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朝天宮街道:「五微文化」造就詩意家園

2020-12-20 南報網

2019-10-17 07:48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路邊圍牆辦起南唐文化展和老照片展、不同顏色的小石子在路邊砌出數字地名、街邊路牌訴說著地名的前世今生……秦淮區朝天宮街道,96條街巷傳承著200多個老地名,講述街道的歷史變遷。

城區即景區,文化滴灌添新韻

朝天宮街道:「五微文化」造就詩意家園  

朝天宮街道一景。朝天宮街道供圖

路邊圍牆辦起南唐文化展和老照片展、不同顏色的小石子在路邊砌出數字地名、街邊路牌訴說著地名的前世今生……秦淮區朝天宮街道,96條街巷傳承著200多個老地名,講述街道的歷史變遷。 

近年來,在街道近3平方公裡區域內,朝天宮街道以微地名工程統籌的「五微文化」滴灌工程,移步可見,已完成由點到線、連線成片的空間布局,實現地域歷史文化故事、紅色故事、先進典型人物故事全覆蓋,彰顯文化日用而不覺的精神力量。

髒亂差的堂子街「清爽了」

漫步朝天宮街道,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相輝映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老朝天宮人的記憶裡,這裡原來卻完全是另一幅景象。 

「40多年前,我剛來到這裡的時候,到處都是破舊的老房子,下雨天經常漏水,街上的馬路是坑坑窪窪的,生活條件跟現在完全不能比,往往是十幾戶共用一個公共廁所。」「芳婆糕團店」的創辦者史芳婆說,她從1977年開始,與開在新街口王府大街的糕團店一起,見證了這裡一草一木的變化。 

「幾十年來,這裡的變化可真是翻天覆地,完全不再是以前的模樣。現在,馬路寬敞,樓房整齊漂亮,城市環境越來越好。」史芳婆說,城市的日新月異,讓她的日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芳婆糕團店」也從一個只賣蒸兒糕、一人一雙手經營的路邊攤,發展成為擁有30多名員工、各種美食早點琳琅滿目的網紅打卡地,「這都要感謝我遇上了好時代。」 

提到朝天宮,不少老南京人首先想起的是堂子街。這個著名的跳蚤市場和舊貨集散地,也是周邊居民眼裡朝天宮街道變化的一處典型代表。原來的堂子街,雨天漲水,環境髒亂,私搭亂建佔道經營嚴重,偷車、買賣黑車猖獗……「近年來,經過多次大力整治,如今的堂子街,私搭亂建、佔道經營問題得以解決,舊貨市場更加規範,整條街面貌煥然一新。」朝天宮街道止馬營社區主任馬萬明介紹。

文化滴灌打造「詩意家園」

老城換了「新顏」,見證著朝天宮街道城市環境的改善。在此基礎上,如何運用好地區深厚的歷史文化,為老城再添「新韻」,成為擺在街道眼前的課題。 

去年底,由南京市地名辦組織召開的「南京市地名文化傳承發展示範街區現場會」在朝天宮街道舉行,朝天宮街道作為我市地名文化傳承發展示範街區創建試點,推進全市地名文化傳承發展。 

「近年來,朝天宮街道以地名保護與傳承為抓手,組織專家學者,文化保護與傳承志願者,推進微地名、微文化小區、微文化街區、微博館、微文化園區『五微文化』滴灌工程,不斷提高區域文明程度,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朝天宮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 

路邊圍牆上辦起南唐文化展和老照片展、不同顏色的小石子在路邊砌出數字地名、街邊路牌訴說著地名的前世今生……走在朝天宮街道,「五微文化」隨處可見,堅持數年的文化滴灌,已經深入街道每一個角落。

在評事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地面上的朝天宮街巷地圖,每次都會激起來訪者的興趣。社區20多個功能室全部以街道地名來命名,社區主任室稱「評事街」、社區警務室稱「南捕廳」、樓梯稱「雲臺第」……老地名搖身一變,在身邊「活」了起來。

走進秣陵路社區,衛生死角變成閱讀角和健身場,老舊牆體被改造成漂亮的文化牆,電線桿、石礅上盡顯文化創意……在這裡,「一牆一景」 「移步換景式」的文化滴灌,讓文明播灑如春風化雨。

