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北京積分落戶管理辦法(試行)公布。辦法從2017年1月1日起實施,主要針對長期在京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離家在外的北漂們似乎看到了安居樂業的曙光,事實是否真的如此?政策背後透露出政府怎樣的考量?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了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的宋月萍副教授,為我們解讀這一政策。
網易新聞:首先請教宋老師,這次的政策對以往的規定作了一些改變,《管理辦法》之前的年齡限制是不超過45周歲,現在規定不超過法定退休年齡,您怎麼解讀這一變化?
宋月萍:我覺得首先,本來規定45周歲是有明顯的年齡歧視的,目前的修改更符合實際需求,也更人性化。其次,這也符合老齡化的趨勢。更實際的是,處於社保7年和45周歲以下兩者夾縫中的人群就沒多少了。結合另一個考慮,目前流動人口中事實上第一代流動人口大部分超過40歲、45歲,45歲的限制對他們是不公平的。我個人認為應該取消年齡限制。
網易新聞:積分落戶會影響到應屆生和留學生落戶渠道嗎?
宋月萍:城鎮化過程中,積分落戶政策目前看來是會成為個別大城市落戶的主流,也不排除成為唯一落戶形式的可能。但我覺得對大學生就業來說這應該是個好事,因為沒有必要再揪著一些企業和單位壟斷的進京指標不放,畢竟有了第二條路,對個人的職業選擇、就業空間都是好事。
我覺得積分落戶政策出臺後,會使北京市大學生就業市場資源分布更為均衡,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一些部門人才高消費的情況。
網易新聞:不過對很多年輕人來說,他們更關心落戶的可能性有多大。《管理辦法》提到的加分項有國家級獎項、納稅額10萬元以上、高學歷等。這是不是意味著農村戶籍勞動者的落戶機會渺茫了?
宋月萍:個別城市之所以推出積分落戶,正是出於人口調控的考慮,並希望在人口調控的同時進行一定的人力資源篩選。這個積分落戶項的設置本身就延續了北京市這幾年的人口調控政策。基本上年輕一代的農民工,以及大部分老一代農民工不存在通過積分落戶北京的可能。換句話說這個積分落戶政策的目標人群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已經在北京市有穩定工作的、具備一定經濟能力的人群。
網易新聞:能否認為北京正在逼退農村來的流動就業人口?這對北京的經濟不會有影響嗎?
宋月萍:目前根據相應的政策,能感受到的是農村來的流動人口在北京市生存的成本在提高。但也得看到,北京市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居民生活是離不開這部分人群的,所以對他們的就業需求是在那兒放著的。
倒逼的可能不僅是部分人口不來了,還有他們的工資價格上去了。
講個我家的例子,我家鐘點工從去年開始,租的房子拆遷,換到四環外,4個月後又拆遷。又得換。結果是我給她的工資漲了不少。根據流動人口動態監測的數據,2015年,北京市流動人口的平均工資上漲幅度還是超過10%。所以換回到人口調控相關政策上,不能僅僅靜態的看政策的目標,還得看看政策的成本,已經誰在承擔政策的成本,不然就打錯板子了。
網易新聞:繼續請教宋教授,官方曾表示,北京總人口要控制在2300萬以內,是不是意味著後來者落戶北京的機會越來越渺茫?
宋月萍:我不這麼認為。人口總量指標會隨著城市發展的需要、城市資源的優化配置已經而發生變化,隨著對人口和城市發展之間關係的進一步科學認識,我相信人口調控政策總會放寬的。
另外,從宏觀來看,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絕對量已經下降,將來人口遷移流動勢必成為緩解地區老齡化、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主導因素。北京市也一樣。2015年北京市淨流入人口已經基本持平,接下去還會慢慢下降,可能在一段時間後,我們需要考慮的是怎麼讓人來北京。
網易新聞:也就是說,您認為未來這一政策會有放寬的可能?您預計這一時間需要多久?
宋月萍:我現在手頭沒有仔細的數據,不好說。個人做個大膽的預測,10年。
網易新聞:就您的研究來看,現行的居住證制度未來對戶口制度會有什麼影響?戶口制度未來會被廢止嗎?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宋月萍:首先,居住證制度是我們戶籍制度改革過程中一個過渡性質的產物,在給予基本公共服務但又不能給予核心福利市民化的情況下的一個形式,拿北京來說,居住證保證了基本社保包括住房公積金等的權利,但在涉及到教育機會等與地方公共資源有更密切利益關聯的福利時,居住證制度仍不能保證這方面機會的均等化。
戶口制度不可能被廢止,只能說,戶口這個東西上面的含義會發生變化。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戶口就是字面含義,一戶有幾口,就是一個人口登記信息的功能。但只有當地區間各種資源的差別不是那麼大了,才有可能實現。到時,可能他不叫戶口了,可能就叫居住證了。這個稱謂沒關係,但我想我們已經在開始進行的全民社會保障體系制度的建立、財政制度的改革,都是在為這個戶籍制度改革做鋪墊。這絕對不是說取消了就取消了的。
網易新聞:繼續請教宋教授,管理辦法提到,該規定的有效期至2019年12月31日,這是不是意味著辦法將來有修改的可能?
