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是拼搏奮進的五年,也是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南京江北新區大廠街道從自身發展實際出發,謀求創新發展,突破資源瓶頸,拓展招商渠道,推進城市更新,延伸社會治理網格,塑造黨建服務品牌,蹄疾而步穩,走出一條獨具大廠特色的轉型發展之路。
這五年,街道經濟規模壯大、綜合實力加速最快;基礎設施改善、城市面貌改變最大;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社會和諧程度提高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享受改革發展成果最多。如今,一個集現代化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科技研發引領區、商務生活配套區、社會管理創新區的產城融合示範區乘勢而起,有人氣、有資源、有文化、有活力的大廠街道,碩果滿枝的喜悅讓人暖心。
爭當轉型發展排頭兵 經濟發展逆勢而上
新辦企業近900家,註冊資本近40億元;推薦60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41家企業通過省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入庫;新增瞪羚企業1家,申報「專精特新」企業4家……這份亮眼的年度成績單,彰顯出大廠區域經濟發展的活力。
大廠街道轄區雲集了南鋼、揚子、南化等一批大型工業企業的大廠,是南京乃至整個華東地區的重要工業地標。「十三五」時期,恰逢街道轉型發展的關鍵期,為進一步擴充轄區招商資源,街道研究制定全員招商考核辦法、重點企業一對一掛鈎服務辦法,與十四化建合作打造「眾創空間」「產業創新園」,與南信大共同推進「環高校產業集聚區」項目,通過政企合作、校地融合的方式,整合各埠創新資源及社會力量,開放創業生態平臺,並引入總部經濟企業,形成大廠創新創業高地,為街道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截至目前,街道共有註冊企業6000餘家,註冊資本210億元;街道財政總收入由2015年的21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38.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2015年的10.5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22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由2015年的40.33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86.65億元。
近日,隨著第三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公布,大廠街道工業文明小鎮正式批覆設立。承載著百年工業文明的大廠,正迎來華麗轉型。以工業文化為內核,以工業創新為內容,小鎮將把南鋼、南化等企業深厚的工業文化與當地太子山、霸王山、桃湖公園等良好的生態旅遊資源相結合,融合「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功能區,著力打造工業旅遊樣本。
成為精細管理領頭羊
城市治理彰顯溫度
24個社區,眾多大型企業,面對體量龐大的轄區群體,大廠街道以推進社會治理實踐創新為突破口,堅持一個核心引領,做好四個方面融合,提升為民服務質效,實行「1+N+X」全要素網格化管理,切實提升治理成效。
街道黨工委結合實際,全面摸排24個社區的驛站需求,精準設置「紅色服務驛站」,將其打造成黨員群眾活動陣地、團員青年交流陣地、全科網格服務陣地、輿論宣傳引導陣地。把黨建引領作為創新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通過加強基層黨的建設,街道調動各方資源依法參與基層社會事務,為基層社會治理打造新的動力引擎。
在街道「大黨委」的領導下,牽頭成立城市黨建聯盟,吸收20家不同性質的單位入盟,成員單位籤訂「社會治理一體化公約」,細化制定實施方案,推動街道改革、城市治理、民生服務、平安建設等方面工作落地見效。今年在防疫、防汛和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等關鍵仗中,聯盟成員單位積極參與,區域社會治理共同體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
