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西方藝術大師

2020-12-13 騰訊網

  匯聚152件罕見的肖像畫,「凝視·肖像」將展出世界大師級作品,跨越從十八世紀到二十一世紀,有大師們給自己的畫像,給社會名流繪畫的肖像,給家人朋友陌生人繪畫的肖像。同一個「肖像」主題展示多種繪畫風格,每一種風格映襯著社會與時代的變遷,每一幅作品呈現個體迥異的命運。

  這裡有印象派、巴比松派代表,有門採爾、雅克路易·大衛、希區柯克、佛洛伊德等名家大作。

  跨越時空,與大師面對面,就來「凝視·肖像」展!

  展覽基本信息

  展期預訂:2018年12月-2020年

  展品數量:152件作品

  場地面積:200平方米

  適配場館:美術館、博物館、其他類型場館

  觀眾群體:藝術從業者、愛好者、以及普通觀眾

  名家眼中的自己

  有趣的靈魂 表情包各不一樣

  弗朗索瓦-安德烈?文森特

  (Fran?ois-André Vincent,1746-1816年)

  他是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羅馬大獎獲得者,大衛的同代競爭對手,皇家藝術學院教授、院長。 他深受義大利文藝復興大師拉斐爾啟發,他的油畫通常是這種風格:細膩、生動,浪漫、色彩分明。

  本次展覽有一幅他和工作室助理在一起的自畫像,用紅色的粉筆繪畫而成,拓印在紙上。有幾分詼諧有趣,一點都不像他平時的風格。

  這幅畫於1768年,正值他22歲的時候。看完之後不由想起,他在什麼樣的環境和情緒中作畫?是對著鏡子做鬼臉,才這麼有趣又奇特的表情?

  和工作室助理的自畫像

  奧古斯特-澤維爾·勒普林斯

  Auguste-Xavier LePrince(1799年 - 1826年)

  法國著名畫家、雕刻家。他的父親是畫家和石匠,兩個兄弟也都是畫家。他以繪畫法國田園風光裡農作的勞動者和牲畜為名。作品被收藏在法國許多博物館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下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典型的鄉村勞動場景,豐收季節。

  《La moisson》收穫

  本次展覽的主題是肖像畫,所以,他眼中的自己是怎樣的形象?1825年,他嘗試以諷刺畫風格,用墨水和灰漿描繪的自己。

  無辜的大眼睛、尖下巴,飄逸的捲髮...沒錯。這就是作者眼中的自己。

  自畫像

  大衛?威爾基爵士

  (Sir David Wilkie 1875—1841)

  蘇格蘭畫家。1809年他就被選為皇家科學院院士,那時他還沒有達到法律規定的年齡,一直到1811年。1836年封為爵士。代表作品以描繪蘇格蘭日常生活為主,主題往往是聚在一起的人,他對人物微妙的表情描繪細緻。

  蘇格蘭日常生活系列

  1810年的一天,他繪畫了自己。

  他眼中的「我」,更多是藝術家繪畫時,全神貫注的觀察表情。

  看,連瞳孔的顏色都告訴你啦!

  如下:

  大衛·威爾基的自畫像(水彩)

  古斯塔夫·多雷

  Paul Gustave Louis Christophe Doré (called Gustave Dore,1832-1883)

  法國著名版畫家、雕刻家和插畫家、漫畫藝術家工作主要從事木刻版畫,他為拉伯雷、巴爾、《聖經》、但丁、彌爾頓、塞萬提斯等偉大作家所做的插畫使他一舉成名。

  他的作品充滿想像力、感染力,夢幻與現實交疊,一眼就能抓住讀者心。

  《小紅帽》版畫

  對比本次展覽中多雷的自畫像。曾經卡羅勒斯·杜蘭(法國畫家)也給多雷繪製了一幅肖像。

  你會看到:我眼中的「自己」和他人眼中的「自己」。

  除了自拍帶美顏,繪畫也是!