宋月萍:現在人口形勢的變化太難做出準確的預測。一方面,新的人口政策出臺,另一方面,人口遷移帶來的人口變動不同於人口機械增長那麼緩慢。再加上經濟換擋,這個積分落戶在戶口最嚴格的北京市是個新事物,還不能完全依據其他城市的經驗,所以有個窗口期也是正常的考慮。同時,積分分值還會依據每年的情況具體確定。
網易新聞:然而政策有時候會滯後於情況的變化,如果北京嚴格控制人口,並實行了較長一段時間,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宋月萍:我先說個形象的比喻。一個森林,是個生態系統,需要參天大樹,也離不開矮小的灌木叢。北京市長期嚴控人口,最直接的影響是經濟會缺乏活力,到時離開的會是那些北京市想給他戶口讓其留下的人。
網易新聞:您能否預測一下到底積多少分才能申請落戶呢?
宋月萍:這個真沒算過,我記得上海市去年是積分120分能落戶,但上海市的積分規則和北京有很大差別,其加分項也更多。我大概看了下北京市的規則,覺得得100分以上。
網易新聞:最後一個問題請教宋老師,最終能落戶的人,或者說北京想要給戶口的人,是一個什麼樣的階層?
宋月萍:高學歷、高收入、高技能的專業技術人才。這是第一類。
第二類,已經有原始積累的,帶來財富帶動就業的人群。
簡單點,一個是有技能的,一個是有錢的。
網易新聞:感謝宋老師參與解讀!
更多解讀
「4+2+7」政策
按照《北京市積分落戶管理辦法(試行)》,申請積分落戶,要同時符合這4個條件:
1 持有本市居住證
2 不超過法定退休年齡
3 在京連續繳納社會保險7年及以上
4 無刑事犯罪記錄
按照《北京市積分落戶管理辦法(試行)》,積分共分為9大指標,即繳納社保年限、連續在京居住年限、教育背景、職住區域、創新創業能力、納稅、年齡、榮譽表彰和守法記錄等。
1.合法穩定就業指標
申請人每連續繳納社會保險滿一年積3分。
解讀:這是最基礎的一項積分,以連續繳納社會保險年限作為合法穩定就業年限的計分標準,要求申請人與在京用人單位籤訂正式勞動合同並連續工作滿一年及以上,或在京投資辦企業並連續經營滿一年及以上,或在京註冊登記為個體工商戶並連續經營滿一年及以上。
2.合法穩定住所指標
在自有產權住所每連續居住滿一年積1分,在合法租賃住所和單位宿舍每連續居住滿一年積0.5分。
解讀:無論是自有產權住所,或有合法租賃住所,都需連續居住滿一年及以上,當連續居住年限多於繳納社會保險年限,以連續繳納社會保險年限作為連續居住年限。
3.教育背景指標
大學專科(含高職)10.5分,大學本科學歷並取得學士學位15分,研究生學歷並取得碩士學位26分,研究生學歷並取得博士學位37分。
解讀:學歷(學位)的認定以申請人獲得的最高學歷(學位)為準,不累計,且不區分全日制還是非全日制,如果申請人在工作期間拿到了在職研究生的學歷也可積分,但在讀期間繳納社保和居住年限的積分不再累計計算。不同學歷積分相差不小,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解釋,給高學歷人才設定較高的分數是為了保持就學與就業、居住的起點公平,學習一年的積分分值應與就業和居住一年的分值相銜接。
4.職住區域指標
居住地由城六區(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澱區、豐臺區、石景山區)轉移到本市其他區,每滿一年加2分,最高加6分。就業地和居住地均由城六區轉移到本市其他區,每滿一年加4分,最高加12分。
5.創新創業指標
在科技文化及創新創業大賽獲獎,國家級獎項最高加12分,市級獎項最高加6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高管或核心技術人員、在創業企業投資或就業,每滿一年加2分,最高加6分。在創業服務機構投資或就業,每滿一年加1分,最高加3分。
解讀:上述創新創業指標各項加分不累計,同時符合多項加分條件的,只計最高分。
6.納稅指標
近3年連續納稅,個人所得稅平均每年10萬元及以上或者投資的企業平均每年納稅20萬元及以上,加6分。
解讀:以上情況積分不累計,有涉稅違法行為記錄的個人、企業法人和個體工商戶經營者,申請積分落戶的,每條記錄將減12分。
7.年齡指標
不超過45周歲,加20分。
解讀:為何年過45周歲就不能加分?相關負責人表示,年齡指標主要是為了優化人口年齡結構,緩解北京的人口老齡化進程。隨著年齡增長,就業和居住兩項指標的得分都會累計增加,20分相當於多工作和居住五年的積分,可以適當彌補年輕人就業和居住年限較短的不足。
8.榮譽表彰指標
