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魯迅的《朝花夕拾》:他的剛正,他的不屈,都讓人仰望

2020-12-22 寫乎

作者:張引娣

對於魯迅,多少年來,只有敬仰,這是一個神話般的存在。

且不說在現代文學史上,「魯郭茅、巴老曹」的說法中魯迅排名首位,就作為一名文化戰士,他的錚錚鐵骨都讓所有人佩服。初中語文教材裡每冊都有的文章,讓教了幾十年的語文教師一遍又一遍去解析,每次都有新的發現。

(一)初次相遇

記得最初接觸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只是理清了內容,了解了他的童年少年生活,知道他有一個粗俗迷信卻又盡職盡責,很愛他的保姆一一阿長,還有一個專制蠻橫,不近人情的父親,後來有個鄰居衍太太,壞壞的心眼,兩面三刀的樣子,再到日本留學,注意到那個眼球白多黑少,倔強執拗的範愛農,回國後兩人卻成為好朋友,真是印證了「不打不相識」的說法,到最後還懷念這個外冷內熱,一心裝著國家的小知識分子。

當然,日本留學,作者印象最深的還是自己的老師藤野先生,這位生活樸素,治學嚴謹,沒有民族偏見的老師,幫來自弱國的作者添改講義,糾正解剖圖,關心解剖實習,了解中國女人裹腳等,都讓作者這個受盡冷眼的外鄉人感到溫暖,這基本是以前對《朝花夕拾》中人物的理解。

(二)漸行漸近

隨著歲月流逝,讀過魯迅的作品越來越多,還有那些和魯迅有關的,不管是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還是有關魯迅第一個夫人的《朱安傳》等,對這個錚錚鐵骨的硬漢就多了不同的認識。

他在冷眼寫灰色的時候,心中的那份柔情,對美好的渴望,從他對朋友的態度,和平日交往都可窺見一斑,蕭紅細膩的描寫中,魯迅對朋友的那份溫情,對家人的那種關心,以及對生活的熱情全部躍然紙上。

他稱讚蕭紅為中國三十年代最有前途的作家,不是一個長輩的寬容,一個師者的鼓勵嗎?而《朱安傳》中,他自身生活中的無奈,對母親的孝順,對命運的抗爭造就了朱安的特殊存在,我就感到這個硬漢心中的那種疼痛,每次面對朱安,他都會自責,都又沒有辦法。這個「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漢子有著和我們一樣的柔情與無奈。

(三)再讀魯迅

如今,人到中年,重新再看《朝花夕拾》,不光看到了他周圍一個個血肉豐滿的人,而且感到了他對童年的溫馨的懷念,長媽媽的嘮叨以前覺得聒噪,現在似乎很懷念,那麼一個在乎自己,一心盼望自己好的保姆永遠沒有第二個了。

對於父親,雖說有隱隱的不滿,可依然沒有批判,由於父親的病,魯迅先生不相信中藥,下決心學習西藥,日本留學去仙臺學醫,結識良師藤野先生,而看電影事件又讓魯迅棄醫從文,這一切都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成長的先生。

先生在回憶溫馨的童年生活中,沒有喪失理智,依然是理性的批判,長媽媽封建迷信的無知,衍太太自私自利的行為,不正是日後的楊二嫂嗎?《狗.貓.鼠》中像貓一樣對弱者冷酷,對上級獻媚,成天聒噪的所謂的正人君子們,還不如勾魂使者一一無常,這個具有人情味的鬼。

毋容置疑,魯迅是頂天立地的中國男兒。

他的剛正,他的不屈,都讓人仰望。正如有人推測,國民黨反動派殘害了那麼多的民主人士和左翼聯盟的作家,而魯迅這位中華文化戰線的一面光獲的旗幟能屹立不倒,一方面是他的影響,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和蔣介石是同鄉,蔣一直想拉攏他為其做事。而他,選擇了真理,而不是人情。

人到中年,再讀魯迅,雖有了不同的認識,可敬仰依然。

【作者簡介】小荷 中學語文教師,陝西省作協會員,著有散文集《桃李沃土》,作品散見於省內外雜誌報刊及網絡媒體。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紅樓夢》裡,黛玉進賈府,為什麼那麼小心謹慎?

魯迅是怎麼評價康乾盛世的?