「朝天宮地區是典型的老城區,城建基礎比較薄弱,環境提升和社會治理任務較重。實踐發現,富有文化意味、融入起居環境的地名『五微文化』載體備受群眾歡迎和愛護,環境綜合整治成果不斷鞏固,常態長效機制落到實處,朝天宮地區在經歷了「清潔家園」「綠化家園」「美化家園」和「溫馨家園」奮鬥階段後,正逐漸邁向城區即景區的「詩意家園」全新境界。」朝天宮相關負責人介紹。

居民參與,以文化溫度留住鄉愁

退休多年的袁茂林,是紮根朝天宮街道的一名文化志願者,作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的他,在這裡一幹就是6年多,「五微文化」建設,他長期參與其中,更是樂在其中。 

2015年夏天,袁茂林在鼎新路一面56平方米的老牆上,頂著40℃高溫創作繪製了《金陵西門印象圖》,被居民稱為「南京的清明上河圖」,勾起當地居民濃濃的鄉愁。在七家灣社區,他繪製《尋味七家灣》版畫,反映民族餐飲文化和金陵百年餐飲老牌店鋪的滄桑巨變。 

「通過參與文化滴灌工程,讓我有機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周邊環境做一些『美』的改變,也讓我參與到地名文化、地域民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中來,這讓我感到十分自豪。」袁茂林說。 

像袁茂林一樣,主動加入到文化滴灌工程的社區居民、志願者還有很多。多年來,「五微文化」建設從最初的不被理解發展為現在的備受歡迎,從街道社區「獨角戲」到群眾積極參與並衍生出多個民非組織,越來越多的居民主動加入到建設「詩意家園」的隊伍中來。 

「以全域可見的『五微文化』建設,使南京城市記憶從凝固歷史變為觸手可及的城市景觀,使南京城市形象從抽象概念成為可親可感的生活具象,以文化特有的溫度與情感讓街巷、居民小區不再千篇一律,讓城市洋溢出對居民的向心力與凝聚力,讓居民能記住鄉愁。」朝天宮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振榮說。 

朝天宮街道居民點讚

朝天宮街道居民、芳婆糕團店創始人史芳婆:以前馬路窄、環境差,全是老房子,用的都是公共廁所,現在環境好了,馬路也拓寬了,家家戶戶搬進了樓房。回想這些年來朝天宮的變化,真的是翻天覆地,我們真是生在了好時代! 

大王府巷居民陳宏其:以前的朝天宮街道可以說髒亂差,風一吹,垃圾滿天飛。近年來,通過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這裡舊貌換新顏,衛生環境變好了,生活條件變好了,居民生活更加幸福了。

朝天宮街道簡介

朝天宮街道位於南京市秦淮區西北部,是中華第一商圈——新街口商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東起中山南路,南至昇州路,西臨秦淮河與建鄴區隔河相望,北到漢中路、石鼓路與鼓樓區一街之隔。轄區面積2.853平方公裡,下轄11個社區,常住人口110833人。曾獲全國社區教育示範街道、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全國經濟普查先進集體等榮譽。

