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六朝古都,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厚。但作為多個朝代的都城,南京在改朝換代時往往成為戰爭的焦點,城市多次遭到嚴重破壞。因此,儘管南京歷史悠久,但保存下來的比較完整的古建築群其實並不多,我們今天要說的朝天宮就是其中之一。朝天宮所在的位置,在南朝劉宋時期為全國最高科研機構總明觀的所在地,北宋時將總明觀改建為孔廟。明初又將孔廟改為文武官員及其子弟學習朝拜天子禮儀的場所,朱元璋特賜朝天宮之名。現存建築為清同治年間修建,是當時的江寧府學。孔廟和官學的歷史,讓今天的朝天宮基本呈現出廟學合一的格局,與夫子廟一起堪稱南京城裡的廟學「雙壁」。
朝天宮坐北朝南,萬仞宮牆、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沿主中軸線排列,主中軸線的東側為府學。
朝天宮最南端的建築是一面兩端與宮牆相連的巨大照壁,南面壁心書一米見方的「萬仞宮牆」四個楷體大字。「萬仞宮牆」是子貢對孔子學問深不可測的形容,後來逐漸演化成孔廟中的一種象徵建築,在曲阜孔廟表現為門,在朝天宮則表現為照壁。
欞星門是孔廟的標誌性建築,朝天宮也不例外。朝天宮的欞星門為牌坊式,六柱五門五樓歇山頂,覆黃色琉璃瓦,明間和兩次間闢門,兩盡間砌以實牆。
在欞星門和萬仞宮牆之間的院落東西各有一座四柱三門三樓的石砌牌坊門,明間坊額分書「道貫古今」和「得配天地」。據說這坊額上的八個字均由清末重臣曾國藩題寫。
進入欞星門,甬道中間可見「孔子行教」雕像。細看基座上的銘文,乃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思佳所贈。孔子像的雕工不錯,形神兼備,但基座上的字實在不敢恭維,不知道是本字就差,還是刻工不佳。
孔子行教像背後即是大成門。大成門面闊五間,中間三間開門,重簷歇山頂,覆黃色琉璃瓦。
穿過大成門,即進入朝天宮的主殿大成殿所在院落。大成殿雄居在石砌須彌座上,面闊五間,重簷歇山頂,覆黃色琉璃瓦,四周環廊,前有寬闊月臺,頂層簷下懸「大成殿」藍底金字雕龍匾額。殿內原來曾經供奉孔子牌位,現在闢為「六朝風採」展廳。
崇聖殿又稱崇聖祠,面闊五間,重簷歇山頂,覆黃色琉璃瓦。殿內原供奉孔子門徒及南京歷代賢良牌位,現在闢為「明代朝拜天子禮儀展演」場所。
崇聖殿背後的小園林裡有一座八角攢尖頂小亭,因亭內立有一通刻有乾隆帝五次駕臨朝天宮所題詩文的石碑,而被稱為御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