省部級以上勞模、全國道德模範或首都道德模範、全國見義勇為英雄模範或首都見義勇為好市民,加20分。
解讀:以上情況積分不累計,如果國家相關表彰另有規定的,按國家規定執行。
9.守法記錄指標
申請人在本市因違法被行政拘留,每條行政拘留記錄減30分。
解讀:這是9項指標中,唯一一條純減分的指標。相比於之前的徵求意見稿,《辦法》中絕大多數減分的內容都已經去掉,減分的內容只保留了「每條行政拘留記錄減分」和涉稅違法減分兩項。
案例
竇小樂今年34歲,是一名媒體從業者,2005年本科畢業來到北京工作,2006年與現在的單位籤訂正式勞動合同,開始繳納社保,至今仍是一名普通職員,年薪10萬元左右,沒有得過獎也沒有違法記錄。2005年到2009年間,竇小樂一直租房居住,2009年在朝陽區買房,到今年已經在朝陽區工作生活了11年。
按照9項指標計算,竇小樂積分為74分。
就業積分:3×10=30分
住所積分:0.5×4+1×7=9分
教育積分:15分
年齡積分:20分
總積分:74分
核心
關於申請前提
居住證是申請積分落戶的前提
昨天,與積分落戶政策同步出臺的,還有《北京市實施<居住證暫行條例>辦法》。居住證與積分落戶申請究竟是什麼關係?根據政策要求,持有居住證是申請積分落戶的前提條件,積分落戶是居住證「賦權保障」基本功能的一個衍生。
具體而言,居住證的申領條件相對較為寬鬆,面向大多數常住人口,使其能夠按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享有相關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北京市實施<居住證暫行條例>辦法》第十八條,對本市建立積分落戶制度進行了原則性規定。可以說,積分落戶政策是對該項條款的細化和落實。
關於多種落戶渠道
積分落戶與現有其他落戶渠道並行
據悉,在積分落戶政策出臺前,本市現行的落戶渠道主要有: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才引進、親屬投靠和工作調動等。在積分落戶政策出臺後,其他渠道是否將受到影響?積分落戶政策與其他落戶渠道又是什麼關係?
在昨天本市積分落戶試行辦法的政策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積分落戶只是一條新增的落戶渠道,將與現行其他落戶渠道並行實施,積分落戶渠道主要面向符合條件的普通勞動者。
關於落戶分值設置
落戶分值與戶口規模每年同時公布
有多少人可以通過積分實現落戶?明年會有多少積分落戶的指標?對此,相關負責人解釋說,每年將根據申報情況進行聯審,而後同步確定當年的分值和規模,每年將向社會公布當年的實際落戶人數。據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每年將會有一個固定的時間開放申報窗口,相關部門將進行申報數據的分析和匯總,明年的分值和規模目前都尚未確定。
關於申請流程
每年都可申請一次積分落戶
本市積分落戶辦法,將利用信息化辦理渠道,實行網上辦理,每年都可申請一次。據介紹,每年將確定一個時段集中申請一次,如果當年申請未達到落戶分值、第二年繼續申報的,申請人只需選擇更新發生變動的信息,未發生變動的信息保持原有得分不變。
申請積分落戶的流程為:向用人單位提交申請,由單位統一申報。單位統一申報完成後,市有關部門將進行聯動審核,通過部門間信息共享、互聯互通,分部門逐項審核申請人提交的信息,匯總至人力社保部門,通過積分落戶信息系統計算出申請人綜合得分。
關於補繳
社保若因特殊原因出現空檔可補繳
在積分落戶的四個資格條件中,最為重要也十分嚴苛的一項為,需要連續繳納社會保險7年。相關負責人解釋說,這實際上體現了本市優先解決存量的發展要求。但是,針對人員流動、工作轉換會出現的社保空檔問題,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陳蓓表示,出臺的細則將會對可能出現的空檔期,做出具體說明,「會給出一個補繳期限的周期,比如是3個月還是5個月,將會在操作辦法和實施細則中公布」。
關於未成年子女
未成年子女也可隨遷落戶
根據試行的積分落戶辦法,申請人在取得落戶資格後,其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未成年子女可以隨遷落戶;其他家庭成員方面,配偶、父母申請落戶,仍可按照本市現行親屬投靠落戶政策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