通訊員 汪鋒 白麗平 

南京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鐘太昌 

相關焦點

  • 南京秦淮區朝天宮街道打造「五微文化」浸潤民心 文化滴灌,老舊...
    中國江蘇網訊 在南京城南朝天宮地區的街巷裡轉悠,你會發現,這裡每一條道路都有自己的「身份證」,訴說著自己的前世今生。小小的「地名牌」背後,是一個堅持數年的文化「滴灌工程」。從微地名起步,延伸到微博物館、微文化街區、微文化小區、微園區,南京市秦淮區朝天宮街道的「五微文化」讓城南舊事添新韻,讓老舊街巷小區找回了「自信」。
  • 朝天宮街道結對認領「老地名」建設「微街區」
    本報訊(通訊員譚曉林 記者馬道軍)昨天下午,由市地名辦組織召開的「南京市地名文化傳承發展示範街區現場會」在秦淮區舉行。記者在現場獲悉,該區朝天宮街道將作為南京市地名文化傳承發展示範街區創建試點,以推進全市地名文化傳承發展。
  • 朝天宮街道創建地名文化傳承發展示範街區
    南報網訊 (通訊員 譚曉林 記者 馬道軍)今天下午,由市地名辦組織召開的「南京市地名文化傳承發展示範街區現場會」在秦淮區舉行。記者在現場獲悉,該區朝天宮街道將作為我市地名文化傳承發展示範街區創建試點,以全市推進地名文化傳承發展。
  • 南京朝天宮地區打造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活力城市空間
    因為朝天宮地區是南京文化最早發祥地之一;朝天宮則保存著江南地區現存規模最大、等級最高、最為完好的明清官式古建築群,堪稱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地標。更讓陳玉鳳感覺到生活安逸和悠閒的是,這個街道,眾多文化遺址古為今用,新意古趣融合。  江南時報記者 黃勇  現代的快樂:永遠的「不老松」  昨天清晨,記者在朝天宮廣場上看見一群放聲歌唱的老人。
  • 江蘇省級機關168黨建聯盟與朝天宮街道合作攜手文旅發展
    3月27日,由江蘇省省級機關168黨建聯盟主辦、秦淮區委朝天宮街道工委承辦的2020年春季朝天宮街道文化旅遊產業推介會在熙南裡歷史文化街區舉行。推介會堅持以黨建引領,攜手文旅合作發展,共續千年文脈,共助文化旅遊產業復工復產。
  • 南京:朝天宮 紅牆碧瓦巍峨殿閣
    導讀:朝天宮位於南京市秦淮區朝天宮街道水西門內冶山,是江南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一組古建築群,現為南京市博物館。南朝時曾為總明觀太學所在地,明朝時為朝廷舉行盛典前練習禮儀的場所,也是官僚子弟襲封和文武官員學習朝見天子的地方。清代以前建造的朝天宮毀於太平天國戰亂期間。
  • 2.2億元文旅項目落戶朝天宮街道
    本報訊(通訊員 張思遠 融媒體記者 李有明 田詩雨) 27日,朝天宮街道文旅資源推介會暨168黨建聯盟助推基層復工復產專題活動成功舉辦,籤約4個文旅項目,總投資達2.2億元,並與江蘇省級機關「168黨建聯盟」籤訂了文旅發展戰略合作協議。    朝天宮街道歷史文化資源豐厚,有近百處不可移動文物,一巷一居都見證了十朝都會的繁華。
  • 2020年南京秦淮區朝天宮街道招聘城管協管員及安監站協管員公告
    江蘇南京秦淮區朝天宮街道招聘城管協管員及安監站協管員公告已公布,計劃招聘10人。報名時間:2020年4月24日-5月10日,報名地點:倉巷15號(二樓203辦公室)。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現將其公布如下:   朝天宮街道公開招聘城管協管員及安監站協管員公告   為加強城市管理和安全生產工作力量,選拔優秀適崗協管員,充實執法管理隊伍,根據《秦淮區城管協管員管理改革工作實施方案》、《朝天宮街道編外人員招錄管理辦法》,經朝天宮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同意,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城管協管員
  • 南京古建築朝天宮:「金陵第一勝跡」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後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是個朝代及政權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南京是一個旅遊文化景區,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讓不少人前來遊觀。初到南京,想了解這座城的歷史,朝天宮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 南京巨資打造朝天宮文化商貿區
    南京巨資打造朝天宮文化商貿區 2002年9月9日10:00  揚子晚報   2002年09月09日  本報訊 南京市建鄴區投入巨資
  • 南京"可園"重現朝天宮 原主陳作霖為著名史志學家
    如果您是南京的文史愛好者,一定知道陳作霖的大名,《金陵通紀》《金陵通傳》《金陵瑣志五種》……這些流傳至今的南京方志都出自這位晚清著名史志學家之手。  如果您不鍾情於歷史,穿梭於南京時,也不該忘記這位先人為我們所生活的城市所作的貢獻。因為是他在告訴我們,南京怎樣從歷史中走來,讓我們明白眼前看到的高樓大廈百年甚至千年之前是什麼。  最近,南京可園史志館在朝天宮街道市民文體中心免費對外開放。可園,是陳作霖在南京曾經的住所,也是他的晚號。