針對情況不盡相同的社區,做活社區自治顯得尤為必要。街道建立健全社區「大黨委」工作機制,激勵引導24個社區各顯神通、創新模式,打造多方共治共建共享的「微樣板」。新莊社區通過打造「紅色街巷」,實現各方力量在街巷凝聚,妥善解決了長期擁堵的問題;周窪新村社區基於「區塊鏈」技術打造的線上社區治理系統,有效調動了無物管老舊小區群眾參與社區自治的積極性;新華一村等社區率先打造「紅色網鏈」大腳掌工程,把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變成「零距離」。為了使社會治理效能最大化,街道還穩步推進軟硬體強強聯合,打造湖濱新寓為試點智慧小區,人臉識別進大門、高清攝像頭檢測高空拋物、智能系統求助報警……託起轄區居民穩穩的安全感。
變身城市形象美容師
雕琢居民品質生活
在劉家湖水庫片區,一個山水相依式的景觀工程——桃湖公園已初具雛形,園內景觀突出桃花文化,屬於大廠人的都市「桃花源」正醞釀綻放。日後,這裡將成為大廠的中心公園和城市名片。這一免費主題公園佔地40.7萬平方米,在保護長江生態的同時,有效改善城市人居環境。
五年之間,大廠城市面貌不斷更迭,城市化進程的靈魂,隱藏在居民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務之中,城市更新改造作為民生重點實事,是城鎮安居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街道穩步推進城市街區有機更新,不斷做精做細市容市貌。
今年,街道啟動轄區新華六村等38個封閉式管理品質提升封閉工程,解決民生「痛點」,築疫情防控「安全之牆」,紮實推進桂馨園等4個小區出新整治,加快53個老舊小區引進物業工作。細微之處見真章,街道全年拆除違建586處15397平方米、清理各類殭屍車千餘輛、修復破損道路約3.1萬平方米、完成充電樁安裝757組,深入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建成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置中心,完成垃圾分類亭(房)硬質化施工,已落地150處,覆蓋57個小區,精細化管理機製得到進一步完善。
提檔升級、出新改造、引入物業,不僅老小區居住環境發生著改變,棚戶區改造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山潘街地塊曾是大廠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繁華街巷,但經歷歲月洗禮後,急需徵遷改造。街道將其作為一號工程重點推進,目前國有土地住宅戶籤約率已達98.7%。今後,這裡將崛起一片宜居宜業的新型社區載體,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的生活環境。
勇做改革創新先行者
基層改革銳意迸發
自2019年7月,大廠街道開展體制機制改革以來,持續推進「一支隊伍管執法」「審批服務一窗口」「基層治理一網格」「指揮調度一中心」,謀定內涵式發展,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
「長衝商業步行街上,出現了佔道經營現象。」大廠街道網格員將這一問題通過社會治理一體化雲平臺上報至社區網格長,網格長核實後移交網格內綜合執法力量,執法隊員對違規店鋪進行教育,督促其限期整改,並實施長效管理。
為實現「一支隊伍」管全部,「一專多能」管到底,讓居民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實現快速處置,街道圍繞建設一支「政治合格、業務過硬、紀律嚴明、保障有力、形象良好」的鐵軍隊伍,為全面推進富有特色的行政執法隊伍建設,進行了不斷地摸索和有益的探討,進一步從體制機制上高度融合、形成合力,高效解決居民訴求。
目前,街道便民服務平臺已升級完畢,將政務服務網鋪設至街道便民服務中心,並延伸至所有社區便民服務站。依託江蘇政務服務網、「新區e辦事」平臺,以「能上盡上」的原則,梳理出高頻服務事項進駐平臺,居民網上申請,工作人員網上受理、辦理及結果反饋,證照快遞到家,實現全程不見面審批,有效提升了辦事效率,為民服務有深度更有溫度,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通訊員 大宣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盧斌
展望「十四五」
時間是偉大的書寫者,「十三五」時期,大廠街道經濟實力、治理能力、城市品質不斷闊步前行,邁上新臺階。大廠街道黨工委書記茅俊海表示,2021年,大廠街道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以「促進大廠再次繁榮」為奮鬥目標,解放思想、對標找差、創新實幹,推動街道高質量建設「強富美高」新大廠邁出更大步伐。
展望「十四五」,街道擬定了全面的具體推進舉措:立足轉型升級,激發經濟發展新活力;加快先行先試,釋放街道改革新動能;致力老城更新,助推城市品質新提升;圍繞群眾關切,體現為民服務新擔當;聚焦主責主業,展現黨建引領新作為,全面確保各項工作圓滿收官,開啟「十四五」發展和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