  左邊:多雷自畫像,

  右邊:杜蘭眼中的多雷

  阿道夫?費利克斯?卡爾斯

  Adolphe Félix Cals (1810–1880)

  19世紀法國印象派大師、印象派創始人之一,與莫奈是摯友。1874年,在莫奈的邀請下,和雷諾瓦、畢沙羅、塞尚、德加共同舉辦了「反藝術沙龍展」,並一舉成名。

  他的作品,典型印象派風格:

  展覽將展出他年輕時候的一幅肖像畫。大多數人年輕時候有諸多煩惱,他也不例外。

  1833年4月27日的這一天,也許對他來說過的極為不順。從這幅畫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展品:《Self-Portrait on a Bad Day》。

  自畫像,畫於槽糕的一天(粉筆畫)

  阿道夫·門採爾

  Adolph Friedrich Erdmann von Menzel (1815–1905)

  19世紀的德國素描巨匠,偉大的油畫家、版畫家、粉畫和水彩畫大師。他曾用10年時間創作了六百幅《腓特烈大帝傳》插圖,獲得歷史畫家稱號,享譽歐洲畫壇。他的《軋鋼廠》是德國最早描繪工廠生產現實、工人勞動場面的繪畫。1898年,他獲得當時普魯士王國的最高榮譽"黑鷹勳章"和貴族稱號,成為當時德國最偉大的畫家。

  代表作:

  《舞會晚宴》

  《軋鋼廠》

  凝視·肖像畫展出他的自畫像,是大師一隻蒼老的手,畫於1890年,他75歲高齡的時候。素描大師的繪畫手法,隨筆中凝練著老道。

  自畫像,藝術家的手(黑鉛畫)

  查爾斯-埃米爾?雅克

  (Charles-?mile Jacque,1813-1894)

  法國動物畫家、雕塑家和版畫家,巴比松畫派代表人物之一。

  雅克以鄉村的田園生活為主題創作,他畫成群的牛羊、畫牧羊人、畫農場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為了觀察動物,他親自飼養了很多牛、羊、雞等。奧賽美術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國家美術館等眾多知名博物館均有收藏他的作品。

  《羊圈》

  下圖:棕色紙上的黑白粉筆自畫像,畫於1844年。

  如果今天給這幅畫取名字,或許可以叫「給你打電話」? call me ?容我再想想?

  黑白粉筆自畫像(棕色紙)

  安德烈?吉爾

  Louis-Alexandre Gosset de Gu?nes (called André Gill,1840-1885)

  他之前叫路易斯?安德烈?高塞特,出身一個伯爵家庭。他是一位知名的政治肖像諷刺畫家。曾經繪畫大量的人物肖像諷刺畫,來諷刺當時的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的政治,也曾把拿破崙三世的頭畫成南瓜因此入獄。

  他還創作一系列的名人肖像,包括大文豪雨果、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音樂家理察?華格納等。他曾諷刺過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下圖

  1878年,他繪畫了一幅描繪自己的油畫。詼諧有趣的小眼神,可想吉爾生活中也是一個有趣又逗的人。

  (帆布油畫)

  亨利·莫尼耶

  Henry-Bonaventure Monnier(1799-1877)

  法國劇作家、漫畫家、演員 。

  他曾與大仲馬、司湯達、尤金·斯圖爾、巴爾扎克、路易斯·布朗格等知名人士交遊。大仲馬曾給亨利·莫尼耶的信,信中提到及他將指導亨利·莫尼耶劇本的第一部分寫作。亨利諷刺當代人的觀念習俗,塑造的Prudhomme先生被巴爾扎克評價為「典型的巴黎中產階級形象」。

  身為演員,他還嘗試一把繪畫角色的「反串」。1869年,亨利為自己繪畫的穿上女裝的自畫像。

  穿女裝的自畫像(水彩)

  休伯特?馮?赫科默爵士

  Sir Hubert von Herkomer(1849–1914)

  他是德國血統的英國畫家,30歲時被選為皇家美術學院準院士,一年後成為院士。也是1880年創建的英國「皇家蝕刻家協會」的創始人之一。他多才多藝,也是電影導演和作曲家的先驅。

  1875年,他創作的自畫像(本次展品),26歲的他風華正茂,風度翩翩。

  自畫像(水粉)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Sir Alfred Joseph Hitchcock(1899-1980)

  知名電影導演和制片人。他執導的電影以懸疑為主,代表作《蝴蝶夢》、《驚魂記》、《後窗》等知名電影。合作的著名影星有瓊·芳登、英格麗.褒曼、格蕾絲.凱莉、加裡.格蘭特、詹姆斯.斯圖爾特、格利高裡.派克 、保羅.紐曼等。

  除了飛鳥站在肩膀上的那一張照片,希區柯克這幅側影也很知名。

  影史上最著名的側影——希區柯克

  如果你不知道他長相,看完他的自畫像,你可能更迷糊了!

