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or Actuat B-Chem:開發出檢測汗液中葡萄糖的生物傳感器

2020-12-20 生物谷

2016年10月18日/

生物谷

BIOON/--來自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的研究人員正在努力開發一種能夠通過一個人的皮膚汗液檢測葡萄糖水平的可穿戴式設備。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埃裡克-詹森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院(Erik Jonsson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生物工程教授Shalini Prasad博士和他的同事們證實他們設計的一種傳感器能夠可靠地定量檢測人汗液中的葡萄糖。相關研究結果將發表在2017年1月那期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期刊上,論文標題為「Lancet-free and label-free diagnostics of glucose in sweat using Zinc Oxide based flexible bioelectronics」。

Prasad研究團隊之前已證實這種技術能夠檢測汗液中的皮質醇。

但是對

糖尿病

患者和有

糖尿病

風險的那些人而言,對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進行自我監控是管控他們的疾病狀態的一個重要部分。

Prasad說,「監控心率和步進計數的健身追蹤器是非常流行的,但是可穿戴的非侵入式生物傳感器對管理疾病是非常有益的。」

典型的家用血糖檢測儀需要獲得用戶的少量血液樣品,通常是通過手指刺破來獲得的,而且經常一天需要進行多次。然而,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開發的基於織物的傳感器檢測人皮膚表面上少量汗液中的葡萄糖。

Prasad說,「在我們的傳感器中,我們使用相同的整合到血糖測試條中的化學試劑和酶促反應。但是在我們的設計中,我們不得不應對在皮膚表面上較少數量的汗液。」

Prasad說,以汗液作為研究對象的研究人員經常使用一種被稱作離子電滲(iontophoresis)的過程,即施加一個穿過皮膚的電流產生足夠的汗液來開展檢測實驗。然而,這種方法能夠導致皮疹和皮膚灼傷,為此,Prasad和生物工程博士生Rujuta Munje尋求一種僅需少量汗液的替代方法。

他們將一種現成的基於聚合物的織物材料整合在他們的葡萄糖傳感器中,並且使用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的淨室設施製造電子元件。他們設計出的這種生物傳感器原型是一種小型的柔軟的大約長1英寸的杆狀設備。他們的設計僅需不少1微升的汗液,而且這種技術也以一種數字讀數的形式實時作出反應。

Prasad說,「在我們的設計中,我們利用了織物的已知性質。創新的地方在於我們整入和放置電極在這種織物表面上的方式,這種方式允許非常少量的汗液高效地穿過這種織物表面進行擴散。」

典型的血糖測試條也含有一種最終對在該測試條表面上發生的化學反應產生的信號進行放大以便在檢測儀上進行電子記錄的分子。Prasad說,不過如果使用破損的測試條,那麼這些分子是刺激性的,這是人們面臨的又一項挑戰。

為了確保如此少量的汗液會產生一種足夠強的信號,Prasad和Munje對這種織物材料的表面形貌進行修飾。

Prasad說,「我們的修飾允許這種材料捕獲有效地放大這種信號的葡萄糖氧化酶分子。我們這樣做的原因在於我們要考慮可能的商業化---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們需要一種並不複雜的製造過程。」

Prasad和Munje也能夠解釋一個人的汗液中的化學成分在一天內發生變化的事實。

Prasad說,「在監控時,葡萄糖是一種複雜的分子,這是因為其他的因素能夠幹擾信號。比如,視情況而定,汗液pH(或者說酸度)能夠變化非常大。」

她注意到當一個人鍛鍊或處於壓力時,他們汗液中的其他化合物(如皮質醇和乳酸)水平也會發生變化,而且它們能夠幹擾葡萄糖檢測。

Prasad說,「我們利用我們的技術證實我們解決了三種關鍵的問題:低水平的汗液、來自其他化合物的幹擾和pH波動。」

Prasad和Munje利用來自人汗液樣品測試了他們的生物傳感器原型。

儘管基於這種技術的消費產品仍然還需幾年,但是Prasad說,「在這一點上,我們正將這種傳感器作為日常使用和丟棄的某種東西,而且我們認為它可能能夠很容易地被整合到現存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平臺當中。我們對這種技術的許可潛力感到興奮。」

來自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和其他地方的研究人員已在研究在其他體液---如尿液或淚液---中發現的葡萄糖是否可能被用來葡萄糖水平,這會進一步消除了侵入性血液獲取的需要。比如,Google公司正在開發一種旨在測量淚液中葡萄糖水平的隱形眼鏡。(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Lancet-free and label-free diagnostics of glucose in sweat using Zinc Oxide based flexible bioelectronics

