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菜籃子」,事關大民生。元旦和春節期間,肉蛋水產品等市場價格會怎樣?「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落實情況如何?12月30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就有關情況進行了解答。
生豬生產探底回升
今年,我國農產品市場供給總體充足、運行基本平穩。隨著促進生豬生產恢復政策密集出臺、落地,11月份以來,豬肉供需矛盾有所緩解。
「今年9月份以來,中央和地方出臺了一系列加快恢復生豬生產的政策措施,效果已經逐步顯現。在政策措施和良好市場行情帶動下,養豬場戶補欄信心進一步增強,全國生豬生產探底回升。」于康震告訴記者,據監測,11月全國生豬存欄環比增長2%,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4%。從2018年4月份以來,首次出現「雙增」的好勢頭。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禽肉、牛肉和羊肉的產量分別達到1539萬噸、458萬噸、330萬噸,同比分別增長了10.2%、3.2%、2.3%。
從價格來看,11月份,雞肉、牛羊肉、雞蛋的批發價同比上漲20%~30%。水產品價格下降2.6%。近期,隨著豬價企穩回落,雞肉、牛羊肉、雞蛋等價格穩中走弱。
「菜籃子」管理機制更加健全
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實施兩年來,迎來了首次「大考」。
今年,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10家「菜籃子」食品管理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對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等36個城市「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落實情況進行了首次考核(考核期2017-2018年度)。
據于康震介紹,36個城市制定了生產扶持、市場流通、消費補貼、應急儲備等調控政策,2018年「菜籃子」產品總體價格漲幅在5%以內。
廈門市將「菜籃子」工作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通過向科技要供給,打造「本埠基地+外埠基地+合作基地」供應體系;加強重要產品的追溯體系建設,率先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可追溯的食品安全追溯平臺。
廣州市安排專項資金扶持生產基地的建設,「菜籃子」主要產品均維持了較高的自給率;建立起127個「菜籃子」產品的產業鏈不同環節監測點,加強價格監測,適時投放市級儲備豬肉,增加市場供應,穩定市場價格。
「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實施以來,在保障「菜籃子」產品供給、促進產品流通、穩定市場價格、保障產品質量安全、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三方調查評估顯示,市民對「菜籃子」產品供給數量、品類及購買便利性等方面較為滿意。
元旦春節「菜籃子」供給有保障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2020年元旦春節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強調要保障「菜籃子」產品市場供應。
「為春節豬肉的保供穩價,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都做了充分準備。」于康震表示,春節期間,社會儲備肉將陸續有序地投放市場,國外進口的豬肉量增加,市場豬肉供給量有充足保障。
在四川成都,生豬養殖在10月中旬止跌回升,實現第三個月連續增長。12月,成都生豬存欄環比增長2.83%,豬肉零售價環比回落4.96%,豬肉供應有底氣。國有「菜籃子」公司、大型批發市場等,為市民提供了肉類和蔬菜的多元化供應,確保元旦和春節期間生豬等「菜籃子」穩穩噹噹。
據成都市副市長牛清報介紹,成都市和縣市兩級已經完成了豬肉儲備計劃,並且建立了先進後出的常態化輪儲投放機制,現有儲備總量達到27000噸,確保豬肉「儲得實、管得好、用得上」。
「目前,生豬和能繁母豬的存欄雙雙止降回升,呈現良好勢頭。」于康震表示,「兩節」期間不管是豬肉還是它的替代品,市場供應總體充足,價格也會總體穩定。
(本報記者 姚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