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人性中「自我實現的力量」|人本主義心理治療

2021-03-01 簡單心理Uni

每一個學習心理學或心理諮詢的人,多多少少都聽說過「人本主義」。

熟知卡爾·羅傑斯作為該流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以來訪者為中心」的技術為很多心理學家和諮詢師所認同和運用,但認識也就到此為止了... ...

事實上,人本主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人性預設,對心理諮詢和家長育兒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即,人的內在是值得信賴的,且傾向於自我實現的

人本主義的人性觀

人本主義理論的核心是:每個人天生都具有自我實現和成長的能力,每個人都有很大的潛能理解自己並解決自己的問題。他們首先相信,來訪者自身具有充分的潛能和資源,可以使其跨越成長過程中的阻礙和生活困境。他們經常使用霍妮「橡樹種子」的比喻來揭示自我實現的力量。

你無需——事實上也不能教會一粒橡樹種子長成橡樹,但是,如果給橡樹種子一個機會,它內在的潛能就會使它成長為一棵高挺的橡樹。同樣,只要給予人類個體一個機會,他就能發揮出其特殊的人類潛能,朝著自我實現的方向成長。

——霍妮《神經症與人的成長》

所有的種子都是從內部開始發芽的,想要療愈來訪者、促發深刻改變和人格重新成長,諮詢師要做的不是手把手幫助他怎麼長、布置家庭作業或使用各種幹預和技術,而是信任種子有自己破土而出和茁壯成長的先天潛能,幫助營造更合適的陽光雨露,提供促進性的安全土壤。

外界無法決定種子的成長方向。在感覺到自己被無條件接納、深刻共情,接收到深度關係產生的養分,來訪者的人格將會重新成長

共情的精華在共情性傾聽,諮詢師需要進入對方的主觀世界,體會用他們的視角來看待世界,提醒自己不要去評價這種體驗和感受,用心感受來訪者的點滴。人具有自我實現的潛能,諮詢師需要給來訪者一個溫暖、尊敬、認可的環境,對他的傾訴表示尊重、創造一個無條件的積極關注的環境,才能使自我結構與經驗協調一致。諮詢師應該讓自己真實地進入和來訪者的關係(encounter),這段諮訪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單純的專業關係,無論是無條件的積極關注,還是共情,這都不應該是表演(act)。

 

為什麼說:要做一名合格的心理諮詢師,必學人本!

因為人本從來不僅僅是一個流派,一套理論,作為心理學的第三運動的發起者,「人本主義」更像是一種運動,一種革命,是一種尊重人性,對「簡化的」心理治療的一種反抗

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兩大陣營強勢對立的時候,人本主義橫空出世,它既反對行為主義把人等同於動物,只研究人的行為,不理解人的內在本性,又批評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經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

在幾代心理學者的努力下,人本的哲學理念和治療手段得到大範圍應用,目前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社會思想、一種內在性格。

我們都渴望:

所以如果你相信「愛」,你堅信「關係」是最好的療愈因子,你希望成為一個極具共情的人,那麼學習人本,一定要是你的最佳選擇!


✅0基礎入門,為你搭建人本治療的系統學習框架

✅4大必修模塊,從人本底層哲學基礎出發修通專業理論

✅數十場真實諮詢錄像觀摩,手把手帶你抓住每一個案例細節

 

簡單心理Uni與國際存在-人本心理學院(IIEHP)聯合打造,多位國際存在-人本心理學院(IIEHP)創立者帶隊親授,特邀8位中美國內外頂級講師,帶你體驗「以人為中心」的心理工作視角,在關係中,獲得最真實的力量!

這或許是目前國內最權威的人本主義教學團隊,入門課就一定要跟國際頂尖老師學最原汁原味的人本主義精華內容!

