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7 07:48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路邊圍牆辦起南唐文化展和老照片展、不同顏色的小石子在路邊砌出數字地名、街邊路牌訴說著地名的前世今生……秦淮區朝天宮街道,96條街巷傳承著200多個老地名,講述街道的歷史變遷。
城區即景區,文化滴灌添新韻
朝天宮街道:「五微文化」造就詩意家園
朝天宮街道一景。朝天宮街道供圖
路邊圍牆辦起南唐文化展和老照片展、不同顏色的小石子在路邊砌出數字地名、街邊路牌訴說著地名的前世今生……秦淮區朝天宮街道,96條街巷傳承著200多個老地名,講述街道的歷史變遷。
近年來,在街道近3平方公裡區域內,朝天宮街道以微地名工程統籌的「五微文化」滴灌工程,移步可見,已完成由點到線、連線成片的空間布局,實現地域歷史文化故事、紅色故事、先進典型人物故事全覆蓋,彰顯文化日用而不覺的精神力量。
髒亂差的堂子街「清爽了」
漫步朝天宮街道,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相輝映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老朝天宮人的記憶裡,這裡原來卻完全是另一幅景象。
「40多年前,我剛來到這裡的時候,到處都是破舊的老房子,下雨天經常漏水,街上的馬路是坑坑窪窪的,生活條件跟現在完全不能比,往往是十幾戶共用一個公共廁所。」「芳婆糕團店」的創辦者史芳婆說,她從1977年開始,與開在新街口王府大街的糕團店一起,見證了這裡一草一木的變化。
「幾十年來,這裡的變化可真是翻天覆地,完全不再是以前的模樣。現在,馬路寬敞,樓房整齊漂亮,城市環境越來越好。」史芳婆說,城市的日新月異,讓她的日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芳婆糕團店」也從一個只賣蒸兒糕、一人一雙手經營的路邊攤,發展成為擁有30多名員工、各種美食早點琳琅滿目的網紅打卡地,「這都要感謝我遇上了好時代。」
提到朝天宮,不少老南京人首先想起的是堂子街。這個著名的跳蚤市場和舊貨集散地,也是周邊居民眼裡朝天宮街道變化的一處典型代表。原來的堂子街,雨天漲水,環境髒亂,私搭亂建佔道經營嚴重,偷車、買賣黑車猖獗……「近年來,經過多次大力整治,如今的堂子街,私搭亂建、佔道經營問題得以解決,舊貨市場更加規範,整條街面貌煥然一新。」朝天宮街道止馬營社區主任馬萬明介紹。
文化滴灌打造「詩意家園」
老城換了「新顏」,見證著朝天宮街道城市環境的改善。在此基礎上,如何運用好地區深厚的歷史文化,為老城再添「新韻」,成為擺在街道眼前的課題。
去年底,由南京市地名辦組織召開的「南京市地名文化傳承發展示範街區現場會」在朝天宮街道舉行,朝天宮街道作為我市地名文化傳承發展示範街區創建試點,推進全市地名文化傳承發展。
「近年來,朝天宮街道以地名保護與傳承為抓手,組織專家學者,文化保護與傳承志願者,推進微地名、微文化小區、微文化街區、微博館、微文化園區『五微文化』滴灌工程,不斷提高區域文明程度,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朝天宮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
路邊圍牆上辦起南唐文化展和老照片展、不同顏色的小石子在路邊砌出數字地名、街邊路牌訴說著地名的前世今生……走在朝天宮街道,「五微文化」隨處可見,堅持數年的文化滴灌,已經深入街道每一個角落。
在評事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地面上的朝天宮街巷地圖,每次都會激起來訪者的興趣。社區20多個功能室全部以街道地名來命名,社區主任室稱「評事街」、社區警務室稱「南捕廳」、樓梯稱「雲臺第」……老地名搖身一變,在身邊「活」了起來。
走進秣陵路社區,衛生死角變成閱讀角和健身場,老舊牆體被改造成漂亮的文化牆,電線桿、石礅上盡顯文化創意……在這裡,「一牆一景」 「移步換景式」的文化滴灌,讓文明播灑如春風化雨。
「朝天宮地區是典型的老城區,城建基礎比較薄弱,環境提升和社會治理任務較重。實踐發現,富有文化意味、融入起居環境的地名『五微文化』載體備受群眾歡迎和愛護,環境綜合整治成果不斷鞏固,常態長效機制落到實處,朝天宮地區在經歷了「清潔家園」「綠化家園」「美化家園」和「溫馨家園」奮鬥階段後,正逐漸邁向城區即景區的「詩意家園」全新境界。」朝天宮相關負責人介紹。
居民參與,以文化溫度留住鄉愁
退休多年的袁茂林,是紮根朝天宮街道的一名文化志願者,作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的他,在這裡一幹就是6年多,「五微文化」建設,他長期參與其中,更是樂在其中。
2015年夏天,袁茂林在鼎新路一面56平方米的老牆上,頂著40℃高溫創作繪製了《金陵西門印象圖》,被居民稱為「南京的清明上河圖」,勾起當地居民濃濃的鄉愁。在七家灣社區,他繪製《尋味七家灣》版畫,反映民族餐飲文化和金陵百年餐飲老牌店鋪的滄桑巨變。
「通過參與文化滴灌工程,讓我有機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周邊環境做一些『美』的改變,也讓我參與到地名文化、地域民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中來,這讓我感到十分自豪。」袁茂林說。
像袁茂林一樣,主動加入到文化滴灌工程的社區居民、志願者還有很多。多年來,「五微文化」建設從最初的不被理解發展為現在的備受歡迎,從街道社區「獨角戲」到群眾積極參與並衍生出多個民非組織,越來越多的居民主動加入到建設「詩意家園」的隊伍中來。
「以全域可見的『五微文化』建設,使南京城市記憶從凝固歷史變為觸手可及的城市景觀,使南京城市形象從抽象概念成為可親可感的生活具象,以文化特有的溫度與情感讓街巷、居民小區不再千篇一律,讓城市洋溢出對居民的向心力與凝聚力,讓居民能記住鄉愁。」朝天宮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振榮說。
朝天宮街道居民點讚
朝天宮街道居民、芳婆糕團店創始人史芳婆:以前馬路窄、環境差,全是老房子,用的都是公共廁所,現在環境好了,馬路也拓寬了,家家戶戶搬進了樓房。回想這些年來朝天宮的變化,真的是翻天覆地,我們真是生在了好時代!
大王府巷居民陳宏其:以前的朝天宮街道可以說髒亂差,風一吹,垃圾滿天飛。近年來,通過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這裡舊貌換新顏,衛生環境變好了,生活條件變好了,居民生活更加幸福了。
朝天宮街道簡介
朝天宮街道位於南京市秦淮區西北部,是中華第一商圈——新街口商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東起中山南路,南至昇州路,西臨秦淮河與建鄴區隔河相望,北到漢中路、石鼓路與鼓樓區一街之隔。轄區面積2.853平方公裡,下轄11個社區,常住人口110833人。曾獲全國社區教育示範街道、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全國經濟普查先進集體等榮譽。
通訊員 汪鋒 白麗平
南京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鐘太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