  抽象的線條無法記住,還是記住他的懸疑電影吧!

  他的自畫像如下:

  希區柯克簡筆自畫像

  大衛·勒文

  (David Levine,1926-2009)

  大衛·勒文是美國著名政治漫畫家,《紐約書評》的招牌作者。勒文筆下的人物大都是大腦袋的知識分子、運動員或者政治家,他們往往小身材,巨鼻亂發,鮮眉明目,或陰鬱,或狡黠,作品往往兼具藝術性與文學性。

  他繪畫的政治家:

  左:羅斯福,右:林登·詹森

  他被認為是19 世紀插畫大師杜米埃和納斯特的繼承者,也是過去50 年來最好的社論漫畫家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美國國家人像館、英國人物肖像畫廊都常設了勒文作品展。

  他也生動的描繪了自己的形象。在本次展品中,將展出他的鋼筆自畫像。

  畫於1968年。

  諷刺自畫像

  藝術家們的自畫像是通過凝視自己、審視內心世界。

  有的表情詼諧,有的神情嚴肅,有人面帶微笑而有的低頭沉思,豐富形象表現了他們本人各異的性格;或奔放自由或嚴謹紮實的線條、色塊,則反映了他們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繪畫是一種語言,除了反映藝術家們的自我認知,也折射出不同時代背景下,每個人各異的思想與命運。

  凝視·肖像

  聚焦152位藝術大師的肖像作品

  檔期預訂:2018-2020

  除了藝術家們46副自畫像,還有社會名人的肖像畫,比如皇室、總統肖像、也有描述普通人、陌生人的肖像,甚至通過特定肖像引起對生死狀態的哲學思考。

  雅克?路易?大衛

  Jacques-Louis David

  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畫風嚴謹,技法精工。其名作《馬拉之死》《蘇格拉底之死》等,他還是拿破崙一世的首席宮廷畫師,為拿破崙繪畫過《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拿破崙越過聖貝爾納山》、《皇后的加冕禮》。同時,他還教出一批優秀的畫家。

  《蘇格拉底之死》

  本次將展出他繪畫於1815年的作品,一幅素描。描繪當時一個身處困頓男人的肖像。

  貧困中的男人

  奧博利.比亞茲萊

  Aubrey Beardsley(1872-1898)

  十九世紀末最偉大英國插畫藝術家之一。曾為當時著名的唯美主義作家,也是文壇領袖王爾德《莎樂美》英文版繪畫插圖。然也因王爾德的被捕而事業受到影響。他的風格充滿著詩樣的浪漫情愫和無盡的幻想。

  《莎樂美》插畫之一

  」凝視·肖像「將展出1892年比亞茲萊的作品,推測是奧斯卡·王爾德的肖像畫。

  寓意奧斯卡·王爾德的肖像畫

  比如著名心理學家佛洛伊德的孫子——Lucian Freud(盧西安?佛洛伊德),著名畫家。他擅長繪畫人物,被認為是英國當代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英國女王曾想請他畫肖像,但足足等待了八年之久。本次展覽將呈現他繪畫的一幅神秘的肖像作品...

  ......

  ......

