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傳統習俗中,常把七月稱為「鬼月」,從農曆七月初一鬼門開至七月三十日鬼門關閉。
按照民間習俗的說法,從農曆七月初一起地獄之門打開,讓那些終年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了卻人間業債,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傳統認為七月是十分不吉的月份,不易嫁娶、興建土木、出遠門。
之所以說鬼月比較恐怖,是因為長久以來,我國民間習俗認為,在七月鬼月期間,餓鬼遊歷前往生前的居所探望親眷,有些怨力比較深的餓鬼,比如枉死、冤死、橫死、嬰靈等會跟人間的冤親糾纏找生人麻煩,也就是所謂的「陰債」;有些橫死的還會尋找「替死鬼」,導致生人在鬼月諸多不順。因此民間在七月鬼月的第一天、第二天、第十五天和最後一天都要進行拜祭。
而在佛教中恰恰沒有鬼月的說法,佛教稱七月為地藏月,對於佛家來說:日日是好日,月月是好月,每年農曆的七月份其實是吉祥月、歡喜月和感恩月。在佛教裡,七月十五日還是「佛歡喜日」。因為佛家僧眾每逢夏天都要「結夏安居」。經過三個月的時間,到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正好是安居結束的日子,這一天又被叫做「僧自恣日」。
據佛教經典《地藏菩薩本願經》稱,地藏菩薩在無始劫以來,發廣大深宏誓願誓「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並被後人尊為幽冥教主,度脫六道眾生,掌管地獄之事。
因此,佛教信眾禮敬地藏王菩薩,認為七月蒙地藏菩薩之安穩大力護佑,便能逢兇化吉,因此七月又被稱為「地藏月」。
每逢農曆七月,寺廟僧人大都會啟建盂蘭盆法會,而信徒則為供僧、祭祖而大行布施功德。
在農曆七月,還有佛教裡兩位特別知名的菩薩的聖誕日。農曆七月十三日,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者,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合稱為「西方三聖」的大勢至菩薩聖誕日。
而農曆的七月三十日,則是出身於新羅的地藏王菩薩聖誕日。
每到七月,佛家、道家都會舉辦一系列的法會活動,為百姓祈福,而七月也是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日子,願所有人在七月都平安幸福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