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雨寄北》的創作者是唐朝時期的著名詩人李商隱,他的愛情詩與無題詩非常出名,廣為傳誦,因為寫得十分優美,觸動人心。
《夜雨寄北》是李商隱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但目前為止,世人對這首詩所寄何人存在著爭議,立場有兩派。一派認為《夜雨寄北》是李商隱寫給長安親友的,還有一派認為這首詩是他寫給他妻子的。我持第二種看法,我也認為是寫給他妻子的。
《夜雨寄北》創作於巴蜀之地,此時的李商隱才剛剛步入仕途不久,就被卷進了朋黨之爭。仕途不順的李商隱,心境可想而知是悲涼的,更加悲慘的是,他的妻子王氏離開了人世,這時,他的心情如同雪上加霜。
這首詩的首句以「君問歸期未有期」點題,一問一答,以「君」稱對方,採用了錯位的視角寫對妻子的思念之情。李商隱並沒有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念妻子,而是通過對方的視角來寫對方如何思念自己,他設想妻子思念、詢問他的歸期,但又回答「未有期」,表現了他在巴蜀之地不得歸的痛苦心情。
接著,寫「巴山夜雨漲秋池」,巴蜀之地夜間的雨,淅淅瀝瀝,漲滿了秋池,他的苦悶愁緒就與這朦朧的夜色交織在一起了。「漲秋池」就像是他在這夜雨中無限的憂愁的累積。完美地實現了情景交融,有構思奇特、出人意料的效果。
「何當共剪西窗燭」,巧妙地承接了前句,寫出了他的想像。意思是說:「什麼時候才能夠與你一同在那西窗旁一邊剪燭花一邊長談?」此句照應了首句的「未有期」,而李商隱心中熱切地期望與妻子相聚,可無奈與現實殘酷,他的惆悵情緒又湧上心頭。感慨世事難料啊,很是矛盾,像是一種解不開的過往心結。
緊接著,「卻話巴山夜雨時」以情寫景,表現了李商隱對歸期的期待,但與此同時,這份期待是難以預料的。李商隱心中的情感複雜多樣,時而歡樂,時而惆悵。
全詩的情感基調表現得統一,詩人因仕途不順引起的內心愁苦同他期盼與妻子相聚之間的矛盾,是這首詩的焦點。重複的「巴山夜雨」顯露了李商隱的用心良苦,他觸景生情,細膩地描繪出了一幅良辰美景圖,想像自己與妻子團聚,這虛寫的未來圖景表達了他對妻子無限的思念深情。
在《夜雨寄北》中,詩人李商隱情感的變化十分曲折,可見他對妻子的用情之深。這一份真情不會褪色,它會永存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