Rujuta D. Munje, Sriram Muthukumar, Shalini Prasad

doi:

10.1016/j.snb.2016.07.088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研製出可穿戴的汗液成分傳感器
    科學家研製出可穿戴的汗液成分傳感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6 21:13:05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高偉團隊研發出一種雷射雕刻的可穿戴傳感器,其可用於靈敏檢測汗液中的尿酸和的酪氨酸
  • 可通過汗液檢測身體維生素C含量的新型貼片式傳感器,有啥用?
    [釘科技編譯] 據《technologynetworks》網站消息,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一個團隊開發了一種可穿戴的非植入性的維生素C檢測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通過分析皮膚上的汗液,來檢測身體維生素C的含量,跟蹤用戶日常的營養攝入。
  • 可穿戴生物傳感設備:市場規模超25億美元,可對汗液、淚液及唾液...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團隊則在開發完全集成的無創貼片可穿戴傳感器陣列上取得了進展。這種多路復用生物傳感器集成了多傳感器陣列,可同時對汗液代謝物(葡萄糖和乳酸)、汗液電解質及皮膚溫度進行多路檢測。 通過將柔性可拼接傳感器與共形電路板相結合,這一系統可對人體長時間運動的生理狀態進行準確評估。
  • 生物傳感器的應用詳解
    醫用生物傳感器 隨著生物傳感技術的發展,在醫療器械範圍內開闢出更多專業的領域。從病毒和疾病檢測到康復和藥物劑量等。以下的一些生物傳感器裝置,可能會在醫療領域產生巨大顯著的影響。 葡萄糖監測   因為研究人員尋求開發可穿戴式生物傳感器,可以通過皮膚上的汗水監測患者的葡萄糖水平,生物傳感技術很可能成為糖尿病患者不同人生的製造者。 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已經開發出一種大約25美分尺寸大小的傳感器,可以檢測汗液中的皮質醇,並提供來自周圍汗液的實時數據(所顯示的)。
  • Nature子刊:開發出超靈敏的生物傳感器檢測肌鈣蛋白
    2016年10月18日/生物谷BIOON/--血糖檢測儀因使得普通人輕鬆地在家裡測試他們的葡萄糖水平而引發糖尿病管理變革。但是沒有類似的消費性電子產品用於檢測心血管疾病,特別是對心臟病進行快速地和簡易地診斷。
  • Co單位點催化劑助力高靈敏葡萄糖檢測
    目前,對於糖尿病的診斷是通過侵入式指尖取血,根據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濃度判斷是否患有糖尿病,其檢測手段會給糖尿病患者帶來疼痛、不適和感染風險。因此亟需開發無侵入、連續的監測技術,減少患者的疼痛,提高用戶體驗感。在所有無侵入血糖監測設備中,電化學傳感器在實際中應用最為廣泛。
  • 盤點近期的糖尿病檢測技術進展
    (Moscow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Technology, MIPT)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基於磁性納米顆粒的生物傳感器測試系統。7.Angew Chem:無需血液,就可檢測汗液或淚液中的葡萄糖doi:10.1002/ange.201606031基於銅的傳感器能夠檢測血液之外的體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在開發一種能夠檢測汗液或淚液等含鹽體液中的葡萄糖的銅膜之後,控制糖尿病等複雜疾病可能能夠變得更加低廉和更加簡單。
  • 市場規模超25億美元,可穿戴生物傳感設備前途無量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團隊則在開發完全集成的無創貼片可穿戴傳感器陣列上取得了進展。這種多路復用生物傳感器集成了多傳感器陣列,可同時對汗液代謝物(葡萄糖和乳酸)、汗液電解質及皮膚溫度進行多路檢測。通過將柔性可拼接傳感器與共形電路板相結合,這一系統可對人體長時間運動的生理狀態進行準確評估。
  • 生物傳感器的原理、種類及其應用
    一、生物傳感器研究起源   20世紀的60年代, Updike和 Hicks把葡萄糖氧化酶 (GOD)固定化膜和氧電極組裝在一起,首先製成了第一種生物傳感器,即葡萄糖酶電極。到 80年代生物傳感器研究領域已基本形成。
  • 多功能鏡片傳感器系統可為智能隱形眼鏡帶來革命性變化
    配備高靈敏度傳感器的智能隱形眼鏡將開啟一種非侵入式、連續檢測眼淚中生物標誌物的可能性。它們還可以配備特定應用的集成電路晶片,進一步豐富其功能,以獲取、處理和傳輸生理特性,管理疾病和健康風險,並最終促進健康。到目前為止,已開發的智能隱形眼鏡原型都需要多步驟的集成過程,檢測靈敏度和機械生物相容性有限。
  • 具有細齒結構的水凝膠可用於葡萄糖監測傳感器