相關焦點

  • 朝花夕拾裡的長毛究竟是什麼?魯迅很害怕,是很多人的噩夢
    因為太平軍都披頭散髮了,才有了這個稱號。清軍入關後,強迫百姓剃頭,不剃頭就殺。在古代,人們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很多人不願意剃頭,為此也付出了生命。經過多年的高壓,漢族人終於習慣了這種髮型。然而,太平天國軍民起義時,他們打破了滿族剃髮編辮的束縛,重新蓄髮,穿上了原來的衣服。由於太平軍的暴行,被漢人諷刺為"長毛"。
  • 淺析《朝花夕拾》中的父親形象,藤野先生與魯迅的師生之情
    但是父親帶給他的感情,當時社會環境下,人與人的感情,特別是父子之情,存在於細微而又血濃於水的紐帶中,讓讀者深思而回味父親的印象。《朝花夕拾》屬於回憶性散文,文章皆來源於現實,然後又將尖銳的矛頭指向現實。將生活中的舊事情和故事以散文的格式展現於眾人的眼前,作為當時了解中國情況,其中屬於當時較好的文學作品。
  • 名著導讀之《朝花夕拾》,看魯迅回憶中的故事~
    《朝花夕拾》是一部回憶性散文集,也是魯迅惟一一部散文集,寫於1926年,最初在《莽草》上發表時名為《舊事重提》。作者是魯迅,他是我國現代偉大的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2.二、作品的主要內容:1《朝花夕拾》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生活經歷與體驗的文字,是記敘文,是回憶性散文。2《朝花夕拾》題目意義:「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舊事重提」:「從記憶中抄出來的意思」。
  • 他是中小學語文書中的常客,但讀了十幾年書,你真的讀懂魯迅了嗎
    但故鄉的那些人再也聚不齊,故鄉的味道也永遠地埋在了記憶中。這時,他將手頭的幾篇文章起名《朝花夕拾》。《朝花夕拾》這本書相信大多數人都不陌生,從小學開始,魯迅先生就是語文課本中的常客,記憶中的《朝花夕拾》裡有大大咧咧又誠實善良的長媽媽,有學識淵博嚴肅的三味書屋老先生壽鏡吾,還有那個治學嚴謹,對人平等的藤野先生……然而,似乎除了這些人物,當年為了應付考試死記硬背下來的「中心思想」卻早已被忘得一乾二淨,告別了中學課本,你有多久沒再讀過魯迅了
  • 【名著複習】細品《朝花夕拾》中被你我忽視的那個他——父親
    就是七九年級這次期末必考的《朝花夕拾》!你是否還在為複習時間的侷促而感到惴惴不安?莫慌,莫慌。下面請點亮你的手機,匯集你的視覺神經,和小編一起走近《朝花夕拾》的複習領域。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
  • 關於《朝花夕拾》讀後感7篇
    長,並不是她的姓氏,只是魯迅家人改不了對以前保姆的稱呼。這個到現在我仍不知她叫什麼的人,就是我在讀《朝花夕拾》中,印象最深刻的人。若要問為什麼。我自己都不知道。長媽媽身上的氣質,我想是無人能比的。並不是說抬頭挺胸像天鵝。而是她身上那些繁瑣的規矩,以及對於孩子的愛。長媽媽是很典型的婦女。頭腦裡沒有知識,規矩卻比誰都多。
  • 名著閱讀:《朝花夕拾》
    19.作者在文中用「甚於洪水猛獸,非常廣大,也非常長久,能使全中國化成一個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裡」,表達了魯迅先生對「妨害白話者」的憤怒之情。20.魯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觸「物競天擇」,「蘇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礦路學堂,這段經歷在《瑣記》中提及。
  • 朝花夕拾 不忘初心
    魯迅在文中讚美他們,是還原他們最本真的一面,並非歌頌過往的讚歌。我看到了魯迅筆下心地誠摯的阿長媽、心繫世人的藤野先生,但對於我來說,他們再怎麼真切,最多只可算是書中人。而對於魯迅,這些平凡的個體都是他生命簿冊中最難以抹去的幾筆。從每一句話裡流露出來的懷念與敬意,細節是那樣清晰,人物從回憶裡走出來,從紙上豎立起來,變得有血有肉,袒露著真實性情。
  • 魯迅一生當中從沒有罵過蔣介石,魯迅離世後,蔣介石送給他6個字
    魯迅先生的許多著作,直到今天仍然有著實際意義,那時候的魯迅先生,也是我國千萬青年人內心的一面旗幟。魯迅先生一直以來全部都是非常勇於表達的,許多那時候的掌權人物,都被他"罵"體無完膚。毛主席以前說過這樣一句話:魯迅的骨頭是最為堅硬,他並沒有分毫的奴顏和媚骨。這可是很高的點評,魯迅先生是非常有節氣的人。
  • 評課|董一菲《朝花夕拾》導讀課
    董怡菲老師說:「教師不能做一個無趣無癖的人,我們得是一個發熱發光體,和年輕的學生共鳴共歌」,可見老師的性情之真。最後董一菲老師設計了三個問題來解讀《朝花夕拾》的思想情感和藝術風格,這三個問題奇妙而發人深省,無論學生選擇哪一個問題回答,都將有所思、有所獲。
  • 朝花夕拾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百度派 @小洋人書籍簡介摺疊概況《朝花夕拾》——溫馨的回憶與理性的批判。《朝花夕拾》中的作品都是回憶性散文,但它們不是對往事的單調記錄,而是用嫻熟的文學手法寫成的優美的散文珍品。《朝花夕拾》不是為少年兒童寫的,但寫了許多關乎少年兒童的事,讀起來興味盎然,而且隨著年歲的增加,我們總能從中讀出不同的味道來,這就是魯迅作品的魅力所在。
  • 「名著」《朝花夕拾》閱讀摘要
