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行走在南北盤江環抱的山水冊亨,滿山翠綠,滿林「藏金」。
進入10月,冊亨縣弼佑鎮落江村的每一座山頭,到處都是鄉親們忙著採收油茶果的身影。
管護新種植的油茶 匡奇燃 攝
「我家20多畝茶林改造後,今年迎來了大豐收!」經過低產改造的油茶林結果多、產量高,看著一棵棵油茶樹彎著腰「馱著」密密麻麻的油茶果,村民覃國興高興得合不攏嘴。
落江村的大山裡,高興的不止覃國興一人。因為油茶已成為當地群眾的一項主要收入來源,看著油茶果結得像葡萄串一樣,大家心裡都樂開了花。
「油茶結果太多,會降低油茶產量及出油率,對於結果過多的油茶樹要將病果、弱小果摘掉。」夏季疏果期,在冊亨縣弼佑鎮落江村的油茶低產林改造示範基地裡,幾名布依族群眾正圍著滿頭大汗的李志芳。
科技專家到油茶林中作技術指導 肖雄 攝
今年56歲的李志芳不僅是貴州省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暨國家「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的科技人員,還是省農科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駐冊亨縣弼佑鎮省級科技特派員。
「種了幾十年的油茶,要不是李鎮長幫忙,現在哪有這麼高的產量。」落江村的覃國興在李志芳的幫助下,對自家的20多畝低產低效茶林進行改造後,油茶產量上來了,收入增加了,甭提心裡有多高興,見人就念李志芳的好。
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李志芳掛職弼佑鎮科技副鎮長,所以鄉親們都叫李志芳「李鎮長」。李志芳到弼佑鎮後了解到,油茶是弼佑鎮的支柱產業,但長期以來由於缺乏種植、管護等技術,導致油茶種植低產低效。因此,李志芳想為鄉親們做點實事。
要想油茶樹增產增效,修剪、疏果,病蟲害防治等工作一樣都馬虎不得。但大夥覺得李志芳是來「走過場」的幹部,對他的工作持懷疑態度並不支持,所以李志芳改造油茶林的工作一開始就卡在油茶樹的修枝問題上。
油茶果滿枝
「我當時就和大夥『打包票』,如果改造過的油茶樹不增產,我自己掏腰包賠!」通過李志芳不斷做工作,部分油茶種植戶同意按他的方法修枝。功夫不負有心人,改造後的油茶樹,達到了李志芳預期的效果。「增產30%以上,大夥的收入就增加了。」
「李鎮長是真心實意來幫助我們致富過好日子的,我參加了他組織的幾次油茶培訓,按照他的方法,效果真的很好!」昔日貧困戶,如今是致富帶頭人的落江村村民覃智在李志芳的帶動下,生活有了大變化。
滿樹的油茶果讓枝條彎了腰
採摘油茶果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李志芳通過走訪調研、實地考察了解到,冊亨縣傳統產業存在起步較晚、投入不足、技術滯後、管理粗放、病蟲害嚴重、產量不高、外觀品質欠佳等技術性瓶頸問題,到冊亨後,便組織各種栽培技術培訓12期,培訓農戶1000餘人次,大多數老百姓都或多或少地懂得了油茶的管護技術,如今的油茶林裡,每一棵樹都被果實壓彎了腰。
洛江村因為油茶資源豐富,全村擁有油茶麵積7260畝,村民世代種植油茶,除了傳統的賣茶果賣茶油,還在油茶林下養土雞種菌藥。一樹一雞一山珍,冊亨人圍繞油茶做文章,如今「一滴油」撬動冊亨全縣10億級產業鏈。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匡奇燃
編輯 彭芝莉 劉義
編審 陳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