👇上下滑動查看👇

為什麼人本主義流派學習,格外強調老師?因為我們談人本,沒有太多在談理論技術。卡爾·羅傑斯也非常強調,「諮詢裡面最重要的工具,是你(治療師)本人」。

所以在人本的學習中,更注重的是老師的言傳「身教」,你需要跟著老師一起,去認識自己,去領悟人本的核心思想而不是死記理論教條,知行合一正是人本的核心觀念。

課程的8位老師,全都在人本領域鑽研數十年,不管在專業理論還是臨床案例上都有著豐富的積累,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也是將人本的理論貫徹到底,所以人本課程總能收到學員的高度好評:

人本3期學員:


「學習人本的入門課,讓我找到歸屬!在聽課過程中,羅傑斯、Mrak老師、張志斌老師、韓笑老師提到的很多內容都是我心中一直存在的理念,在這裡莫名契合!讓我更加堅信我本身的特質、我的價值。在學習過程中,助教老師的細膩指點也讓我深切體會到「陪伴成長」。這門課是朋友推薦的,她說上一期課程沒有小組練習作業,我覺得人本更需求去切實體驗,線下練習和交流更有益於吸收。已經推薦了其他朋友學習。」

人本3期學員:


對人本的每一位老師都要說聲謝謝。特別是對每一次的作業都認真回復的老師們表示真心的感謝。人本的不評價不預設立場,讓學習成為自已內心最需要的事情,每一次都想提前知道下周的課程,也期待看見老師對作業的回饋。老師們雖然諮詢風格不一樣,但溫暖包容的態度讓學習的人看見了人本的魅力。課程有理論也有實操,在組隊完成作業時就和陌生的同學變成了朋友,而且每周一次的答疑也讓我很有收穫。總之,不虛此行,是一次很好的網絡學習課程。」

人本2期學員:


「課程帶著我認識了心理諮詢,但也帶給我很多課程外的東西。人本主義心理諮詢是一個非常溫暖的流派,主講老師每一位都散發著平靜溫暖的氣場,每周的答疑都耐心又真誠。助教老師的作業評語更是讓我如沐春風,仿佛每周都被結結實實的諮詢了一頓。課程讓我對心理諮詢的好奇心越來越大,並鼓起勇氣走進這個世界。」

 

4大必修模塊 + 16周深度學習,打造全面實用課程體系

人本課程內容有兩個最為獨特的亮點:

 以人為中心理治療的哲學基礎 

人本一直在強調本真,所以開篇第一課我們不講定義,不講概念,從底層哲學觀念出發,帶你了解人本的世界觀、自我認識和工作方法。

 教學內容更豐富,內含諮詢實操錄像,老師帶領解析 

在每個模塊學習中,都有結合當周主題的實操錄像,還搭配有「教員諮詢場景實錄」分析教學視頻,帶你還原最真實的諮詢場景,並由專業老師帶你拆解諮詢案例,學習體驗更深入!

👇上下滑動查看👇

亮點1 : 配套作業+1v1反饋


除了錄播視頻,你還能享受配套的實操作業幫助你鞏固學習成功,同時1V1私人定製化教學反饋,讓你每一次聽課的疑問得到及時的解答!

亮點2 : 朋輩互助社群 + 助教答疑


每周可享受IIEHP講師親自答疑,課程乾貨、經驗分享、臨床經歷...這些可能需要你花費數年去學習積累,而在這裡你每周都有機會與一線老師互動答疑。


亮點3 : 結業證書,雙平臺官方認證

 

《人本主義心理治療入門課》·第5期 (錄播視頻課)

國際存在人本學院 & IEHP中外導師團隊聯合授課

4大必修模塊 + 16周閉環學習 + 1v1學習反饋 

66講 理論視頻+案例實操精析

3合1 視頻 +作業反饋+答疑

 

