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朝天宮既有古玩可以淘,還能聞書香、品曲藝。江南時報記者 樂濤 攝
中國江蘇網9月12日訊 對南京市民陳玉鳳來說,住在朝天宮街道,讓她非常驕傲。因為朝天宮地區是南京文化最早發祥地之一;朝天宮則保存著江南地區現存規模最大、等級最高、最為完好的明清官式古建築群,堪稱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地標。更讓陳玉鳳感覺到生活安逸和悠閒的是,這個街道,眾多文化遺址古為今用,新意古趣融合。
江南時報記者 黃勇
現代的快樂:永遠的「不老松」
昨天清晨,記者在朝天宮廣場上看見一群放聲歌唱的老人。他們都是俞家巷社區「不老松」合唱團的團員,每天都會在朝天宮廣場引吭高歌。歌聲給「不老松」合唱團的歌友們帶來了歡樂,也帶來了健康,更帶來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不老松」合唱團團長陳玉鳳告訴記者,現在的合唱團成員中,60-70歲左右的老人們是主體,大多來自於社區內,不受年齡、地域限制,「一群對音樂孜孜以求、對生活充滿熱情的老人因為唱歌而聚在一起,大家不僅唱出了快樂,而且唱出了夕陽紅般的美好晚年。」
這是一支中老年歌詠隊,由眾多興趣相投的中老年人組成,他們童顏鶴髮,精神飽滿;他們引吭高歌,歌聲嘹亮;他們讚美生活,歌唱夕陽。這個「草根」合唱團的成員,沒有人專門學過音樂,很多人在離、退休以前沒唱過歌,參加合唱團就是為了自娛自樂,豐富晚年生活。合唱團的團員是從學唱歌、學簡譜開始,逐步學習樂理知識、視唱練耳、聲樂知識、表演技巧等。
平時堅持不懈的訓練和團員們一絲不苟的精神使合唱團整體水平迅速提高,從一個愛好歌詠小組,發展成為一個有一定聲樂基礎,有一定演唱技巧的社區文藝團體。十幾年來,老人們學了一百多首各類歌曲,學習了許多音樂知識,陶冶了情操,增進了友誼,也深感開心如意。
古為「今用」:古今交融的好去處
更讓陳玉鳳驕傲的是,除了璀璨的歷史遺蹟之外,朝天宮街道還有著眾多的古為「今用」、古今交融的好地方。
「北有潘家園,南有朝天宮」,朝天宮街道辦事處主任張振榮介紹說,「朝天宮古玩市場」的新址正日益成為南京古玩愛好者的聚集地。而俗稱「九十九間半」的甘熙故居,是國內大中城市中保存非常完整的清代古民居,其周邊體現「老城南」市井文化的「江南七十二坊」項目也正在逐漸「揭開面紗」。
在指引之下,記者來到安品街79號,一幢仿明清建築裝修風格的樓房赫然躍入眼帘。青磚紅稜,典雅氣派,鑲嵌在門樓上的「朝天宮古玩市場」金字招牌熠熠生輝。這個面積達7000平方米的全新朝天宮古玩市場,正力爭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古玩市場。
「朝天宮古玩市場曾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品牌知名度最高的古玩市場。但近年來隨著上海、杭州等城市集約化運營的古玩市場不斷出現,朝天宮古玩市場逐漸失去了『華東一哥』地位。朝天宮古玩市場搬進安品街的新家,有了重新打造全國收藏品交易中心的可能。」市場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車水馬龍的中山南路鬧市一隅,一排青磚小瓦砌成的院牆讓人感受到一種深深的寧靜。這就是甘熙故居了。在故居周邊,南京正加快利用老建築打造「江南七十二坊」,展示並傳承更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已經建成五坊,分別展示雲錦、香薰、玉石、電影、崑曲等。根據規劃,將有68處歷史建築得以保留並修繕,這些原汁原味的江南民居將成為「七十二坊」的主要載體。
藍圖已勾勒:
創意文化產業潛力無限
朝天宮地區堪稱南京密度最密集、歷史人文資源最集中的地區之一。作為曾經的區文化局長,張振榮腦中已經勾勒出了一幅朝天宮街道的創意文化產業「藍圖」。「雖然空間資源十分有限,但是這裡創意文化產業的潛力無限。」
憑藉深厚的歷史人文資源好「底子」,這裡將打造創意無極限的朝天宮文化特別社區。
未來,漫步朝天宮地區,可以觀景色、憶往昔,聞書香、品曲藝,嘗美味、賞金陵。沉浸於此,能夠體驗新意古趣的融合。
張振榮向記者描繪了這樣的美妙場景:在甘熙故居周邊,「江南七十二坊」魅力無限。第一映畫坊可以看民國老電影,鴻雁傳書坊可以體驗古郵政文化,鳳凰于飛樓可以看藏書,錦繡山莊可以欣賞蘇繡……此外,還有陽羨古瓷(紫砂)、阿福家(泥人)、點螺齋(漆器)、宮梳名篦(梳篦)、高山流水軒(古琴)、江南絲竹(錫劇)等眾多專業性展館組成的博物館集群文化產業園。
位於朝天宮歷史文化街區西側的原南京工藝裝備廠搬遷後,「騰籠換鳥」的該地塊將打造為南京時尚文化中心,成為南京文化產業發展的又一集聚區。
而擁有天后宮、英王府、朱狀元府等歷史遺蹟的倉巷地區,也將依託厚重的朝天宮,將歷史文化遺產的繼承融入到人性化的未來城市生活創造之中,打造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相交融的富有活力的城市空間。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