相關焦點

  • 藝術大師畢卡索、米羅、達利、塔比艾斯作品展
    這次西方眾巨匠的集體亮相,在我省尚屬首次。讓我市觀眾不出國門就可以欣賞到國外藝術大師的作品,為濟南市的藝術愛好者和藝術院校的學生提供一次非常難得的學習和觀摩機會。 展覽還將同時展出中國著名畫家方召麐、崔如琢等人的精品力作。畢卡索等大師們都在不同時期深受中國藝術的啟發,也影響著中國現當代藝術。
  • 西方藝術大師油畫作品,細節讓人望塵莫及,看那蕾絲花邊真漂亮!
    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說到繪畫藝術大家會想到很多著名的繪畫名家,在我國比較有名的繪畫大師有齊白石、徐悲鴻、冷軍、陳丹青等等,在這些繪畫名家的影響下我國的繪畫藝術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當我們看到這些繪畫名家的繪畫作品以後也被他們的繪畫作品深深的吸引
  • 用西方藝術語言詮釋東方藝術神韻
    左四為牟克,右三講話者為俄聯邦藝術科學院院長採列捷利。汪嘉波攝/光明圖片【文化時空】中國畫家吳冠中曾說:「藝術到高峰時是相通的,不分東方與西方,好比爬山,東面和西面風光不同,在山頂相遇了。」相遇即相通,這一次的相遇就發生在俄羅斯最高藝術殿堂——莫斯科採列捷利藝術博物館燈火輝煌的展廳。
  • 對話|蔡國強:34年後的回歸故宮,帶著「西方藝術史之旅」
    「這些人名中有我過去在家鄉和上海求學的老師,有中國的藝術大家(現代、古代)、也有啟發我的西方藝術大師,而早期作品展示的是我藝術生涯初期即著迷的眾多藝術前輩,以及我少年時對繪畫史的好奇和對繪畫的深情。」走出國門後,蔡國強在世界各地繪畫、做著爆破和煙花藝術,也一直在探索少年時所熱愛的藝術大家們。2017年,他開始了個人項目—— 「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 在世界重要美術館舉辦個展,與其館藏代表的西方藝術史對話。
  • 陪孩子讀西方藝術《希利爾講給孩子的藝術史》
    一位,是寫出了被譽為「西方藝術史的聖經」——《藝術的故事》的貢布裡希;另一位,就是影響了無數孩子,甚至可以說影響了美國教育百年的希利爾。埃及亡靈畫中「稱量心臟」的故事這份藝術史不是教科書的冷漠生硬、機械教條,而是用與孩子對話的口吻娓娓道來。讓孩子「看得懂並感興趣」,關鍵不是如何給ta更多,而是怎樣讓內容更少,並且留下的不至於是乾巴巴的「骨架」。它是有用的藝術史。
  • 盤點西方藝術大師筆下的「春日風光」個個都是美圖
    春天到了,萬物復甦,今天吸管就來帶大家欣賞西方藝術大師畫筆下的春天。馬奈 《春天》馬奈是法國印象主義畫派中的著名畫家,儘管他從來沒有參加過印象派畫家的聯合展覽,仍被認為是印象主義畫派的奠基人,很早就被後來的印象派畫家們視為大師。
  • 清華大學舉辦「宗教與藝術」人文對話
    清華大學舉辦「宗教與藝術」人文對話來源:文藝報 2014-9-24 清文  宗教與藝術是人類文化歷史的核心內容之一。不論東方還是西方,宗教與藝術都蘊含了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並創造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在中國,這二者之間更是呈現出一種獨特的關係。
  • 藝術欣賞:中、西方繪畫融合理念與徐悲鴻的繪畫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之前,有很多文人畫家關心我國傳統造型藝術的變革問題,大力倡導西方繪畫的先進觀念,用歐洲的繪畫理念來改良中國傳統繪畫,挽救中國傳統造型藝術的危機。梁啓超作為康有為的徒弟,昔日在一些重要的雜誌編刊如《藝術與生活》等上面發表過許多文獻,主張藝術家要觀察大自然,從自然生活中獲取創作的材料,要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 中國的傳統繪畫藝術在兩種社會政治文明和思想文化的推動下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同時也莫定了兩種不同繪畫藝術融合的基礎。
  • 對話翻譯泰鬥許淵衝:大師何以為大師?
    這個時代似乎有很多「大師」,但其實最缺真正的大師。什麼樣的人才能真正符合「大師」這個稱號?1931年,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在就職演講中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他將中國的《論語》《詩經》《楚辭》《西廂記》等翻譯成英文、法文,還將西方名著如《包法利夫人》《紅與黑》《約翰·克裡斯託夫》等譯成中文。他的中譯英作品《楚辭》,被美國學者譽為「英美文學領域的一座高峰」。《西廂記》被英國智慧女神出版社評價為「可以和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媲美」。
  • 對話|日本西洋美術館館長:浮世繪、型紙如何影響了西方藝術
    在此之前,「融合的視界——亞歐經典版畫展」國際論壇在上海大學舉行,來自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館長馬淵明子女士在接受「澎湃新聞·古代藝術」分享了孕育日本主義(Japonism)的浮世繪版畫、繪本、型紙,以及日本主義對西方現代藝術的影響。
  • 匯集現代藝術流派的大師——巴勃羅·畢卡索
