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是目前最系統化的一門自然科學,按貢獻大小對物理學家進行排名是很常見的。幸好偉大物理學家的貢獻比較清晰明確,前幾個位次上應該不存在比較大的爭議。
牛頓是當之無愧的排第一位的物理學家,也可以說是排第一位的科學家。他給出了力學三大定律;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對光學有開創性的研究,發明了反射式望遠鏡;發明了微積分。雖然愛因斯坦有實力和他一爭高低,但牛頓是全才物理學家,理論和實驗都非常在行。西方有詩曰「天不生牛頓,萬古如長夜」,但沒有人說天不生愛因斯坦,萬古如長夜。
愛因斯坦是能夠望牛頓項背的第二偉大的物理學家,也可以說是第二偉大的科學家。他給出了狹義、廣義相對論、質能方程、光電效應方程等,極大地刷新了人類對時間、空間、質量、物質、引力等的認識。
能夠望愛因斯坦項背的第三偉大科學家是麥克斯韋。他統一了電、磁、光,麥克斯韋方程組在電磁學中的地位就像牛頓三定律在力學中的地位那樣。另外麥克斯韋還在熱力學、統計力學中做出了能夠使他成為偉大科學家的貢獻,他是統計力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量子力學三尊:海森堡,薛丁格,波爾
沃納·卡爾·海森堡,德國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主要創始人,哥本哈根學派的代表人物,193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量子力學是整個科學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他的《量子論的物理學基礎》是量子力學領域的一部經典著作。鑑於他的重要影響,在美國學者麥克·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海森堡名列第43位。
埃爾溫·薛丁格,奧地利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發展了分子生物學。維也納大學哲學博士。蘇黎世大學、柏林大學和格拉茨大學教授。在都柏林高級研究所理論物理學研究組中工作17年。
因發展了原子理論,和狄拉克(Paul Dirac)共獲193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又於1937年榮獲馬克斯·普朗克獎章。
物理學方面,在德布羅意物質波理論的基礎上,建立了波動力學。由他所建立的薛丁格方程是量子力學中描述微觀粒子運動狀態的基本定律,它在量子力學中的地位大致相似於牛頓運動定律在經典力學中的地位。提出薛丁格貓思想實驗,試圖證明量子力學在宏觀條件下的不完備性。亦研究有關熱學的統計理論問題。在哲學上,確信主體與客體是不可分割的。主要著作有《波動力學四講》《統計熱力學》《生命是什麼?——活細胞的物理面貌》等
尼爾斯·亨利克·戴維·玻爾,丹麥物理學家,哥本哈根大學碩士/博士,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曾獲丹麥皇家科學文學院金質獎章,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劍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22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玻爾通過引入量子化條件,提出了玻爾模型來解釋氫原子光譜;提出互補原理和哥本哈根詮釋來解釋量子力學,他還是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對二十世紀物理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