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所寄何人,雖有爭議,但真情永存

2020-12-11 與你共賞文化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雨寄北》的創作者是唐朝時期的著名詩人李商隱,他的愛情詩與無題詩非常出名,廣為傳誦,因為寫得十分優美,觸動人心。

《夜雨寄北》是李商隱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但目前為止,世人對這首詩所寄何人存在著爭議,立場有兩派。一派認為《夜雨寄北》是李商隱寫給長安親友的,還有一派認為這首詩是他寫給他妻子的。我持第二種看法,我也認為是寫給他妻子的。

《夜雨寄北》創作於巴蜀之地,此時的李商隱才剛剛步入仕途不久,就被卷進了朋黨之爭。仕途不順的李商隱,心境可想而知是悲涼的,更加悲慘的是,他的妻子王氏離開了人世,這時,他的心情如同雪上加霜。

這首詩的首句以「君問歸期未有期」點題,一問一答,以「君」稱對方,採用了錯位的視角寫對妻子的思念之情。李商隱並沒有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念妻子,而是通過對方的視角來寫對方如何思念自己,他設想妻子思念、詢問他的歸期,但又回答「未有期」,表現了他在巴蜀之地不得歸的痛苦心情。

接著,寫「巴山夜雨漲秋池」,巴蜀之地夜間的雨,淅淅瀝瀝,漲滿了秋池,他的苦悶愁緒就與這朦朧的夜色交織在一起了。「漲秋池」就像是他在這夜雨中無限的憂愁的累積。完美地實現了情景交融,有構思奇特、出人意料的效果。

「何當共剪西窗燭」,巧妙地承接了前句,寫出了他的想像。意思是說:「什麼時候才能夠與你一同在那西窗旁一邊剪燭花一邊長談?」此句照應了首句的「未有期」,而李商隱心中熱切地期望與妻子相聚,可無奈與現實殘酷,他的惆悵情緒又湧上心頭。感慨世事難料啊,很是矛盾,像是一種解不開的過往心結。

緊接著,「卻話巴山夜雨時」以情寫景,表現了李商隱對歸期的期待,但與此同時,這份期待是難以預料的。李商隱心中的情感複雜多樣,時而歡樂,時而惆悵。

全詩的情感基調表現得統一,詩人因仕途不順引起的內心愁苦同他期盼與妻子相聚之間的矛盾,是這首詩的焦點。重複的「巴山夜雨」顯露了李商隱的用心良苦,他觸景生情,細膩地描繪出了一幅良辰美景圖,想像自己與妻子團聚,這虛寫的未來圖景表達了他對妻子無限的思念深情。