    列夫·託爾斯泰曾說:「藝術不是技藝,它是藝術家體驗了的感情的傳達。」歌德說:「藝術家對於自然有著雙重關係: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隸。」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匯集現代藝術流派的大師——巴勃羅·畢卡索。人物介紹著名西班牙畫家畢卡索,匯集現代藝術流派,是西方現代派繪畫主要代表。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 37000 件,包括:油畫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畫20000 幅,平版畫6121幅。他對20世紀的藝術史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人們稱他為「人類藝術史上罕見的天才」。
  • 白天畫畫,藝術大師吳冠中作品欣賞
    吳冠中之回歸中國不僅造成了他的藝術風格的轉向,更使他從此紮根於蘊藏無限題材的土地上。他的創作歷經數十載,將油彩與水墨媒材交錯運用,從江南水鄉之地汲取靈感,追尋中國繪畫的意境之美和西方結構技法的巧妙融合。他開創中國現代繪畫藝術之路。因此,吳冠中先生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大師」。
  • 2017大師對話:魯迅與夏目漱石
    2017大師對話:魯迅與夏目漱石 2017年10月18日 10:29 來源:文匯報 作者:王錫榮 字號 內容摘要:魯迅在東京留學時居住過的「伍舍」。
  • 幼兒園孩子不僅能和大師「對話」 還會像大師一樣用畫記錄心情
    在拱墅區的申花實驗幼兒園,前些天大班開展了一次《遇見,蒙德裡安》聯動主題活動,讓老師們驚訝的是:真不能小瞧孩子,他們能和大師「對話」!  大班孩子對大師的解讀 到位得讓大人驚訝  在欣賞了大師的一些畫作後,幼兒園的孩子們開始對這位「蒙德裡安爺爺」感興趣了:「他在這個世界上嗎?我好想去看看他」、「為什麼他畫畫那麼厲害,好特別」、「他長什麼樣子?像我爺爺一樣白頭髮的嗎?」
  • 知味雅集 對話工藝美術大師
    活動邀請了浙江省文史館館員、浙江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裘國樑,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何紅兵,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金益榮,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工藝美術師王武,龍泉市星辰瓷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星,溫州市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鄭小紅,杭州市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周揚,浙江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傅晶晶,中國烹飪大師、G20杭州峰會餐飲文化組組長胡忠英
  • 裡格177對話翻譯泰鬥許淵衝:大師何以為大師?
    這個時代似乎有很多「大師」,但其實最缺真正的大師。什麼樣的人才能真正符合「大師」這個稱號?1931年,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在就職演講中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真正的大師,一定是在學術上有所建樹,為人類的知識和智慧做出過卓越貢獻的人——9月8日,到訪裡格177的這位98歲高齡的老先生就是如此。
  • 「西方大師的夢中美人:女神維納斯」嫵媚妖嬈、清純動人很驚豔
    【女神維納斯,是西方眾多畫家的夢中情人。】在許多西方大師筆下,或嫵媚誘人、或純淨可人的維納斯可謂是層出不窮。西方藝術發展至今,女神維納斯絕對是大師筆下當仁不讓的女主角之一。關於女神維納斯的名作就有很多,如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這些大師們,將只存在於傳說中的美麗女神,賦予了具體的形象:她們的五官總是完美無瑕,肌膚吹彈可破,或優雅尊貴、或嫵媚動人。那麼,為什么女神維納斯,能得到西方畫家們的青睞呢?
  •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中國玉雕藝術大師範同生和他的文同軒玉雕藝術
    範同生,中國玉石雕刻大師,中國玉雕藝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高級技師,蘇州市玉石文化行業協會副會長,美校畢業後,開始從事玉石雕刻。94年,來蘇州學習玉器加工工藝。 2000年,進修於天津藝術學院雕塑系,學習現代雕塑藝術。2003年定居蘇州並創辦了自己的「文同軒玉雕藝術工作室」。
  • 東方佛教心理學研究院舉行「佛教心理學對話西方心理學」公益活動
    佛教在線福建訊  2018年3月25日下午,東方佛教心理學研究院迎來了新一年第一場重要的公益活動,活動主題是「佛教心理學對話西方心理學」。來自全國各地的心理學同行,福建省各高校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們到場聆聽這場精彩的對話。近3萬人得以共享這份心靈的禮物。 本次活動分為兩個主題,第一個主題是「佛教心理學探新」。首先由研究院院長、博士定空法師作了《梵唄,喚醒心靈的力量》的主題報告。
  • 烘焙情操的教義 大師與工匠的對話
    烘焙情操的教義 --大師與工匠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