讓企業以更高標準要求自己,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可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凝聚力。企業以倫理標準對經營決策等各方面進行衡量和取捨,可以實現企業活動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 社會責任與倫理道德的衝突與反思
    一、職業責任還是倫理道德?新聞從業者的兩難抉擇  回顧中外新聞歷史,我們會發現歷史上類似事件的事例並不罕見,攝影記者在事件處理中所遭遇的道德拷問也不在少數。世界新聞史上記載著這樣一個案例:一座世界著名的大橋因為橋面與水面的距離甚大,許多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人紛紛選擇那裡作為自殺地。
  • 公益創業企業創辦的法律依據與倫理道德
    同時,自現代企業誕生始,倫理道德就是它內在的文明因子,倫理道德對公益創業企業尤為重要。不只是因為在企業運行面臨諸多倫理困境與道德風險,也不僅是倫理道德作為有效的文化工具可以幫助公益企業更好地達到社會目的,最根本的問題是倫理道德是公益創業企業的核心價值構件,具有特殊的管理意義和文明意義。
  • 科研要講倫理道德
    應該說,這些另類食品的研製生產都還是有些 「科技含量」的,問題是這些食品「新品種」在光鮮的外表下面,卻暗藏著損害民眾健康和影響公共安全的極大隱患,面對這樣一些食品 「科研成果」,人們固然要批評某些商家,也會想起一些無視科學倫理道德的「科研人員」。   科學技術發展,從一開始就要求以先進的科技產品造福於社會和人們的生活,這也是每一個科技工作者必須遵守的倫理道德的底線。
  • 各國道德委員會觀察: 歐美用操守韓俄借倫理
    英「諾蘭委員會」規定七大準則英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培育了英國人的紳士風度和文明素質,但英國道德委員會之多卻讓人吃驚,幾乎各行各業都有道德委員會,職業道德的規範和系統建設覆蓋了整個國家政府、公共服務部門、中小企業,幾乎每個社會部門組織和企業都有職業道德框架和規範。
  • 倫理道德在當今社會還重要嗎?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有關倫理道德的存在在當今社會是否有必要?倫理道德其實是一個特別古老的話題,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自從有了等級制度以後,倫理道德的觀念就隨之產生了。然而當今社會發展速度之快,讓人們既期待又畏縮,期待社會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畏縮社會發展步伐的迅速會導致人們不能緊跟潮流。與此同時,就出現了倫理道德困境,一部分人們不再重視倫理道德,反而單純的注重個人利益,這讓人真的心寒,也就出現了近幾年扶不扶的問題,也有一部分人表示不敢扶。
  • 淺談泛傳播時代的新聞傳播倫理道德構建
    一、新聞傳播倫理道德概述 所謂新聞傳播倫理道德,它指的是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其主體(包括個人、團體、組織)和客體在所有環節中(新聞的製作、傳播、接收),所需要遵守的一系列倫理道德規範,同時還包括主客體在承擔其角色職責時,應該要具備的道德,包括道德觀念、道德修養。
  • 家庭教育:要在家庭教育中開展基本社會倫理與行為規範教育
    人們要適應社會,在社會生活中獲得自由,就應該遵守與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行為有關的社會倫理道德規範。違背了有關社會倫理道德規範,就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甚至要受到社會的制裁。數千年來,我國是一個重倫理道德的國家。早在我國的周代形成的「周禮」,就是當時的法律,同時也是當時的社會倫理道德規範。
  • 【領導力】凋零的商業倫理 核心是人性
    逝世已60多年的印度聖雄甘地,在上一個世紀提出毀滅人類的「七宗罪」,其中一宗就是「沒有道德的商業」。  然而近年來發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沃爾瑪假冒的「綠色豬肉」等食品安全惡性事件表明,企業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需要足以引起重視的地步,社會亟待商業倫理的重建。
  • 科學研究與社會責任——科研倫理問題面面觀
    科研倫理受世界各地重大事件的影響而發生變化,科學進步和文化價值觀的變化也會推動倫理規範發生變化,旁觀者風險、大數據、開放科學、公眾參與科學等新興議題引發關注。從執行監督層面看,還需要把遵守倫理規範的承諾轉化為內在機制,消除促使研究人員違反倫理原則的誘因。
  • 倫理道德規範建設的基本原則
    在現實生活中,倫理道德規範廣泛地存在於社會的各個領域,約束和指導人們的行為。因此,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道德規範也呈現出諸多不同的道德要求和規則。二、科學化原則一個合理的道德規範的必要條件還要求其內容的正確性、規定的科學性。首先,科學化原則要求道德規範的確立要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一方面,倫理道德規範要適應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和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道德規範還要適應社會客觀規律的未來發展的需要。