在《夜雨寄北》中,詩人李商隱情感的變化十分曲折,可見他對妻子的用情之深。這一份真情不會褪色,它會永存心中。

相關焦點

  • 李商隱《夜雨寄北》,道不盡的是對家人的殷切思念
    綿綿秋雨之中,詩人李商隱在以詩代信盡顯身處巴山的自我對妻子的殷切思念與急於相見的迫切心情。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夜雨寄北【唐 】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注釋:寄北:寫詩寄給北方的人。詩人當時在巴蜀,其親友在長安,所以說「寄北」。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深刻懷念。巴山:指大巴山,在陝西南部和四川東北交界處。這裡泛指巴蜀一帶。剪西窗燭:剪燭,剪去燃焦的燭芯,使燈光明亮。這裡形容深夜秉燭長談。
  • 李商隱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鑑賞:本詩又名《夜雨寄內》,是一首抒情詩。「內」即內人,指詩人的妻子。今所存各本皆題為《夜雨寄北》,「北」指在北方的人,既可指妻子,又可指友人。就其內容判斷,以「寄內」之意理解還是相對貼切些,因為入梓州幕府與妻子逝世兩件事都發生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際,很可能是王氏逝世在前,詩人寫詩在後。因為交通閉塞,消息不通,以致如此。而且即便詩人已知妻子不在人世,作此詩緬懷,也在情理之中。前兩句通過問答與環境描寫,抒發了詩人心底的孤獨苦悶之情及對妻子的深切思念。
  • 李商隱《夜雨寄北》兩處「一無所知」的哀傷
    奈何天認為,《夜雨寄北》是稀缺的回覆格式詩詞,在唐詩浩瀚的星空裡,能夠散發出自己的光芒,實屬難能可貴。這一首詩的情緒飽滿,作者李商隱的深意溢於言表,讀來意味無窮。一、職場失意、親人離散,是作者創作《夜雨寄北》的歷史背景《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身居異鄉巴蜀,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絕句,是一首覆信。說是回信也好,或者是詩詞也好,李商隱創作時的心情是很複雜的,因為看不到歸期,不知何時才能與妻子見面。
  • 我愛記詩歌|李商隱《夜雨寄北》
    今天和大家一起記憶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一起欣賞李商隱這封寫給妻子的家書。 一、說文解字 在記憶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時,第一步是理解《夜雨寄北》全文的意思。
  • 品讀李商隱《夜雨寄北》,一首詩引起千古爭議,寫給朋友還是亡妻
    今天,小琦和大家聊聊人教版七年級上第六單元課外誦讀古詩——《夜雨寄北》,作者是晚唐的李商隱。李商隱,晚唐著名的大詩人,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正式資料就說這些吧,說點野史吧。李商隱說完作者,說說這首歷史上頗有爭議的《夜雨寄北》吧。
  • 未來講堂|李商隱《夜雨寄北》 誦讀:肖玉
    未來講堂|李商隱《夜雨寄北》 誦讀:肖玉 2020-12-14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夜雨寄北》,寄與誰人?
    最近李商隱被熱議。起因是某博主發文問:「李商隱是誰?抄襲了霹靂的《夜雨寄北》。」經人指正後又說:「對不起,不知道李商隱是個冷門詩人。」這一下子激起了眾多網友的討論,把「冷門詩人李商隱」送上了熱搜。唐朝詩人李商隱七言絕句《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此詩到底是寄給誰的?最為引人關注和撲朔迷離,多年來眾人各執一詞,議論紛紛。
  • 李商隱《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 幼兒學唐詩之名詩欣賞: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的詩意/夜雨寄北的意思  你經常問我什麼時候回家,我沒有固定的時間回來;  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已漲滿池子。  何時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秉燭夜談;  再來敘說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 李商隱之《夜雨寄北》賞析
    《夜雨寄北》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山雨欲來這首詩又名《夜雨寄內》,內就是古時稱自己的妻子為內人,是作者在巴蜀寫給北方妻子的詩。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今河南滎陽人,唐末著名詩人,進士,因受當時政治波及,被排擠,一生不得志。因他的詩追求唯美動人而廣為流傳。
  • 李商隱《夜雨寄北》:人生何如,如此悲涼
    我停了停,看著他的眼睛說道: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他看著我認真的表情,不像在開玩笑,很是疑惑。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唐.李商隱《夜雨寄北》「是這首嗎?」,他熟練背完後問我。「是的」,我答道。「這是李商隱寄給妻子的家書,怎麼會和殘酷絕望扯上關係?」,他更是疑惑。
  • 唐代李商隱《夜雨寄北》原文、背景及賞析 小學必讀詩文
    創作背景:這首詩選自《玉溪生詩》卷三,是李商隱留滯巴蜀(今四川省)因思念長安親友而作。因為長安在巴蜀之北,故題作《夜雨寄北》。李商隱簡介: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
  •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1千年後被罵抄襲現代人,網友:書白讀了
    李商隱的愛情詩在古典詩詞當中頗具有特色,其中一部分都是李商隱寫給妻子的,他以無題為名的愛情詩,最為人傳頌,根據《李商隱詩詞集解》所收詩歌統計,基本可以確定以《無題》命名詩詞有15首。其中愛情詩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夜雨寄北》,想必很多人也都非常熟悉: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 和《夜雨寄北》寫於同一時期,李商隱一首秋天的唐詩卻有無限惆悵
    《夜雨寄北》是李商隱最膾炙人口的唐詩作品,這是他對妻子最直白的情感表達。今天的我們讀來,依然被詩中的那份溫情所打動。畢竟這個詩人的一生多災多難,命運坎坷,有這麼一個人給他全身心的溫暖,實在是李商隱的幸運。「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 劉學鍇|《夜雨寄北》
    李商隱《夜雨寄人》云:……此皆襲其句而意別者。若定優劣、品高下,則亦昭然。(《對床夜語》)李夢陽曰:唐詩如貴介公子,風流閒雅,觀此信然。(《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引)唐汝詢曰:題曰「寄北」,此必私暱之人。就景生意,為後人話舊長談。(同上引)周珽曰:以今夜雨中愁思,冀為他日相逢話頭,意調俱新。第三句應轉首句,次句生下落句,有情思。蓋歸未有期,復為夜雨所苦。
  •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千年後被罵抄襲上熱搜,網友:讀過歷史嗎
    ——《夜雨寄北》這是晚唐詩人李商隱身居異鄉巴蜀時,寫給遠在長安的友人(或是妻子)的一封覆信,也是一首抒情七言絕句。現今我們也會在語文課本上學習到這首詩,此外李商隱的《常娥》、《無題》、《錦瑟》等詩皆被選入進過各個年級的課本。
  • 史上最悲傷的詩——《夜雨寄北》與一生只愛一人的李商隱
    《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在遊歷巴蜀期間寫下的一首愛情詩,很多人認為這只是一首普通的表達思念的愛情詩,但你知道這首詩前後的故事嗎,如果你知道了,是不是會像我一樣認為這其實應該算是一首最悲傷的詩。你問我什麼時候才能夠回到長安,回到家中,可我也還不知道我的歸期在何時。
  • 唐詩《夜雨寄北》背後李商隱和王晏媄的悽美愛情
    我師兄獨步所到先生,在古典文學和國學的教學與研究上成果豐碩。在我幾番慫恿下,終於註冊了自媒體平臺,把他成果分享給大家。連日來一篇篇內容豐富,有自己獨特立論的圖文,發布了出來。我這個崇拜他的師弟,每篇必讀,獲益匪淺。就在昨天(6月12日)新圖文:【《夜雨寄北》別解及其他】發布,我閱讀幾遍,覺得師兄的別解另闢蹊徑,很通暢。
  • 李商隱《夜雨寄北》,一首有歧義的詩,寫給妻子的還是友人?
    李商隱的作品都不大容易讀懂,一是他的詩大多取名《無題》,沒有簡明扼要,也不明是為啥寫,為誰而寫;二是愛用典故,有時是暗用、借用,故而意義有所不同。但在眾多的難理解中,有一首詩卻是脫穎而出,那就是《夜雨寄北》。 君問歸去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 詩人李商隱,因「抄襲」霹靂《夜雨寄北》,被「罵」上熱搜?
    這不,這種類型的片名現在已經被觀眾當成了事原創,連我國著名的大詩人李商隱就背上了「抄襲」的罵名,不知道這些網友是不是故意的呢?李商隱在他眼中就是一個冷門詩人,我的天哪,這種定義未免也太大膽了吧??《夜雨寄北》的世故新愁也不是這樣來演變的啊,婉約派的詩人溫庭筠的作品估計也要被搬上大熒幕做片名了吧?