  • 南京老地名:朝天宮、朝天宮西街
    六朝古都的南京,它的地名也處處透露著恢弘的歷史底蘊和人文感懷。南京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其地名之眾多,內涵之深廣,有些地名標記了金陵山水相映的地理特徵,有些地名沉澱了金陵帝王州的政治色彩與歷史滄桑,有些地名凸顯了金陵市井文化與商貿經濟的發達,還有些地名表達了金陵人崇文尚書的價值取向。歷史地名承載著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銘刻著一座城市的歷史印記,是一座城市的脈絡,也是一座城市獨有的「城市名片」。
  • 江蘇南京朝天宮,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為「拜天」、「見天子」而命名
    朝天宮是長江南岸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相傳這裡原是吳王夫差建造的冶煉城,此後,各朝代都在這裡修建了土建工程,並修建了一些亭臺樓閣,這就是現在的南京博物館,朝天宮位於南京市秦淮區朝天宮街水西門一山,它是江南地區海拔最高、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朝天宮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為「拜天」、「見天子」而命名的。
  • 暫時沒法建垃圾亭房,南京朝天宮街道一半小區將撤桶並點
    現代快報訊(記者 趙丹丹)還有一周多時間,南京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將開始,老城區的小區如何開展垃圾分類?10 月 23 日,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秦淮區朝天宮街道獲悉,轄區老小區較多,只有一半的小區能建起垃圾分類亭(房),另一半數量的小區採取撤桶並點建收集點形式來開展垃圾分類。
  • 國內旅遊:南京「朝天宮」——主城的發源地之一
    國內旅遊:南京「朝天宮」——主城的發源地之一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城市的歷史文化風韻是極其濃厚的,在我沒有來到南京之前「歷史古韻」便是我對其一直以來的印象,在最近的有著一段閒暇的時光,我便決定去這座歷史古韻濃厚的城市走一走,感受一下這裡城市的風韻
  • 南京歷史上有過「二十四橋」 都在朝天宮西街中段
    在朝天宮街道近3平方公裡的範圍裡,擁有各類博物館20餘家,今年春節期間,除了南京市博物館、南京市非遺博物館、南京太平天國壁畫藝術館外,最近剛剛建成的一批特色的「微博物館」將對市民免費開放。朝天宮街道還推出了「微博館」手繪圖。
  • 南京現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朝天宮
    南京是六朝古都,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厚。但作為多個朝代的都城,南京在改朝換代時往往成為戰爭的焦點,城市多次遭到嚴重破壞。因此,儘管南京歷史悠久,但保存下來的比較完整的古建築群其實並不多,我們今天要說的朝天宮就是其中之一。
  • 朝天宮的八爪金龍--古宅重重書香溢溢的南京倉巷
    八爪倉巷倉巷位於南京市秦淮區朝天宮正南,因直通苑倉得名 又叫將軍倉巷,如今為南京文玩市場所在,古宅重重,書香溢溢。夫子廟,南京書業最盛之處。自南宋乾道四年始建貢院以來,夫子廟一帶就漸成書市,明清兩朝更達至極盛,書肆書坊林立,生員士子絡繹不絕。如今沒有了文人學子的夫子廟,唱的仍是文化大戲,賣的卻幾乎和文化無關,再沒有什麼閒地方來擺那些如廢紙般的破舊書籍,這舊書市場自然也挪了地方。
  • 名城盛宴:朝天宮五大展覽全方位呈現南京絲路記憶
    此次在朝天宮呈現的大型藝術裝置和館藏文物精品展,既有彰顯工匠傳統技藝的珍品,又有當代藝術家的全新詮釋,是南京對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創新理念的藝術表達。其中,大型藝術裝置展分為【宮影】和【浮閣】兩部分。【宮影】藝術裝置,是在朝天宮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這一中心軸上,三個名為「巡」、「避」、「迎」的光影裝置作品沿自然行進線路,組合而成。
  • 一座朝天宮 半部南都史
    朝天宮悠久的歷史,可追溯至春秋時期I朝天宮傅玉 攝朝天宮是南京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其所處的冶山,相傳春秋時期是吳王夫差冶鐵鑄劍之所在,因為聚集了不少固定人口,形成了原始城邑冶城如今,刻有五首乾隆親筆題詩的石碑仍完整地矗立在朝天宮後山的御碑亭內,此碑將五首御題聚於一處,這在全國範圍內非常罕見。傅玉 攝1978年,南京市博物館正式掛牌,成為一座市級綜合類、地方性、歷史藝術類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