低價團購最後1天👇

閱讀原文,了解課程詳細信息

相關焦點

  • 自我實現理論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一項主要理論
    歸因理論是從結果來闡述行為動機的,它的理論價值與實際作用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有助於了解心理活動發生的因果關係;二是有助於根據學習行為及其結果推斷出個體的穩定心理特徵和個性差異;三是有助於從特定的學習行為及其結果預測個體在某種情況下可能產生的學習行為。
  • 教師招聘考試考點之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主張,心理學應當把人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而不是將人的心理肢解為不完整的幾個部分,應該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應該關注人的高級心理活動,如熱情、信念、生命、尊嚴等內容。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從全人教育的視角闡釋了學習者整個人的成長曆程,以發展人性;注重啟發學習者的經驗和創造潛能,引導其結合認知和經驗,肯定自我,進而自我實現。
  • 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於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它的形成受當時人道主義和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在批判和繼承行為主義心理學、精神分析心理學等學派的基礎上形成了自身的理論體系。與其它心理學派不同,它主要研究人的本性、潛能、經驗、價值、創造力和自我現。人本心理學的形成,為人類了解自己樹立了新的裡程碑,為心理學的發展開闢了新的方向,所以又被西方稱為心理學的「第三勢力」。
  • 人本主義與新儒家思想的聯繫
    關於心理治療,中國古代沒有這個概念,通常認為人的苦惱來源於自身的修行不夠,或者說修行的境界不夠。「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講的就是人不修行,天地都不容你。一旦修行夠了,境界到了,煩惱也就斷了。人們自我修行的過程,某種程度上說,也是離苦得樂的過程,或者說是自我成長的過程。而中國的修行系統,蘊含於中國傳統的哲學之中,並且滲透著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 心理學「江湖」之三大門派(下)-人本主義學派
    他從事心理諮詢和治療的實踐與研究,主張「以當事人為中心」的心理治療方法,首創非指導療法(案主中心治療)。自我超越需求:當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充分的滿足了自我實現的需求時,會出現短暫的「高峰經驗」。通常都是在執行一件事情時,或是完成一件事情時,才能深刻體驗到的這種感覺,常出現在藝術家、或是音樂家身上。
  • 筆記|《人格》B5 人本主義學派 之 C3 羅洛·梅的人格理論 & C4 對...
    B5 人本主義學派C3 羅洛·梅的人格理論一、 理論觀點(一)人性觀羅洛·梅認為文化是由人創造的,所以,文化中的善與惡都是人類本性的真實反映。他認為人是具有一定結構的潛能束,有善、惡兩種潛能,這種潛能既可以是建設性的,也可以是破壞性的。原始生命力是人性的基本潛能。
  • 心理學三大勢力之馬斯洛的人本主義
    人本主義的歷史源頭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人性論和文藝復興時代的人道主義思想。人性論是古代中西方思想家們竭力思考的一個問題。中國的人性論著名的有儒家孟子的「性善論」以及荀子的「性惡論」。西方傳統哲學和倫理學在人性問題的看法上同樣存在相對立的性善論與性惡論觀點。
  • 小學教資考試知識點: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四位:馬斯洛、羅傑斯、羅洛·梅和布根塔爾。1956年4月,馬斯洛等人發起並創立了人本主義研究會組織,第一次討論了人類價值的研究範圍。1962年,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會在美國成立,這標誌著人本主義心理學正式誕生,布根塔爾擔任了第一任主席。人本主義和其他學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別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而並非集中研究人的問題行為,並強調人的成長和發展,稱為自我實現。
  • 建構主義與人本主義的區別
    在教師招聘備考的過程中,各大理論流派的區分是讓學員們異常頭痛的點,每一個理論有很多人,很多人又有很多觀點,都需要我們一一區分,在各大理論對比時,最讓人頭疼的就當屬新課程改革的兩大理論基礎: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了。
  •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理論及實踐
    人本主義心理學以馬斯洛和羅傑斯為代表人物。其中馬斯洛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和自我實現理論,構成了人本心理學的理論基石。羅傑斯則是在人本心理的應用上有較多的實踐,有個人中心以及同理心治療。個人存在著根本的需求,也就是自我實現。自我實現可能就是個人自我生長、完善的核心驅動力。如果個人達到自我實現的狀態,可能是內心清晰,平靜喜悅,也可以突破自我與外界融為一體,並且也可以清晰的知曉自己的人生方向,找到人生的意義。