    《朝花夕拾》中,作者曾在兩篇文章中提到自己兒時保姆長媽媽「謀害」隱鼠一事,說明了對阿長的懷戀。魯迅是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後改名周樹人。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朝花夕拾的題材是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於1927 年出版。共收入10 篇作品。朝花夕拾的「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對朝花夕拾書名進行解析:早上的花晚上來撿,就是成年時回憶往事。
  • 名著閱讀:《朝花夕拾》複習資料
    1926年9月魯迅接受了廈門大學的聘請,南下教書,但他在廈門大學只帶了四個多月,因為他發現廈門大學的空氣和北京一樣,也是汙濁的。 魯迅在這裡見識了種種知識分子的醜惡嘴臉,毫不留情地進行抨擊。魯迅雖然不喜歡廈門大學,但他對自己擔任的課程卻傾注了全力,他上的課很受學生的歡迎。
  • 《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案例
    教學設想:《朝花夕拾》是魯迅的唯一一部散文集,是魯迅晚年對於童年生活和青年求學歷程的追憶,追憶了那些難於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這裡有溫馨的回憶也有理性的批判。但這是初中生接觸的第一部經典著作,基於學情我的教學設計的主線就是激發興趣。
  • 《朝花夕拾》中的社會百態
    《朝花夕拾》中的社會百態投稿人:騏驥眾所周知,《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作品,1926年9月18日成書,據說,魯迅在《故事新編 序言》中說,寫作《朝花夕拾》是」一個人住在廈門的石屋裡,對著大海,翻著古書,四處無生人氣,心裡空洞洞的時候」在朝花夕拾中
  • 魯迅的作品竟然大多是翻譯?原來我們都被騙了,他不只是一個作家
    從剛開始的「無產階級戰士」稱號,到現在學生口中「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的「三座大山」之一,魯迅都因為他的作品而被人們所熟知,所以在很多人眼裡魯迅就是一個作家。然而,當我們去了解魯迅的作品時卻會發現我們都被騙了,他的作品大多都是翻譯,他不只是一個作家。
  • 2019年中考語文複習之《朝花夕拾》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19年中考語文複習之《朝花夕拾》,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中考語文複習《朝花夕拾》考點解析   一《朝花夕拾》簡介:   《朝花夕拾》創作於1926年,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性的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後由魯迅改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極高的評價。
  • 魯迅先生有多矮?真實身高不到1米6,但靈魂的高度讓世人仰望
    朱安照片而雖魯迅不喜歡,但這種會陷害他人的舉措,自己是萬萬做不出的。自從1881年魯迅出生以來,家族中便一直在教導著他做任何事都應以"義"為先。此後,魯迅的作品如泉湧一般,接連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小說集《彷徨》與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作品。魯迅或是通過自己身邊的事,或是將情感寄予文章主人翁,借他們之口,抒發自己對於現有環境的不滿。魯迅先生的文章中,總是瀰漫著一股"火藥味":祥林嫂的反抗,是封建壓迫下人們的必然結果;而祥林嫂的悲劇,亦是封建壓迫下中國尊嚴的縮影。
  • 不屈造句和解釋_不屈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出自:統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6、狼牙山五壯士)不屈參考例句:1、他寧死不屈,痛斥了敵人的罪惡行徑。2、膽識過人和不屈不撓的名聲是一種無價之寶。3、她身殘志不殘,是個剛強不屈的姑娘。4、史可法守節不屈的精神,足為後世典範。5、文天祥風骨嶙峋,其寧死不屈的節操傳頌千古。6、不動愣裝成挺立不屈的也是鳳毛鱗角。7、他是一個剛毅不屈的熱血男兒。
  • 《朝花夕拾》閱讀任務群
    4.給《朝花夕拾》涉及到的人與作者的關係做一個簡要示意圖。5.閱讀時間規劃:5-10課時(主要是放在暑假期間進行,學生要自己規劃好閱讀時間和內容)。或者以《試論魯迅兩位老師對魯迅的影響》為題,寫一篇1000以上字的小論文,等等。專題三 將涉及到魯迅兒童教育觀的文章放在一起研讀,談談自己的體驗和看法,聯繫現實,看看魯迅的觀點在今天是否還有借鑑意義。專題四 《朝花夕拾》像一部百科全書,我們可以觀察到令魯迅愛恨交加的整個社會人生,每一篇文章裡,都蘊含著豐富的社會知識與濃鬱的時代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