  • ...推進社會精神文明——路甬祥院長談學部科學道德倫理建設工作
    在過去的兩年中,學部十分注重弘揚科學精神,在科學道德建設方面率先垂範,引起積極的社會反響。    路院長說,弘揚科學精神,注重科學道德倫理建設,是中國科學院學部的優良傳統。院士們不僅為國家建樹了不朽的科學功勳,而且以高尚的科學道德和唯真求實的嚴謹學風贏得了崇高的社會聲譽,為在整個科技界和全社會形成弘揚科學精神、捍衛科學真理、抵制不端行為、反對迷信盲從的良好環境和氛圍發揮了表率作用,為促進中華民族科學素質的全面提高和推進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 重構商業倫理需要長期努力
    不過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蘇勇看來,不僅僅只是用商業倫理的缺失來認識上述行為。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就不只是商業倫理的問題,而是觸及了法律的底線。  「從整個社會來講,商業倫理的重構不是一勞永逸的過程,需要長期的努力,逐漸逼近目標。」蘇勇說。
  •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的思想道德與和諧倫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我國六大社會群體(即政府公務員群體、企業家與企業員工群體、青少年知識分子群體、新興群體、弱勢群體或者困難群體)之間價值共識與倫理稟賦的發展表現出某種一致性和規律性,體現在"新五倫"的正在形成與"新五常"的由微而顯,即一些基本倫理關係和基德或母德正在形成過程中。然而,由於官員腐敗和分配不公兩大問題的存在,諸群體之間存在潛隱而深刻的倫理衝突。
  • 中國工程院:「基因編輯嬰兒」嚴重違背基本倫理規範和科學道德
    針對廣受關注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中國工程院28日晚發表聲明指出,該事件嚴重違背了基本倫理規範和科學道德。中國工程院將密切關注這一事件的調查進展和結果,並願意提供必要的學術與專業技能支持。
  • [中國倫理在線]2019年中國十大倫理事件
    剛剛過去的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道德模範表彰活動作出重要指示,黨和國家勳章榮譽表彰制度建立並向42位獲得者授勳授獎,《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頒布,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將組建……這些重大事件,將對國家和民族的道德與精神文明產生重要影響。
  • 宋希仁:倫理與道德的異同
    隨著家庭的擴大,形成家族,形成社會,於是有新的「五倫」概括,即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於是要求君臣要有義,父子要有親,夫婦要有別,兄弟要有悌,朋友要有信。後來又有七倫、九倫,比較典型的是近代的十倫,即夫婦、親子、長幼、親族、姻戚、裡黨、師生、朋友、主傭、首從。兩千多年間,通行的治理和調節的常規就是「仁、義、禮、智、信」,即所謂「五常」。
  • 強化科研倫理道德監管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強科研倫理和學風建設,懲戒學術不端,力戒浮躁之風。如今,科技的發展給社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進行科學研究推動科技創新的同時,必須謹守科研倫理道德規範,科研倫理的底線不容觸碰和挑戰。    研究人員當敬畏生命、遵守規則,守護好前沿科技領域的一方淨土,讓創新成果更好地造福人類。
  • 與企業零距離,延展課程思政實踐——山東財經大學打造在線精品課程「商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
    7月11日,山東財經大學「商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課程團隊成員一行走進青島明易外貿有限公司,詳細了解這家跨境電商速賣通平臺某細分市場銷售額第一的企業,在疫情影響下的復工情況及應對策略。為提升課程的實效性和感染力,該課程團隊組成了「疫情期間入企觀察團」,結合在線教學進行線上直播,組織6000餘名來自全國67所高校的「商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課程選修學生,進入10家企業,與20餘位企業家及高管展開「雲」端對話與交流,了解不同行業的企業危機應對和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形成了30餘萬字的訪談材料和海量訪談視頻材料。課內外的無縫對接,使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