    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的科學家們在《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 Applied Polymer Materials》雜誌上在線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他們設計了一種水凝膠膜,可用於容納光學葡萄糖傳感材料,可用於構建監測糖尿病患者糖分水平的生物傳感器。
  • 新型傳感器有望利用唾液檢測血糖
    2014年7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近日,科學家開發出一種針對糖尿病患者的新型傳感器,這種新型傳感器可以利用唾液而不是血液,來檢測血糖水平。但是該傳感器目前無法得到廣泛使用,因為美國FDA批准過程將需要很長的時間,我們必須確認這個裝置如何可以準確用於檢測人類血糖,尤其對於那些大吃大喝的患者,因為這些患者唾液中含有大量物質,這很可能會汙染測試樣品,影響測試結果。 研究結果發表在Nanophotonics雜誌上。
  • 唾液、淚液、汗液、皮膚組織液:移動醫療貼著人體才能高飛
    加拿大七橡樹健康管理中心科研總監,加拿大溫尼伯衛生局高級研究員張弓在自身的科研經歷中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張弓在2002年到2009年,都以做物理傳感器為主,但在2009年之後,他發現任何電的信號都無法呈現人體的生物反應,於是他之後的研究方向轉為以生物微流控傳感器為主的非植入式的電化學傳感器。
  • 如何選擇合適的(G-sensor)重力加速度傳感器
    G-sensor就是重力加速度傳感器,業界也簡稱為重力傳感器。重力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是牛頓第二定律。重力傳感器它能夠感知到加速力的變化,加速力就是當物體在加速過程中作用在物體上的力,比如晃動、跌落、上升、下降等各種移動變化都能被G-sensor轉化為電信號,然後通過微處理器的計算分析後,就能夠完成程序設計好的功能。
  • 綜述《材料快訊》分子檢測和生物傳感的響應型水凝膠自下而上工程
    【文獻摘要】分子傳感器對周圍環境中的目標分子作出反應,以檢測甚至量化其濃度。傳統上,這些技術由小的有機分子或金屬絡合物組成,對於生物醫學和環境監測,確保人類健康,安全和總體健康至關重要。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分析物響應型水凝膠已成為一項新興技術,在世界範圍內受到了廣泛的研究關注。
  • 山東省工業生物傳感器技術達國內領先地位
    中國山東網7月15日訊(記者 姜瑞麗)7月14日,由中科院與山東省科學院共同主辦的「全國生物傳感器技術及產業發展論壇」 在濟南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唯一實現生物傳感器產業化應用的科研單位,山東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多年來從事工業生物傳感器的研究和應用工作,先後研製出葡萄糖、還原糖、乳酸等多種生化分析傳感器,建立了生物傳感器在工業環境下運行的實驗方法、操作規程、配套試劑及培訓服務體系,產品佔國內市場95%以上。
  • 【論文薦讀】羧化單壁碳納米管-殼聚糖功能層的製備及其在量化氨基脲分子印跡電化學傳感器中的應用
    然而,這些方法中使用的酶和(或)抗體對溫度和有機溶劑的選擇很敏感,因此限制了它們的應用。所以,有必要開發簡單、快速、靈敏、低成本的檢測食品中SEM殘留的方法。由於反應迅速、使用方便、儀器簡單等優點,電化學傳感正在走向現場食品汙染物分析技術的前沿。為了檢測SEM,許多基於IrOx修飾的玻璃碳電極(GCEs)、多壁碳納米管或金納米顆粒的電化學傳感器被開發出來。
  • 科學家開發出更靈敏的乙醯膽鹼探針
    科學家開發出更靈敏的乙醯膽鹼探針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30 15:55:19 北京大學李毓龍、井淼等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一種優化的乙醯膽鹼傳感器,可監測體內膽鹼能活動。
  • 生物傳感器多學科「艦隊」啟航
    將生物傳感器涉及的生物學、電子學、材料學、分析化學、儀器儀表、精密機械加工等學科「撮合」起來聯合科研,是陳院士多年來未了的心願。這個心願也反映在一張泛黃的《科技日報》上——1998年5月26日,《科技日報》曾刊文呼籲「加強交叉學科協調,促進聯合,儘快組建生物傳感器研究開發中心」。不曾想,呼籲在此後20年時間裡「沒了下文」。
  • 科學家開發出快速檢測水中汙染物的生物探針技術
    科學家開發出快速檢測水中汙染物的生物探針技術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9 10:36:21 近日,美國西北大學Julius B. Lucks及其團隊開發出快速檢測水中汙染物的生物探針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