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嚴戈科圍繞以主題教育為契機,推動城市形象革新,建設現代化品質城市這一主題,與惠州電視臺節目主持人展開新聞對話,以下是訪談主要內容。
訪談現場
主持人:
俗話說,種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建設現代化品質城市,是惠州實施高質量發展、打造國內一流城市的內在要求。市住建局是如何以主題教育為契機,推動城市形象革新,切實推動主題教育活動落地生根?
嚴戈科:
開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來,我們局黨組帶領全局上下開展了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我們先後組織到廣州、深圳等城市去學習調研。同時也深入基層包括社區,走村入戶去開展調研。先進城市的一些做法確實讓我們非常觸動、深受啟發。通過一系列的調研,我們也找到了差距,悟到了初心,明確了方向。圍繞著調研成果的轉化,我們提出「提升城市建設品質,打造一流人居環境」的工作目標,並通過這樣的調研,不斷地去探索實施的路徑。
發揮城市設計引領作用 在城市風貌管控下「繡花功夫」
我們制定出臺了城鄉建設的工作方案,包括謀劃城市城鄉建設5年規劃,系統地提出實施路徑和策略,充分發揮城市設計的引領作用,加大對城市空間風貌的管控力度,包括建築形態、建築風貌、公共設施等等。我們編制了《惠州市城區中心區城市設計的導則(草案)》等一系列城市設計,啟動了花邊嶺傳統商圈活化行動,還開展了城市總建築師制度的試點申報工作。
探索黨建引領下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模式
著力打造善治環境,以行業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為發力點,切實把政府參與、市場配置、行業自律有機地統一起來。聯合市委組織部,印發了關於《以黨建引領推動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建設的實施意見》,探索建立黨組織領導下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社區治理模式。目前全市共有7個業主委員會成立了黨支部。另一個是打造3+1行業治理模式。去年以來,我們組建了房地產、建築業、物業管理等3個行業治理委員會。這樣的基礎上,我們今年探索建立全省首個住房與建築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在全省可能是全國第一個構建「3+1」的行業治理新格局,主動去防範化解重大社會治理風險。目前為止,據說做得還不錯,累計處理投訴239宗。
通過「減放並轉調諾」等創新措施 優化惠州營商環境
改革創新優化營商環境,通過「減放並轉調諾」等改革措施,基本上建成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系,實現了4個統一。社會投資項目和政府投資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分別壓減到60和100個工作日以內,帶方案出讓土地和小型的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控制在45個工作日以內。7月1號開始在城區範圍內先試行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和用地一審辦理時限由法定的40個工作日壓減到不超過10個工作日。建設用地規劃許可,以建設用地審批手續辦理的時間,由法定的20個工作日壓減到不超過7個工作日。我們計劃以園區工業項目為切入點,在建設單位申領施工許可證的同時,對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合格書實行容缺承諾制,力爭到明年在全市全面鋪開。
主持人:
通過在調研中發現差距和問題,未來惠州將如何借鑑先進地區成功經驗,立足於現實發展基礎,探索一條適合惠州城市建設品質發展的道路?
嚴戈科:
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 紮實穩步推進城市品質提升
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的發展,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嚴格落實既有的調控措施,嚴厲打擊違法違規交易行為,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的發展。紮實穩步推進城市品質提升,統籌推進市區江河湖岸美化亮化提升工程,開展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編制重點區域的城市設計,探索建立城市總建築師制度,擴大綠色建築的覆蓋面,系統的提升城市品質。
27條黑臭水體實現「長制久清」 全市全面鋪開老舊小區改造
著力改善群眾的居住環境,全面完成27條黑臭水體的整治任務,提速我們城鎮汙水處理設施提質增效工作,力爭到2020年底,全市城市汙水集中收集率達到60%左右;今年我們準備在全市全面鋪開老舊小區的改造工作,重點對功能配套不全、建設標準不高、設施設備陳舊、基礎設施老化、環境比較差、居民環境改造意願比較強烈的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我們也制定了相關的方案,現在在完善修改,各縣區也開展了摸底核對的工作。
建立租購併舉住房制度 加快物業管理條例立法
健全住房保障體系,督促指導各縣區推動落實好我們已經出臺的惠州市住房發展規劃,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提升房屋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加快西湖周邊老舊小區雨汙分流示範項目的建設,包括儘快做好惠州市物業管理條例的立法工作。
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 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對標先進完善改革的配套文件,將聯合驗收等主要改革措施逐步抓實抓細抓到位。試行工程建設項目風險分級分類改革,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由惠州住建公眾號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