  • 【全新改版】人是如何自我實現的?人本主義給了最佳答案丨國際存在人本學院創始人親授入門課!
    人本主義學派開山祖師馬斯洛,提出了大家耳熟能詳的「需求層次理論」,將人們普遍具有的幾種本能提煉出來並指出了它們之間的層次關係。圖片來源網絡如果說馬斯洛描繪出了理想的人格模型(自我實現者),那麼人本主義一派的另一位著名心理學家羅傑斯則致力於研究如何成為該類自我實現者。
  • 背後的心理是怎樣的?人本主義告訴你
    順著這個事件,我想聊一聊心理學三大流派之一——人本主義的相關內容。  人本主義大師羅傑斯曾經說過:&39;安排一切&34;在生活中,我們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與他們一起學習、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成長。所以,為人處世的能力成為了一張展示自己的名片。我們越把真實的自己向外人展示,越會贏得尊重,適應社會。
  • 人本主義代表人物馬斯洛
    人本主義心理學在20世紀50-60年代興起於美國,是美國當代心理學主要流派之一。以馬斯洛、羅傑斯等人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與精神分析學派和行為主義學派分道揚鑣,形成心理學的第三思潮。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人本主義考察的客觀題較多,我們今天重點掌握馬斯洛這個人物。其常見的出題形式有: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
  • 從傳統走向現代——中國文化中的人本主義
    在筆者看來,人本主義並非是西方文化的本質特徵,而恰恰是中國文化的本質特徵。在此方面,陳鼓應、樓宇烈、牟鍾鑑等先生已有論及,如陳鼓應先生在訪談中說到西方哲學時說「西方哲學側重於神本,神是唯一的、唯我獨尊的,是帶有獨斷性的西方性的自我」,並立足於中西文化的差異,指出了中國人本主義的淵源:「西方文化的根底是神本思想,中國文化則從殷周祖先崇拜的信仰中漸漸走向人本主義,是對人群的關懷。
  • 人格心理學之人本主義-馬斯洛和羅傑斯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注重童年的的精神分析和將人當成小白鼠的的行為主義分庭抗爭,佔據著心理學流派的兩大江山。直到以馬斯洛和羅傑斯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崛起,才打破這種局面,並形成三大流派的三足鼎立局勢。   人本主義的誕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 淺析豆瓣9.3《放牛班的春天》中蘊含的人本主義思想
    由此看來,教育的力量是無窮的,只要給孩子們提供良好的教育,提高他們的修養,便能發展他們的潛能,幫助他們實現自我價值。馬修老師正是堅信這一點,才能克服一切困難,將他的教育理念實施下去。在隋巖《心理的故事:心理諮詢師的秘密》一書中,作者提到了一個觀點:「人本主義強調以來訪者為重,用溫暖的氣氛、無條件的尊重和合理共情保持融洽的諮訪關係。」以人為本、營造氣氛、尊重、共情,這是人本主義的核心思想。
  • 馬克思人本思想對舊人本主義的超越
    自由個性的人,就是人的自然潛能、肉體組織、心理結構和人的需要、自我意識、思想道德觀念等的全面發展和完善,最終,人成為自己的社會的主人,從而也就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成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由此可見,馬克思「以人為本」的哲學觀從現實的感性的人出發,實現了事實與價值的統一,以徹底的批判精神和嶄新的實踐觀找到了人類解放的道路,並為人的本質的實現、發展指明了方向。
  •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個心理學重要學派。認為心理學應該探討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的各個側面(如行為表現、認知過程、情緒障礙等)割裂開來加以分析,強調人的價值,強調人有發展的潛能,而且有發揮潛能的內在傾向即自我實現的傾向。
  • 人本主義心理學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屬於心理學界的「第三勢力」,主張從人的直接經驗和內部感受來了解人的心理,強調人的本性、尊嚴、理想和興趣,認為人的自我實現和為了實現目標而進行的創造才是人的行為的決定因素。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目標是要對作為一個活生生的完整的人進行描述。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有馬斯洛和羅傑斯。
  • 人本主義心理學:學習的實質是個人潛能的充分發展,自我的發展
    人本主義心理學者提出,學習的實質是個人潛能的充分發展,是自我的發展、人格的發展。他們反對行為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機械聯結,而是一個有意義的心理過程。學習的本質在於內在學習和意義學習,這種意義學習強調學習內容與個人之間關係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